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统计年鉴-2015 推动百里柳江旅游发展:支持各县发展旅游产业,重点推进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成为推进 江县、融水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项目建设。提升体育公共产业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先进制造业、高 服务功能,抓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推进市属体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 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积极谋划推进柳州43.8%、23.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 市体育产业项目,推动李宁体育社区、柳州体育中心体育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大型企业自动化应用率达 CBD、户外运动产业基地、广西路虎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 8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达60%。柳东新区、阳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工业新区等一批产业园区正在壮大,柳州高新区特色园区通 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出现回落:过国家科技部评审 产业结构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新增长点不多:原有的增 基础建设取得突破。拓展对外交通取得重大突破,湘桂 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动能不足: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铁路柳州至南宁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柳武高速公路 强,发展不足、不快、不优的问題仍较突岀:财政收支压力建成通车,三江至柳州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桂柳 加大,政策约束下融资难度加大;土地、人力、节能环保等和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开始实施。柳州机场改扩建有序开 要素承载能力面临瓶颈制约;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展。积极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开通运营城市快速公交系 进展不平衡。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统(BRT)、水上公交、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休闲步行 认真加以解决 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推进绿道工程规划建设,深受市民 二、“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回顾欢迎。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正式上 “十二五”时期,柳州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线,市民卡工程全面覆盖政务服务、公用事业、小额支付、 战略,全面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步伐,经济社会发金融服务多个领域,完成了2155个公共领域免费WFi接入 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点建设,我市成为广西首个无线网络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更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总加完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同步推进,我市 量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311亿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 元,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达到343.81亿元,年均增长55.1%提升到62%左右。市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二五”初期的 11.3%。工业发展继续领跑全区,2015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135.06平方公里扩增到183.92平方公里 值4573亿元,年均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48亿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 元,年均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940亿元,济带”,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年均增长14.4%,柳州在广西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县域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农村生产、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充分发挥实业引擎作用,着力在传“十二五”期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44 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推动产业集聚、要素亿元和25.1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3.6倍和2倍,解 集聚和人口集聚,全面提升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一是工业决了89.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落久水利枢纽工程正 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规式动工,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设农村公 模以上汽车工业产值2082.6亿元,比2010年增长60.1% 路2793公里,新增277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 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0亿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累计落实全市183个贫困村整村推 元,比2010年增长了214.1%。二是现代农业实现新发展 进扶贫开发资金19.73亿元,实现减贫31.8万人;石漠化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片区治理实现了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双赢。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8.2亿元,增长4.2%,比2010年增长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 26.3%。三是第三产业释放新活力。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十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3.2%提升到64.9%,城市建成 大工程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全区绿化覆盖率由40.37%提升到43.19%,人均公共绿地 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28.6亿元,年均增长10.4%,第三产由10.13平方米提升到12平方米。柳江河饮用水保护 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27.82%提升到2015年的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市区空气二氧化硫、二 35.85% 氧化氮年均值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扎实推进生态文
