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视觉,听觉 9比喻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 10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 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 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 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 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有理即可) (二)11,山水之美 12,山川、髙峰、云、清流、石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 13○①高山耸入云霄,清澈的流水可以见底。②早晨的雾气快要消散了,猿 猴和鸟儿不停地叫着。傍晚的太阳快要下山了,水里的鱼儿争着游来游去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5.都是抓住山水景色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具体描绘,语言简洁 辞藻华丽,充满美感而富于含蕴。二者都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后所写,可称双 璧。不同点是《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写景;本文则从 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现动,以动见静 三、16提示:要写出风景名胜的特点。 课后记: 总第 课时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 等词 2、理解“之”、“其”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3、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4、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5、学习作者守志安平、淡泊名利的情操。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4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及点拨作才简介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上学期我们学过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 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 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 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
8.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视觉,听觉 9.比喻 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 10.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 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 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 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 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有理即可) (二)11.山水之美 12.山川、高峰、云、清流、石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 13.①高山耸入云霄,清澈的流水可以见底。②早晨的雾气快要消散了,猿 猴和鸟儿不停地叫着。傍晚的太阳快要下山了,水里的鱼儿争着游来游去。 1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5.都是抓住山水景色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具体描绘,语言简洁、 辞藻华丽,充满美感而富于含蕴。二者都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后所写,可称双 璧。不同点是《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写景;本文则从 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现动,以动见静。 三、16.提示:要写出风景名胜的特点。 课后记: 总第 课时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 等词; 2、理解“之”、“其”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3、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4、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5、学习作者守志安平、淡泊名利的情操。 重点:目标 1、2 难点: 目标 3、4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及点拨作才简介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上学期我们学过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 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 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 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
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 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 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自学及点拨文言字词 1、范读课文 2、分工合作,完成字音词义。 辄(zhe)吝情(lin)短褐(he)箪(dan)瓢 屡(10)空晏(yan) 黔今(qian)汲汲(j) 俦(chou)衔觞( shang)欤(yu) 许:处所,地方。 因:就。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焉:语气助词。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性 本性。 嗜:爱好 旧:老朋友。 或:有时。 置:准备 招:邀请。 造:往,到 辄:就。 尽:喝个尽兴。 期:期望,希望 曾不:竟不。吝 情:舍不得。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空寂。 短褐:粗布短衣。晏:平静,安逸 如:……的样子。终:结 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类 衔觞:喝酒。觞,酒杯。 以:来 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3、分类理解字词 一词多义:言闲静少言 之或置酒而招之 黔今娄之妻有言 黔今娄之妻有言 亲旧知其如此 寻向所志 其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志以乐其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颇示己志 甚不求甚解 得家贫不能常得 所欲有甚于生者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拓展延伸: “之”字的用法:(5种) “其”字的用法: 古今异义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赞 亦不详其姓字 或置酒而招之 、自学课文了解文意及点拨 1、齐读课文 2、运用资料或工具书,通释全文 3、思考: 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 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 120 多首、散文 6 篇、辞赋 3 篇及其它韵文。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 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自学及点拨文言字词 1、范读课文。 2、分工合作,完成字音词义。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 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许:处所,地方。 因: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焉:语气助词。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性: 本性。 嗜:爱好。 旧:老朋友。 或:有时。 置:准备。 招:邀请。 造:往,到。 辄:就。 尽:喝个尽兴。 期:期望,希望。 曾不:竟不。吝 情:舍不得。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空寂。 短褐:粗布短衣。 晏:平静,安逸。 如:……的样子。终:结 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喝酒。觞,酒杯。 以:来。 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3、分类理解字词 一词多义:言 闲静少言 之 或置酒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 黔娄之妻有言 亲旧知其如此 寻向所志 其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志 以乐其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颇示己志 甚 不求甚解 得 家贫不能常得 所欲有甚于生者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拓展延伸: “之”字的用法:(5 种) “其”字的用法: 古今异义: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赞曰 亦不详其姓字 或置酒而招之 三、自学课文了解文意及点拨 1、齐读课文 2、运用资料或工具书,通释全文。 3、思考: 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 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第二课 教学过程 夯实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好读书( 嗜酒( )黔娄( )衔觞( 箪( 吝情(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 (3)性嗜酒 (4)每 有会意 (5)不汲汲于富贵 (6)晏如 (7)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8)以乐其 明确:1.hao h g ian s hang d an h 6 2.(1)何处 (2)到……去;每每,总是 (3)喜好 (4)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5)急切追求的样子(6)安然自若的样子 (7)推究;代词,指五柳先生类(8)使……欢乐 文意点拨 (一)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 (二)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明确: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 “闲静少言,不谋名利”照应。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 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 1、熟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 先生”,理由是什么。 明确: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 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等等。“说说 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是开放性练习,没有统一答案,学生 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明确: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 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 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三、语言品析点拨: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夯实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好读书( ) 嗜酒( )黔娄( )衔觞( ) 箪( ) 俦 ( ) 吝情(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2)造饮辄尽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 (4)每 有会意__________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6)晏如 __________ (7)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8)以乐其 志__________ 明确:1.hào shì qián shānɡ dān chóu lìn 2.(1)何处 (2)到……去;每每,总是 (3)喜好 (4)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5)急切追求的样子 (6)安然自若的样子 (7)推究;代词,指五柳先生类 (8)使……欢乐 二、文意点拨: (一)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 (二)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明确: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 “闲静少言,不谋名利”照应。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 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 1、熟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 先生”,理由是什么。 明确: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 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等等。“说说 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是开放性练习,没有统一答案,学生 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明确: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 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 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三、语言品析点拨: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 氏”。钱先生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 门第者而破除之尔。”(见“有关资料”《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下文的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 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 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糅造作之事,作者 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 活泼,引人入胜。 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兴志: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 不随流 俗 环境:环堵萧 安志守节 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第三课时 五柳先生传练习 1.选出加黑字拼音有误的一项() A.欣然xin吝情lin萧然xiao B.嗜酒shi短褐he俦chou C.辄zh屡空16衔觞 shang D.好读书hao宅边zhai以乐其志le 2.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句子。 ①好读书 每有会意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③不戚戚于贫贱, 3.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的含义 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或置酒而招之。() ④颇示己志。() ⑤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 氏”。钱先生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 门第者而破除之尔。”(见“有关资料”《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下文的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 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 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糅造作之事,作者 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 活泼,引人入胜。 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兴志: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 不随流 俗 环境:环堵萧 然…… 安志守节 赞: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第三课时 五柳先生传练习 1.选出加黑字拼音有误的一项() A.欣然 xīn 吝情 lín 萧然 xiāo B.嗜酒 shì 短褐 hè 俦 chóu C.辄 zhá 屡空 lǚ 衔觞 shāng D.好读书 hào 宅边 zhái 以乐其志 1è 2.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句子。 ①好读书 ;每有会意 。 ②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 ③不戚戚于贫贱, 。 3.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的含义。 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或置酒而招之。() ④颇示己志。() ⑤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 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 面。往往馇(zhan,稠粥)粥不充,日昃(ze,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 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课文难题点拨】 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解释句中加黑的字。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②造饮辄醉(就,总是) ③环堵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④短褐寰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③志趣: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 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 面。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 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课文难题点拨】 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解释句中加黑的字。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②造饮辄醉(就,总是) ③环堵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④短褐寰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