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2018届TOP20十二月联考(全国II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处于一个“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说且无处不火的时代!实际上,我们所 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 于增强文化小康建设的自觉性一一不仅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 于引导文化攀升性的自觉。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建构,文化人格层次攀升的 梯级分别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在上述层次梯级中,文化素质是对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实际上与“文化”无关的争执,但争执的双方 互不相让地指责对方“素质差、没文化”。我们通常会认为,“文化素质”的问 题只会发生在具有一般文化程度的公众之中;但在相当一个时期,公众人物的 文化素质”却每每成为吸引公众眼球并困扰公众心智的话题。“文化素质”成 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点,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文化建设中“公共文化优先发展”有了 实质性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大大小小的“文化人”也有“文化素质”需要 补课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的人格评价中,我们也常能听到说某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 化水平”作为一种人格评价,已无关“有无文化”而是关于“文化高低”的问题 了。在“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一一包括人 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 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把“文化涵养”作为人格攀升的更高层次,是因为 这一层次更强调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 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情操的陶冶、人生 的历练。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 最后,当然是向“文化境界”的人格攀升。古人论诗谓“有境界自成髙格”,原 因在于“诗境”乃是人生之境、人格之境的投射。如同我们说某人“有涵养” 样,说某人“有境界”也是对其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冯友兰先生将人所可能 有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种。在最高的“天地 境界”中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人必于知有宇宙的全时 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尽量发展,所能尽性”。这也使我们想到北宋张 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构成,发挥文化的作用首先意味着传播社会正能量。 就内容而言,主要应通过表现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表现人民群众中 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 需求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其次,发挥文化的作用还意味着提高国家软实力。国 家软实力,首要的和主要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公信力和感召力“文 化小康”建设重在改善精神生活、増强精神力量、搞好精神文明。这也是文化以 文化人人的根本所在一一不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引导人格的不断攀 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小康建设的自觉性、维护文化多样 性的自觉和引导文化攀升性的自觉
百校联盟 2018 届 TOP20 十二月联考(全国 II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们处于一个“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说且无处不火的时代!实际上,我们所 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 于增强文化小康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 于引导文化攀升性的自觉。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建构,文化人格层次攀升的 梯级分别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在上述层次梯级中,文化素质是对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实际上与“文化”无关的争执,但争执的双方 互不相让地指责对方“素质差、没文化”。