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期末考核(调研报告)与评价标准 成绩 代委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目标 (分数2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课程 对基因科学基 能够较好理解 对基因科学基础 仅对基因科学基 对基因科学 标1 知识的理解非常 础知识有初步的 因科学基础知识 知识较为一股 础知识不理解 (15%) 全面 了解 县冬运用基因科初非具各运用基运用基因科学知运用基因科学知不具条运用知 学知识对社会热 因科学知识对社 识对社会热点问 识对社会热点问 课程目 点间进行科学 会热点问思进有 腿进行科学分 腿进行科学分村 社会热点 标2 分析,具备分辨 科学分析,初步县 的能力 ,分 的能力不足 分计 进行料字分机 (15% 于基因的伪科学 备分端关于基因第关于基因的伪 辨关于基因的伪 的能力,无法 的能力 伪科学的能力 科学的能力一般 科学的能力不足 分辨关于基因 伪科学的能力 课程目 识面广,能够 能够初步草握 对一些疾病的基 知识面窄,仅对 知识而 好掌握一些疾病 些疾病的基因学 因学知识的草 些疾病的基因 掌捏一些疾病 标3 的基因学知识 知识 一股 学知识的有初步 的基因学知识 (20%) 堂报 对因技与人过其因技与人 对其因书术与人 对其因技发与人 类生活相关科 类生活相关科 类生活相关科 类生活相关料 人类生活相 创新前沿有非常 创新前沿有较为 的渐职沿的享远 创新助沿只有利 科技创新订祖 误程目 充分的掌提。能够 充分的掌州。能够 较为一般。对我 步掌拆。对我国 不掌棉。对我 标4 对我国科学家在 对我用科学安在用科学安在农 科学家在农母和 国刻学室在表 (10%) 农业和水产基因 农业和水产基因 和水产基因研 水产基因研究中 业和水产基因 研究中取得的科 研究中取得的 中取得的科学成 的到 学成就 研究 中取得 学成就有非常深 学成就有较为闲 就了解一般 了解较少 科学成就不 入的了解 入了解 解 4.《生物入侵》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生物入侵 误程名称 英文名称:Biological nvasior 课程号 1809915 学分 1.s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学时 总学时:24 24 0 0 0 开课学院 水产与生命学院 课程负责人 唐首杰
13 4.期末考核(调研报告)与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 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 标 1 (15%) 对基因科学基础 知识的理解非常 全面 能够较好理解基 因科学基础知识 对基因科学基础 知识较为一般 仅对基因科学基 础知识有初步的 了解 对基因科学基 础知识不理解 课程目 标 2 (15%) 具备运用基因科 学知识对社会热 点问题进行科学 分析,具备分辨关 于基因的伪科学 的能力 初步具备运用基 因科学知识对社 会热点问题进行 科学分析,初步具 备分辨关于基因 伪科学的能力 运用基因科学知 识对社会热点问 题进行科学分析 的能力一般,分 辨关于基因的伪 科学的能力一般 运用基因科学知 识对社会热点问 题进行科学分析 的能力不足,分 辨关于基因的伪 科学的能力不足 不具备运用基 因科学知识对 社会热点问题 进行科学分析 的能力,无法 分辨关于基因 伪科学的能力 课程目 标 3 (20%) 知识面广,能够较 好掌握一些疾病 的基因学知识 能够初步掌握一 些疾病的基因学 知识 对一些疾病的基 因学知识的掌握 一般 知识面窄,仅对 一些疾病的基因 学知识的有初步 掌握 知识面窄,不 掌握一些疾病 的基因学知识 课程目 标 4 (10%) 对基因技术与人 类生活相关科技 创新前沿有非常 充分的掌握。能够 对我国科学家在 农业和水产基因 研究中取得的科 学成就有非常深 入的了解 对基因技术与人 类生活相关科技 创新前沿有较为 充分的掌握。能够 对我国科学家在 农业和水产基因 研究中取得的科 学成就有较为深 入了解 对基因技术与人 类生活相关科技 创新前沿的掌握 较为一般。对我 国科学家在农业 和水产基因研究 中取得的科学成 就了解一般 对基因技术与人 类生活相关科技 创新前沿只有初 步掌握。对我国 科学家在农业和 水产基因研究中 取得的科学成就 了解较少 对基因技术与 人类生活相关 科技创新前沿 不掌握。对我 国科学家在农 业和水产基因 研究中取得的 科学成就不了 解 4. 《生物入侵》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生物入侵 英文名称:Biological Invasion 课程号 1809915 学分 1.5 学时 总学时:24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24 0 0 0 开课学院 水产与生命学院 课程负责人 唐首杰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人员流动范围和频率不断扩大,以及环境 的逐渐变化,为生物间的入侵和扩散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机会。生物入侵可造成物种湖 危,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严重危害,是居于生境破坏之后 的第二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 本地种、外来种和入侵种的区别:生物入侵的过程和扩散方式、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和生 态安全的危害和影响:生物入侵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harp increase in population, expanding of the scope and frequency of population mobility,as well as the gradual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human activities have created a more convenient condi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vasion and spread of organisms.Biological invasion can cause extinc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loss of serious harm of the and function of.t is the second cause of biodiversity loss after habitat destruction.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learn the concept of biological invas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ive species,alien species and invasive species,diffusion processes of biological invasion,hazards and impacts of biological invas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safety.the impact of biological invasion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要求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生物入侵的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2: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生物入侵的发生、预防与控制现状及其研究的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3:使学生认识到外来危险生物入侵的危害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程目标4:使学生初步掌握鉴别外来入侵物种的方法,并能对入侵生物提出较合理的 防控措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5:帮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陶治爱国主义者情 操,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发扬协作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弘扬创新 创业精神,做一个具有诚信、友善、敏业的新时代科技创新和实践者。 (三)课程目标与知识能力素质的对应关系 知识、能力、素质 误程目标 知识 课程目标1 知识、能力 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 知识、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4 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5
