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3.1LB膜技术 3.1.1LB膜的定义 3.1.2LB膜成膜原理 3.1.3LB膜的结构类型及淀积方法 3.1.4LB膜技术的特点 电子科技大学敏席材料与传感器课程组制作
电子科技大学 敏感材料与传感器 课程组 制作 3.1 LB膜技术 3.1.1 LB膜的定义 3.1.2 LB膜成膜原理 3.1.3 LB膜的结构类型及淀积方法 3.1.4 LB膜技术的特点
3.1.1LB膜的定义 /98 口将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两性分子在水面上 形成的一个分子层厚度的膜(即单分子膜), 以一定的方式累积到基板上的技术。首先由 Langmuir和Blodgett首先提出,因此称为 LB膜o 电子科技大学敏常材料与传感器课程组制作
电子科技大学 敏感材料与传感器 课程组 制作 3.1.1 LB膜的定义 将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两性分子在水面上 形成的一个分子层厚度的膜(即单分子膜), 以一定的方式累积到基板上的技术。首先由 Langmuir 和 Blodgett 首先提出,因此称为 LB膜
为纪念其创始人Irving Langmuir(老师)和Katherine Blodgett(学生),习 惯上将漂浮在水面上的单分子层膜叫做Langmuir膜,而将转移沉积到基片上的 膜叫做Langmuir-一Blodgett)膜,简称为LB膜。 1932年Langmu ir由于他出色工作而被授予诺贝尔奖,这是 与单分子层有关的第一个诺贝尔奖。 电子科技大学敏席材料与传廊器课程组 制作
电子科技大学 敏感材料与传感器 课程组 制作 图1两位LB膜研究先驱者的照片 为纪念其创始人Irving Langmuir (老师)和Katherine Blodgett (学生),习 惯上将漂浮在水面上的单分子层膜叫做Langmuir膜,而将转移沉积到基片上的 膜叫做Langmuir—Blodgett膜,简称为LB膜。 Irving Langmuir Katherine Blodgett 1932年Langmuir由于他出色工作而被授予诺贝尔奖,这是 与单分子层有关的第一个诺贝尔奖
/986 1966年英国科学家G.L.Gaines Jr在其一部著作中,对单层和 多层分子膜作了极好的描写; 必 二十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H.Kuhn首先意识到运用LB膜技术 实现分子功能的组装并构成分子的有序系统,他率先在LB膜中 引入染料分子进行光谱研究,并开展了单分子膜组装功能LB膜 和能量转移体系的研究,从此揭开再次研究LB膜热潮的序幕。 电子科技大学敏席材料与传感器课程组制作
电子科技大学 敏感材料与传感器 课程组 制作 1966年英国科学家G. L. Gaines Jr在其一部著作中,对单层和 多层分子膜作了极好的描写; 二十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H.Kuhn首先意识到运用LB膜技术 实现分子功能的组装并构成分子的有序系统,他率先在LB膜中 引入染料分子进行光谱研究,并开展了单分子膜组装功能LB膜 和能量转移体系的研究,从此揭开再次研究LB膜热潮的序幕
LB膜成膜过程 口先将成膜的双亲性分子溶于挥发性的溶剂中, 滴在水面上,形成成膜分子的单分子层,然 后施加一定的压力,并依靠成膜分子本身的 自组织能力,得到高度有序、紧密排列的分 子,最后把它转移到基片表面 口四个过程:溶解→滴液→施压→转移 电子科技大学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课程组制作
电子科技大学 敏感材料与传感器 课程组 制作 LB膜成膜过程 先将成膜的双亲性分子溶于挥发性的溶剂中, 滴在水面上,形成成膜分子的单分子层,然 后施加一定的压力,并依靠成膜分子本身的 自组织能力,得到高度有序、紧密排列的分 子,最后把它转移到基片表面 。 四个过程:溶解 滴液施压 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