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登封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考前模拟 现代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武松兄弟为何一高一矮 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 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可他的亲哥哥 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因此 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 相差如此悬殊呢? 人体里有两大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汘腺、消化腺等 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来。另 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影响人的身体髙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 有关系。 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 等。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 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同的激素,各有不同的功能, 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 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 身髙就猛长。脑垂体是控制身髙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 素的分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武 大郎矮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 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 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来促进生长。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 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 因素,通常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 取决于遗传因素。英国有份调査材料说,45%的身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 1995年,有位中国学者调查了50对一起无恙长大的双胞胎的身高,异卵双胞胎 的身高平均相差4.4厘米,而同卵双胞胎的平均只差1.7厘米。显然,这是因为 同卵双胞胎遗传基因完全一致的缘故 (选自《解读<水浒传>六大科学谜团》) 1.下列关于文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里的两大类腺体中,影响人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无管道腺体有关系 B.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内分泌腺。 C.人的身高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就比黄种人高 D.科学家们经研究确认,人的身髙75%取决于遗传因素。 2.关于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生长激素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就能产生生长因子 B.生长激素分泌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C.生长激素通过生长因子来对骨骼生长起直接作用
河南省登封 2013-2014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考前模拟 一、现代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武松兄弟为何一高一矮 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 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可他的亲哥哥 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因此 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 相差如此悬殊呢? 人体里有两大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 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来。另一 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 有关系。 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 等。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 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同的激素,各有不同的功能, 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 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 身高就猛长。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 素的分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武 大郎矮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 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 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来促进生长。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 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 因素,通常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 75% 取决于遗传因素。英国有份调查材料说,45%的身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 1995 年,有位中国学者调查了 50 对一起无恙长大的双胞胎的身高,异卵双胞胎 的身高平均相差 4.4 厘米,而同卵双胞胎的平均只差 1.7 厘米。显然,这是因为 同卵双胞胎遗传基因完全一致的缘故。 (选自《解读<水浒传>六大科学谜团》) 1.下列关于文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体里的两大类腺体中,影响人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无管道腺体有关系。 B.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内分泌腺。 C.人的身高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就比黄种人高。 D.科学家们经研究确认,人的身高 75%取决于遗传因素。 2.关于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生长激素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就能产生生长因子。 B.生长激素分泌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C.生长激素通过生长因子来对骨骼生长起直接作用
D.如果人患了病,就会因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而身材矮小。 3.对于武松兄弟一高一矮原因的推断,关联性可能最小的一方面因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性腺分泌的激素 C.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 D.父母遗传的因素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 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 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 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为不 在也。(5分)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D.如果人患了病,就会因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而身材矮小。 3.对于武松兄弟一高一矮原因的推断,关联性可能最小的一方面因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性腺分泌的激素 C.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 D.父母遗传的因素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A.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 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 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 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7、翻译下列句子。(10 分)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为不 在也。(5 分)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11 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 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 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8.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5分) 9.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3)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 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 (曹操《短歌行》) (5)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 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苏轼《赤壁赋》)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 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 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8.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5 分) 9.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 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3)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 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 心。 (曹操《短歌行》) (5)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 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苏轼《赤壁赋》)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 分)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 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 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 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 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茶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 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 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 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 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 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 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 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 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 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 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 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 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 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 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 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 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 “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 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 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 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 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 眼 【注】山东聊城人,1931年生,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 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 席 11.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 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 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 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 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 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茶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 “逼 ”,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 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 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 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 “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 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 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 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 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 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 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 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 12 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 15 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 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 一直走出 10 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 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 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 1960 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 “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 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 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 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 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 眼。 【注】山东聊城人,1931 年生,1948 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 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 席。 11.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生活片段的连缀,但却真实而生动地 表现了父子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和父子之间的怯意。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 语言描写,如“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 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 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 D.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譬如,“背粪筐”这 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E.文中倒数第」 段有一处情景交融的描写,它着力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从而表达了 “我”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的情怀 12.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4分) 答 13.在“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 些个性特点?请列点回答。(6分) 答 14.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 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B.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是去接受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 是要靠自己的才能创造业绩的,这与古人的终南捷径大相径庭 C.在生活上,他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他尽情地享受着最好的福祉 在工作上,和谐的人际关系、卓越的工作业绩、顺利的职位迁升,对这些他总是 安之若素。 D.刘备死后,诸葛亮待人处事开诚布公、不徇私情,街亭失守,他挥泪斩马谡, 自己也请求降职。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 途中到网吧聊天、玩游戏
A.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生活片段的连缀,但却真实而生动地 表现了父子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和父子之间的怯意。 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 语言描写,如“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 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 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 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 意”。 D.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譬如,“背粪筐”这一 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 E.文中倒数第三 段有一处情景交融的描写,它着力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从而表达了 “我”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的情怀. 12.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4 分) 答: 13.在“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 些个性特点?请列点回答。(6 分) 答: 14.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6 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 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B.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是去接受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 是要靠自己的才能创造业绩的,这与古人的终南捷径大相径庭。 C.在生活上,他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他尽情地享受着最好的福祉; 在工作上,和谐的人际关系、卓越的工作业绩、顺利的职位迁升,对这些他总是 安之若素。 D.刘备死后,诸葛亮待人处事开诚布公、不徇私情,街亭失守,他挥泪斩马谡, 自己也请求降职。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 途中到网吧聊天、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