14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人员流动范围和频率不断扩大,以及环境 的逐渐变化,为生物间的入侵和扩散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机会。生物入侵可造成物种濒 危,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严重危害,是居于生境破坏之后 的第二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 本地种、外来种和入侵种的区别;生物入侵的过程和扩散方式、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和生 态安全的危害和影响;生物入侵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harp increase in population, expanding of the scope and frequency of population mobility, as well as the gradual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human activities have created a more convenient condi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vasion and spread of organisms. Biological invasion can cause extinc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serious harm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s. It is the second cause of biodiversity loss after habitat destruction.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learn the concept of biological invas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ive species, alien species and invasive species; diffusion processes of biological invasion, hazards and impacts of biological invas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safety, the impact of biological invasion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要求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生物入侵的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 2: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生物入侵的发生、预防与控制现状及其研究的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 3:使学生认识到外来危险生物入侵的危害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程目标 4:使学生初步掌握鉴别外来入侵物种的方法,并能对入侵生物提出较合理的 防控措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5:帮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陶冶爱国主义者情 操,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发扬协作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弘扬创新 创业精神,做一个具有诚信、友善、敬业的新时代科技创新和实践者。 (三)课程目标与知识能力素质的对应关系 知识、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 知识 课程目标 1 知识、能力 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知识、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 4 能力、素质 课程目标 5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音论 主要内容:生物入侵的定义:本地种(士著种)、外来种和入侵种的含义 生物入侵的危害性简述:国内外生物入侵概况与本课程的学习意义 放灵像片《外来生物入侵A.B》 课程目标 思政融入点,外来有害尼虫防治与三农情怀.例如:通过介绍我国科学 厘解生物入侵的先 提积目标 工作者在烟粉国”、苹果镀”、“稻水象甲”、马铃喜甲虫”等入侵物种 ,章握判断生物 3讲授 控制方而取得的显著成就,说明联合攻关、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科 入侵的三个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研工作者情系三农,爱洒大地”,培养三农情怀。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形成民 族文化自信,不断提高生涯规划与职业规划能力,了解职业道德要求. 了解生物入侵的时 理程日标 主要内容:生物入侵的过程 生物入侵过程 程目标 讲授 入侵种的扩散途径、方式和扩机制 和月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了罐此物种易成 课程目标 筑三音生物入侣因与机因 理程目标 攀内容,入停种的入得生物学特性 遗传学特性:生态系统中生物发 体的可入侵性、环境条件的可入侵性:生物入侵中的常见七大攻略】 环境容易受到生 讲授 课程日标 物入侵。 课程目标 第四章 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 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国生 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生物入侵对物种多样性、递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和影响。插放录像片《自然秘 中国生物报告》、《生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 理程目标 样性 录 点治学以致用。