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的是“符合要求的”措施,那末只要找到的针尖锐得能够缝 制要缝的衣服,那就满足了要求,不用再找下去了,再找下去也 不见得有多大的益处。 西蒙指出,在进行符合要求的选择中,“要求”或“标准” 本身也是决策人所处的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不应把“标 准”看成是给定的。当替代的措施证明是容易发现时,就可提高 标准,而难于发现时,就降低标准。如果一并考虑寻找替代措施 的成本时,那末当由于提高标准而得到的替代措施所产生的“边 际改进”抵补了为寻找满足这个更高的标准的措施所花费的“边 际成本”时,那末选定的替代措施将会接近“最佳条件”。由此 可知标准不应一成不变,它的高低应和寻找措施的成本相适应。 西蒙认为,绝大多数的人类决策,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 机构的决策,都属于寻找和选择合乎要求的措施的过程,这是因 为寻找最大化措施的过程比寻找合于要求的措施过程要复杂得 多。后者首要的条件是存在着完全的理性。因此西蒙的决策理论 不但是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能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者提 供意见。它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它的正式 声明中也指出,“西蒙有关组织机构决策的理论和意见,应用到 现代企业和公共管理所采用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和控制等系统 中及其技术方面,效果良好。…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理论大部 分建筑在西蒙的思想之上”。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按符 合“要求”的原则进行拱择的行为早就存在,而西蒙是将这种行 为方式进行概括并形成理论的重要学者。 现在谈谈西蒙的第二个贡献。西蒙认为以往的经济学着重研 究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很少注意决策本身的问题。他借助于心理 学的研究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概括出他的决策 过程理论。他的《管理行为》一书第三版的副标题是:《管理性 (或译行政性)组织决策过程研究》,这个标题表明他对决策过程
的重视,也表明《管理行为》一书的重心之所在。他不但在该书 中,还在以后出版的《组织》和《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书中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系统的决策过程理论。 西蒙认为,企业或任何组织机构内部的活动都可以分为经常 性的和非经常性的两类活动。有关这两类的决策方式也是不同 的。西蒙称前者的决策为程序化决策,后者的为非程序化决策。 不管是个人的、企业的或其他组织机构的日常活动往往是多 次重复出现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就会寻找到并选择符合要求的 措施,发展成为一套程序化的解决办法。遇到重复出现的情况, 就按既定的程序和步骤行动。日常的活动不管如何复杂都可以分 解为最简单的行动步骤,加以程序化。 西蒙认为,程序化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企业控制系统的一 部分。例如企业为了指挥其雇员的话动,详细制订了和奖惩制度 联系在一起的标准作业程序。第二是作为企业的协调系统的一部 分。作为协调工具,程序不是应用于协调成员间的行动方式和活 动节拍,就是规定前后工序间传递产品时的产品性质。 工作高度程序化以后,个人专业化水平随之提高,但企业各 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就增加了。因此,必须进行协调工作。由 此总结出的命题是,情况愈是重复出现并能预料时,对相互依 赖性的宽容程度愈大。反之,变动性和偶然性因素愈大,由于工 序专门化引起的协调活动愈多。因此,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企 业将牺性专门化来获得独立程序的配套性。这就是“大而全”和 “小而全”现象存在的真正原因。为了实现更大程度的工序专门 化,应增加环境的稳定性。例如原材料的供应要做到质量合格, 成份稳定,供货及时,才有利于使用单位提高专业化水平。 此外,一个企业能否支持一个复杂的高度相互依赖的生产活 动,还决定于处理协调所需的通讯联络。内部通讯联络愈有效 率,则愈经受得住内部的相互依赖性。 当企业中产生新的和修正旧的程序的创新过程时,这就是企 5