柳州统计年鉴 – 2015 推动百里柳江旅游发展;支持各县发展旅游产业,重点推进 三江县、融水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项目建设。提升体育公共 服务功能,抓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推进市属体 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积极谋划推进柳州 市体育产业项目,推动李宁体育社区、柳州体育中心体育 CBD、户外运动产业基地、广西路虎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 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出现回落; 产业结构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新增长点不多;原有的增 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动能不足;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 强,发展不足、不快、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财政收支压力 加大,政策约束下融资难度加大;土地、人力、节能环保等 要素承载能力面临瓶颈制约;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进展不平衡。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 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回顾 “十二五”时期,柳州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 战略,全面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步伐,经济社会发 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总 量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5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2311 亿 元,年均增长 9.8%。财政收入达到 343.81 亿元,年均增长 11.3%。工业发展继续领跑全区,2015 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 值 4573 亿元,年均增长 11.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2048 亿 元,年均增长 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 940 亿元, 年均增长 14.4%,柳州在广西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充分发挥实业引擎作用,着力在传 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推动产业集聚、要素 集聚和人口集聚,全面提升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一是工业 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5 年全市规 模以上汽车工业产值 2082.6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60.1%。 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650 亿 元,比 2010 年增长了 214.1%。二是现代农业实现新发展。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88.2 亿元,增长 4.2%,比 2010 年增长 26.3%。三是第三产业释放新活力。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十 大工程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全 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828.6 亿元,年均增长 10.4%,第三产 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2010 年的 27.82%提升到 2015 年的 35.85%。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成为推进 产业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先进制造业、高 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 43.8%、23.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7%。 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145 家,大型企业自动化应用率达 8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达 60%。柳东新区、阳和 工业新区等一批产业园区正在壮大,柳州高新区特色园区通 过国家科技部评审。 基础建设取得突破。拓展对外交通取得重大突破,湘桂 铁路柳州至南宁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柳武高速公路 建成通车,三江至柳州等 4 条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桂柳 和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开始实施。柳州机场改扩建有序开 展。积极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开通运营城市快速公交系 统(BRT)、水上公交、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休闲步行、 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推进绿道工程规划建设,深受市民 欢迎。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正式上 线,市民卡工程全面覆盖政务服务、公用事业、小额支付、 金融服务多个领域,完成了 2155 个公共领域免费 WiFi 接入 点建设,我市成为广西首个无线网络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更 加完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同步推进,我市 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城镇化率由 2010 年的 55.1%提升到 62%左右。市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二五”初期的 135.06 平方公里扩增到 183.92 平方公里。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 济带”,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县域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农村生产、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10.44 亿元和 25.11 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 3.6 倍和 2 倍,解 决了 89.7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落久水利枢纽工程正 式动工,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设农村公 路 2793 公里,新增 277 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 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累计落实全市 183 个贫困村整村推 进扶贫开发资金 19.73 亿元,实现减贫 31.8 万人;石漠化 片区治理实现了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双赢。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 森林覆盖率由 2010 年的 63.2%提升到 64.9%,城市建成 区绿化覆盖率由 40.37%提升到 43.19%,人均公共绿地 由 10.13 平方米提升到 12 平方米。柳江河饮用水保护 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市区空气二氧化硫、二 氧化氮年均值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扎实推进生态文
第一部分特辑 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社会保持稳定和谐。深入推进“平安柳州”建设,不断 真正把我市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完善四级协调联动的综治信访维稳网络。应急管理、突发公 势。“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成果丰硕,村容村貌共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强化公共安全,狠抓安全生产 步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山清水秀生态美”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道路交通、火灾事故损失逐年下降 牌进一步巩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环境优化、巩固深化双拥共建成果,连续七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 品质提高的新路 称号。民主法制全面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法治政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扎实开府全面推进,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展,建立PP项目储备库并逐步向社会发布。深化金融改革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年内新增上市企业、新增金融机构各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 家,全市上市企业达16家、金融机构达82家。农村综合改关键之年,做好全市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科学安排2016 革成效明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有序推年我市发展目标,应充分考虑国内外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并 进,全市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50万亩,占家与我市“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紧密衔接。