我们通常会认为,“文化素质”的问 题只会发生在具有一般文化程度的公众之中;但在相当一个时期,公众人物的 “文化素质”却每每成为吸引公众眼球并困扰公众心智的话题。“文化素质”成 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点,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文化建设中“公共文化优先发展”有了 实质性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大大小小的“文化人”也有“文化素质”需要 补课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的人格评价中,我们也常能听到说某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 化水平”作为一种人格评价,已无关“有无文化”而是关于“文化高低”的问题 了。在“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 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 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把“文化涵养”作为人格攀升的更高层次,是因为 这一层次更强调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 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情操的陶冶、人生 的历练。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 最后,当然是向“文化境界”的人格攀升。古人论诗谓“有境界自成高格”,原 因在于“诗境”乃是人生之境、人格之境的投射。如同我们说某人“有涵养”一 样,说某人“有境界”也是对其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冯友兰先生将人所可能 有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种。在最高的“天地 境界”中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人必于知有宇宙的全时, 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尽量发展,所能尽性”。这也使我们想到北宋张 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构成,发挥文化的作用首先意味着传播社会正能量。 就内容而言,主要应通过表现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表现人民群众中 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 需求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其次,发挥文化的作用还意味着提高国家软实力。国 家软实力,首要的和主要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公信力和感召力 “文 化小康”建设重在改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搞好精神文明。这也是文化以 文化人人的根本所在——不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引导人格的不断攀 升。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小康建设的自觉性、维护文化多样 性的自觉和引导文化攀升性的自觉
B.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建构,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从人格 层以的角度看是逐级提开的关系。 C.“文化画养”不仅仅是外表的娇饰,更是内涵的养成它需要学习知识培养能 力、陶冶情操和历练人生 D.“文化素质”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其中原因之一一是我国一些“文化 人”的文化素质还不够理想,这些人需要补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总一分一总”结构,开头提出了文化人格构成的四个层次,然后分别 论述了这四个层次;最后综述了怎样发挥文化的作用。 B.文章第二段重点论述了“文化素质”问题,日常生活中看到争执的双方指责对 方“素质差、没文化”,实际上可能与“文化”无关。 C文章第三段主要论述了“文化水平”和“文化涵养”问题,“文化涵养”是 种道德人格,有文化崗养的人文化水平一定高。 D.“文化境界”作为文化人格层次的最高境界,与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 界”的内涵有极大的相通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六项是(3分 A.“文化素质”成为吸引公众眼球并困扰公众心智的话题是说明我国的“公共 文化优先发展”有了实质性的成效。 B.说某某人“有文化水平”说明这个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对其文化人格的评 价,但是不能说明这个人的文化素质高。 C.