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护理学院《健康评估》第二十次课教案 授课章节 第八章影像学检查 授课时数 6学时 教材名称 健康评估 主编 吕探云 出版社 人卫3版 及版本 课 型 理论课+实践课 主要教学方法 启发讲授,图示,指导 自学 07 护 理 授课班 授课班级 52 授课时间 1月9日 级 授课时间 月日 55 班 授课班 授课班级 同 上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时间 级 月日 1.掌握:呼吸系统正常的X线表现 教 2.熟悉: 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中的防护、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学 超声检查肝声像图、胆道系统声像图的特征 目 3.了解X线的产生和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超声检查的原理、超声检查 的 的方法、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重点 呼吸系统正常的X线表现 难点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超声检查肝声像图、胆道系统声像图的特征 教学过程 时间 分配 宣布上课,查学生出勤 2' 【组织教学】 提问:1.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 【复习旧课】 3' 第八章 影像学检查 【讲授新课】 第一节放射学检查 一基本知识 15 (启发讲授) (一)X线特性 1.穿透性2.荧光效应3摄片效应4.电离效应
安医大护理学院《健康评估》第二十次课教案 授课章节 第八章 影像学检查 授课时数 6学时 教材名称 健康评估 主 编 吕探云 出版社 及版本 人卫3版 课 型 理论课+实践课 主要教学方法 启发讲授,图示,指导 自学 授课班级 07 护 理 52 - 55 班 授课时间 1月9 日 授课班 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级 同 上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 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呼吸系统正常的X线表现 2.熟悉: 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中的防护、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超声检查肝声像图、胆道系统声像图的特征 3. 了解X线的产生和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超声检查的原理、超声检查 的方法、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重 点 呼吸系统正常的X线表现 难 点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超声检查肝声像图、胆道系统声像图的特征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分配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启发讲授) Ø 宣布上课,查学生出勤 提问:1.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 第八章 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放射学检查 一.基本知识 (一)X线特性 1.穿透性2.荧光效应3.摄片效应4.电离效应 2’ 3’ 15’
(二)X线成像原理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 是由于X线具有上述特性,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具有密 度和厚度的差别。 二X线检查方法及准备(见详案) 20' (一)普通检查 (二)特殊检查(三)造影检查★ 三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见详案) 呼吸系统★ (一)X线检查方法 》结合影像学资 (二)正常胸部X线表现 结合课件图示讲解 25’ 料进行重点讲 (三)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30: 解 (四)心脏和大血管x-ray检查 1 1、后前位(正位像): 主要观察心脏形态: 二尖瓣型心:心腰丰满或弧形突出 主动脉瓣型心:心腰凹陷,心左缘下段向左扩展 普大型心:心向两侧均匀增大(心包炎积液) 2、右前斜位:(双手抱头站立,右前胸靠近胶片,面向x ray球管) 主要观察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总干有无增大。 3、右前斜位:(左前胸靠近胶片,旋转60一70℃±)。 20' 主要观察左房、右室有无增大及胸主动脉有无增大。 四、新技术体层摄影 略讲 (一)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 1979年获得生物医学诺贝尔奖的CT技术,中国才引进CT, 1983年国产第一台CT生产成功,现在已使用至CT第五代、 第六代了