综观国内外发展 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0%,增长11.1%。统筹推进文化、教环境和条件,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并呈现分化调整态势 育、卫生、国有企业、财税、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全面启国内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宏观 动“八个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广西率先成立市行政审经济环境仍然偏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支撑发展的各 批局。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外贸出口降幅逐步趋缓。上种要素制约进一步强化。我市经济既面临着下行压力,又蕴 汽通用五菱、柳工等企业加快在国内外设立生产基地。对外含着历史机遇,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投资位居广西第一,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出口增幅在 面对新常态,我们不仅要正视困难和挑战,更要把握历 全国排名第一。“十二五”期共引进市外境内到位资金2832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必须深刻把握外部环境发生的趋势性变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的2.2化,清醒认识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适应新常态、把 倍和2.6倍。 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谋求更持久 民生事业显著进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领域投入不断的发展动力,努力实现质量、效益、可持续的发展。2015年 加大。通过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初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我市部分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但经济 步建立。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实体经济发展平稳,民生保障 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97%,等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多年来社会事业发展和产业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广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基 西前列。保障性安居工程深入推进,重点实施改制企业职工础,我市仍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 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累计投入105亿元,惠及全市97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我市作为西江经 家改制企业和13000多户职工家庭,圆了困难企业职工的安济带的龙头城市,获批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必将推 居梦,在全国得到了广泛认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我市产业升级转型;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必将 29362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9553元,开创我市城镇化建设新局面:创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 年均增长14.1%。 区,为我市开展改革创新试点、加强国内经济合作搭建了良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基本完成 好平台: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必将助推我市保持区域竞争 工业博物馆成为文化新地标,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加新优势。 快建设。柳州奇石节、国际水上狂欢节、世界水上极速运动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 大赛等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柳州特色文化品牌。公共文总值增长7.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 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资产投资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心覆盖率已达47.6%和69%,实现了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 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 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的全覆盖。完成188个行政村有线电视收入增长11%。 联网,解决了边远山区37万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 下面,重点就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
第一部分 特 辑 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真正把我市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 势。“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成果丰硕,村容村貌 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山清水秀生态美”品 牌进一步巩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环境优化、 品质提高的新路。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扎实开 展,建立 PPP 项目储备库并逐步向社会发布。深化金融改革 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年内新增上市企业、新增金融机构各 5 家,全市上市企业达 16 家、金融机构达 82 家。农村综合改 革成效明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有序推 进,全市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 50 万亩,占家 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20%,增长 11.1%。统筹推进文化、教 育、卫生、国有企业、财税、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全面启 动“八个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广西率先成立市行政审 批局。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外贸出口降幅逐步趋缓。上 汽通用五菱、柳工等企业加快在国内外设立生产基地。对外 投资位居广西第一,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出口增幅在 全国排名第一。“十二五”期共引进市外境内到位资金 2832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18 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的 2.2 倍和 2.6 倍。 民生事业显著进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领域投入不断 加大。通过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初 步建立。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 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 97%,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2%。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广 西前列。保障性安居工程深入推进,重点实施改制企业职工 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累计投入 105 亿元,惠及全市 97 家改制企业和 13000 多户职工家庭,圆了困难企业职工的安 居梦,在全国得到了广泛认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362 元,年均增长 10.6%;农民人均纯收入 9553 元, 年均增长 14.1%。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基本完成, 工业博物馆成为文化新地标,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加 快建设。柳州奇石节、国际水上狂欢节、世界水上极速运动 大赛等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柳州特色文化品牌。