“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一个人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创造能 力越高,说明这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 通过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公信力和感召力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是进行文 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4.-6题。 昆曲年华 孙可佳 我的年华好像一直是浸透在昆曲里的。 说不上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在回眸浅笑低眉的瞬间,我感到了一种温婉的倾诉 音乐并不高亢华丽,曲笛缥缈,灵动若水,安安静静地把故事说给台下的人听。 时光那么自然地被带回到故事里的年代,有着几分古中国的慵懒精致。故事也许 平淡,却因这样一种讲述的方式变得动人起来。 昆曲之动人处,在于青春之美。你看杜丽娘是怎样“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 晶晶花簪八宝填”,又说着“你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你看春香和丽娘怎 故作错拿了鸳鸯砚、薛涛笺戏弄老儒生陈最良,莲瓣踢裙,舞动腰巾,一派娇俏 动人。你再看潘必正怎样“步虚声度许飞琼,乍听还疑别院风”,陈妙常怎样“岂 无春意恋尘凡”,两个妙龄年华的年轻人那压也压不住的青春爱恋怎样舒卷开 合……昆曲是唱给青春年华的恋歌,青春年华将永远不会老去 欣赏昆曲是情绪在游走一——情节之中抑或情节之外,缥缈浮动抑或寂然不动。水 袖流转—一翻袖,扬袖,磨袖,展袖,每一种动作附着不同的情绪。是谁说“世 上真正的大问题都鸿蒙难解,过于清晰的回答只是一种逻辑安慰”,一千个人有 千种观法,即便没有舞台、灯光,没有曲笛、三弦,昆曲依然可以被敏感的心
B.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建构,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从人格 层以的角度看是逐级提开的关系。 C.“文化画养”不仅仅是外表的娇饰,更是内涵的养成它需要学习知识培养能 力、陶冶情操和历练人生。 D.“文化素质”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其中原因之- 一是我国一些“文化 人”的文化素质还不够理想,这些人需要补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是“总一分一总”结构,开头提出了文化人格构成的四个层次,然后分别 论述了这四个层次;最后综述了怎样发挥文化的作用。 B.文章第二段重点论述了“文化素质”问题,日常生活中看到争执的双方指责对 方“素质差、没文化”,实际上可能与“文化”无关。 C 文章第三段主要论述了“文化水平”和“文化涵养”问题,“文化涵养”是 种道德人格,有文化崗养的人文化水平一定高。 D.“文化境界”作为文化人格层次的最高境界,与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 界”的内涵有极大的相通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六项是(3 分) A.“文化素质”成为吸引公众眼球并困扰公众心智的话题是说明我国的“公共 文化优先发展”有了实质性的成效。 B.说某某人“有文化水平”说明这个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对其文化人格的评 价,但是不能说明这个人的文化素质高。 C.“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一个人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创造能 力越高,说明这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 D.通过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公信力和感召力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是进行文 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4.-6 题。 昆曲年华 孙可佳 我的年华好像一直是浸透在昆曲里的。 说不上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在回眸浅笑低眉的瞬间,我感到了一种温婉的倾诉。 音乐并不高亢华丽,曲笛缥缈,灵动若水,安安静静地把故事说给台下的人听。 时光那么自然地被带回到故事里的年代,有着几分古中国的慵懒精致。故事也许 平淡,却因这样一种讲述的方式变得动人起来。 昆曲之动人处,在于青春之美。你看杜丽娘是怎样“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 晶晶花簪八宝填”,又说着“你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你看春香和丽娘怎 故作错拿了鸳鸯砚、薛涛笺戏弄老儒生陈最良,莲瓣踢裙,舞动腰巾,一派娇俏 动人。你再看潘必正怎样“步虚声度许飞琼,乍听还疑别院风”,陈妙常怎样“岂 无春意恋尘凡”,两个妙龄年华的年轻人那压也压不住的青春爱恋怎样舒卷开 合……昆曲是唱给青春年华的恋歌,青春年华将永远不会老去。 欣赏昆曲是情绪在游走——情节之中抑或情节之外,缥缈浮动抑或寂然不动。水 袖流转——翻袖,扬袖,磨袖,展袖,每一种动作附着不同的情绪。是谁说“世 上真正的大问题都鸿蒙难解,过于清晰的回答只是一种逻辑安慰”,一千个人有 一千种观法,即便没有舞台、灯光,没有曲笛、三弦,昆曲依然可以被敏感的心