生文明建设在五位 理程日标 体总体有 生 6 讲投 课程目杨 土会建设的 基础和提供丰 课程目标 主席在2O5年8月15日提出绿水吉山就是山 解试 以及积极侣导的生态文明思想,为青年学子种下“绿色环保”的种子 主要内容:介绍中国最具危害性的20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年代、在中 课程目标 米草、克氏原螯虾介绍。介绍我国中华绒整解和“四大家鱼”在国外的情 了解我国当前生物 课程目标 况。播放自制录像片《中国四大家鱼在美国》。 3讲授 思政融入点:文化自信,引领时代。例如:在讲授引起疟疾的入侵生物 侵的况。 课程目标 疟原虫的危害时,介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做呦以科技 课程目标 创新为驱动,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事迹。把历史文化、草命传统、时 代精神作为教育和引导的重点,树立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生物安全的含 第六章生态安全 义,了银影脑生衣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生态安全的含义与提出过程:生态安全的标准:生态安全的 安全的因素,掌握 3 讲授 课程目标 特点: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危害性, 生物入侵对生态安 全的危害。 程目标
15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生物入侵的定义;本地种(土著种)、外来种和入侵种的含义; 生物入侵的危害性简述;国内外生物入侵概况与本课程的学习意义;播 放录像片《外来生物入侵 A、B》。 思政融入点:外来有害昆虫防治与三农情怀。例如:通过介绍我国科学 工作者在“烟粉虱”、“苹果蠹蛾”、“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等入侵物种 控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说明联合攻关、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科 研工作者“情系三农,爱洒大地”,培养三农情怀。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形成民 族文化自信,不断提高生涯规划与职业规划能力,了解职业道德要求。 理解生物入侵的定 义,掌握判断生物 入侵的三个标准。 3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二章 生物入侵过程与扩散 主要内容:生物入侵的过程;外来种转化为入侵种的过程和经历阶段; 入侵种的扩散途径、方式和扩散机制。 了解生物入侵的过 程;入侵种是通过 什么样的途径和方 式进行扩散的。 3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三章 生物入侵原因与机理 主要内容:入侵种的入侵生物学特性、遗传学特性;生态系统中生物群 体的可入侵性、环境条件的可入侵性;生物入侵中的常见七大攻略。 了解哪些物种易成 为入侵种;哪些生 态环境容易受到生 物入侵。 3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四章 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 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国生 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生物入侵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的危害和影响。播放录像片《自然秘事-中国生物报告》、《生物 多样性忧思录》。 思政融入点:政治认同,学以致用。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具有突出地位,发挥独特的功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和提供丰富的生态滋养,推动美丽中国的 建设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例如:解读习近平 主席在2005年 8 月 15 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历史背景, 以及积极倡导的“生态文明”思想,为青年学子种下“绿色环保”的种子。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 三个层次,了解生 物入侵对生物多样 性的危害和影响。 6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五章 典型的生物入侵种 主要内容:介绍中国最具危害性的 20 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年代、在中 国的入侵概况与危害性;我国水产引种概况;典型入侵物种水葫芦、大 米草、克氏原螯虾介绍。介绍我国中华绒螯蟹和“四大家鱼”在国外的情 况。播放自制录像片《中国“四大家鱼”在美国》。 思政融入点:文化自信,引领时代。例如:在讲授引起疟疾的入侵生物 疟原虫的危害时,介绍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以科技 创新为驱动,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事迹。把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时 代精神作为教育和引导的重点,树立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我国当前生物 入侵的概况。 3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六章 生态安全 主要内容:生态安全的含义与提出过程;生态安全的标准;生态安全的 特点;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危害性。 理解生物安全的含 义,了解影响生态 安全的因素,掌握 生物入侵对生态安 全的危害。 3 讲授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方式 第七 生物入侵防范 要内容:生物入侵的风险分析:我国 防范的存在问题和管理 思政融入点:)公民人格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 了解生物入得风 课程目标 要程目坛 入侵病原微生物检疫和防范”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概念,引出中国 我在防范生物入 3 处型 讲投 课程目标 防疫人员当时爱因敬业的职业精神.2因家主权意识.海关检疫是因家 裸程目标 主权的具休体现,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产生于19世纪后期,直到新中国 的诞生,才结束了近代中因海关主权受不平等条约束缚的历史,引领中 国海关进入了一个渐新的时期。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有开卷考试、章节作业、课堂报告和课堂表现等。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章节作业、课堂表现、课堂报告等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 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结 (1)平时成结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结的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误程目标,由章节作业、课堂表现、课堂报告等部分构成,各部 分占比及评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开卷考试,考试成绩1O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包含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结(40%) 期末成绩 合计 章节作业(5%) 课堂表现(5%) 误堂报告(309% (60% 1 1% 1% 9% 21% 32% 1% 1% 11% 14%0 270% 3 1 1% 5% 14 21% 4 1% 3% 149% 5 1% 1% 2% 2% 6% 合计成绩构成) 5% 5% 30% 60% 100%
