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现象中直接起作用的是 火光中的紫外线,当火花的光照到间隙的负 极时,作用最强,这种情况下接收器间隙发 生的电火花实际上是紫外线的照射使一极铜 球上飞出电子到另一极铜球所形成,赫兹称 之为“紫外光对放电现象的效应”,也就是 光电效应
◼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现象中直接起作用的是 火光中的紫外线,当火花的光照到间隙的负 极时,作用最强,这种情况下接收器间隙发 生的电火花实际上是紫外线的照射使一极铜 球上飞出电子到另一极铜球所形成,赫兹称 之为“紫外光对放电现象的效应”,也就是 光电效应
2、勒纳德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 赫兹的发现吸引了许多人去深入研究光电效应成 因与规律,其中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助手勒纳 德的研究卓有成效。 勒纳德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入射光照射到光洁的金属阴极K表面,就有光 电子发射出来,若有光电子到达阳极A,电路中 就有电流,所以可通过电流计了解用各种光照射 阴极K以及对两极加不同电压时的光电流,从中 摸索规律
2、勒纳德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 ◼ 赫兹的发现吸引了许多人去深入研究光电效应成 因与规律,其中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助手勒纳 德的研究卓有成效。 ◼ 勒纳德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入射光照射到光洁的金属阴极K表面,就有光 电子发射出来,若有光电子到达阳极A,电路中 就有电流,所以可通过电流计了解用各种光照射 阴极K以及对两极加不同电压时的光电流,从中 摸索规律
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视律: 1.对各种金属都存在着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 低于极限频率的任何入射光强度再大、照射时 间再长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只要入射光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 照到 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不超 过1095。 4.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 强度成正比
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 ◼ 1.对各种金属都存在着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 低于极限频率的任何入射光强度再大、照射时 间再长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 3.只要入射光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照到 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不超 过10-9s。 ◼ 4.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 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论圆满解释光电效应 1905年,爱因斯坦用突破性的量子化思想对光电 效应做出了现在为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解释。 在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 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 一份光子的能量E=hv。 在上个世纪初,科学家们对量子化的物理还极不 适应,爱因斯坦的独创性、物理洞察力和对简洁 解释的追求使他在忙碌的1905年发表了相对论,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建树起近代物理学研究的 两座丰碑
3、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论圆满解释光电效应 ◼ 1905年,爱因斯坦用突破性的量子化思想对光电 效应做出了现在为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解释。 ◼ 在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 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 一份光子的能量 E=hv。 ◼ 在上个世纪初,科学家们对量子化的物理还极不 适应,爱因斯坦的独创性、物理洞察力和对简洁 解释的追求使他在忙碌的1905年发表了相对论,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建树起近代物理学研究的 两座丰碑
4 密立根精确实验证实光电效应方程 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与光电方程,要为人们认同还 没有理论基础-一当时对这一假说的怀疑超过了狭 义相对论,甚至包括普朗克本人也持反对态度。许 多物理学家都想方设法用实验测量普朗克恒量h, 以求验证光电效应方程。 一直对光子假设持有保留态度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 根,设计了高精确度的实验装置,经过十年的试验 不断解决一些技术难点,终子验证了光电方程的直 线性,并测出普朗克恒量h三6.56×1034JS。在事 实面前,密立根服从真理,宣布爱因斯坦光子假说 得到证实
4、密立根精确实验证实光电效应方程 ◼ 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与光电方程,要为人们认同还 没有理论基础──当时对这一假说的怀疑超过了狭 义相对论,甚至包括普朗克本人也持反对态度。许 多物理学家都想方设法用实验测量普朗克恒量h, 以求验证光电效应方程。 ◼ 一直对光子假设持有保留态度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 根,设计了高精确度的实验装置,经过十年的试验, 不断解决一些技术难点,终于验证了光电方程的直 线性,并测出普朗克恒量h=6.56×10-34J·S。在事 实面前,密立根服从真理,宣布爱因斯坦光子假说 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