灵捕捉。很难说只有《惊梦》才是昆曲,一句念白就不是昆曲。曲由心生,曲由 心起。 昆曲,总让我心生忧郁深邃的感叹。生旦们用精美的舞台语言讲述着他们的爱欲、 別离、理想、现实……忧郁常在别离中,“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 妙常赶至江边,横在她面前的是奔腾的江水和幽默风趣的老年撑船人,永远也追 不上时间的脚步了;“你看他两分襟,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 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香君和侯生背向而立,从此隔断了宿孽情 根,将爱情与撕碎的折扇、逝去的家国一同埋葬;或是“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 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唐明皇在“林中雨声,檐前铃锋” 中追忆着故都旧梦和皇朝霸业。岁月年华里停驻着多少只能回过头看,却再也不 能抓住的美好!然而我们却不得不前行。昆曲也像国画,有着大块留白,从而让 人牵挂惦念,衍生出灵魂的奔腾与情绪的放逐。 最为倾倒的还是《桃花扇》。那是一个忧患老人沉重的叹息,叹息之中还有一种 妩媚和舒展。起初以为是花间词,“楼台花颤,帘栊风抖· 宵灯影纱红透” 个秦淮歌姬,一个复社文人,绵密绮丽,花好月圆;然而再看下去,悲伤与痛 苦便不可抑制地汩汩涌出。听左良玉“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 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声声哭出血泪;看李香君“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 枝头分外鲜”,守护着爱情的良知。一个王朝的覆灭,一段爱情的逝去,笙歌靡 丽中故臣遗老在掩袂独坐,他追问着一个王朝三百年的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 事、消于何年、止于何地。能够回答他的不是斑驳的光阴,而是那彼此相爱的人, 他们因家国不再无法生死相许,只得双双入道。内心的挣扎与外在的变迁,全由 那一腔血染就的桃花扇自然地串联起来。《桃花扇》使明艳的昆曲变得厚重,原 本轻盈的云步带着历史的沧桑 痛苦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痛苦抚慰着悲怆。年华易逝,多少青春年华、如 花美眷、聚散离合都化作了岁月风云里的滚滚尘埃。然而艺术之美,令逝去的年 华得到了纪念。 我喜欢昆曲。我喜欢在某个斜阳正好的黄昏里展开一本套曲。唱一曲悠长的 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8月11日)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设透”一词形象而生动,既突出了昆曲对“我”的浸润影响,也表达了 “我”对昆曲的由衷喜爱之情。 B.不同的人欣赏昆曲的角度会有不同,即便没有舞台,没有灯光和伴奏,也不会影 响观众对昆曲的体验。 C.首尾两段自然遥相呼应,突出“我”的感受,其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本文就是 “我”献给昆曲的一首悠长 的歌 D.文中大量引用昆曲经典曲目中的唱词,具体展现了昆曲动人的艺术之美,同时 也使得文章平添了典雅的 韵味。 5.昆曲有哪些动人之美?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加以概括(5分) 6.文章为何要以“昆曲年华”为题?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 分)22.:12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灵捕捉。很难说只有《惊梦》才是昆曲,一句念白就不是昆曲。曲由心生,曲由 心起。 昆曲,总让我心生忧郁深邃的感叹。生旦们用精美的舞台语言讲述着他们的爱欲、 别离、理想、现实……忧郁常在别离中,“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 妙常赶至江边,横在她面前的是奔腾的江水和幽默风趣的老年撑船人,永远也追 不上时间的脚步了;“你看他两分襟,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 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香君和侯生背向而立,从此隔断了宿孽情 根,将爱情与撕碎的折扇、逝去的家国一同埋葬;或是“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 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唐明皇在“林中雨声,檐前铃锋” 中追忆着故都旧梦和皇朝霸业。岁月年华里停驻着多少只能回过头看,却再也不 能抓住的美好!然而我们却不得不前行。昆曲也像国画,有着大块留白,从而让 人牵挂惦念,衍生出灵魂的奔腾与情绪的放逐。 最为倾倒的还是《桃花扇》。那是一个忧患老人沉重的叹息,叹息之中还有一种 妩媚和舒展。起初以为是花间词,“楼台花颤,帘栊风抖……今宵灯影纱红透”, 一个秦淮歌姬,一个复社文人,绵密绮丽,花好月圆;然而再看下去,悲伤与痛 苦便不可抑制地汩汩涌出。听左良玉“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 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声声哭出血泪;看李香君“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 枝头分外鲜”,守护着爱情的良知。一个王朝的覆灭,一段爱情的逝去,笙歌靡 丽中故臣遗老在掩袂独坐,他追问着一个王朝三百年的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 事、消于何年、止于何地。