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高血压管理基本要求 组建高血压管理团队 依托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 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的高血压管理团队,在机构主 要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签约服务的方式,按照本指南要求,为辖区内高血 压患者提供规范服务,并获得相应报酬。团队中的家庭医生为经国家统一考 核合格的医务人员。 配置基本设备 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允许使用传统的台式水 银柱血压计。血压计应定期校准。不推荐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 其他应配备设备:身高体重计、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血生化 分析仪、心电图机,定期校准。还需准备测量腰围的软尺。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配备动态血压监测仪、心脏超声设备、血 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设备、胸部Ⅹ线检査设备及眼底检査设备等。 保障基本药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配备下述五大类降压药,即 A:ACE和ARB。ACHI与ARB降压作用机制相似,应至少具备一种; B:β受体阻滞剂 C:CCB,即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常用于降压; D: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常用于降压。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_V1.3_20177
3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_ V1.3 _ 2017.7 基层高血压管理基本要求 组建高血压管理团队 依托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 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的高血压管理团队,在机构主 要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签约服务的方式,按照本指南要求,为辖区内高血 压患者提供规范服务,并获得相应报酬。团队中的家庭医生为经国家统一考 核合格的医务人员。 配置基本设备 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允许使用传统的台式水 银柱血压计。血压计应定期校准。不推荐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 其他应配备设备:身高体重计、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血生化 分析仪、心电图机,定期校准。还需准备测量腰围的软尺。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配备动态血压监测仪、心脏超声设备、血 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设备、胸部 X 线检查设备及眼底检查设备等。 保障基本药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配备下述五大类降压药,即: A:ACEI 和 ARB。ACEI 与 ARB 降压作用机制相似,应至少具备一种; B:β 受体阻滞剂; C:CCB,即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常用于降压; D: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常用于降压
基层高血压管理流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工 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并及时转诊。管理目标是降压达 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基层高血压管理流程图 诊SBP≥140和/或DBP≥90mmHg sBP<180且DBP<110mmHg SBP≥180和/或DBP≥110mmHg2 4周内非同日两次复诊 140且 DBP 90mmH DBP≥90mmH 复测仍未下降 评估:病史、查体、辅助检查 SBP<160且DBP<100 mmHg且无合并症3 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最多3个月 达标>—否—生活方式干预 立即药物治疗或 药物治疗 每24周 跟踪随访或 随访调药 转诊后24周随访 达标 转 诊←否一<达标 足量未达标 转诊后24周 随访 3个月随访 年度随访评估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V132017.7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_ V1.3 _ 2017.7 4 基层高血压管理流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工 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并及时转诊。管理目标是降压达 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 药物治疗 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最多 3 个月 可选择 SBP < 160 且 DBP < 100 mmHg 且无合并症 3 评估:病史、查体、辅助检查 确诊高血压 3 个月随访 年度随访评估 首诊 SBP ≥140 和 / 或 DBP ≥90mmHg1 SBP ≥180 和 / 或 DBP ≥110mmHg2 SBP ≥140 和 / 或 DBP ≥90mmHg1 SBP < 140 且 DBP < 90mmHg 4 周内非同日两次复诊 否 是 转诊 是 是 转诊后 2-4 周 随访 是 否 至少 3 种药物 足量未达标 初 诊 转 诊 随诊 SBP < 180 且 DBP < 110mmHg 达标4 达标4 达标4 达标4 每 2-4 周 随访调药 跟踪随访 或 转诊后 2-4 周随访 立即药物治疗或 转诊 基层高血压管理流程图 5 安静休息后 复测仍未下降 随 访 转 诊 5
基层高血压管理流程图 注: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和/或”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SBP≥140mmHg且DBP≥90mmHg ②SBP≥140mmHg且DBP<90 mmHg ③SBP<140mmHg且DBP≥90mmHg。 2“和/或”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SBP≥180mmHg且DBP≥110mmg ②SBP≥180mmHg且DBP<110mmHg ③SBP<180mmHg且DBP≥1 10mmHg 3合并症:指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 般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即为达标; 年龄≥80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收缩压<150mmHg且舒张压<90mmHg为达标。 5初诊转诊:见第19页 6随访转诊:见第19页。 诊疗关键点 1.血压测量“三要点”:安静放松,位置规范,读数精准 2.诊断要点:诊室血压为主,14090mmHg为界,非同日三次超标确诊 3.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 4.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5.基层高血压转诊四类人群:起病急、症状重、疑继发、难控制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_V1.3_20177
