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5156edu.com 金山区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06年3月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17分 科普图书:对科学的人文理解不可缺少 肖云祥 刘兵(《新科学读本》主编):尽管一些 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突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发展创高素质人才,也许对科技素养的要求不一定 新文化,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很高,但在真正完美的意义上讲,生活在这 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那么,当代青样一个科技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具 年需要什么样的科技素质?自主创新与科备较好的科技素养的人才称得上是高素质 学普及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国内科普图书 人才。就目前的现状来说,也确实存在着很 出路在何方?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科普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有许多原因, 家,请他们谈谈看法。 例如,由于教育中两种文化的分裂,由于教 育的过于专业化,过于功利化,等等。当然, “为避免因知识贫困而被边缘化,青也与我们在科学和科学文化的普及工作上 年人需要不断提高科技素养 的欠缺有关 科普更重要的是普及一种对科学的 记者: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精神、方法、文化的认识” 天 记者:那么,作为一个现代青年,应该具备 什么样的科技素养? (甲) 雷绮虹(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由 雷绮虹: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我 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它对现代经们的结论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 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具有基本的科技以下一些基本的科技素质:一是具有必备的 素质越来越成为现代青年和高素质人才必科技知识。二是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三是 备的素质之一。从现代知识体系看,科技知理解科学精神的实质。也就是说,要培养必 々酤到些阳始亡茜雷酤蛙 识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而且渗透到人文
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1 金山区 200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06 年 3 月 (总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一 阅 读(80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 题。( 17 分) 科普图书:对科学的人文理解不可缺少 肖云祥 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突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发展创 新文化,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 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那么,当代青 年需要什么样的科技素质?自主创新与科 学普及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国内科普图书 出路在何方?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科普专 家,请他们谈谈看法。 “为避免因知识贫困而被边缘化,青 年人需要不断提高科技素养” 记者: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 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甲) 雷绮虹(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由 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它对现代经 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具有基本的科技 素质越来越成为现代青年和高素质人才必 备的素质之一。从现代知识体系看,科技知 识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而且渗透到人文 和哲学的许多领域,要想避免因知识贫困而 被边缘化,青年人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 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科技、经济的发 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才能适应各种工 作岗位的需要。 刘兵(《新科学读本》主编):尽管一些 高素质人才,也许对科技素养的要求不一定 很高,但在真正完美的意义上讲,生活在这 样一个科技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具 备较好的科技素养的人才称得上是高素质 人才。就目前的现状来说,也确实存在着很 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有许多原因, 例如,由于教育中两种文化的分裂,由于教 育的过于专业化,过于功利化,等等。当然, 也与我们在科学和科学文化的普及工作上 的欠缺有关。 “科普更重要的是普及一种对科学的 精神、方法、文化的认识” 记者:那么,作为一个现代青年,应该具备 什么样的科技素养? 雷绮虹: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我 们的结论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 以下一些基本的科技素质:一是具有必备的 科技知识。二是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三是 理解科学精神的实质。也就是说,要培养必 备的科学思维方式,遵重规律的理性精神, 以及求实创新的批判探索精神,这些都是进 行创新的必备条件。四是理解现代科技与社 会的关系,具有科学决策和处理个人事务, 以及参与公共事务
www.5156edu.com 的能力。 学、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相关的图书。特别 是我们称之为“科学与X”的领域,如科学 记者:一般来说,学文科的人,学习与文化、科学与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与 艺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图书,很受读者关 科技知识相对较难这是由于我们的科普读注,这也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趋势 物存在问题,还是其他原因? 国内科普书与国外同类书相比,差 距还是很大的 刘兵:一般而言,学文科的人,在学习 科技知识方面,由于基础准备的不充分,确 记者:你们怎样评价国内科普书的现 实相对要困难一些。但是,这些困难又不是 不可以克服的如果我们有非常出色的科普状?与国外的科普图书有差距吗? 读物,会有利于克服这些困难。其实,就科 学普及来说,过分专业化的科学知识并非刘兵:我觉得,国内科普书的一般情况, 切,也不一定是首位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与国外同类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最主要 普及一种对科学的精神、方法、文化的认识的差距体现在:一是可读性差,写作者缺乏 和体会。对于学文科的人来说,学习这样的必要的科普写作技巧;二是思想性差,大多 与科技相关的内容,就不一定那么困难。令是就知识讲知识,没有文化感;三是科学主 人遗憾的是,目前满足这样的要求的出色的义倾向占主导地位,缺乏对于科学更深入的 科普读物还非常非常少。 人文理解:四是缺少相关的先进科普理论的 支撑 “科学与X”的图书很受读者关注 雷绮虹:我们的科普图书在科学严谨性 记者你们曾经参加了多种科普图书的上比较注意,但趣味性不够,特别是一些科 学家传记作品,忽略了人物的一些生活和情 评比活动,那么,一本好的科普书应该具备 感细节,表现人物不全面,只写优点,不写 缺点,多反映科研的艰苦,未反映参加科研 怎样的特点? 的趣味和精神的升华。没有把科学家作为 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写,缺乏真实感和感染 力。但是,我想,随着国外科普图书的大量 雷绮虹: 引进,我国的科普作者将不断地积累经验 不断地改进写作方法,创作出更多适合“悦 读”时代的作品,满足读者的需要 根据上下文,“要想避免因知识贫困而被边缘化”中的“边缘化”具体指 的一种状况。(2分)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 (6分) A.是否具备较好科技素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 B.科学普及的最重要目标不是传播非常专业化的科学知识。 C.学文科的人也应学习一定的科技知识。 D.与外国科普作品相比,国内科普作品没有文化感,缺乏对科学的人文理解。 E.插在采访问答之间的黑体小标题是每一采访片段的中心内容
