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 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深 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发展的道路,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为实现远 个任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根、开花、结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 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 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 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 论断。他不仅领导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 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虽然,今天 的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 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 国革命的旗帜,今天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 的不同,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和降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历史是不能割断的, 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刻 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 6
16 1、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 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深 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发展的道路,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为实现这 个任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根、开花、结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 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 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 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 论断。他不仅领导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 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虽然,今天 的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 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 国革命的旗帜,今天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 的不同,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和降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历史是不能割断的, 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刻 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 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 前进。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 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 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 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 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 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 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 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邓小平在领导全 党拨乱反正中,用极大的精力来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 题。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 事求是的评价。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 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 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 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 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 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 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 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 17
17 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 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 前进。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 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 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 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 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 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 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 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邓小平在领导全 党拨乱反正中,用极大的精力来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 题。在他的主持下,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 事求是的评价。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 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 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 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 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 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 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 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
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应该珍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 成的科学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18 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应该珍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 成的科学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 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 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 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 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 探索。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 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概括 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 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 题作了深入阐述,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十四大对中一系列富 有创造性的思想进行了概括,把它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 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 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发生严重政治 风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顶 住了空前的压力,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住了政治风险的重 大考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 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形 9
1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 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 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 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 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 探索。1982 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 命题。1987 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概括 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 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 题作了深入阐述,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 年,十四大对中一系列富 有创造性的思想进行了概括,把它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1997 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 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 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发生严重政治 风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顶 住了空前的压力,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住了政治风险的重 大考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 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形
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 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写入党章,实现了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 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 指导,都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们都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 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 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都相互 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 在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 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作出一系列新的闸述,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 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因家发展的重大理 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三大 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
20 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 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写入党章,实现了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 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 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 指导,都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们都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 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 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都相互 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 在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 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作出一系列新的阐述,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 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 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三大 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