能够回答他的不是斑驳的光阴,而是那彼此相爱的人, 他们因家国不再无法生死相许,只得双双入道。内心的挣扎与外在的变迁,全由 那一腔血染就的桃花扇自然地串联起来。《桃花扇》使明艳的昆曲变得厚重,原 本轻盈的云步带着历史的沧桑。 痛苦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痛苦抚慰着悲怆。年华易逝,多少青春年华、如 花美眷、聚散离合都化作了岁月风云里的滚滚尘埃。然而艺术之美,令逝去的年 华得到了纪念。 我喜欢昆曲。我喜欢在某个斜阳正好的黄昏里展开一本套曲。唱一曲悠长的 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 08 月 11 日)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设透”一词形象而生动,既突出了昆曲对“我”的浸润影响,也表达了 “我”对昆曲的由衷喜爱之情。 B.不同的人欣赏昆曲的角度会有不同,即便没有舞台,没有灯光和伴奏,也不会影 响观众对昆曲的体验。 C.首尾两段自然遥相呼应,突出“我”的感受,其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本文就是 “我”献给昆曲的一首悠长 的歌。 D.文中大量引用昆曲经典曲目中的唱词,具体展现了昆曲动人的艺术之美,同时 也使得文章平添了典雅的 韵味。 5.昆曲有哪些动人之美? 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加以概括(5 分) 6.文章为何要以“昆曲年华”为题? 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 分)22.:12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院士申泮文: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当一辈子教书匠 7月4日0时42分,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 在天津逝世,享年101岁 直到6月28日目睹申先生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申泮文的学生、南开大学化学学 院教授车云霞始终觉得,先生虽年事已高,但头脑始终非常清醒,“应该没问 题 申先生的女儿告诉车云霞,6月27日晚申先生呼吸困难,“喘得厉害”,那是 他近期出现的第四次心梗 即使这样,车云霞依旧没想到噩耗来得这么快,就在6月中旬,申先生还曾亲手 在纸上写下两位自己最喜爱的弟子的名字,希望把她们唤到身边,其中一个就是 车云霞,另一个是在上海交大任教的王文华,“我们都是老师” 那天先生精神非常好,他坐在床上,倚靠在床头跟我聊天,我趴在他左侧耳边大 声说话,他能听清。车云霞知道,先生的心始终在教学上。他说现在学校里的事 情自己都很清楚;他惦记着教学改革和自己没上完的课;在能下床的时候,他还 让人把电脑搬进病房,写字台上总堆着厚厚的资料,头脑一刻不停地在思考。 这位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年毕业, 从此开始了70余年的教师生涯。2005年,申泮文入选“中国十位最令人感动的 教师”,那一年,他90岁。 申泮文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学校和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建议他静养,但他太想念 讲台,年过9旬坚持重回讲台。 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连楼道里都站满了学生,“他的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 衣服整整齐齐,像时钟一样准时出现”,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并坚持站着讲完。 如今已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的周震和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的 王一菁,曾给申先生做过助教,现在他们继续给本科生讲授当年申先生亲自开创 的课程一一化学双语教育,并延续了“按照国际上女士优先原则教室前三排只坐 女生”的惯例。 申先生像是个“越活越年轻”的传说。越是上年纪,越是活得“潮”了起来,像 极了他对自己毕生研究的化学学科的理解,“没有一门科学能像化学这样创造出 新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个创造新世界的科学” 他像个年轻人一样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飞速穿行,“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 他93岁开博客成为最高龄的博主,取名“申泮文教育家博客”,宣讲教育改革 主张,还因化学本科课程的名称该叫“普通化学”还是“化学概论”的争议,在 网上发千字文,认真且不失风度地与网络名人方舟子精彩过招 “如果不是申先生,可能我都不会去学计算机。”车云霞记得,古稀之年的申先 生曾邀请美国学者到南开大学培训计算机,要为中国的化学教学引入计算机技 术,“那时候整个学校都没有几台计算机”。 0岁那年,他自学电脑,给车云霞指定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把化学元素周期表 变’到电脑里去”,要让学生们像玩游戏那样学化学。在老师的影响下,当时 计算机零基础的车云霞从开关机开始学起,跟学生一起上基础课程,了解DOS 操作系统的性能,学习程序代码编写,“你看,今天真的谁也离不开电脑 申泮文在师生中组织了“南开化软学会”,每年新生入学,他都亲自物色计算机 玩得好的学生。