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2 1 、根 据 上 下文 ,“ 要想 避 免 因知 识 贫 困而 被 边 缘化 ”中的“边缘化 ”具 体 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状况。(2 分)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 ( )( ) (6 分) A.是否具备较好科技素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 B.科学普及的最重要目标不是传播非常专业化的科学知识。 C.学文科的人也应学习一定的科技知识。 D.与外国科普作品相比,国内科普作品没有文化感,缺乏对科学的人文理解。 E.插在采访问答之间的黑体小标题是每一采访片段的中心内容。 的能力。 记者:一般来说,学文科的人,学习 科技知识相对较难,这是由于我们的科普读 物存在问题,还是其他原因? 刘兵:一般而言,学文科的人,在学习 科技知识方面,由于基础准备的不充分,确 实相对要困难一些。但是,这些困难又不是 不可以克服的。如果我们有非常出色的科普 读物,会有利于克服这些困难。其实,就科 学普及来说,过分专业化的科学知识并非一 切,也不一定是首位重要的。更重要的,是 普及一种对科学的精神、方法、文化的认识 和体会。对于学文科的人来说,学习这样的 与科技相关的内容,就不一定那么困难。令 人遗憾的是,目前满足这样的要求的出色的 科普读物还非常非常少。 “科学与 X”的图书很受读者关注 记者:你们曾经参加了多种科普图书的 评比活动,那么,一本好的科普书应该具备 怎样的特点? 雷绮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 记者:哪类图书容易受读者欢迎? 雷绮虹:现在比较好读的主要是融科 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为一体的图书。受读者欢 迎的主要有这样几类:科学家的人物传记, 科学史上的故事,科学博物类图书,还有与 高新技术 ,如环境科学 、 生命科 学、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相关的图书。特别 是我们称之为“科学与 X”的领域,如科学 与文化、科学与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与 艺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图书,很受读者关 注,这也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趋势。 国内科普书与国外同类书相比,差 距还是很大的 记者:你们怎样评价国内科普书的现 状?与国外的科普图书有差距吗? 刘兵:我觉得,国内科普书的一般情况, 与国外同类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最主要 的差距体现在:一是可读性差,写作者缺乏 必要的科普写作技巧;二是思想性差,大多 是就知识讲知识,没有文化感;三是科学主 义倾向占主导地位,缺乏对于科学更深入的 人文理解;四是缺少相关的先进科普理论的 支撑。 雷绮虹:我们的科普图书在科学严谨性 上比较注意,但趣味性不够,特别是一些科 学家传记作品,忽略了人物的一些生活和情 感细节,表现人物不全面,只写优点,不写 缺点,多反映科研的艰苦,未反映参加科研 的趣味和精神的升华。没有把科学家作为一 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写,缺乏真实感和感染 力。但是,我想,随着国外科普图书的大量 引进,我国的科普作者将不断地积累经验, 不断地改进写作方法,创作出更多适合“悦 读”时代的作品,满足读者的需要。 (《中国青年报》2006 年 1 月 16 日, 有删改)
www.5156edu.com F.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科学普及的力度。 3、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在“甲”处,请给记者设计一个提问。(2分) “科学与Ⅹ”的图书很受读者关注的原因是 。(2分) 5、“一本好的科普书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在乙处,根据你的相关阅读体会,请代专家 雷绮虹回答(100字内,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21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少华 ①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 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 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 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 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 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 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一一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 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 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 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 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杯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 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 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一是了, 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 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 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 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⑦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 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
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3 F.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科学普及的力度。 3、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在“甲”处,请给记者设计一个提问。(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与 X”的图书很受读者关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5、“一本好的科普书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在乙处,根据你的相关阅读体会,请代专家 雷绮虹回答(100 字内,5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6—11 题。(21 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少华 ①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 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 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 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 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 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 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 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 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 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 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杯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 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 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 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 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 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 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 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⑦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 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
