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色谱 令亲和色谱:生物体内生物分子之间都具有亲 和力,能形成可逆络合物。利用这种可逆络 和与解离原理进行色谱分离,即把配基键合 在不溶于水的惰性载体上成为亲和物,从而 进行提纯的技术。 如酶与基质、抑制剂、变构效应剂或辅酶;激 素与细胞受体;维生素与结合蛋白;基团与 核酸;抗体与抗原;外源凝集素与红细胞表 面的抗原等都具有亲和力
亲和色谱 v 亲和色谱: 生物体内生物分子之间都具有亲 和力,能形成可逆络合物。利用这种可逆络 和与解离原理进行色谱分离,即把配基键合 在不溶于水的惰性载体上成为亲和物,从而 进行提纯的技术。 如酶与基质、抑制剂、变构效应剂或辅酶;激 素与细胞受体;维生素与结合蛋白;基团与 核酸;抗体与抗原;外源凝集素与红细胞表 面的抗原等都具有亲和力
按照色谱的动力学过程分类 令1、洗脱法: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性反复的 进行分配和再分配,或吸附与解吸。由于各 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或吸附系数不同而分离 2、顶替法(置换法)直接用流动性作为顶替 剂,试样进入色谱柱后被顶替剂置换,而且 反复置换达到平衡。利用流动相在在固定相 上的溶度或吸附力比试样强,以及试样中各 组分的溶度与吸附力差异而分离
按照色谱的动力学过程分类 v 1、洗脱法 :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性反复的 进行分配和再分配,或吸附与解吸。由于各 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或吸附系数不同而分离。 2、顶替法(置换法) 直接用流动性作为顶替 剂,试样进入色谱柱后被顶替剂置换,而且 反复置换达到平衡。利用流动相在在固定相 上的溶度或吸附力比试样强,以及试样中各 组分的溶度与吸附力差异而分离
气相色谱(GC) 气相色谱是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技术。农 药商品分析和农药残留分析一般用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载气(如N2)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带往色谱柱进行分 离,空气和H2进入检测器燃烧升温。 令色谱柱和检测器温度由控温仪控制。样品经检测后 信号进入放大器放大,进入记录仪记录 气相色谱法分类: 今气一固(GSC)只用于分离低分子物质 气一液(GLC)
气相色谱(GC) v 气相色谱是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技术。农 药商品分析和农药残留分析一般用气相色谱。 v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载气(如N2 )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带往色谱柱进行分 离 ,空气和H2进入检测器燃烧升温。 v 色谱柱和检测器温度由控温仪控制。样品经检测后 信号进入放大器放大,进入记录仪记录。 v 气相色谱法分类: v 气—固 (GSC)只用于分离低分子物质 v 气—液(GLC)
气相色谱的基本概念 冷死时间tM:不被吸附成分通过色谱住停留的时间 保留时间tR被吸附成分通过色谱住停留的时间 令调整保留时间t'R=tR-tM 是由于吸附作用比不被吸附成分多停的留时间。 死体积VM=tF(流速×时间) 保留体积Vp=tpF 令调整保留体积V=t:F= VD-V 相对保留值a=t'R(2)/t?R(1 组分1对组分2相对保留值
气相色谱的基本概念 v 死时间t M:不被吸附成分通过色谱住停留的时间。 v 保留时间t R被吸附成分通过色谱住停留的时间; v 调整保留时间t’ R = t R - t M 是由于吸附作用比不被吸附成分多停的留时间。 v 死体积VM = tM.F(流速×时间) v 保留体积 VR=tR.F v 调整保留体积VR ’= t.’ RF=VR-VM v 相对保留值α = t’ R(2) / t’ R (1) v 组分1对组分2相对保留值
气相色谱的基本概念 冷分配系数K=CCm 被分离组分在固相和在流动相的浓度之比 令色谱区域宽度:组分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函数 令表示方法:标准偏差σ标准偏差0.607倍峰高处峰 宽的一半 令半峰宽度Y12(半宽度、区域宽度)峰高一半处的 宽度。 令基线宽度Y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的截 距 冷Y=40;Y12=2.354 分配容量K=Vg柱内液体所占体积/柱内气体所 占体积
气相色谱的基本概念 v 分配系数K= Cs/Cm v 被分离组分在固相和在流动相的浓度之比。 v 色谱区域宽度:组分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函数。 v 表示方法:标准偏差σ 标准偏差0.607倍峰高处峰 宽的一半。 v 半峰宽度 Y1/2(半宽度、区域宽度)峰高一半处的 宽度。 v 基线宽度 Y 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的截 距。 v Y= 4 σ ; Y1/2 = 2.354σ v 分配容量k=vl/vg 柱内液体所占体积/柱内气体所 占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