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一、 总则(一)评价指标框架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所示。管理体系环境产品能源与资绩效生产过程源投入环境排放基础设施图1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二)评价依据1.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需在本地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细化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内容,并依据本文件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本地区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评分标准,达到地方规定的分数要求的单位纳入绿色工厂名单。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鼓励地方结合本-
1 附件 1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一、 总则 (一)评价指标框架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 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 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 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 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 (二)评价依据 1.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需在本地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中细化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内容,并依据本文件规定 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本地区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评分标准, 达到地方规定的分数要求的单位纳入绿色工厂名单。评价要 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鼓励地方结合本 能源与资 源投入 产品 管理体系 基础设施 环境排放 环境 生产过程 绩效
地区行业特点细化各行业的评价要求,结合地区发展水平、参照预期性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2.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开展地方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工作。3.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分类。(三)评价方式1.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2.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3.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满足所有必选评价要求并达到地方规定分数要求的工厂,可纳入绿色工厂名单。二、评价指标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参2
2 地区行业特点细化各行业的评价要求,结合地区发展水平、 参照预期性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2.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制 定《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 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开展地方绿色工厂试 点示范评价工作。 3.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 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 1.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 织实施; 2.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 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 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 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满足所有必选评价要 求并达到地方规定分数要求的工厂,可纳入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 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 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参
考目标。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n
3 考目标。具体指标要求见表 1
表1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表一级二级指标基本要求预期性要求指标1工厂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近三年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成立不合规性与相关足三年的企业,成立以来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方要求2.对利益相关方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有关承诺要求。1.最高管理者应分派绿色工厂相关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相关资源一般的获得,并承诺和确保满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要求工厂应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制造的制度建2.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职责3.工厂应有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及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4.工厂定期提供绿色工厂相关教育、培训,并评估教育和培训结果。1.工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时,应遵守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三同时制度”、“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1、工厂建筑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绿化及场地、再生基础工厂的建筑应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资源及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建筑的节材、节能、节水、2.建筑设施3.厂房内部装饰装修材料中醛、苯、氨、等有害物质必须符合节地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国家和地方法律、标准要求。2.适用时,工厂的厂房采用多层建筑。4.危险品仓库、有毒有害操作间、废弃物处理间等产生污染物的房间应独立设置。4
4 表 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表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基本要求 预期性要求 一般 要求 合规性与相关 方要求 1. 工厂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政策和标准,近三年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成立不 足三年的企业,成立以来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 2. 对利益相关方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有关承诺要 求。 — 管理职责 1. 最高管理者应分派绿色工厂相关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相关资源 的获得,并承诺和确保满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 工厂应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制造的制度建 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 3. 工厂应有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及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 方案。 4. 工厂定期提供绿色工厂相关教育、培训,并评估教育和培训结 果。 — 基础 设施 建筑 1. 工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时,应遵守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 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三同时制度”、“工业项目建设用 地控制指标”等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 2. 工厂的建筑应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3. 厂房内部装饰装修材料中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质必须符合 国家和地方法律、标准要求。 4. 危险品仓库、有毒有害操作间、废弃物处理间等产生污染物的 房间应独立设置。 1. 工厂建筑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绿化及场地、再生 资源及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建筑的节材、节能、节水、 节地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2. 适用时,工厂的厂房采用多层建筑
一级二级指标基本要求预期性要求指标工厂应依据GB17167、GB24789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水计量设备以及其他资源的计量器具和装置,能源及资源使用的类型不同时,应进行分类计量。工厂厂区及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GB50034规定现照明工厂厂区和办公区采用自然光照明。行值。管理体系基本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19001的要求的质量管理1.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要求体系和满足GB/T28001的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24001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环境管理体系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系。管理体系3.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23331要求的能源管理体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系。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说明履行利益相关方责任的情社会责任一况,特别是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报告公开可获得。1.工厂应优化用能结构,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投工厂建有能源管理中心。1.入2.工厂建有厂区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能源2.工厂及其生产的产品应满足工业节能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工厂使用的通用用能设备采用了节能型产品或效率3.资源能源投入3.已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和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应限期淘汰高、能耗低的产品。投入更新,用能设备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行参数应符合工厂使用了低碳清洁的新能源。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A可行时,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4.适用时,工厂使用的设备应达到相关标准中能效限定值的强制5
5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基本要求 预期性要求 计量设备 工厂应依据 GB 17167、GB24789 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水 以及其他资源的计量器具和装置。能源及资源使用的类型不同时, 应进行分类计量。 — 照明 工厂厂区及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 GB 50034 规定现 行值。 工厂厂区和办公区采用自然光照明。 管理 体系 管理体系基本 要求 1.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19001 的要求的质量管理 体系和满足 GB/T 28001 的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 2.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24001 要求的环境管理体 系。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能源管理体系 3.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23331 要求的能源管理体 系。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社会责任 — 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说明履行利益相关方责任的情 况,特别是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报告公开可获得。 能源 资源 投入 能源投入 1. 工厂应优化用能结构,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投 入。 2. 工厂及其生产的产品应满足工业节能相关的强制性标准。 3. 已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和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应限期淘汰 更新,用能设备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行参数应符合 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 4. 适用时,工厂使用的设备应达到相关标准中能效限定值的强制 1. 工厂建有能源管理中心。 2. 工厂建有厂区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 3. 工厂使用的通用用能设备采用了节能型产品或效率 高、能耗低的产品。 4. 工厂使用了低碳清洁的新能源。 5. 可行时,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