www.5156edu.com 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 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 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 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 将应声怒放 ⑧“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 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 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 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6、在文中,第④段“流水依然迟迟的”中“迟迟”一词完全可以用本文中另一个词解释,这个 词是“ ”。(1分)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喜欢早春,对万紫千红的春天不感兴趣 B.寻觅春的第一双足迹就是寻找春的绿色影子一一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 C.第⑤自然段起过渡作用,是本文的一个转折点,即由对寻春的一般记述转到 对事理的感悟 D.第⑦段引用“今朝腊月春意动”诗句形象地揭示了冬天很快就会过去、春天 马上就会到来的规律 8、从全文看,本是文以“寻春”为线索,抒写了自己情思变化的大致过程,即:希望一失望 一怀疑一确定一领悟。(2分) 9、本文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题,有何作用?(3分) 10、就写作艺术而言,本文有哪些特色,请简单阐释(两点即可)。(4分) 1、本文通过寻春一事感悟到的人生道理是 (3分) 12、春天已向我们走来,相信你已经目睹了春天的身影。请就你见到的一抹春色写段描写性的 字。(100字以内,5分) H十
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4 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 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 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 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 将应声怒放。 ⑧“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 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 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 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6、在文中,第④段“流水依然迟迟的”中“迟迟”一词完全可以用本文中另一个词解释,这个 词是“________”。(1 分)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喜欢早春,对万紫千红的春天不感兴趣。 B.寻觅春的第一双足迹就是寻找春的绿色影子——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 C.第⑤自然段起过渡作用,是本文的一个转折点,即由对寻春的一般记述转到 对事理的感悟。 D.第⑦段引用“今朝腊月春意动”诗句形象地揭示了冬天很快就会过去、春天 马上就会到来的规律。 8、从全文看,本是文以“寻春”为线索,抒写了自己情思变化的大致过程 ,即:希望— 失望 — — 怀疑— 确定 —领悟。(2 分) 9、 本文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题,有何作用?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就写作艺术而言,本文有哪些特色,请简单阐释(两点即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通过寻春一事感悟到的人生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2、春天已向我们走来,相信你已经目睹了春天的身影。请就你见到的一抹春色写段描写性的 文字。(100 字以内,5 分)
www.5156edu.com (三)补写下列名言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5空,5分) 13、(1)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也。(杜牧《阿房宫赋》)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5)夫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 修《伶官传序》) (6)等闲识得东风面 (朱熹《春 日》)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6题。(8分) (甲)海棠① (乙)春寒② 【注】:①诗 苏轼 陈与义 作于北宋神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③。宗元丰三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年,“东坡谪 黄州,居定 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王直方诗话》)②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 当时金兵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仓皇南迂,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③作者正避乱于岳州郡 守王接后园君予亭,故自号“园公”。 14、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口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词口口派的代表人物。 (2分) 5、两首诗中都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说说它在两诗的表达效果。(2分) 甲诗: 乙诗 16、两首诗都吟咏海棠花,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不超过80字)(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 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 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嗯叱 咤①,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②: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刑弊③,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 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④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 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 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www.5156edu.com www.5156edu.com 5 (三)补写下列名言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 5 空,5 分) 13、(1) 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也。(杜牧《阿房宫赋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楼船夜雪瓜洲渡, 。 (陆游《书愤》) (5)夫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 修《伶官传序》) (6) 等闲识得东风面, 。 (朱熹《春 日》)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4-16 题。(8 分) 【注】:①诗 作于北宋神 宗元丰三 年,“东坡谪 黄州,居定 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王直方诗话》) ②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 当时金兵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仓皇南迂,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③作者正避乱于岳州郡 守王接后园君予亭,故自号“园公”。 14、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口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词口口派的代表人物。 (2 分) 15、两首诗中都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说说它在两诗的表达效果。(2 分) 甲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首诗都吟咏海棠花,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不超过 80 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8 分)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 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 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 咤①,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②;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③,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 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④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 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 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乙) 春寒②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③。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甲)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