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 心覆盖率已达 47.6%和 69%,实现了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 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的全覆盖。完成 188 个行政村有线电视 联网,解决了边远山区 37 万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 社会保持稳定和谐。深入推进“平安柳州”建设,不断 完善四级协调联动的综治信访维稳网络。应急管理、突发公 共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强化公共安全,狠抓安全生产 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道路交通、火灾事故损失逐年下降。 巩固深化双拥共建成果,连续七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 称号。民主法制全面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法治政 府全面推进,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三、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6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 关键之年,做好全市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科学安排 2016 年我市发展目标,应充分考虑国内外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并 与我市“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紧密衔接。综观国内外发展 环境和条件,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并呈现分化调整态势; 国内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宏观 经济环境仍然偏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支撑发展的各 种要素制约进一步强化。我市经济既面临着下行压力,又蕴 含着历史机遇,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新常态,我们不仅要正视困难和挑战,更要把握历 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必须深刻把握外部环境发生的趋势性变 化,清醒认识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适应新常态、把 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谋求更持久 的发展动力,努力实现质量、效益、可持续的发展。2015 年, 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我市部分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但经济 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实体经济发展平稳,民生保障 等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多年来社会事业发展和产业 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基 础,我市仍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 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我市作为西江经 济带的龙头城市,获批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必将推 进我市产业升级转型;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必将 开创我市城镇化建设新局面;创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 区,为我市开展改革创新试点、加强国内经济合作搭建了良 好平台;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必将助推我市保持区域竞争 新优势。 2016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 总值增长 7.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5%,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 14%,财政收入增长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农民人均纯 收入增长 11%。 下面,重点就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
柳州统计年鉴-2015 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4项指标进行说明 阶段。从我市重点企业看,上汽通用五菱产值预计1000亿 关于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按7.6%以上安元,增长11%,柳汽产值预计190亿元,下降5%。预计汽车 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充分考虑了2016年更加严峻的形势行业产值增速在&%左右。钢铁行业:钢材需求增长缓慢,产 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充分考虑了增量和存量的新增因素,充能过剩矛盾突出,钢价已跌至30年来最低点,全行业生产 分挖掘了各方面的增长潜能,同时,又是为了坚定发展的信经营困难长期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下行态势。柳钢预 心和动力,确保柳州的战略地位。二是与“十三五”规划目计产值428亿元,下降9.5%,预计钢铁行业产值下降7%左 标衔接,柳州市“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按8%左右考虑,2016右。机械行业: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矿山等实际有 年的目标与此对接。三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衔接,据效投资不足等影响,主要工程机械产品行业销量大多回落至 测算,要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今后五年我市十年前水平,未来一段时间增速将继续下降,但降幅有可能 需年均增长5%。但为了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减缓。柳工集团预计产值100亿元,下降2%,预计机械行业 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理应更高 四是与自治区目标相衔下降5%。 接,2016年自治区经济增长的目标定为7.5%-8%,把我市 关于2016年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按7%安排,主要考 目标定为7.6%以上,这既是柳州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自治虑到:由于经济下行以及“营改增”、中小微企业税费优惠 区对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寄予的希望。五是资源环政策等减收因素,财政收入增长的压力加大,全市财政收入 境约束增强,“十三五”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对各增长主要依靠六户重点税源企业拉动,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提岀新要大,在重点行业税收回落较大,实体经济企业税收后续增长 求,再加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16年我市要实现7.6%乏力。税收增长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税收结构中,消费 的经济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占比较高,上划收入占比高于一 关于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期目标按14%安排,主般公共预算收入,制约地方财力增长。此外,随着收入体量 要考虑到:为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2016年不断增大,实现增长难度也较以往明显加大。与此同时,财 柳州市需要继续保持一定投资规模,并进一步向重大基础设政支岀压力増大,民生事业对财政需求较高,落实稳增长 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农”、科技创新、节能环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重 保、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2016年投资増长大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刚性支 目标比2015年实际增速低一些,主要是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出需求较多,全市财政收支形势更加严峻。此外,地方政府 力对项目支撑力度减弱。从基本建设投资看,国家稳增长政债务规模较大,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任务艰巨 策持续推进,基建项目开工准备较为充分:金融环境较为宽 四、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松,政策性银行及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增加,预计2016 做好2016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总的要全面贯穿 年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仍将延续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高速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好中央、自治 长势头,保持21%左右的增长,投资占比约32%。