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题: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授课人:深圳大学附属中学 童盟 审核人:深圳大学附属中学 张馨文 一、教学分析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为第一单元第3课,紧接上一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 的是19世纪中叶,中国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 中国人民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 化。最终,农民阶级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爆发。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知道洪秀全,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结合课标和教材,教学过程中需简要介 绍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 历史意义;初步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以时间顺序串联,通过讲授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到 覆灭的过程。了解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为反抗外国资本主义 列强侵略,反抗本国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斗 争;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以及农民无法成为先进 生产力的代表,他们难以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教学目标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题:第 3 课 太平天国运动 授课人:深圳大学附属中学 童 盟 审核人:深圳大学附属中学 张馨文 一、教学分析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为第一单元第 3 课,紧接上一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 的是 19 世纪中叶,中国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 中国人民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 化。最终,农民阶级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爆发。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知道洪秀全,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结合课标和教材,教学过程中需简要介 绍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 历史意义;初步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以时间顺序串联,通过讲授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到 覆灭的过程。了解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为反抗外国资本主义 列强侵略,反抗本国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斗 争;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以及农民无法成为先进 生产力的代表,他们难以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教学目标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图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到覆灭 的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相关史实,感悟农民 阶级的斗争精神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资政新篇》的难以实行,以及失败原因等问题的分析探究,理解农 民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级最终失败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 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 民的生活日益困苦,而就在这时。有个名叫洪秀全的人带领民众发动 了金田起义,并号召大家一起在人间创立一个“天国”。思考:为什 么要起义?起义为什么能得到群起响应?靠什么来维系起义激情? 起义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结局?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 训? 2.正课讲授。 (一)天国梦的由来 1.社会因素 (1)根源:鸦片战争后内外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国内封建专制 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图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到覆灭 的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相关史实,感悟农民 阶级的斗争精神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资政新篇》的难以实行,以及失败原因等问题的分析探究,理解农 民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级最终失败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9 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 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 民的生活日益困苦,而就在这时。有个名叫洪秀全的人带领民众发动 了金田起义,并号召大家一起在人间创立一个“天国”。思考:为什 么要起义?起义为什么能得到群起响应?靠什么来维系起义激情? 起义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结局?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 训? 2.正课讲授。 (一)天国梦的由来 1.社会因素 (1)根源:鸦片战争后内外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国内封建专制 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时间 人丁 耕地面积 额定地丁 实征地丁 (万口) (顷) 银(两) 银(两) 1820年 742.9 89812 393545 1851年 782.3 89620 694984 778105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820- 1851年,人口在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基本没变,甚 至还略微有所减少。农民需要交纳税负却大幅度增长 追问:产生这样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使得鸦片、洋货大量涌入,巨额赔款也导致大量白银外 流,银贵钱贱,使得农民的税负大大加重,濒临破产的农民成为潜在 的动荡根源,也即是“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导因:自然灾害严重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前10年间,正是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时期,1841 1843年,黄河连续3年决口,1846年,很多省份又发生持续旱灾, 18481850年,东南各省“大水奇灾”。与此同时,地处西南的广 西也几乎年年成灾,据方志统计,19世纪40一50年代,广西境内各 种灾害多达20多起。 康沛竹《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自然灾害 人口死伤 社会动荡 阶级矛盾激化 土地荒芜 2.个人因素 出身农家,勤学苦读→四次乡试,次次落榜→思想转变,毁弃孔 学→拜上帝教,揭竿而起 3.思想根源 “世界万国之人,在世人所论,虽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在天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1820——1851 年,人口在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基本没变,甚 至还略微有所减少。