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论文要求为学生结合课堂内 容、实践案例,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对生物安全的所思、所想和所感。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课堂互动、专题讨论等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 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期末小论文占课程考核成绩的80%。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20%, 平时成绩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专题讨论等部分构成。各部 分占比及评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操写小论文方式。评定成绩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80%。 期求小论文 (2)评定依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生物安全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老师根据论文内 容和思考程度给予评分。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合计 平时成绩 期来论文 课堂互动 学习态度 69% 34% 46% 0 0 34% 34% 3 4% 4% 6% 14% 0 6% 6% 合计(成绩构成) 10% 109% 808%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模块式教学,整个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由理论 授课、视频资料、实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构成)。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PPT 课件和视频资源。泛雅平台将作为本课程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性提问、案例式介绍、讨论式强化等教学方法融合使用。网上答疑采用 短信、微信、qq、Email等形式。 六、参考材料 1.《生物安全》、刘谦,朱鑫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2.《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与事实》、樊龙江,周雪平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 3.《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徐汝梅,叶万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2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论文要求为学生结合课堂内 容、实践案例,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对生物安全的所思、所想和所感。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课堂互动、专题讨论等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 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20%,期末小论文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80%。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的 2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专题讨论等部分构成,各部 分占比及评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期末小论文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撰写小论文方式,评定成绩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80%。 (2)评定依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生物安全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老师根据论文内 容和思考程度给予评分。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合计 平时成绩 期末论文 课堂互动 学习态度 1 6% 6% 34% 46% 2 0 0 34% 34% 3 4% 4% 6% 14% 4 0 0 6% 6% 合计(成绩构成) 10% 10% 80%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模块式教学,整个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由理论 授课、视频资料、实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构成)。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PPT 课件和视频资源。泛雅平台将作为本课程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性提问、案例式介绍、讨论式强化等教学方法融合使用。网上答疑采用 短信、微信、qq、Email 等形式。 六、参考材料 1. 《生物安全》、刘谦, 朱鑫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2.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与事实》、樊龙江, 周雪平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徐汝梅, 叶万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4.《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徐海根,王健民,强胜,王长水主编、科学出版 社、2004 5. 《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6.《转基因生物安全吗》、魏伟,钱迎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06 7. 《转基因生物环境影响与安全管理一南京生物安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薛达元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农业转基因生物》、张树珍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9. 《生物技术与安全性评估》、美国托马斯、富克斯主编,林忠评译、科学出版社、2007 10.Environmental risks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Vol3,Methodologies for transgenic fish》、Kapuscinski.AR.Haves.KR.LiS.F.Dana.G主编、Blackwell出 版社、2007 11 《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12. 《转基因食品社会文化伦理透视》、许文涛,黄昆仑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13. 《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顾秀林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14. 《种子的欺骗:揭露美国政府和转基因工业的谎言》、Jeffrey M.Smith著、凤凰出版传 煤集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 15.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主撰人:王成辉、王军 审核人:张俊玲、黄旭雄 英文校对:张俊玲 教学副院长:陈立婧 日期:2022年8月30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成绩 良好 中等 及格 优秀 (78分数 (68<分数 (60分数 不及格 (分数90分) (<60分) 限程目标 <90) <78) 68) 课堂互动时基 课程日标1 课堂互动时很好 课堂互动时可 课堂互动时能 课堂互动时不 本可以明生 闸明生物安全的 较好用明生物 闸明生物安全 能解明生物安 (12%) 物安全的重要 重要性 安全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 全的重要性 性 对本专业兴 对本专业非常 对本专业较感 对本专业感兴 时本专业不感 课程目标 感兴趣,学习志 兴趣,学习态 ,学习态 遵,学习态 兴趣,学习道 度非常积极 (8%》 度非常积极,上 度较积极,上 一般,上课偶 度非常不积 上课缺助3 从不缺勤 课几乎不缺勤 缺勤 极,缺勤严重
