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与作品分析qushi yu zuopin fenxi4·2·1·4主部主题与连接部之间的“界限”的有无之分(6)4·2·1·5主部主题结束后面临的可能性(6)4·2.1·5·1第二主部(6)4·2·1·5·2连接部(7)4·2·1·5·3主部主题的展开.. (7)4·2·1·5·4副部主题(7)(7)4·2·2主部与副部之间的连接部4.2.2·1独立的连接部(7)4·2·2·2转化而成的连接部(7)4·2·2·3连接部的结构(7)4·2·3副部主题(8).4·2·3·1主题与主题群.(8)4.2.3.2副部主题的结构(8)4·2.3.3副部主题的调性(8)4·2·3·4主部与副部主题材料的关系(8)4·2·3-4·1统一关系(8)4.2·3·4·2对比关系(8)4·2.3·4·3相互渗透(9)4.2.3·5副部主题结束时面临的可能性…(9).4·2·3·5·1下面是另一个副部主题(9)4·2·3·5·2下面是连接部(9)4·2·3·5·3下面是结束部(9)4·2·4结束部(9)4.2·4·1常见的两个特点(9).4.2·4·2结束部的调式调性·(9)4·2·4·3结束部的曲式功能(10).4·3展开部.(10)4·3·1展开部的结构(10).4·3·1·1引入部分(10)43.1.2中心部分(10)4·3·1·3返回部分(11)1
4·4再现部(11 )4·4·1普通的再现部(11)4·4·2再现部的变化形式(11)4·4·2·1取消连接部或以插部代替原有的连接部. (11)4·4·2·2副部对主部作调式服从(12)..4·4·2·3主部移到下属调(12 )4.4.2·4主题先再现调性后再现(12)4·4·25带假再现(12)4·4·2·6倒装再现(12)4·4·2·7双主题叠置再现(13)4·4·2·8省略主部(13)4·4·2·9省略副部(13)..4-4.2.10其他(13)4·5结尾部(尾声)(14)5.例题分析(14)习题(144)第八章组曲11.组曲的基本概念(146)2.例题分析(147)习题(218)第九章赋格1.关于编写体裁部分的说明(219)2.赋格的基本概念(219)3.复调音乐织体中的终止(220)4.赋格程序(221).4·1呈示部(221)4·1·1导句(221)川
曲式与作品分析qushi yu zuopin fenxi(222)4·1·1·1赋格主题的特性(222)4·1·1:1·1引子型陈述方式(222)4·1·1·1·2常用音程(222)4·1·1·1.3节奏特征.(222)4.1.1.1·4主题结构4.1(223)1·5主题进入的次序4·1·2应(223)包4·1·2·1答题(主题在新调或原调上的再陈述)(223)(223)4·1.2.1.1完全答题4·1·2.1.2调性答题(224)..4·1·2·1·2·1主题从主音开始(224)(225)4·1·2·1·2·2主题从属音开始4·1·2·1·2·3主题从主音到属音两个音开始(226)4·1·2·1·2·4主题从属音到主音两个音开始(226)4.1.2.2对(227)题4·1·3主题与对题的规范性变化形态(228)4·1·3·1时值方面(229).4·1·3·2旋律方面(229)4·1.3·3移位(229)4.1.4多余进人(229)4·1·5第二呈示部.(229)4·1·6插部(230)4·2展开部(230)4·2·1密接和应….(231)..4·2·2多展开部(232)4·3再现部(232)4.4尾声(234)5.结构布局(235)6.分析赋格的基本要求(235)6·1图式规格(235)6·2调性标记(236)IV
7.例题分析(236)习题(339)第十章歌剧1.歌剧分类(340)2.分曲歌剧与乐剧(340)3.例题分析(341)4.附言(424)4·1主导主题(主导动机)(424)4·2主要主题与次要主题(424)-习题(425)谱例索引(426)后记(429)
第七章奏鸣曲式1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对比并置或矛盾冲突的两个主题或主题群,在不同的调性上呈示与展开,在统一的调性上再现,基本上以这样的方法写成的曲式就是奏鸣曲式(亦称奏鸣曲快板曲式),构成这样的曲式的方法就是奏鸣原则。奏鸣原则可能包含了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全部曲式原则。两个主题或主题群的呈示就是对比并置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之间也存在着对比关系,各个部分的内部也存在对比关系。主题群的存在本身就含有组曲性质。主题不断以新面貌出现就含有变奏原则,主题也随时可能变奏与展开。主题在被间隔的情况下出现三次以上的情况是经常要发生的,这就包含了回旋原则。1·1奏鸣原则与交响性使用两个主题或主题群在矛盾中贯穿发展的特性就叫“交响性”。笼统地说“交响音乐”时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凡是具有这种在矛盾中呈示与展开,在统一中再现的特性的音乐作品都属这一广义的范畴。狭义地说“交响乐”或“交响曲”则是一个专门名词,它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以奏鸣曲式结构写成的乐曲或套曲;二是为管弦乐队而写的音乐作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仅是为管弦乐队而写的音乐作品而不用奏鸣曲式的,就是管弦乐而不是交响乐;如仅是用奏鸣曲式写成却不是为管弦乐队而是为独奏乐器写的曲子,也不属于交响乐。“奏鸣套曲”指的是至少有一个乐章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套曲。一般情况下,往往是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但也并不绝对。以“奏鸣套曲”写成的为某种独奏乐器而不是为管弦乐队写的音乐作品就叫“奏鸣曲”,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等等。“奏鸣曲”是一个音乐“体裁”中的专用名词,不要与“奏鸣曲式这个曲式中的专用名词混为一谈。交响曲在古典乐派时期几乎都是用奏鸣套曲写成的结构。自浪漫乐派以来,就不局限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