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 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 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 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有改动》 (1)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原因是什么? 11.(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箴言 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刷人思 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 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种也一样, 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 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西。同样的道理 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感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那 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 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 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 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 写作能力,但须以和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 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兽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 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不愿读前贤的 容睿智作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 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他 第6页(共24页)
第6页(共24页) 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 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 最多,共 130 多人留下 270 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 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 有改动》 (1)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⑤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原因是什么? 11.(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箴言 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刷人思 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 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种也一样, 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 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西。同样的道理, 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感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那 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 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 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 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 写作能力,但须以和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 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兽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 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不愿读前贤的 容睿智作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 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他
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 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 快、淸浄、超逸,仿佛汲饮淸冽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 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要历经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重 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二次时,会有与第 一次读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样。 (作者:德国叔本华有政动) (1)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 (3)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4)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三、写作 2.(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到生命的奇观。挺拔的巨树,葱茂森林,缤纷的 花海,绿色的平原,蕴含着博大的生命力,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乐章。 生活赋予人的是更为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人 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不要磨损 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 同学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你一定也有很多切实的感悟,请你用自己的笔触 写出心声 要求:(1)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第7页(共24页)
第7页(共24页) 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 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 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 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要历经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重 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二次时,会有与第 一次读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样。 (作者:德国 叔本华 有政动) (1)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 (3)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4)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三、写作 12.(50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到生命的奇观。挺拔的巨树,葱茂森林,缤纷的 花海,绿色的平原,蕴含着博大的生命力,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乐章。 生活赋予人的是更为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人 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不要磨损 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 同学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你一定也有很多切实的感悟,请你用自己的笔触 写出心声。 要求:(1)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鸢鹰(yuan) 潜伏( qian) 棱镜(leng) 间不容发(fa) B.暸望(lido) 猝发(c) 高跷(qjo) 休戚与共(qi) C.腈纶(qing) 颔首(han) 镌刻(juan) 蹴而就(cu) D.拘泥(ni) 掺杂(can) 黠慧(xi) 诲人不倦(hui)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 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正确 B.有误,“休戚与共”的“戚”应读作“q”; C.有误,“腈纶”的“腈”应读作“jing D.有误,“掺杂”的“掺”应读作“chan”,“诲人不倦”的“诲”应读作“hui”。 故选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 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响睛鼎盛饥肠漉漉取义成仁 B.灼热锁呐自处心裁锱铢必较 C.倏忽预警不修边幅李代桃僵 D.雷霆桑葚励精图治故弄悬虚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 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语固定搭配的应用。 【解答】A.有误,“响睛”应为“响晴”,“饥肠漉漉”应为“饥肠辘辘” B.有误,“自处心裁”应为“自出心裁”; C.正确 D.有误,“故弄悬虚”应为“故弄玄虚”。 第8页(共24页)
第8页(共24页) 2019 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5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鸢.鹰(yuān) 潜.伏(qián) 棱.镜(lēng) 间不容发.(fà) B.瞭.望(liào) 猝.发(cù) 高跷.(qiáo) 休戚.与共(qì) C.腈.纶(qìng) 颔.首(hàn) 镌.刻(juān) 一蹴.而就(cù) D.拘泥.(ní) 掺.杂(cān) 黠.慧(xiá) 诲.人不倦(hu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 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正确; B.有误,“休戚与共”的“戚”应读作“qī”; C.有误,“腈纶”的“腈”应读作“jīng”; D.有误,“掺杂”的“掺”应读作“chān”,“诲人不倦”的“诲”应读作“huì”。 故选:A。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 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响睛 鼎盛 饥肠漉漉 取义成仁 B.灼热 锁呐 自处心裁 锱铢必较 C.倏忽 预警 不修边幅 李代桃僵 D.雷霆 桑葚 励精图治 故弄悬虚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 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语固定搭配的应用。 【解答】A.有误,“响睛”应为“响晴”,“饥肠漉漉”应为“饥肠辘辘”; B.有误,“自处心裁”应为“自出心裁”; C.正确; D.有误,“故弄悬虚”应为“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