24 4. 《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徐海根, 王健民, 强胜, 王长永主编、科学出版 社、2004 5. 《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6. 《转基因生物安全吗》、魏 伟, 钱迎 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06 7. 《转基因生物环境影响与安全管理-南京生物安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薛达元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8. 《农业转基因生物》、张树珍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9. 《生物技术与安全性评估》、美国托马斯、富克斯主编,林忠评译、科学出版社、2007 10.《Environmental risks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Vol.3, Methodologies for transgenic fish》、Kapuscinski, A.R., Hayes, K. R., Li, S. F., Dana, G 主编、Blackwell 出 版社、2007 11. 《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12. 《转基因食品社会文化伦理透视》、许文涛,黄昆仑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13. 《转基因战争:21 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顾秀林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14. 《种子的欺骗:揭露美国政府和转基因工业的谎言》、Jeffrey M.Smith 著、凤凰出版传 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5.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 主撰人:王成辉、王军 审核人:张俊玲、黄旭雄 英文校对:张俊玲 教学副院长:陈立婧 日 期:2022 年 8 月 30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 <90) 中等 (68≤分数 <78) 及格 (60≤分数 <68) 不及格 (<60 分) 课程目标 1 (12%) 课堂互动时很好 阐明生物安全的 重要性 课堂互动时可 较好阐明生物 安全的重要性 课堂互动时能 阐明生物安全 的重要性 课堂互动时基 本可以阐明生 物安全的重要 性 课堂互动时不 能阐明生物安 全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 3 (8%) 对本专业非常 感兴趣,学习态 度非常积极,上 课从不缺勤 对本专业较感 兴趣,学习态 度较积极,上 课几乎不缺勤 对本专业感兴 趣,学习态度 一般,上课偶 尔缺勤 对本专业兴趣 一般,学习态 度非常积极, 上课缺勤 3-5 次 对本专业不感 兴趣,学习态 度非常不积 极,缺勤严重
2.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良好 中等 及格 优委 (78≤分数 (68≤分数 (60<分数 不及格 (分数90分) 课程目标 <90) <78) 68) (<60分 论文报告较 论文报告用绕 论文报告与生 论文报告不写 轮文报告紧打 地紧扣生物到 生物安全重要 物安全重要性 扣生物安全耳 生物安全重要州 课程目标 全重要性这一 性这一丰题 这一主牌相 要性这一车 这一丰题。内究 (34%) 主题,内容较 内容诠释了生 关,内容涉及 题,内容并未 很好诠释生物安 全的重要性 好诠释生物安 物安全的面要 生物安全的重 诊轻生物安全 全的重要 要性 的重要性 论文内容体现 论文内容体现 论文内容体误 论文内容体现 论文内容体现 课程目标2 作者非常了解各 作者较好了解 作者基本了解 作者就分了解 作者不了解各 (34%) 种因素对生物 各种因素对生 各种因素对生 各种因素对生 种因素对生物 全的影响 物安全的影响 物安全的影叫 物安全的影响 安全的影响 论文体现对生 论文体现对生 课程目标 论文体现对生 物安全的学习兴 物安全的学习 物安全的学习 物安全的学习 物安全的学习 (6%) 浓厚 较为感兴趣 有兴趣 兴望一般 基本不感兴趣 课程目标4 论文内容很好 论文内容较好 论文内容拓 论文内容拓宽 论文内容基本 (6%) 地拓宽知识面 地拓宽知识面 知识面 知识面不足 没拓宽知识面 6.《生命科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生命科学史 误程名称 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 课程号 1809950 学分 2 讲投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学时 总学时:32 0 0 0 开课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 课程负责人 赵岩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生命科学史》是面向各个专业的全校综合选修课。本课程在介绍生命的起源与特征 生命科学的起源和发展轮廓等基础上,以详实的史料、丰富的例证、生动的影像,主要讲 述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有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兴起、变革及其发展趋势,以 及相关生物技术的应用历史及其发展方向。本课程在内容编排上简单明了,兼顾基础与前沿
25 2.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 <90) 中等 (68≤分数 <78) 及格 (60≤分数 <68) 不及格 (<60 分) 课程目标 1 (34%) 论文报告紧扣 生物安全重要性 这一主题,内容 很好诠释生物安 全的重要性 论文报告较好 地紧扣生物安 全重要性这一 主题,内容较 好诠释生物安 全的重要性 论文报告围绕 生物安全重要 性这一主题, 内容诠释了生 物安全的重要 性 论文报告与生 物安全重要性 这一主题相 关,内容涉及 生物安全的重 要性 论文报告不紧 扣生物安全重 要性这一主 题,内容并未 诠释生物安全 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 2 (34%) 论文内容体现 作者非常了解各 种因素对生物安 全的影响 论文内容体现 作者较好了解 各种因素对生 物安全的影响 论文内容体现 作者基本了解 各种因素对生 物安全的影响 论文内容体现 作者部分了解 各种因素对生 物安全的影响 论文内容体现 作者不了解各 种因素对生物 安全的影响 课程目标 3 (6%) 论文体现对生 物安全的学习兴 趣浓厚 论文体现对生 物安全的学习 较为感兴趣 论文体现对生 物安全的学习 有兴趣 论文体现对生 物安全的学习 兴趣一般 论文体现对生 物安全的学习 基本不感兴趣 课程目标 4 (6%) 论文内容很好 地拓宽知识面 论文内容较好 地拓宽知识面 论文内容拓宽 知识面 论文内容拓宽 知识面不足 论文内容基本 没拓宽知识面 6. 《生命科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生命科学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 课程号 1809950 学分 2 学时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32 0 0 0 开课学院 水产与生命学院 课程负责人 赵岩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生命科学史》是面向各个专业的全校综合选修课。本课程在介绍生命的起源与特征、 生命科学的起源和发展轮廓等基础上, 以详实的史料、丰富的例证、生动的影像,主要讲 述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兴起、变革及其发展趋势,以 及相关生物技术的应用历史及其发展方向。本课程在内容编排上简单明了,兼顾基础与前沿