农民需要交纳税负却大幅度增长 追问:产生这样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使得鸦片、洋货大量涌入,巨额赔款也导致大量白银外 流,银贵钱贱,使得农民的税负大大加重,濒临破产的农民成为潜在 的动荡根源,也即是“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导因:自然灾害严重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前 10 年间,正是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时期,1841 —1843 年,黄河连续 3 年决口,1846 年,很多省份又发生持续旱灾, 1848—1850 年,东南各省“大水奇灾”。与此同时,地处西南的广 西也几乎年年成灾,据方志统计,19 世纪 40—50 年代,广西境内各 种灾害多达 20 多起。 ——康沛竹《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2.个人因素 出身农家,勤学苦读→四次乡试,次次落榜→思想转变,毁弃孔 学→拜上帝教,揭竿而起 3.思想根源 “世界万国之人,在世人所论,虽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在天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上神父之前,以万国男女之人,就如其子女一般。” “故在世界之上,则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一般,并无各国之别”, “以全世界之人,皆一家也。” 《劝世良言》 小结: 洪秀全融合圣经和儒家传统典籍《礼记》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 建立一个人间“天国”的梦。之后,创立了拜上帝教。而拜上帝教创 立时宣扬的“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平均平等的社会理想,吸引了 大批穷苦百姓加入到太平军的队伍中,宗教的狂热和农民的诉求结合 起来,使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二)天国梦的实践 1.运动历程 活动:阅读课本P13-16,指出下面时间轴中标注出来的时间所对 应的事件,并将时间轴画在课本空白的地方作为笔记。 (1)1851年1月:金田起义一起义爆发 ricaEducationase (2)1851年9月:永安建制-政权初建 (3)1853年:定都天京,西征北伐一一 走向全盛 (4)1856年:天京变乱一一 由盛转衰 (5)1864年:天京陷落 天国梦碎 2.建设方案 (1)传统方案: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 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思考理解】: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上神父之前,以万国男女之人,就如其子女一般。” “故在世界之上,则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一般,并无各国之别”, “以全世界之人,皆一家也。” ——《劝世良言》 小结: 洪秀全融合圣经和儒家传统典籍《礼记》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 建立一个人间“天国”的梦。之后,创立了拜上帝教。而拜上帝教创 立时宣扬的“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平均平等的社会理想,吸引了 大批穷苦百姓加入到太平军的队伍中,宗教的狂热和农民的诉求结合 起来,使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二)天国梦的实践 1.运动历程 活动:阅读课本 P13-16,指出下面时间轴中标注出来的时间所对 应的事件,并将时间轴画在课本空白的地方作为笔记。 (1)1851 年 1 月:金田起义——起义爆发 (2)1851 年 9 月:永安建制——政权初建 (3)1853 年:定都天京,西征北伐——走向全盛 (4)1856 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5)1864 年:天京陷落——天国梦碎 2.建设方案 (1)传统方案:1853 年,《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 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思考理解】: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2)全新方案:1859年,《资政新篇》 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 纲领。但在当时,它并非太平天国题中应有之义,而是游离于农民斗 争之外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不会在太平天国的群众中激起用拜上帝 教会造小天堂那样的反响,也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19世 纪的中国社会思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理解】: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共同点:都是革命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未能真正实 施,具有空想性。 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对于当时时代 特点分析之下,也能看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就是出现了理想与现 实的脱节,无法为运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 (三)天国梦的破碎 东王府所藏的珍宝,确是洋洋大观,因为据我们采集到的报告, 足以证明其中不仅堆积着中国有价值的珍奇装饰和艺术精品,而且还 有许多外洋的财宝。 e (英)呤俐《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归纳失败原因1:】领导集团的生活腐化。 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候、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 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一一张德坚《贼情汇纂》 【归纳失败原因2:】等级森严的天国秩序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一一民间歌谣 【归纳失败原因3:】领导核心的自相残杀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2)全新方案:1859 年,《资政新篇》 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 纲领。但在当时,它并非太平天国题中应有之义,而是游离于农民斗 争之外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不会在太平天国的群众中激起用拜上帝 教会造小天堂那样的反响,也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 19 世 纪的中国社会思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理解】: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共同点:都是革命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未能真正实 施,具有空想性。 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对于当时时代 特点分析之下,也能看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就是出现了理想与现 实的脱节,无法为运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 (三)天国梦的破碎 东王府所藏的珍宝,确是洋洋大观,因为据我们采集到的报告, 足以证明其中不仅堆积着中国有价值的珍奇装饰和艺术精品,而且还 有许多外洋的财宝。 ——(英)呤俐《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归纳失败原因 1:】领导集团的生活腐化 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候、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 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张德坚《贼情汇纂》 【归纳失败原因 2:】等级森严的天国秩序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民间歌谣 【归纳失败原因 3:】领导核心的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