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 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 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 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阅读李货《南园》,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 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 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 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 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阅读文天样的《金陵驿》,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 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 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 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阅读李货《南园》, 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雕虫: 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 因 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 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 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 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阅读文天样的《金陵驿》, 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①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 的目的是什么? ②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 好处? ③词的最后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 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晩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 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 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 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 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 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阅读下的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白居易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①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面说“铺”,有什么表这效果 ②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 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 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关山月一一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
①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 的目的是什么? ②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 好处? ③词的最后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想感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 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 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 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 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 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阅读下的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①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诗人不说 “照”面说“铺”, 有什么表这效果, ②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 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 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
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 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 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 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一一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 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一一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 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一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 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一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 《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 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 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 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 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 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 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 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 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 “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 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 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 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 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 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 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 《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一、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 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 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 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 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 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 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 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 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 “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 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 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当句互文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 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 “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 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 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 凄清的意境。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如:陆游的《书愤》 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 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 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 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当句互文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 十六诵诗书。 二、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 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 “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 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 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 凄清的意境。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如:陆游的《书愤》 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 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
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 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 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如: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 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部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两句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 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 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 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受到良好的表 达效果。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书写的是恋人 之间的离愁别恨,他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 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 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 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的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叠字: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第二节表现技巧 抒情方式 (一)总论情与景关系: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一自然界的或周围阙 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 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
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 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 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如: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 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部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两句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 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 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 远。 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受到良好的表 达效果。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书写的是恋人 之间的离愁别恨,他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 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 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 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的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叠字: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 第二节 表现技巧 一、抒情方式 (一)总论情与景关系: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 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 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