5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_ V1.3 _ 2017.7 诊疗关键点 1. 血压测量“三要点”:安静放松,位置规范,读数精准 2. 诊断要点:诊室血压为主,140/90mmHg 为界,非同日三次超标确诊 3.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 4. 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5. 基层高血压转诊四类人群:起病急、症状重、疑继发、难控制 注:1 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和 / 或”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① SBP ≥ 140mmHg 且 DBP ≥ 90mmHg; ② SBP ≥ 140mmHg 且 DBP < 90mmHg; ③ SBP < 140mmHg 且 DBP ≥ 90mmHg。 2 “和 /或”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① SBP ≥ 180mmHg 且 DBP ≥ 110mmHg; ② SBP≥ 180mmHg 且 DBP < 110mmHg; ③ SBP < 180mmHg 且 DBP ≥ 110mmHg。 3 合并症: 指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 4 达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 140mmHg 且舒张压 < 90mmHg 即为达标; 年龄≥ 80 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收缩压 < 150mmHg 且舒张压 < 90mmHg 为达标。 5 初诊转诊: 见第 19 页。 6 随访转诊: 见第 19 页。 基层高血压管理流程图
高血压诊断 一、血压测量 (一)测量方式 1、诊室血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以诊室血压作为确诊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2、家庭自测血压: 作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可用于辅助诊断(家庭自测血压 方法详见《手册》) 3、动态血压监测: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作为辅助诊断及调整药物治疗 的依据。 (二)测量仪器 1、选择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符合标准 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定期校准。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袖带气囊 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常规袖带长22 26cm,宽12cm,上臂臂围大者应换用大规格 袖带。 (三)测量方法 规范测量“三要点”: 安静放松,位置规范,读数精准 安静放松 去除可能有影响的因素(测量前30分钟內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V132017.7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_ V1.3 _ 2017.7 6 高血压诊断 一、血压测量 (一)测量方式 1、诊室血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以诊室血压作为确诊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2、家庭自测血压: 作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可用于辅助诊断(家庭自测血压 方法详见《手册》); 3、动态血压监测: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作为辅助诊断及调整药物治疗 的依据。 (二)测量仪器 1、选择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符合标准 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定期校准。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袖带气囊 至少覆盖 80% 上臂周径,常规袖带长 22~ 26cm,宽 12cm,上臂臂围大者应换用大规格 袖带。 (三)测量方法 规范测量“三要点”: 安静放松,位置规范,读数精准。 安静放松: 去除可能有影响的因素(测量前 30 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
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 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说话。 位置规范 上臂袖带中心与心脏(乳头水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水银柱血压 计也应置于心脏水平);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5cm(约两横指), 松紧合适,可插入1-2指为宜。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时,听诊器胸 件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勿绑缚于袖带内。 读数精准 电子血压计直接读取记录所 显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 水银柱血压计,放气过程中听 到的第1音和消失音(若不消 读数精准 失,则取明显减弱的变调音)三4c 分别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眼睛 平视水银柱液面,读取水银柱 柚带的下缘在肘的 上方25m 凸面顶端对应的偶数刻度值, 安静放松 即以0,2,4,6,8结尾,如 142/94mmHg。避免全部粗略读 为尾数0或5的血压值。 注意: (1)首诊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 若双侧测量值差异超过20mmHg,应转诊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确诊期间的血压测量,需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的 平均值记录; 若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测量第3次, 取读数最接近的两次的平均值记录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_V1.3_20177
7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_ V1.3 _ 2017.7 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测量时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 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说话。 位置规范: 上臂袖带中心与心脏(乳头水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水银柱血压 计也应置于心脏水平);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 2.5cm(约两横指), 松紧合适,可插入 1-2 指为宜。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时,听诊器胸 件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勿绑缚于袖带内。 读数精准: 电子血压计直接读取记录所 显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 水银柱血压计,放气过程中听 到的第 1 音和消失音(若不消 失,则取明显减弱的变调音) 分别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眼睛 平视水银柱液面,读取水银柱 凸面顶端对应的偶数刻度值, 即 以 0,2,4,6,8 结 尾, 如 142/94mmHg。避免全部粗略读 为尾数 0 或 5 的血压值。 注意: (1)首诊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 若双侧测量值差异超过 20mmHg,应转诊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确诊期间的血压测量,需间隔 1~2 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的 平均值记录; 若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差 5mmHg 以上,应测量第 3 次, 取读数最接近的两次的平均值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