从更新改区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努力实现“十三五” 造投资看,由于2015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开门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投资积极性趋缓,更新改造投资从2015年一季度30%以上的 )大力开展实体经济发展年活动,加快推进产业结 高速增长一路下滑到年底约10%的中低速增长,预计2016年构转型升级 更新改造项目增长在14%左右,投资占比约55%。从房地产 以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优 投资看,2015年房地产投资为10%以上的负增长,预计2016化提升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年房地产投资负增长5%左右。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 关于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预期目标按6.5%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为 安排,主要考虑到: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产业结核心的创新能力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市级、自治区级企业技 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短期内,依靠汽车、钢铁、机械三术中心,持续推进有条件的技术中心向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大传统支柱产业拉动工业发展的局面不会改观。汽车行业:升级。完善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的技术创新项目体系建 经过几年时间的高速增长,汽车行业发展将进入中低速发展设,重点支持上汽通用五菱GP60多功能SUV、东风柳汽
柳州统计年鉴 – 2015 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 4 项指标进行说明: 关于 2016 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按 7.6%以上安 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充分考虑了 2016 年更加严峻的形势 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充分考虑了增量和存量的新增因素,充 分挖掘了各方面的增长潜能,同时,又是为了坚定发展的信 心和动力,确保柳州的战略地位。二是与“十三五”规划目 标衔接,柳州市“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按 8%左右考虑,2016 年的目标与此对接。三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衔接,据 测算,要实现 2020 年 GDP 比 2010 年翻一番,今后五年我市 需年均增长 5%。但为了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 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理应更高一些。四是与自治区目标相衔 接,2016 年自治区经济增长的目标定为 7.5%-8%,把我市 目标定为 7.6%以上,这既是柳州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自治 区对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寄予的希望。五是资源环 境约束增强,“十三五”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对各 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提出新要 求,再加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16 年我市要实现 7.6% 的经济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关于 2016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期目标按 14%安排,主 要考虑到:为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2016 年 柳州市需要继续保持一定投资规模,并进一步向重大基础设 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农”、科技创新、节能环 保、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2016 年投资增长 目标比 2015 年实际增速低一些,主要是考虑到经济下行压 力对项目支撑力度减弱。从基本建设投资看,国家稳增长政 策持续推进,基建项目开工准备较为充分;金融环境较为宽 松,政策性银行及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增加,预计 2016 年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仍将延续 2015 年下半年以来的高速增 长势头,保持 21%左右的增长,投资占比约 32%。从更新改 造投资看,由于 2015 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企业 投资积极性趋缓,更新改造投资从 2015 年一季度 30%以上的 高速增长一路下滑到年底约 10%的中低速增长,预计 2016 年 更新改造项目增长在 14%左右,投资占比约 55%。从房地产 投资看,2015 年房地产投资为 10%以上的负增长,预计 2016 年房地产投资负增长 5%左右。 关于 2016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预期目标按 6.5% 安排,主要考虑到: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短期内,依靠汽车、钢铁、机械三 大传统支柱产业拉动工业发展的局面不会改观。汽车行业: 经过几年时间的高速增长,汽车行业发展将进入中低速发展 阶段。从我市重点企业看,上汽通用五菱产值预计 1000 亿 元,增长 11%,柳汽产值预计 190 亿元,下降 5%。预计汽车 行业产值增速在 8%左右。钢铁行业:钢材需求增长缓慢,产 能过剩矛盾突出,钢价已跌至 30 年来最低点,全行业生产 经营困难长期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下行态势。柳钢预 计产值 428 亿元,下降 9.5%,预计钢铁行业产值下降 7%左 右。机械行业: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矿山等实际有 效投资不足等影响,主要工程机械产品行业销量大多回落至 十年前水平,未来一段时间增速将继续下降,但降幅有可能 减缓。柳工集团预计产值 100 亿元,下降 2%,预计机械行业 下降 5%。 关于 2016 年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按 7%安排,主要考 虑到:由于经济下行以及“营改增”、中小微企业税费优惠 政策等减收因素,财政收入增长的压力加大,全市财政收入 增长主要依靠六户重点税源企业拉动,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大,在重点行业税收回落较大,实体经济企业税收后续增长 乏力。税收增长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税收结构中,消费 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占比较高,上划收入占比高于一 般公共预算收入,制约地方财力增长。此外,随着收入体量 不断增大,实现增长难度也较以往明显加大。与此同时,财 政支出压力增大,民生事业对财政需求较高,落实稳增长、 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重 大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刚性支 出需求较多,全市财政收支形势更加严峻。此外,地方政府 债务规模较大,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任务艰巨。 四、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做好 2016 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总的要全面贯穿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好中央、自治 区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努力实现“十三五” 开门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开展实体经济发展年活动,加快推进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 以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优 化提升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为 核心的创新能力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市级、自治区级企业技 术中心,持续推进有条件的技术中心向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升级。完善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的技术创新项目体系建 设,重点支持上汽通用五菱 GP60 多功能 SUV、东风柳汽