一个实验室,15台电脑,30名学生,申泮文和车云霞带领化软 学会一边编写电子教科书脚本,一边把脚本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每编写出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院士申泮文: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当一辈子教书匠 7 月 4 日 0 时 42 分,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 在天津逝世,享年 101 岁。 直到 6 月 28 日目睹申先生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申泮文的学生、南开大学化学学 院教授车云霞始终觉得,先生虽年事已高,但头脑始终非常清醒,“应该没问 题”。 申先生的女儿告诉车云霞,6 月 27 日晚申先生呼吸困难,“喘得厉害”,那是 他近期出现的第四次心梗。 即使这样,车云霞依旧没想到噩耗来得这么快,就在 6 月中旬,申先生还曾亲手 在纸上写下两位自己最喜爱的弟子的名字,希望把她们唤到身边,其中一个就是 车云霞,另一个是在上海交大任教的王文华,“我们都是老师”。 那天先生精神非常好,他坐在床上,倚靠在床头跟我聊天,我趴在他左侧耳边大 声说话,他能听清。车云霞知道,先生的心始终在教学上。他说现在学校里的事 情自己都很清楚;他惦记着教学改革和自己没上完的课;在能下床的时候,他还 让人把电脑搬进病房,写字台上总堆着厚厚的资料,头脑一刻不停地在思考。 这位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1936 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 年毕业, 从此开始了 70 余年的教师生涯。2005 年,申泮文入选“中国十位最令人感动的 教师”,那一年,他 90 岁。 申泮文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学校和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建议他静养,但他太想念 讲台,年过 9 旬坚持重回讲台。 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连楼道里都站满了学生,“他的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 衣服整整齐齐,像时钟一样准时出现”,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并坚持站着讲完。 如今已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的周震和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的 王一菁,曾给申先生做过助教,现在他们继续给本科生讲授当年申先生亲自开创 的课程——化学双语教育,并延续了“按照国际上女士优先原则教室前三排只坐 女生”的惯例。 申先生像是个“越活越年轻”的传说。越是上年纪,越是活得“潮”了起来,像 极了他对自己毕生研究的化学学科的理解,“没有一门科学能像化学这样创造出 新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个创造新世界的科学”。 他像个年轻人一样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飞速穿行,“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 他 93 岁开博客成为最高龄的博主,取名“申泮文教育家博客”,宣讲教育改革 主张,还因化学本科课程的名称该叫“普通化学”还是“化学概论”的争议,在 网上发千字文,认真且不失风度地与网络名人方舟子精彩过招。 “如果不是申先生,可能我都不会去学计算机。”车云霞记得,古稀之年的申先 生曾邀请美国学者到南开大学培训计算机,要为中国的化学教学引入计算机技 术,“那时候整个学校都没有几台计算机”。 0 岁那年,他自学电脑,给车云霞指定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把化学元素周期表 ‘变’到电脑里去”,要让学生们像玩游戏那样学化学。在老师的影响下,当时 计算机零基础的车云霞从开关机开始学起,跟学生一起上基础课程,了解 DOS 操作系统的性能,学习程序代码编写,“你看,今天真的谁也离不开电脑了”。 申泮文在师生中组织了“南开化软学会”,每年新生入学,他都亲自物色计算机 玩得好的学生。一个实验室,15 台电脑,30 名学生,申泮文和车云霞带领化软 学会一边编写电子教科书脚本,一边把脚本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每编写出一个
章节,申泮文都要过目并作详细修改,定稿后再由师生边学习、边讨论、边编程, 编出的课件就在教学中试用。 2001年,中国第一部化学多媒体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系》,获得国家级 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全国髙校推广。主持评比的中科院院士朱时清评价这套软件 说:“属国际一流先进水平,代表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人生的最后几年,申泮文最关注的还是教学改革,他最后承担的项目课题是关于 “化学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依旧不断询问改革的进 展,车云霞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该怎么改,哪里需要改,还有哪 些增减,先生都要一字一句跟我说,事无巨细。” 有关链接: 毕业于西南联大的申泮文,亲眼见证了祖国和母校的苦难历史。他曾在南开园内 展示了自己珍藏的历史图片,以此来纪念日军轰炸南开50周年受难日。