16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第七章 生物入侵防范与管理 主要内容:生物入侵的风险分析;我国生物入侵防范的存在问题和管理 对策。 思政融入点:(1)公民人格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由“欧洲黑死病”的传播和防治措施、中国“SARS 事件”引出“外来 入侵病原微生物检疫和防范”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概念,引出中国一线医务 防疫人员当时爱国敬业的职业精神。(2)国家主权意识。海关检疫是国家 主权的具体体现。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产生于 19 世纪后期,直到新中国 的诞生,才结束了近代中国海关主权受不平等条约束缚的历史,引领中 国海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了解生物入侵风险 分析的三个阶段, 我国在防范生物入 侵方面的对策。 3 讲授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有开卷考试、章节作业、课堂报告和课堂表现等。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章节作业、课堂表现、课堂报告等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 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40%,期末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60%。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的 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章节作业、课堂表现、课堂报告等部分构成,各部 分占比及评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开卷考试,考试成绩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6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包含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 40%+期末成绩 60%) 平时成绩(40%) 期末成绩 合计 章节作业(5%) 课堂表现(5%) 课堂报告(30%) (60%) 1 1% 1% 9% 21% 32% 2 1% 1% 11% 14% 27% 3 1% 1% 5% 14% 21% 4 1% 1% 3% 9% 14% 5 1% 1% 2% 2% 6% 合计(成绩构成) 5% 5% 30% 60%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由 多媒体讲授、录像、讨论、作业等方式构成。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课件(PPT材 料X、音像教材(录像)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泛雅平台、E-MAL、BBS等形式)。考试 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课堂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 门课程主要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万方浩,侯有明,蒋明星主编.入侵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万方浩,郭建英,张蜂等著.中国生物入侵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曾北危主编.生物入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阅读书目: 1.徐汝梅,叶万辉主编.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徐海根,王健民,强胜,王长水主编.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4 3.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主编。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控制.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5. 4.白敏冬,张芝涛,白希尧著.海洋生物入侵性传播及绿色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5.李家乐,董志国,李应森,王成辉编著.中国外来水生动植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7. 主撰人:唐首杰 审核人:张俊玲、黄旭雄 英文校对:张俊玲 教学副院长:陈立婧 日期:2022年8月30日
17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由 多媒体讲授、录像、讨论、作业等方式构成。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课件(PPT 材 料)、音像教材(录像)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泛雅平台、E-MAIL、BBS 等形式)。考试 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课堂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 门课程主要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 万方浩, 侯有明, 蒋明星主编. 入侵生物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2. 万方浩, 郭建英, 张峰等著. 中国生物入侵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3. 曾北危主编. 生物入侵.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阅读书目: 1. 徐汝梅, 叶万辉主编. 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 徐海根, 王健民, 强胜, 王长永主编. 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 北京:科学 出版社, 2004. 3. 万方浩, 郑小波, 郭建英主编. 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控制.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05. 4. 白敏冬, 张芝涛, 白希尧著. 海洋生物入侵性传播及绿色防治.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5. 李家乐, 董志国, 李应森, 王成辉编著. 中国外来水生动植物.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07. 主撰人:唐首杰 审核人:张俊玲、黄旭雄 英文校对:张俊玲 教学副院长:陈立婧 日 期:2022 年 8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