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8h)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7.3电极电势的应用 ○7.4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7.5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章作业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8h)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7.3 电极电势的应用 7.4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7.5 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章作业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氧化值(数) Cu2++Zn→Zn2++Cu 电子得失 H2(g)+C12(g)=2HC1(g) 电子偏移 氧化数: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电荷数,该电荷数是 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 求得的
Cu2+ + Zn → Zn2+ + Cu 电子得失 氧化数: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电荷数,该电荷数是 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 求得的 7.1.1 氧化值(数) H (g) Cl (g) 2HCl(g) 2 + 2 = 电子偏移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氧化值(数)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离子型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共价型化合物中,共用电子对偏向于电负性大的原子,两原子的形式电荷数即为它 们的氧化数, 3)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④)中性分之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各元素氧化 数的代数和。 (⑤)氢的氧化数一般为+1,在金属氢化物中为-1,如NaH。 (6)氧的氧化数一般为-2,在过氧化物中为-1,如H,O2·Na,02, 在超氧化物中为-0.5,如K02,在氧的氟化物中为+1或+2,如02£,,0E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⑴ 离子型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⑵ 共价型化合物中,共用电子对偏向于电负性大的原子, 两原子的形式电荷数即为它 们的氧化数; ⑶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⑷中性分之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各元素氧化 数的代数和。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 氧化值(数) ⑹ 氧的氧化数一般为-2,在过氧化物中为-1,如 ⑸ 氢的氧化数一般为+1,在金属氢化物中为-1,如 。1 Na H − K O 2 , −0.5 H O Na O2 , 1 ` 2 2 1 2 − − 在超氧化物中为-0.5,如 在氧的氟化物中为+1或+2,如 O F ,O F2 。 2 2 2 +1 +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氧化值(数) 例: H2SOa S的氧化数为+6 HsIO6 I的氧化数为+7 S20 S的氧化数为+2 S40 S的氧化数为+2.5 8 Fe,04 Fe的氧化数为+ -3
例: H2SO4 S的氧化数为+6 3 8 Fe的氧化数为+ S的氧化数为+ 2.5 S的氧化数为+ 2 I的氧化数为 + 7 Fe O S O S O H I O 3 4 2 4 6 2 2 3 5 6 − −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 氧化值(数)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2离子一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配平原则: ()电荷守恒:得失电子数相等。 (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1)用离子式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气体、纯液体、固体和弱电解质则 写分子式); (2)将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式,并配平两个半反应的原子数及电荷数, (3)根据电荷守恒,以适当系数分别乘以两个半反应式,然后合并、整理, 即得配平的离子方程式;有时根据需要可将其改为分子方程式
7.1.2 离子— 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配平原则: (1) 电荷守恒:得失电子数相等。 (2)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1)用离子式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气体、纯液体、固体和弱电解质则 写分子式); (2)将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式,并配平两个半反应的原子数及电荷数; (3)根据电荷守恒,以适当系数分别乘以两个半反应式,然后合并、整理, 即得配平的离子方程式;有时根据需要可将其改为分子方程式。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