抗日战 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他又亲自打印了13张南开大学被日军 炸毁后一片废墟的照片,连同自己手书的“南开儿女奋起反抗”一并悬挂起来, 号召学生牢记历史,报效祖国 申泮文说:“我一生的时间就干了两件事,化学和爱国!” (新华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车云霞是申伴文最喜爱的弟子之一,鉴于先生平时的状况,即使目睹申先生被 送进重症监护室,也还认为先生这一次能够扛过去,不会死去 B.申泮文是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曾人选“中国十位最令人感动的教 师”,指导研发出国际一流先进水平的《化学元素周期系》软件 C.由于申伴文注重仪容仪表,守时准点,年过9旬还坚持站着讲完课,所以他的课 堂总是座无虚席,连楼道里都站满了学生 D.“没有一门科学能像化学这样创造出新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个创造新世界的 科学”,这是申泮文对自己毕生研究的化学学科的理解5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93岁之际,申半文开博客,成为最高龄的博主,还邀请美国学者到南开大学 培训计算机,正是他越是上年纪,越是活得“潮”起来的表现 B.申泮文用自己的“潮”思想影响和带动着他的学生,提出“把化学元素周期表 变’到电脑里去,要让学生们像玩游戏那样学化学” C.申泮文一生爱国表现在三点:在南开园内展示自己珍藏的历史图片,亲自打 印13张南开大学被炸毁后一片废墟的照片,号召学生牢记历史。 D.申泮文具有独创精神,不畏权威,曾因化学本科课程名称问题的争议在网上发 千字文,与网络名人方舟子精彩过招。 E申泮文的一生虽然只于了两件事:化学和爱国,但这两件事却让申先生无怨无 悔地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成 为了他生命中最精彩的篇章 9.申泮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承天皇帝倓,始王建宁。英毅有才略。善骑射。禄山乱,典亲兵,扈车驾。度 渭,百姓遮道留太子,太子使喻曰:“至尊播迁,吾可以违左右乎?”倓进说
章节,申泮文都要过目并作详细修改,定稿后再由师生边学习、边讨论、边编程, 编出的课件就在教学中试用。 2001 年,中国第一部化学多媒体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系》,获得国家级 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全国高校推广。主持评比的中科院院士朱时清评价这套软件 说:“属国际一流先进水平,代表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人生的最后几年,申泮文最关注的还是教学改革,他最后承担的项目课题是关于 “化学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依旧不断询问改革的进 展,车云霞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该怎么改,哪里需要改,还有哪 些增减,先生都要一字一句跟我说,事无巨细。” 有关链接: 毕业于西南联大的申泮文,亲眼见证了祖国和母校的苦难历史。他曾在南开园内 展示了自己珍藏的历史图片,以此来纪念日军轰炸南开 50 周年受难日。抗日战 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之际,他又亲自打印了 13 张南开大学被日军 炸毁后一片废墟的照片,连同自己手书的“南开儿女奋起反抗”一并悬挂起来, 号召学生牢记历史,报效祖国。 申泮文说:“我一生的时间就干了两件事,化学和爱国!” (新华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车云霞是申伴文最喜爱的弟子之一,鉴于先生平时的状况,即使目睹申先生被 送进重症监护室,也还认为先生这一次能够扛过去,不会死去。 B.申泮文是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曾人选“中国十位最令人感动的教 师”,指导研发出国际一流先进水平的《化学元素周期系》软件。 C.由于申伴文注重仪容仪表,守时准点,年过 9 旬还坚持站着讲完课,所以他的课 堂总是座无虚席,连楼道里都站满了学生。 D.“没有一门科学能像化学这样创造出新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个创造新世界的 科学”,这是申泮文对自己毕生研究的化学学科的理解 5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93 岁之际,申半文开博客,成为最高龄的博主,还邀请美国学者到南开大学 培训计算机,正是他越是上年纪,越是活得“潮”起来的表现。 B.申泮文用自己的“潮”思想影响和带动着他的学生,提出“把化学元素周期表 ‘变’到电脑里去,要让学生们像玩游戏那样学化学”。 C.申泮文一生爱国表现在三点:在南开园内展示自己珍藏的历史图片,亲自打 印 13 张南开大学被炸毁后一片废墟的照片,号召学生牢记历史。 D.申泮文具有独创精神,不畏权威,曾因化学本科课程名称问题的争议在网上发 千字文,与网络名人方舟子精彩过招。 E.申泮文的一生虽然只于了两件事:化学和爱国,但这两件事却让申先生无怨无 悔地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成 为了他生命中最精彩的篇章。 9.申泮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承天皇帝倓①,始王建宁。英毅有才略。善骑射。禄山乱,典亲兵,扈车驾。度 渭,百姓遮道留太子②,太子使喻曰:“至尊播迁,吾可以违左右乎?”倓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