第一部分特辑 F500/F500L公商务兼用MV、柳钢冷轧汽车用钢等一批技术年)》的柳州汽车研发检测集聚区、柳州市鹧鸪江现代物流 目建设。完善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公共服务聚集区、柳州工业设计产业园等1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 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广西汽车集团汽车创新试验室、国家汽设,支持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开展研发设计、科技创新、展示 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及国家进出口汽车检测重点实交易,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验室(柳州)建设。2016年,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50项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强化改进土地、资金等要素 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10家,新增自治区工程保障工作。推动各县区、开发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集聚区, 技术中心2家。 力争每个县区、开发区至少有一个在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稳步推进工业提质升级。改造提升工程机械、汽车、钢 (二)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扩大有效投 铁等传统优势制造业,着力发展和推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入 的先进制造业,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实施柳东商 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形成连接不断、滚动实施、 用车基地搬迁技术改造、宝骏二期整车产能建设、柳工总装梯次推进的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带动有效投资持续稳定增 厂装配线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重长,为发展增强后劲。 点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 全面统筹投融资工作。抓住当前我市列入国家新型城镇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智能工业机器人工厂、化试点城市以及国家大力促进稳增长、促投资的机遇,全力 中小型纯电动商用车产业化技术攻关、三江协合八江风电场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2016年 等一批项目。加速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不断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亿元,争取中央专项建设 提升工业园区的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以广西柳州汽车城基金40亿元,落实PP项目投资14亿元,发行企业债、公 为依托,加快汽车龙头企业集聚,把柳东新区打造成为产城司债、中票等各类型债券60亿元,落实新型城镇化项目贷 融合的典范 款75亿元,落实各类城镇化基金投入50亿元。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 大力实施项目推进战略,通过抓好“自治区层面、自治 整,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发展,应用区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现代化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水果产业、现代桑蚕产业、甘项目、市级层面项目、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等五个方 蔗产业,稳定粮食、蔬菜、茶叶生产。加快实施现代特色农面重大项目的责任落实,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 业示范工程,以示范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示范区用。2016年我市实施重大项目458项,总投资3946.4亿元, 功能定位,争取3个以上示范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进一步年度计划投资666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新开工项目 加强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重点加177项,计划投资208.2亿元:续建项目197项,计划投资 强生产基地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管。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327.1亿元:竣工项目84项,计划投资130.7亿元。 作良好,示范效果好、成长潜力大、带动增收好的农业龙 切实做好项目谋划与储备,研究对接国家、自治区重点 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产品有特色、生产有规模、管理有档投向,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思路,积极争取一批重大 次、运营有效益的家庭农场。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划。瞄准国家“一带一路”、 加快市、县两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新型农村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部署,紧扣西江经济带龙头城 电子商务发展。 市建设,突出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进一步做深做细做透项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实施“服务业发展十大工程 目前期工作,着力谋划一批带动力强、事关柳州发展全局的 为抓手,策划西南(柳州)大宗工业品物流中心、柳州快递重大项目,不断充实“十三五”项目储备库 物流园、柳州冷链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国家汽车质 强化项目综合协调机制,继续加大项目资金、用地、审 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广西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批等方面的协调力度,强化项目建设各项要素保障。提升重 期)、柳南万达广场等一批项目建设。探索设立服务业发展大项目协调水平,通过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系统上下联 引导基金,利用和争取服务业引导专项资金,为服务业发展动,对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前期审批、资金筹措、征地 提供资金扶持。以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拆迁等重点难点问题,给予优先解决优先支持,促进项目早 我市列入《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落地早发挥效益,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做好保障
第一部分 特 辑 F500/F500L 公商务兼用 MPV、柳钢冷轧汽车用钢等一批技术 创新项目建设。完善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公共服务 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广西汽车集团汽车创新试验室、国家汽 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及国家进出口汽车检测重点实 验室(柳州)建设。2016 年,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 150 项 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 10 家,新增自治区工程 技术中心 2 家。 稳步推进工业提质升级。改造提升工程机械、汽车、钢 铁等传统优势制造业,着力发展和推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 的先进制造业,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实施柳东商 用车基地搬迁技术改造、宝骏二期整车产能建设、柳工总装 厂装配线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重 点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智能工业机器人工厂、 中小型纯电动商用车产业化技术攻关、三江协合八江风电场 等一批项目。加速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不断 提升工业园区的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以广西柳州汽车城 为依托,加快汽车龙头企业集聚,把柳东新区打造成为产城 融合的典范。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发展,应用 现代化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水果产业、现代桑蚕产业、甘 蔗产业,稳定粮食、蔬菜、茶叶生产。