Ø 结合影像学资 料进行重点讲 解 略讲 (二)X线成像原理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 是由于X线具有上述特性,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具有密 度和厚度的差别。 二.X线检查方法及准备(见详案) (一)普通检查 (二)特殊检查 (三)造影检查★ 三.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见详案) 呼吸系统★ (一)X线检查方法 (二)正常胸部X线表现 结合课件图示讲解 (三)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四) 心脏和大血管x-ray检查 1、后前位(正位像): 主要观察心脏形态: 二尖瓣型心:心腰丰满或弧形突出 主动脉瓣型心:心腰凹陷,心左缘下段向左扩展 普大型心:心向两侧均匀增大(心包炎积液) 2、右前斜位:(双手抱头站立,右前胸靠近胶片,面向xray球管) 主要观察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总干有无增大。 3、右前斜位: (左前胸靠近胶片,旋转60—70℃±)。 主要观察左房、右室有无增大及胸主动脉有无增大。 四、新技术体层摄影 (一)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1979年获得生物医学诺贝尔奖的CT技术,中国才引进CT, 1983年国产第一台CT生产成功,现在已使用至CT第五代、 第六代了。 20’ 5’ 25’ 30’ 15’ 20’
1、CT成像原理: x-ray束→通过人体一定厚度的某一层面→探测器接收透过的 X-ray→光电转换→数字转换→计算机处理→数字转换→CT 成像→二维成像。 即CT是用x-ry束对人体作体层扫描获得信息,经计算机处 理重建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 单位:Hounsfield unit,.Hu 2、CT检查分类: (1)平扫,普通扫描: (2)造影增强扫描(CE),注入造影剂后再行扫描。 如静推水溶性有机碘泛影葡胺60ml扫描。 (3)造影扫描:先作器官或结构造影,再行扫描。 如脑池造影CT扫描,可显示脑池及小脑肿瘤,CT血管造影 (CTA)。 3、CT诊断临床应用: (1)优点:无伤、分辨力高,定位准,迅速安全。 (2)CT对软组织构成的器官-脑、脊髓、纵膈、肺、肝胆、 盆部器官等具有较好 (3)骨、关节病变多数无需CT检查(x摄片即可)。但复杂骨折 可用CT准确显示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关系。 (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共振产生的信息经重建成像的 种成像技术,又称核磁共振。 特点 1、无放射性 2、比CT有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 3、 无须血管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 4、 三维成像与流空效应使病变定位诊断更准确。 5、 对胃肠、骨骼、钙化显示差。 6、 带有起搏器,金属异物等均不能用MRI
1、CT成像原理: x-ray束→通过人体一定厚度的某一层面→探测器接收透过的 x-ray→光电转换→数字转换→计算机处理→数字转换→CT 成像→二维成像。 即CT是用x-ray束对人体作体层扫描获得信息,经计算机处 理重建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 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2、CT检查分类: (1)平扫,普通扫描; (2)造影增强扫描(CE),注入造影剂后再行扫描。 如静推水溶性有机碘泛影葡胺60ml扫描。 (3)造影扫描:先作器官或结构造影,再行扫描。 如脑池造影CT扫描,可显示脑池及小脑肿瘤,CT血管造影 (CTA)。 3、CT诊断临床应用: (1)优点:无伤、分辨力高,定位准,迅速安全。 (2)CT对软组织构成的器官---脑、脊髓、纵膈、肺、肝胆、 盆部器官等具有较好 (3)骨、关节病变多数无需CT检查(x-摄片即可)。但复杂骨折 可用CT准确显示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关系。 (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共振产生的信息经重建成像的一 种成像技术,又称核磁共振。 特点: 1、 无放射性 2、 比CT有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 3、 无须血管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 4、 三维成像与流空效应使病变定位诊断更准确。 5、 对胃肠、骨骼、钙化显示差。 6、 带有起搏器,金属异物等均不能用MRI
第三节核医学检查(Nuclear medicine) 15 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 学科。 (一) 核医学诊断原理: 1、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中子数和一定能量的原子。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同位素。 3、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发出射线的同位素r、B、r-ry)。 4、放射性药物:用于诊断、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 物。 5、体内诊断原理: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平面或断层 显像→根据放射性核素分布多少,了解组织、器官 功能,代谢情况。 (二)临床应用: 1、脏器显像及功能检测: (1)甲状腺显像1311 了解甲状腺大小、形状、位置,以及对其结节性质(冷、热结 节)加以区别。 若结节内放射性、物质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提示:甲亢、高 功能腺瘤。 若结节内放射性核素,呈缺损区,提示:甲瘤、甲癌,退化 性变(纤维化、出血等)。 (2)甲状腺摄1311率测定: 病人口服2一5微居里(NaI液)131I分别于3h、6h、24h用探测 器测病人甲状腺部位131I摄取率。 正常:2h-10-30%、4h-15-40%、24h-25-55%、24n 达高峰 甲亢时:高峰前移,吸收率↑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前准备: 1、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 术前4—6周停服含碘食物,海产品及含碘药物,如卢戈液, 碘含片、昆布、海藤贝母等中草药
第三节 核医学检查 (Nuclear medicine) 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 学科。 (一) 核医学诊断原理: 1、 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中子数和一定能量的原子。 2、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同位素。 3、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发出射线的同位素(r、β、r-ray)。 4、 放射性药物:用于诊断、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 物。 5、 体内诊断原理: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 →平面或断层 显像→根据放射性核素分布多少,了解组织、器官 功能,代谢情况。 (二) 临床应用: 1、脏器显像及功能检测: (1)甲状腺显像 131I 了解甲状腺大小、形状、位置,以及对其结节性质(冷、热结 节)加以区别。 若结节内放射性、物质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提示:甲亢、高 功能腺瘤。 若结节内放射性核素,呈缺损区, 提示:甲瘤、甲癌,退化 性变(纤维化、出血等)。 (2)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 病人口服2—5微居里(NaI液)131I分别于3h、6h、24h用探测 器测病人甲状腺部位131I 摄取率。 正常:2h—10—30%、4h—15—40%、24h—25—55%、24n 达高峰 甲亢时:高峰前移,吸收率↑ (三) 放射性核素检查前准备: 1、 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 术前4—6周停服含碘食物,海产品及含碘药物,如卢戈液, 碘含片、昆布、海藤贝母等中草药。 15’
术前4一6周停用抗甲状原药物,甲状腺片,抗结核药,溴剂 含激素避孕药。 当日晨空腹服用Nal液后禁食2h. 2、胆囊造影检查;见护理学基础。 3、 免疫分析: 第二节超声检查 一.基本知识 5' 1、定义:USG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指向性,反射与散 热,吸收和衰减、多普勒效应)和组织器官声向学上差异,以 波形、曲线、图像等形式显示记录的一种临床诊断技术。 优点: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查。 缺点:对气体、致密骨等检查受限制。 2、原理:探头:换能器(发射声波、接受回声)。 3、人体组织声学分类: 20' ()无回声型(无反射型),形成无回声暗区亦即液性暗区。 正常:血、尿、胆汁、体腔液。 异常:囊肿、脓肿、体腔积液(胸腹水、心包积液) (2)低回声型(较均质):接受的回声信息小,回声低。 正常:实质性脑器一脾、肌肉 异常:某些肿的组织(肝癌) ()中等强度回声(等回声),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回声相同或 反射回声中等强度。 正常:肝、胰、甲状腺。 异常:某些肿瘤。 (4)强回声:反射回声多、光点强。 正常:脏器包膜。 异常:结石、肿瘤(肝癌) (5)全反射:气体、骨(界面处返回)
术前4—6周停用抗甲状原药物,甲状腺片,抗结核药,溴剂 含激素避孕药。 当日晨空腹服用NaI液后禁食2h。 2、 胆囊造影检查;见护理学基础。 3、 免疫分析: 第二节 超声检查 一.基本知识 1、定义:USG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指向性,反射与散 热,吸收和衰减、多普勒效应)和组织器官声向学上差异,以 波形、曲线、图像等形式显示记录的一种临床诊断技术。 优点: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查。 缺点:对气体、致密骨等检查受限制。 2、原理:探头:换能器(发射声波、接受回声)。 3、人体组织声学分类: (1)无回声型(无反射型),形成无回声暗区亦即液性暗区。 正常:血、尿、胆汁、体腔液。 异常:囊肿、脓肿、体腔积液(胸腹水、心包积液) (2)低回声型(较均质):接受的回声信息小,回声低。 正常:实质性脑器—脾、肌肉 异常:某些肿的组织(肝癌) (3)中等强度回声(等回声),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回声相同或 反射回声中等强度。 正常:肝、胰、甲状腺。 异常:某些肿瘤。 (4)强回声:反射回声多、光点强。 正常:脏器包膜。 异常:结石、肿瘤(肝癌) (5)全反射:气体、骨(界面处返回) 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