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高分全攻略 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中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汇总: 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 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 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意 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寄托和象征《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绘画美的语言色彩:写实 和象征交织;舍其形而传其神《老马》:象征的新颖《祖国啊,我亲爱的的祖国》;深刻的哲 理《山民》:反讽和渲染作用《山民》:回忆和对比《卫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韵, 反复呤唱《无衣》:移情《离骚》: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飞》:今昔对比 的描写《越中览古》: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 发自己的抱负《蜀相》: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的写 法《雨霖铃·寒蝉凄切》;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念奴娇·赤壁怀 古》;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红酥手》:词中用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淮左名都》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 文、反复等 (2)、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 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 査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 工笔等。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2006 年高考诗歌鉴赏高分全攻略 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中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汇总: 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 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 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 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意 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寄托和象征《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绘画美的语言色彩;写实 和象征交织;舍其形而传其神《老马》;象征的新颖《祖国啊,我亲爱的的祖国》;深刻的哲 理《山民》;反讽和渲染作用《山民》;回忆和对比《卫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韵, 反复呤唱《无衣》;移情《离骚》;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飞》;今昔对比 的描写《越中览古》;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 发自己的抱负《蜀相》;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的写 法《雨霖铃· 寒蝉凄切》;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念奴娇· 赤壁怀 古》;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 红酥手》;词中用事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 ·淮左名都》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 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 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 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 工笔等。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 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 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 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 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 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 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 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 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 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 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 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 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 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 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 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 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 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 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 “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 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 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 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 的感觉。一个“圆 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 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 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 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 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 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2.拟人 请看下面两首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 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 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 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 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 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 “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 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 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 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 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 “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 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 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 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 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 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 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 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 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 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2.拟人 请看下面两首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 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 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 然纸上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谷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 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 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K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 3.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 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 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 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 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 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 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 然纸上。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 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 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 3.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 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 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 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 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 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 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①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诗中以“杜康”代酒。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 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 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再举几个例子:边 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 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他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 其他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 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 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6分)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 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①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诗中以“杜康”代酒。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 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 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再举几个例子:边 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 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他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 其他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 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 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6 分)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