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发展史。本课程既体现生命科学史课程 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我校学科结构的总体特点。 A clear and concise survey of the major themes and theories embedded in the history of life science.this course covers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and the diverse ideologies and current paradigms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and progression of biological studies.The course discusses cell theory. embryology,physiology,microbiology,evolution,genetics,and molecular biology;the Human Genome Project,and genomics and proteomics.Covering the philosophies of ancient eivilizations to modern advances in genom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the course is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普及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 课程目标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能力。 课程目标3:帮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陶治爱国主义者情 操,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三)课程目标与知识能力素质的对应关系 知识、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科普知识,了解历史 课程目标1 能力目标:培养探究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课程目标2 素质目标:培养严道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3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教学 支撑课程 时方式 目标 第一章导言 生命科学中及比教白价伯 思政融入点,在介绍当代生物学家时引入。勇于创新。年 >有为。李英睿20岁出头,其研究成果“第一个亚洲人的 理解生命科学的 因组图谱发表在(Nature》上,成为国内极少数在(Nau心 核心问题,了解 课程目标 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的本科生之一。入选《福布斯》杂志“3 学进步的规律。 位30发以下覆洲人物榜”生合科学榜。如今,李英程作为华 2讲授课程目标2 培养学生不的韶 课程目标 大基因的科学体系负责人,带领团队在复杂疾病、婷症、分 华,勇于创新的探 子有种、进化等多领城开展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素精神 当代年轻人更要要勇于创新创造, 正所谓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刁 渴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第二意生合的萌发 了解地球环境演变 课程目标 2 地球环境的演变与生命的起源 及生命起源 讲投 课程目标2
26 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发展史。本课程既体现生命科学史课程 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我校学科结构的总体特点。 A clear and concise survey of the major themes and theories embedded in the history of life science, this course covers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 and the diverse ideologies and current paradigms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and progression of biological studies. The course discusses cell theory, embryology, physiology, microbiology, evolution,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and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Covering the philosophies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to modern advances in genom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the course is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普及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 课程目标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能力。 课程目标 3:帮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陶冶爱国主义者情 操,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三)课程目标与知识能力素质的对应关系 知识、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科普知识,了解历史 课程目标 1 能力目标:培养探究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课程目标 2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 3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程 目标 第一章导言 生命科学史及其教育价值 思政融入点:在介绍当代生物学家时引入。勇于创新,年 少有为。李英睿 20 岁出头,其研究成果“第一个亚洲人的基 因组图谱”发表在《Nature》上,成为国内极少数在《Nature》 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的本科生之一。入选《福布斯》杂志“30 位 30 岁以下亚洲人物榜”生命科学榜。如今,李英睿作为华 大基因的科学体系负责人,带领团队在复杂疾病、癌症、分 子育种、进化等多领域开展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当代年轻人更要要勇于创新创造,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 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 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理解生命科学的 核心问题,了解科 学进步的规律。 培养学生不负韶 华,勇于创新的探 索精神。