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鸟啼》《呱……呱……》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教学方法: 自读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展现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的一篇文章一—《鸟啼》(板书)。 作者简介: 课本注释,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 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 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 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还有 长篇小说《虹》(1915)、《查太莱夫人的情人》(1928),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 (1922)等 三、文本研习: 学习重点词语:田凫跌宕慰藉攫住海蜇蛰伏 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3-4名同学)
26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鸟啼》《呱……呱……》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教学方法: 自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展现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的一篇文章——《鸟啼》(板书)。 二、 作者简介: 课本注释,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 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 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 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 年出版第一 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还有 长篇小说《虹》(1915)、《查太莱夫人的情人》(1928),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 (1922)等 三、 文本研习: 学习重点词语: 田凫 跌宕 慰藉 攫住 海蜇 蛰伏 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 3-4 名同学)
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四、难点分析: 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 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笔下的小鸟 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 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 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⑤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 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第9段“无 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 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⑥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 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 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 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 27
27 明确:全文共 15 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 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 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四、难点分析: 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 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笔下的小鸟 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 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 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⑤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 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 7 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第 9 段“无 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 12 段,第 15 段“谁能阻挠到来的 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⑥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 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 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 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
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 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五、作业布置: 课后自学《呱……呱……》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生与死不可相容 春回大地生命的思考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 鸟啼 谁也无法阻止我们对新生命 新世界的渴求 我”想自杀一一心理摧写 决心自杀———环境写 生与死的思考与抉择 拯救婴儿 动作描写 珍爱生命一——抒情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 教学内容 ◎遭遇战争 个人的遭遇(节选) 苏联]肖洛霍夫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 ◎黑暗中的心迹安妮日记(节选) 德]安妮·弗兰克 ◎历史画外音图片两组 28
28 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 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 50 年后的人看的。 五、作业布置: 课后自学《呱……呱……》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鸟尸 生与死不可相容 鸟啼 春回大地 生命的思考 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 鸟啼 谁也无法阻止我们对新生命 新世界的渴求 “我”想自杀——心理描写 决心自杀——— 环境描写 呱……呱…… 生与死的思考与抉择 拯救婴儿——— 动作描写 珍爱生命——— 抒情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 教学内容: ◎ 遭遇战争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苏联]肖洛霍夫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海因里希·伯尔 ◎ 黑暗中的心迹 安妮日记(节选) [德]安妮·弗兰克 ◎ 历史画外音 图片两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慘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 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 用 3.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 4.学生通过活动实践,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 进行鉴赏 5.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能起草简要的报告。 呈现方式 研习·探讨·活动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品的硏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 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 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29
2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 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 用。 3.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 系。 4.学生通过活动实践,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 进行鉴赏。 5.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能起草简要的报告。 呈现方式: 研习·探讨·活动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 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 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教学重难点 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导引: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 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 富。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 的悲惨遭遇 这篇小说发表于1956年,当时战争结束已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 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创作了这篇小说。 小说节选部分写的是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卫国战争时期,共有700万苏 军官兵被俘,备受虐待与屠杀,而即使逃归,也不受信任。索科洛夫的经历有一点例外 是因为他不但在战俘营坚持了斗争,而且机智地俘获了德军少校,押送他回到苏军阵地。 在俘虏营,他每天都想逃回来,可是当他逃归并开始平民的生活后,才更深切地体会到战 争留给他的创伤。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情节 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的 试作具体分析 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一一冒险逃跑但被抓回一一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 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一一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 消息(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可是过了两星期,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家里没 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 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为想念妻子,而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 机的炸弹摧毁了。索科洛夫的心情—一“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 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30 教学重难点: 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导引:回顾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 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 富。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 的悲惨遭遇…… 二、这篇小说发表于 1956 年,当时战争结束已经 10 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 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创作了这篇小说。 小说节选部分写的是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卫国战争时期,共有 700 万苏 军官兵被俘,备受虐待与屠杀,而即使逃归,也不受信任。索科洛夫的经历有一点例外, 是因为他不但在战俘营坚持了斗争,而且机智地俘获了德军少校,押送他回到苏军阵地。 在俘虏营,他每天都想逃回来,可是当他逃归并开始平民的生活后,才更深切地体会到战 争留给他的创伤。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情节 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的, 试作具体分析。 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 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 消息(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可是过了两星期,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家里没 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 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为想念妻子,而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 机的炸弹摧毁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 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