业的非经常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这类性质的活动,就需要进行 非程序化的决策,就要依次地经过全部决策过程。企业全部决策 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西蒙将全部决策过程大致概括 为:从判定问题,确定目标开始,然后寻找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 的各种方案或措施,比较并评价这些方案的得失。在这些方案中 进行选择,并作出决定,在执行决定中进行核查和控制,以保证 实现预定的目标。 在第二次大战以后,决策者非常重视对可供选择的措施进行 数量分析,进行分析的工具就是包括线性规划等在内的运筹学。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增加了运筹学的实用价值, 使得决策过程增加了科学成份。但是它]不能代替整个决策过 程,它们只是决策者的决策工具。对可供选择的措施进行评比以 后进行的选择,才是决策过程的高潮。它是企业经理人员进行的 最后判断。一旦措施选定,企业经理就要对它负担贵任和负担一 定风险。 西蒙说过管理就是决策,因此,他的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 业组织,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的决策,特别是政府的 决策,因为绝大部分的政府工作与决策有关。正是由于这一点从 行政管理角度来说,有的学者将《管理行为》译为《行政行为》。 我们可以说西蒙的决策理论主要是关于决策的基本准则和快 策程序的理论。它基本上属于程序问题。因此,具有普遍意义。 《管理行为》一书译本的出版,对于我们进行经济改革决策应有 一定的借鉴作用。 范家嚎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于燕东园竹林深处之家 6
第三版导言 《管理行为》主要是为考察和设计组织的人们撰写的。正如 我在本书第一版序言里所解释的那样,本书的目的是要告诉读 者,如何从组织的决策过程上,去理解组织。我们所有人,差不 多都有资格成为组织的考察者,因为除了睡眠时间之外,我们的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组织环境中度过的。此外,我们当中的许多人 还有资格成为组织的设计者,因为我们或多或少负有维护和改善 组织的管理职责。就我们作为公民的角色而言,我们也全是组织 的考察者。例如,关于大公司和政府机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所起 的作用问题,近来已受到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因此,这本书也 可以说是写给所有人的,因为它在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组织问题 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 同第二版一样,这一版仍保持初版(第一章一第十一章)原 貌,因为其中没有丝毫内容是我想打退堂鼓的东西。在我探索人 类决策理论的远航过程中,即探索组织结构同决策制定工作的关 系,探索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用于公式化决策制定工作的问题,以 及近来探索人的思维及问题求解活动等课题的远航过程中,《管 理行为》一直是使我获益和可靠的起航港。 不过,一我虽然毫无反悔之意,却很想对原版内容进行相当多 的增补,以阐明和发展原版的某些论点。因此,我在这一版里又 添加了六章(第十二章一一第十七章),其中每一章都是根据以前 发表过的文章而写成的。这些新增章节,既可以说是对前面讲得 比较简单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也可以认为是用前面的分析
模式来具体研究组织问题。 和第二版一样,现在我仍要利用写导言的机会,根据组织理 论研究者们在本书问世后一代人光景里所了解到的东西,进一步 澄清和发挥本书的一些中心思想。这样做,使我得以进一步强调 那些在本书初版中已有论述而后来我又发现是纽织科学及其实际 应用当中最富有意义的命题,也使我有机会讨论本书同某些重要 的理论新进展的关系。 正如我已经指出的,组织理论的有关课题,对于实干家和行 为科学家,都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实干家包括企业、政府和教 育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经理;行为科学家包括经济学家、政治 科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但是,·当一位实干家拿 起本书时,他所要查阅的内容,同一位科学家想要查找的内容, 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社会科学家当中,兴趣和专业也相去甚 远。因此,本书的所有部分,并不能让一切读者都同样感兴趣。 所以,我想在这篇导言的第一部分里,讲一下本书的结构和安 排,以便读者无论特殊兴趣何在,均能按照自已的方式,更方便 地阅读本书。 这篇导言的第二部分,是专门讲给行政管理人员和经理丁 的。我试图在这一部分里说明,本书所建立的决策理论怎样才能 应用到组织实践中去。与此相应,导言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写给行 为科学家的。这一部分讨论了一般组织理论及本书提出的特定组 织理论和社会科学的其他理论体系的联系。 一、本书的结构 任何一个打算写书的人都会立即发觉,在他记录下来的简单 的、线性的语句和他的复杂思绪之间,存在着某种根本的不一致 性。面对这一困难,写作者总是尽最大努力,把自已的想法梳理 成几个大的部分,并以尽可能系统的方式,把它们衔接起来。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