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 提出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 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 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 实事求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清 醒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从这个最大的实际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 切问题。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要始终立足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 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 象表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 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 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 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辙。要正确处理改率
21 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 提出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 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 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 实事求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清 醒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从这个最大的实际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 一切问题。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要始终立足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 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 象表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 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 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 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辙。要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者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 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坚定不移地实行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 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建设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按照“一个因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 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 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促 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 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 的四点意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最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 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己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 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 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 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 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
22 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 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坚定不移地实行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 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建设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 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 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促 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 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 的四点意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最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 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 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 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 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 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
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 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 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最广泛最充分 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增添新的力量。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 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 任务,要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 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 革命军队。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军队现代化建设,着力提高以打 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大力发展以 军事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系统。大力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通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 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 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 23
23 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 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 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最广泛最充分 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增添新的力量。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 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 任务,要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 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 革命军队。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军队现代化建设,着力提高以打 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大力发展以 军事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系统。大力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通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 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 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 法,创造性地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 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 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 勇气,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在当代 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前提。没有共同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社会 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须要 用共同的理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 境、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 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 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 联系在一起,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 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严重政治风波以及国际 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 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来自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赢得世界的赞誉和尊重,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理论体系给予的信念力量和指导 作用。 事实深刻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
24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 法,创造性地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 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 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 勇气,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在当代 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前提。没有共同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社会 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须要 用共同的理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 境、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 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 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 联系在一起,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 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内严重政治风波以及国际 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 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来自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赢得世界的赞誉和尊重,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理论体系给予的信念力量和指导 作用。 事实深刻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
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在未来前进 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不动摇。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 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 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 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 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 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 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勒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 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也将对 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一)什么是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 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 的认识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 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25 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在未来前进 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不动摇。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 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 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 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 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 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 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 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也将对 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一)什么是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 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 的认识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 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