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认证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与认证 英文名称: Quality Control and Reliability 课程编号 理论警 理论学分 322 适用对象: 工业工程 开课单位: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在学完有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 掌握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并培养学生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 质量管理 与控制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计划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2学时,其前导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 理统计、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程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在第七学期进行。相关专业课有生产计 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现代制造系统、人机工程、毕业设计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能。其重点是质量体系、工序能力、工序控制和质量检验。在深度上要能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解决质 量管理与控制问题,在广度上要结合企业信息化与先进制造模式进行教学与实我。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及要求: 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1-1质量定义 §12提高质量的重要意义 §13质量管理 §1-4企业质量文化 §15质量管理法律和法规简介 81.6质量管理新技术 (一)奶学男求, 介绍质量的定义、质量管理的意义,质量管理的发展及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使学生能自觉 地、有目的地学习本课程 第二章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 S2.1全面质量管理基础 §2-2以顾客为核心 933 质 战略和策 §24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TQM实现 (二)教学要求: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PDCA循环持续改进质量的方 法,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TOM实现 第三章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 §3-1I1S09000族质量标准 §3-2质量保证与质量体系
质量管理与认证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 质量管理 与认证 英 文 名 称 : Quality Control and Reliability 课程编号:Z305080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 适用对象:工业工程 开课单位: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在学完有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 掌握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并培养学生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 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计划学时 32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30 学时,实验 2 学时,其前导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 理统计、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程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在第七学期进行。相关专业课有生产计 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现代制造系统、人机工程、毕业设计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能。其重点是质量体系、工序能力、工序控制和质量检验。在深度上要能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解决质 量管理与控制问题,在广度上要结合企业信息化与先进制造模式进行教学与实践。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及要求: 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4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1-1 质量定义 §1-2 提高质量的重要意义 §1-3 质量管理 §1-4 企业质量文化 §1-5 质量管理法律和法规简介 §1-6 质量管理新技术 (二)教学要求: 介绍质量的定义、质量管理的意义,质量管理的发展及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使学生能自觉 地、有目的地学习本课程。 第二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4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2-1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 §2-2 以顾客为核心 §2-3 质量战略和策划 §2-4 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 TQM 实现 (二)教学要求: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PDCA 循环持续改进质量的方 法,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 TQM 实现。 第三章 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4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3-1 ISO9000 族质量标准 §3-2 质量保证与质量体系
§33质量体系认证及其实施程序 (二)教学要求:了解IS09000族质量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及其实施程序。 第四章 供应商管理(2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点 S4-1采购质量 §4-2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43有效的供应商质量控制途径 §44供应商管理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 了解现代供应商管理的理念、 方法,认识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 第五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6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5-1质量变异与过程控制 55-2过程能力 S53过程控制图 §5-4质量控制常用工具 (二)教学要求:掌握分析质量变异的方法,产生质量变异的变异源。重点掌握质量控制常用工具及分 析方法。 第六章 顶安满意与顾客关系管理(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6-1顾客满意 §6-2顾客满意度测量 §63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二)教学要求:了解顾客满意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顾客满意度测量的方法,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第七章 质量测量与分析(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7-1质量检验概述 S7-2质量成本 §7-3质量信息管理 §7-4业绩测量 (二)教学要求:掌握质量检验的方法,质量成本的构成。重点是如何确定抽检方案 第八草 质量改进(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8-1质量问题解决 58-2质量改进方法 §8-3创造性问题解决 84 一西格玛方法 (二)教学要求:了解质量改进方法,如何创造性问题解决。了解六西格玛质量方法。 第九章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91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9-2质量信息管理及其自动化 §9-2计算机集成质量信息系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质量信总管理及其自动化处理。 四、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现代质量管理学》,苏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3-3 质量体系认证及其实施程序 (二)教学要求:了解 ISO9000 族质量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及其实施程序。 第四章 供应商管理(2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4-1 采购质量 §4-2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4-3 有效的供应商质量控制途径 §4-4 供应商管理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了解现代供应商管理的理念、方法,认识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 第五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6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5-1 质量变异与过程控制 §5-2 过程能力 §5-3 过程控制图 §5-4 质量控制常用工具 (二)教学要求:掌握分析质量变异的方法,产生质量变异的变异源。重点掌握质量控制常用工具及分 析方法。 第六章 顾客满意与顾客关系管理(2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6-1 顾客满意 §6-2 顾客满意度测量 §6-3 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二)教学要求:了解顾客满意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顾客满意度测量的方法,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第七章 质量测量与分析(4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7-1 质量检验概述 §7-2 质量成本 §7-3 质量信息管理 §7-4 业绩测量 (二)教学要求:掌握质量检验的方法,质量成本的构成。重点是如何确定抽检方案。 第八章 质量改进 (2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8-1 质量问题解决 §8-2 质量改进方法 §8-3 创造性问题解决 §8-4 六西格玛方法 (二)教学要求:了解质量改进方法,如何创造性问题解决。了解六西格玛质量方法。 第九章 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 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点 §9-1 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9-2 质量信息管理及其自动化 §9-2 计算机集成质量信息系统 (二)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质量信息管理及其自动化处理。 四、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现代质量管理学》, 苏秦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质量管理学》,刘广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张根保,中国科技出版社。 五、学习题求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独立完成课程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论联系实际 六、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笔试8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2、课堂讨论3、平时作业 大纲制定者:欧亚明 大纲审定者:工业工程系 大纲批准者:机电学院
