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作丛书 管理行为 〔美西蒙著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前 言 为中译本出版而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今进行的经济孜苹中,最优先的工作就 是改善企业管理。然而,要想改善企业管理,我们就必须懂得组 织是如何运转,如何发挥作用的,必须搞清楚组织中的工人和管理 者是如何对纽织结构和组织状况做出反应的。《管理行为》一书 的写作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尤其是人的 决策过程。这本书现在有了中文版,我很高兴。希望本书对目前 正在力争改善工商界及政府部门的实际决策工作的中国人士,能 引起一定的兴趣,进而使他们有可能得到一些帮助。 读者不应指望从这本书里找到解决决策问题的处方。我们只 有首先了解了病症,诊断出病症,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管理行 为》一书讲的是对决策制定过程的描述,是对我们在组织中可能 碰到的有关决策现象的描述。这本书的最大用处恐怕就在于,它 能让那些试图对组织进行管理的人们耳聪目明,从而能更好地理 解他们在自己周围发现的种种行为,更好地预见到他人对自己的 行动会做出什么反应。 我衷心感谢承担了本书翻译工作的杨砾和韩春立、徐立三位 先生。我还要向范家骇教授表示真诚谢意:他为把本书介绍给中 国读者,撰写了“中译本序”。管理是一个困难的课题。本书肯 定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和修正的见解:肯定还有不少见解必须针 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调整。对于本书的任何不足 之处,责任自当由本人承担,不应归答于为本书中译本出版而如 此能干地提供了帮助的诸位。本书如能促成新的中国式的研究工 作,从而使我们更确切地理解中国的管理行为,我将感到欣慰。 赫伯特,A,西蒙1988年1月9日 于美国宾州匹兹堡
中译本代序 赫伯特·西蒙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 教授。他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 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领发的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他的著作中,《管理行为》一书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也 是他得诺贝尔经济奖的主要著作,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它为“划时 代”的作品。它是一本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 开创性研究的著作。该书早在1941至1942年间写成,1945年试 印,1947年正式出版,1976年充实内容出第三版。在第三版第一 部分的十一章中完全保留了第一版的内容,没有丝毫改动,表明 西蒙对他在第一版中所创立的理论充满信心,不需任何修正。第 三版中新增加的六章作为第二部分,用来说明和发展第一版中的 重要主题。由此可知,在第一版的《管理行为》一书中,西蒙业 已奠定了他的决策理论的基本论点及其基本结构。不但如此,他 在第三版的引言中指出,其中的第四章《管理行为中的理性》和 第五章《管理决策心理学》更是他的理论核心。西蒙认为,他的 理论的特点是,既符合于经济学家选择理论的合理方面,又适应 于心理学家和实际决策者所注意的人类决策的性质和局限性。 西蒙的《管理行为》一书以及他的整个理论对经济学所作的 贡献,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以“有限度的理 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对微观 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提出的挑战;其次是提出了决策过程理论。 下面先说明西蒙的第一个理论贡献。从研究对象和方法论来 1
看,微观经济学既是一种选择理论,也是一种决策理论,而西蒙 的决策论也是一种选择理论。但是两者的基本命题,却是相互对 立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理性(rationality)和“最大 化或最佳原则”。西蒙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却是“有限度的理 性”(bounded rationalitg)和“令人满意的准则”(sati- sficingvcrteria 微观经济学家把人类行为抽象为经济人的行为,用它作为经 济分析的前提条件。经济人的行为是合理的,他追求的是最大化 目标。西蒙认为理性涉及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的挑选,这 种挑选是根据能够评价行为结果的某种价值体系进行的(本书英 文本第73页)。他指出,经济人决策过程的特点是,他在一个详 细说明和明确规定的环境中进行“最大化”选择或者说是“最佳 的”选择。在决策时,经济人面前已经有了可供选择的全部措施 或方案,它们都是“已知的”或是“给定的”。经济人并不知道 它们是怎样得来的,只需要在其中进行选择。 他如何进行选择呢?微观经济学假定,决策者在决策开始的时 候,就有一个“效用函数”或“优先选择的次序”,也就是说决 策者具有能够评价每种措施结果的某种价值体系,能把所有的结 果,按照决策人最愿意它出现的到最不愿意它出现的这样的次序 加以排列。决策者进行最大化的选择,就是选定的措施是它所产 生的结果是在排列中居于首位的那个措施。具体地说,作为消费 者,决策人的目的是从支出的货币中得到最大的满足。作为企业 家,决策人的目的是赚取最大利润。 关于结果,微观经济学区分了三种情况:一是“确定的”, 即假定决策者对每项措施的结果都具有完全无误的了解。在这种 情况下,挑选工作也是准确无误的。第二是“有风险的”,假定 决策者对每项措施的结果只能准确地了解它的概率分布。在这种 情况下,合理性的选择就是选定预期效用最大的措施。第三是 “不确定的”,假定每项措施的结果存在于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
之中,但无法肯定特定结果出现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合理性 的选择就成为问题了。 西蒙指出经济人的模式有两个难点:第一是,只有在确定的 情况下,它才符合通常所了解的合理性的概念,第二是,在决策 时,必须假定全部可供选择的措施都是“已知的”,每一个措施 的结果都是知道的,要么是确定的,要么是不确定的或有风险 的,以及经济人对所有的结果都能排列成完整的效用数列。通过 以上的假定它允许人们不必进行观察,不管正确与否,就可以预 言人们的行为了。西蒙认为这种理论只能处理相对稳定和与竞 争性均衡相差不大的经济行为,无法满意地处理有关不确定和不 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决策行为。这时代替“完全合理性”的是有限 制的合理性模式。 为什么说理性是有限制的呢?主要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 具备完全理性的假定前提。因为,人们很难对每一个措施将要产 生的结果具有完全的了解和正确的预测,常常要在缺乏完全了解 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在决策时,也 难于考虑所有可能的措施。最后,人们能否进行正确的决策,要 受到决策人的技能、价值观、对目标了解的程度、应具备的有关 E 知识的深度以及所需资料的完备程度的影响。因此,个人的或企 业的决策,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完全的理性导致决策人寻求最佳措施,而有限度的理性导致 他寻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满意的措施。寻求最佳措施的条件是具 有能对所有措施进行比较的一套标准,按照这套标准能选出比其 他措施都要好的一个措施。寻求符合要求的措施的条件是具有一 套说明符合最低限度要求的措施的标准,用以选定符合或超过这 个标准的措施。 这里有个形象化的例子,用来说明这两种措施的区别。假 如在一个草垛里分散着一些缝衣针。如果是寻找最佳措施,就要 把所有的针都找到,逐一加以比较后,找出最尖锐的一根。如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