加快实施现代特色农 业示范工程,以示范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示范区 功能定位,争取 3 个以上示范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进一步 加强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重点加 强生产基地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管。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 运作良好,示范效果好、成长潜力大、带动增收好的农业龙 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产品有特色、生产有规模、管理有档 次、运营有效益的家庭农场。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 加快市、县两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新型农村 电子商务发展。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实施“服务业发展十大工程” 为抓手,策划西南(柳州)大宗工业品物流中心、柳州快递 物流园、柳州冷链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国家汽车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广西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二 期)、柳南万达广场等一批项目建设。探索设立服务业发展 引导基金,利用和争取服务业引导专项资金,为服务业发展 提供资金扶持。以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推进 我市列入《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的柳州汽车研发检测集聚区、柳州市鹧鸪江现代物流 聚集区、柳州工业设计产业园等 13 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 设,支持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开展研发设计、科技创新、展示 交易,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强化改进土地、资金等要素 保障工作。推动各县区、开发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集聚区, 力争每个县区、开发区至少有一个在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扩大有效投 入 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形成连接不断、滚动实施、 梯次推进的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带动有效投资持续稳定增 长,为发展增强后劲。 全面统筹投融资工作。抓住当前我市列入国家新型城镇 化试点城市以及国家大力促进稳增长、促投资的机遇,全力 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2016 年 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 10 亿元,争取中央专项建设 基金 40 亿元,落实 PPP 项目投资 14 亿元,发行企业债、公 司债、中票等各类型债券 60 亿元,落实新型城镇化项目贷 款 75 亿元,落实各类城镇化基金投入 50 亿元。 大力实施项目推进战略,通过抓好“自治区层面、自治 区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项目、市级层面项目、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等五个方 面重大项目的责任落实,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 用。2016 年我市实施重大项目 458 项,总投资 3946.4 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 666 亿元,同比增长 27.8%。其中新开工项目 177 项,计划投资 208.2 亿元;续建项目 197 项,计划投资 327.1 亿元;竣工项目 84 项,计划投资 130.7 亿元。 切实做好项目谋划与储备,研究对接国家、自治区重点 投向,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思路,积极争取一批重大 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划。瞄准国家“一带一路”、 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部署,紧扣西江经济带龙头城 市建设,突出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进一步做深做细做透项 目前期工作,着力谋划一批带动力强、事关柳州发展全局的 重大项目,不断充实“十三五”项目储备库。 强化项目综合协调机制,继续加大项目资金、用地、审 批等方面的协调力度,强化项目建设各项要素保障。提升重 大项目协调水平,通过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系统上下联 动,对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前期审批、资金筹措、征地 拆迁等重点难点问题,给予优先解决优先支持,促进项目早 落地早发挥效益,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做好保障
柳州统计年鉴-2015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基础 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城镇 设施体系 化投融资新体制,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促进 以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为抓手,进 城乡统筹发展 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形成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推进城镇化投融资体制 体系 改革,设立城市发展基金,把城市发展基金作为未来城镇化 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全面推进公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和引领城市发展的资金平台,加快PPP 路、铁路、水运、航空全方位和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建设,进项目的推进落实和新项目策划,尽快实现一批养老、幼儿园 步改善城市对外交通条件,着力将柳州市打造成为西南物卫生服务中心PPP项目落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枢纽中心。尽快开工建设柳州火车站西广场及红岩路道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造项目。加快推进三江至柳州、柳州至梧州等在建高速公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转型,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支持 路建设,推动雒容至东泉公路、柳东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开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 工。加快柳州站站房扩建工程、柳州东站还建工程项目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大 积极推进柳州至梧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柳州至韶关财政和用地等方面要素扶持 铁路纳入国家规划。配合协调红花枢纽二线船闸项目前期工 统筹推进城市东进北融南拓。提升新区综合承载力,拓 作。加快柳州白莲机场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项目建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按 设,推进民航新机场选址工作,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照城市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的总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实施体思路,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建设广西 城市交通畅通工程,推进城市进岀口道路及交通τ线互联互柳州汽车城,统筹推进沙塘、东泉、柳城华侨农场等市区北 通,加强城市组团交通联系,加快官塘大桥、莲花大道、五部区域乡镇围合成的“北部生态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以柳 岔路口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的建设,继续实施“一江两岸”州机场为依托建设空港经济区,打造柳州市新的现代化组 旮江道路工程,推进新柳大道、古亭大道等道路改造工程。团,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重要引擎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继续 推进形成“一圈一带”发展格局。根据地理条件、资源 深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 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等要素,构建“一圈一带”的城 公共自行车三期、公交停保场等项目。进一步加强市政公共乡统筹发展格局。