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二章 生命的萌发 地球环境的演变与生命的起源 了解地球环境演变 及生命起源。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教学支撑课程 方式 目标 第三章生命的进化 (1)达尔文思想的形成以及对生物学的影响 (2)人类起源和进化 理樱进化论学说的 思政融入点: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达尔文,其“进化论 进步意义以及不 果程目标 被列为19世纪白学的三大发理之一,这是生物科学中 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讲授 课程目标2 《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 培养学生辩证的科 课程目标 学思维和取谨求实 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科学观念是人们尊重利 的科学态度 爱戴科学,遍求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态度和思想。科学是关于 外部世界发展和人的精神活动的知识体系,是客观规律的直 实反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四章细胞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1)克隆技术与应用 认知显微造的发 (2)显微技术细胞的发现过程 明、克隆技术的延 (3)干细胞技术与应用 生和发屈等历程 思政融入点:刻苦努力,奋发图强:童第周坚持实验胚 胎堂 了解童第周」 列文 裸程目标 研究达50余年,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童第 虎克等科学家的人 6 讲投 课程日标 周直到17岁才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有。他例读中学时,第一 课程目标 生经历。 学期期求考试平均成绩仅仅45分,经过划苦努力,再次期米 为学生立科学研 考试时,童第周的平均成绩达到了0多分,其中几何成绩还 头到了100分。“什翠上沿有天才,天是用黄动换来的。 究的榜样,陶治爱 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童第周才会取得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国主义者情操 最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 第五章生合的延续 (1)DNA结构的发现 认知遗传学诞生和 (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诞生 3)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综 发展的历程, 思政融入点: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中国现代遗传学莫基 我国科学家谈家树 课程目标 人谈家桢先生发现了瓢虫稍翅色斑变异的镶嵌显性遗传现 等人的人生经历, 讲投 课程目标2 图治学生爱国主义 6 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耳 课程目标 者情操。 论的关链论据.20世纪50年代,他在复日大学律立了中国 遗传学专业、 一个迪传学研究所和第 个生命科 培自学生的民族自 为中国开展分子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骨干,同时 信心 自豪感 成民族文化自信, 谈老利用自己的稿所和积蓄设立了“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罩 金”,回报社会。 了银人类胚胎学的 第六章发有生物学的变 发展和伦理道德的 关系。理解研究人 课程目标 (1)受精及其研究历史 讲授 课程目标2 类胚胎学的困难。 (2)胚胎发省及其研究历电 6 培养学生发现科学 (3)性别决定及其研究历由 间题、解决科学问 愿的思维和能力
27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程 目标 第三章 生命的进化 (1)达尔文思想的形成以及对生物学的影响 (2)人类起源和进化 思政融入点: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达尔文,其“进化论” 被列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这是生物科学史上 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 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科学观念是人们尊重和 爱戴科学,追求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态度和思想。科学是关于 外部世界发展和人的精神活动的知识体系,是客观规律的真 实反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理解进化论学说的 进步意义以及不 足。 培养学生辩证的科 学思维和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 4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四章 细胞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1)克隆技术与应用 (2)显微技术--细胞的发现过程 (3)干细胞技术与应用 思政融入点:刻苦努力,奋发图强:童第周坚持实验胚胎学 研究达 50 余年,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童第 周直到 17 岁才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他刚读中学时,第一 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仅仅 45 分。经过刻苦努力,再次期末 考试时,童第周的平均成绩达到了 70 多分,其中几何成绩还 达到了 100 分。“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童第周才会取得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最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 认知显微镜的发 明、克隆技术的诞 生和发展等历程, 了解童第周、列文 虎克等科学家的人 生经历。 为学生树立科学研 究的榜样,陶冶爱 国主义者情操 6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五章 生命的延续 (1)DNA 结构的发现 (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诞生 (3)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综述 思政融入点: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 人谈家桢先生发现了瓢虫鞘翅色斑变异的镶嵌显性遗传现 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 论的关键论据。20 世纪 50 年代,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 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 学院 ,为中国开展分子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骨干,同时 谈老利用自己的稿酬和积蓄设立了“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学 金”,回报社会。 认知遗传学诞生和 发展的历程,了解 我国科学家谈家桢 等人的人生经历, 陶冶学生爱国主义 者情操。 培育学生的民族自 信心、自豪感,形 成民族文化自信, 6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六章发育生物学的变革 (1)受精及其研究历史 (2)胚胎发育及其研究历史 (3)性别决定及其研究历史 了解人类胚胎学的 发展和伦理道德的 关系。理解研究人 类胚胎学的困难。 培养学生发现科学 问题、解决科学问 题的思维和能力。 6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