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可以认为暴露的因素和研究的疾病之间有关系 生态学研究,或称相关性研究,是对·种疚病或状态和环 境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的单元是人群而不是个休。如果我们获得了某·人群的某病 发病或死亡资料,同时获得了这一人群屮某因素存在情况的 资料,则可进行两占之间关性的分析。例如,我国河南省发 现,食盐销量高的社区,食道癌死亡卒也高,经分析,两者之间 有相关性( aylehole等,1993年)但若要对这种相关性作出 确切的解释,只用生态学研究是不够的。 现况研究是对一个人群某时期(或时点)某种疾病或与 疾病和健康有关的事件间存在情况进行的研究。描述性现况 研究用于调査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分析性现况研究 用于探讨疾病的危险因素。但用现况研究资料分析病因,有 定的局限性,只能提供线索,不能提供病因。 (三)实验性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又称实验流行病学(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实验性研 究的原理是:如果在一个反应过程中加入某种因素,产生某种 结果,去除这种因素,则不产生这种结果,此时使可认为该因 素是该结果的可能原因。因为加入或去除的因素都是人工控 制的,故称为实验的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人群或动物群 体中,来研究因素和疾病的关系,则称为流行病学实验。流行 病学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病因,或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实验 方法是,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或去除)研究 的因素,称为实验组,另组不给予(或去除)研究的因素,称 为对照组。随访观察一段时间之后,计算两组发病(死亡)率 并进行比较,因为研究的因素是入为地加到实验对象中去 的,暴露或不暴露于因素的人群组是研究者按照随杌的原则 7
确定的,给不给某种措施是由研究者严格掌握的,因此,流行 病学实验能对因果关系的假设作出更严格的检验。 在进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是:研究的 因素必须对受试者个人无害,对社会有利;每个受试者必须是 自愿参加的,对受试者应说明实验目的、步骤及对其个人的利 弊。 (四)理论性研究( theoretical study) 又称理论流行病学(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是用数学模 型表达疾病分布的规律和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各因素间的相互 关系。其主要用途是:描述疾病分布的理论规律,模拟疾病的 流行过程,预测疾病发生(或死亡)的频率,探讨防治措施的效 果和分析病因及流行因素。理论流行病学研究是在描述流行 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 可以对疾病的流行过程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理论研究的结 果,又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现代医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流行病 学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分支。流行病学的发展不仅受到预防 医学中其他学科的影响,亦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都有密切 关系。 (一)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研究对象是 人群以及人群中的病例或死者,目的是增进人群的健康,防止 疾病的发生;后者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病人,目的是治愈病人, 使其恢复健康。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无论是研究疾病还是研究健康,都会 遇到许多临床问题,例如,疾病的诊断、异常指标的确定、特殊
的临床检查等。同-疾病不同病刊叮能有同的致病因素 病期的演变和疾病的转归可能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疾病的发 生和病作用的时间及强度有关,对疾病潜伏期和临床表现 的观察往往能提供病因线索,可见,丰富的临床知识将会补 充、启发流行病学工作者的思维。临床医学是流行病学的基 础学科,流行病学家必须掌握·定的临床知识和技术,即使如 此,在进行规模较大的流行病学研究时,也应邀请有关学科的 临床专家参加。 同样,临床医学也离不开流行病学。疾病流行病学的理 论不仅已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实验,而且亦使临床工作者研 究病因开扩了思路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止在越来越多地被 临床医生应用,无论在病因研究还是防治揹施的评估上,流行 病学的方法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如果运用得当,能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二)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关系 卫生统计学是流行病学的重要基础,流行病学研究计划 的制订,抽样方法、样本大小的确定,调查人群的选择,收集资 料的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等,都需要用统计学。在流行病 学研究中,只有正确地运用了卫生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 真正揭示和解释疾病分布的规律,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评价 疾病防治措施和保健措施的效果。近年来,理论流行病学发 展比较快,在建立教学模型的过程中,常常用卫生统计学的方 法进行数学模拟或检验数学模型的效果。一些流行病学的新 分支,例如血清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等,都广泛应用了卫生统计学。因此,流行病学工作者不但应 熟练地掌握卫生统计学技术,而肌应能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 统计学分析
(三)流行病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必须运用许多学科 的技术和方法。基础医学中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 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均已被应用于流行病学研 究中,基础医学的发展亦对流行病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例如,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 更好的检验方法,可以使流行病学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分子生 物学的发展导致∫流行病学分支—分子流行病学的诞生。 (四)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其他学科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在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应用卫生学的知识和技术,环境卫 牛学、食品生学、环境微生物学、劳动1生学、消毒学等学科 的发屐对流行病学亦有促进作用。同样,其他学科亦常常应 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技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预防医学 各学科的共同目的,而流行病学是对群体进行的研究,它常常 首先需要测量一个地区或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情况,研 究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就为其他预防学科的研究指出了主 攻方向,故有人说“流行病学是卫生学的诊断学”,这不是没有 道理的。流行病学的方法已被应用于预防医学的其他学科。 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职业病,形成了职业流行病学;用流行 病学的方法应用于环境毒理学,出现了环境流行病学。在消 毒灭菌、杀虫、灭鼠措施的评价中,亦非常重视流行病学方法 的应用。 流打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它研究 的是疾病的生态学。人类在特定的自然坏境、生物环境和社 会环境中生活,流行病学研究必然涉及生物学、环境科学、气 象学、地理学、数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这就要求流行病 10
学工作者除具有医学知识外,还必须对上述各非医学学科亦 有所了解 五、流行病学的主要进展 作为预防医学基础学科的流行病学,无论在理论方面,还 是在实践方,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不仅概念发生了 重大变化,而且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成熟,山于 流行病学的观点、方法逐渐向各学科渗透,所以它在医学的发 展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纵观流行病学的发展史,当前的 主要进展订归纳为下述方面 (一)对流行病学定义取得了共识 关于流行病学定义的长期争论已经基本结束,并且取得 ∫共识。H1927年ost提出第一个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 学是研究传染病群体现象或自然史的科学¨以后,又有许多流 行病学家提出流行病学定义,目前能收集到的已有100多条 定义,比较有影响的是 MacMahon(1970年)提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频率在人 群中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索。 Lilienfeld(1980年)提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屮分布 的模式及影响模式的因素 lat(1988年)提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 的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影响这些分布的因东,并将这些研究 应用解决健康问题。 经过了长期的争论,前国际上已形成共识,即基本上一 致同总Last提出的上述定义 在我,关于流行病学定义的争论岜进行了几十年,目前 也已达成了比较-致的意见、即认为“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或 健康状态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和疾病的预防及保健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