打造柳州现代都市经济圈,大力推动柳江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完善市政路网、供电、供气、给排鹿寨、柳城与中心城市产业无缝对接,积极融入市区产业链 水、城市照明等基础设施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开发园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工业、现代物流和都市型农业。打 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更好地满足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造三柳高速生态经济带,遵循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柳 加快推进能源项目实施。改善柳州市用能结枃,积极推城、融安、融水、三江坚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 进天然气入柳主干管道和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大力推进中石态产品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等 化液化(LNG)天然气、中缅线长输管道天然气主城区接气“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民族风情特色旅游业。 工程和柳北片区焦炉煤气置换天然气等项目建设,提速公交 大力促进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原则, 场站、岀租车综合服务站、天然气加气站等项目建设。加大推进县域经济联动发展。柳江以推进“柳江新城”为重点 电网建设工作力度,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抓好毅德商贸城、启迪科技城等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集聚 实现“主网、配网、农网”协调发展,推进沙塘-杨柳220kV集群发展和产业提档升级。鹿寨县以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为抓 双回线路改造、220kV野扩变电站扩建等工程,实现鹿寨“上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民 大压小”热电联产一期并网发电,稳步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生、智慧产业。柳城县重点推进沙埔与沙塘、石碑坪的融合 能源电站建设,大力推广光伏发电。 发展,加快鸡公山至柳城一级公路等一批项目建设。融安县 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堿乡协调发以建设柳州次中心城市为着力点,拉大城市框架,加快绕城 公路、融江北路改扩建工程和河堤路项目建设。融水县加快 水东新城建设,加快融水二桥城南大道、苗都大道、北环公
柳州统计年鉴 – 2015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基础 设施体系 以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为抓手,进一 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形成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 体系。 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全面推进公 路、铁路、水运、航空全方位和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建设,进 一步改善城市对外交通条件,着力将柳州市打造成为西南物 流枢纽中心。尽快开工建设柳州火车站西广场及红岩路道路 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三江至柳州、柳州至梧州等在建高速公 路建设,推动雒容至东泉公路、柳东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开 工。加快柳州站站房扩建工程、柳州东站还建工程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柳州至梧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柳州至韶关 铁路纳入国家规划。配合协调红花枢纽二线船闸项目前期工 作。加快柳州白莲机场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项目建 设,推进民航新机场选址工作,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实施 城市交通畅通工程,推进城市进出口道路及交通干线互联互 通,加强城市组团交通联系,加快官塘大桥、莲花大道、五 岔路口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的建设,继续实施“一江两岸” 沿江道路工程,推进新柳大道、古亭大道等道路改造工程。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继续 深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 公共自行车三期、公交停保场等项目。进一步加强市政公共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完善市政路网、供电、供气、给排 水、城市照明等基础设施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开发园 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更好地满足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加快推进能源项目实施。改善柳州市用能结构,积极推 进天然气入柳主干管道和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大力推进中石 化液化(LNG)天然气、中缅线长输管道天然气主城区接气 工程和柳北片区焦炉煤气置换天然气等项目建设,提速公交 场站、出租车综合服务站、天然气加气站等项目建设。加大 电网建设工作力度,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 实现“主网、配网、农网”协调发展,推进沙塘-杨柳 220kV 双回线路改造、220kV 野扩变电站扩建等工程,实现鹿寨“上 大压小”热电联产一期并网发电,稳步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 能源电站建设,大力推广光伏发电。 (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 展 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城镇 化投融资新体制,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促进 城乡统筹发展。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推进城镇化投融资体制 改革,设立城市发展基金,把城市发展基金作为未来城镇化 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和引领城市发展的资金平台,加快 PPP 项目的推进落实和新项目策划,尽快实现一批养老、幼儿园、 卫生服务中心 PPP 项目落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转型,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支持 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大 财政和用地等方面要素扶持。 统筹推进城市东进北融南拓。提升新区综合承载力,拓 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按 照城市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的总 体思路,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建设广西 柳州汽车城,统筹推进沙塘、东泉、柳城华侨农场等市区北 部区域乡镇围合成的“北部生态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以柳 州机场为依托建设空港经济区,打造柳州市新的现代化组 团,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重要引擎。 推进形成“一圈一带”发展格局。根据地理条件、资源 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等要素,构建“一圈一带”的城 乡统筹发展格局。打造柳州现代都市经济圈,大力推动柳江、 鹿寨、柳城与中心城市产业无缝对接,积极融入市区产业链 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工业、现代物流和都市型农业。打 造三柳高速生态经济带,遵循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柳 城、融安、融水、三江坚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 态产品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等 “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民族风情特色旅游业。 大力促进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原则, 推进县域经济联动发展。柳江以推进“柳江新城”为重点, 抓好毅德商贸城、启迪科技城等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集聚 集群发展和产业提档升级。鹿寨县以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为抓 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民 生、智慧产业。柳城县重点推进沙埔与沙塘、石碑坪的融合 发展,加快鸡公山至柳城一级公路等一批项目建设。融安县 以建设柳州次中心城市为着力点,拉大城市框架,加快绕城 公路、融江北路改扩建工程和河堤路项目建设。融水县加快 水东新城建设,加快融水二桥城南大道、苗都大道、北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