1.《质量管理学》,刘广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张根保,中国科技出版社。 五、学习要求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独立完成课程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论联系实际。 六、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20% 、笔试 8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 2、课堂讨论 3、平时作业 大纲制定者:欧亚明 大纲审定者:工业工程系 大纲批准者:机电学院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研究对象 本课程以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理解与质量和质量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 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基 理论、方法和工具, 了解当今质量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热点问,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活 中的质量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透 质量管理学是一门跑硬科学和软科学于一体的边经性、综合性学科,它依托于技术学科,话用范围广 民程州时休个专利学生三他,厨生、皮大通民特办学衣,本成的但时为的滑 其中实验06学时。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多年米课程组的教师一直致力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创建优质课程英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理论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志业基础课为基础工艺实习和生产实习为认识环节。程设计和些业设计为系统 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锻炼环节,分工传授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质量管理新的观 、理论 方法层出不穷。其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随着IS09000标准的问世,上个世纪末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城起 了“IS09000热潮”:其次是企业在大力推广统计技术的应用。最后是以全国质量管理奖为代表的卓越质量经营模式受 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的广泛关注,顾客满意度、6西格玛管理在当今的中国正是如火如茶、方兴未艾。 果程组教师站在时代的前沿,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将现代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含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之中」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4学时) 811而量定义 81,2提高历量的重要意 1-3质量管理 §14企业质量文化 &1-5质量管理法律和法规简介 第二章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6学时) 82.11S09000族质量标准 S2-2质量保证与质量体系 23质量体系认证及其实施程序 第三章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6学时) $子1基础知识 8丁序质量撑到 S3-3控制图原理及其应用 34质量控制常用工具 第四章质量检验(6学时) 41质量检验概述 54-2基本质量检验的实施 343抽样检验 44理化分析及计量管理 第五章质量经济性(2学时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研究对象 本课程以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理解与质量和质量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基本 理论、方法和工具,了解当今质量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活动 中的质量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 质量管理学是一门融硬科学和软科学于一体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它依托于技术学科,适用范围广。 课程的适用范围 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以及二学位、研究生、夜大函授等各种办学层次。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 30~42 学时, 其中实验 0~6 学时。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多年来课程组的教师一直致力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创建优质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理论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基础,工艺实习和生产实习为认识环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系统 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锻炼环节,分工传授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质量管理新的观点、理论、 方法层出不穷。其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随着 ISO9000 标准的问世,上个世纪末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 了“ISO9000 热潮”;其次是企业在大力推广统计技术的应用。最后是以全国质量管理奖为代表的卓越质量经营模式受 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的广泛关注。 顾客满意度、6 西格玛管理在当今的中国正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课程组教师站在时代的前沿,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将现代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之中。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 (4 学时) §1-1 质量定义 §1-2 提高质量的重要意义 §1-3 质量管理 §1-4 企业质量文化 §1-5 质量管理法律和法规简介 第二章 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6 学时) §2-1 ISO9000 族质量标准 §2-2 质量保证与质量体系 §2-3 质量体系认证及其实施程序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6 学时) §3-1 基础知识 §3-2 工序质量控制 §3-3 控制图原理及其应用 §3-4 质量控制常用工具 第四章 质量检验(6 学时) §4-1 质量检验概述 §4-2 基本质量检验的实施 §4-3 抽样检验 §4-4 理化分析及计量管理 第五章 质量经济性 (2 学时)
551质量经济性概述 S5.2历量成木摄含 853质量成本分析 54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与计算 55质量成本的预测和控制 $5-6质量经济性分析 第六章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学时 861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6-2质量信息管理及其自动化 $62计算机集成质量信息系纷 复习与答疑2学时,考试2学时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金工电子实、外语强化训练、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教学方法 )课堂授误:主要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便于学生系统地章握要点 )案例讨论:主要加强培养学生利用基本概念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3)应用系统演示:课堂上安系统演示,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质量管理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4)课程实验:实验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生产实习: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课堂教学,在实习过程中有教师现场指导。 )课程设计:课程结宋后,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安排了为期两周的生产管理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系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课外辅导:学院为每个教学班配备了专职辅导教师,对大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外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辅导,实 践证明效果非常显著。 教学效果 、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 (1)辅导课情况 辅导教师力量强,习愿课、讨论课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效果良好。 (2)作业、习题、实验报告、总结等情况
§5-1 质量经济性 概述 §5-2 质量成本概念 §5-3 质量成本分析 §5-4 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与计算 §5-5 质量成本的预测和控制 §5-6 质量经济性分析 第六章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 学时) §6-1 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6-2 质量信息管理及其自动化 §6-2 计算机集成质量信息系统 复习与答疑 2 学时,考试 2 学时。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金工电子实、外语强化训练、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教学方法 1) 课堂授课:主要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要点 2) 案例讨论:主要加强培养学生利用基本概念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3) 应用系统演示:课堂上安排系统演示,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质量管理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4)课程实验:实验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 生产实习: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课堂教学,在实习过程中有教师现场指导。 6) 课程设计:课程结束后,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安排了为期两周的生产管理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系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课外辅导:学院为每个教学班配备了专职辅导教师,对大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外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辅导,实 践证明效果非常显著。 教学效果 1、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 (1) 辅导课情况 辅导教师力量强,习题课、讨论课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效果良好。 (2) 作业、习题、实验报告、总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