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0(14—34小节)的调性为:C大调——d小调——e小调的连续向上二度的进行,形成调式、调性上的色彩变化。三、展开部的调性布局特点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一交响套曲的发展和创新上。奏鸣曲式当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器乐体裁及套曲的各个乐章。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各部分结构、互相对比的性质及独立的形象意义都有所扩大。每段内部都包含的发展性质,在展开部表现得更集中、更激烈。贝多芬的展开部规模远远超过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它充满了内在的矛盾、紧张的动力和戏剧性冲突,成为整个奏鸣曲式的重心。调性布局是研究展开部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调性问题既关系到主题在展开部中的发展,又对奏鸣曲式的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像奏鸣曲式这样复杂的大型结构,仅仅有主题的变形、分裂以及节奏和力度等变化而无调性上相应的变化加以配合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奏鸣曲式的结构更要求有完备的功能给与支持。另外,展开部是奏鸣曲式中最复杂、最不稳定的部分,而奏鸣曲式展开部的不稳定性又十分明显的体现在调性布局中,展开部所涉及的调性比呈示部要多,并且在关系上也比较远。调性安排在展开部中非常自由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呈示部那样相对固定的关系。虽然如此,我们通过分析,还是可以寻找出一定的规律:(一)在展开部开始时的调性关系不会很远,并且常常就在呈示部结束时的调性上或者是它的同主音调,以及较近的关系调上。1.展开部开始于呈示部结束调性(即副部调性)例如: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呈示部结束调性即副部调性一一降A大调开始。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在副部调性F大调开始引人。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在副部主题调性b小调上开始引人。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在副部主题调性E大调上开始。第三十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在副部主题调性B大调上开始。2.展开部开始于主调的同主音调例如: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于主调C大调的同主音小调c小调。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于主调c小调的同名大调C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于主调D大调的同名小调d小调。第十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于主调C大调的同主音小调g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于主调d小调的同名大调D大调。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调为升F大调,展开部在其同名小调升f小调开始。3.展开部开始于主调例如:第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在主调E大调的主和弦开始。第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在主调G大调的主和弦开始。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在主调降E大调的下属二级五六和弦上开始。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在主调降E大调开始。它们的共同点是一闪即逝,不作停留,很快转入新调,形成对比。4.展开部开始于近关系调例如: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于c小调,为主调降E大调的平行小调。第六12
0第三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特点C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于d小调,为主调F大调的平行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于g小调,为主调c小调的属小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于G大调,为主调D大调的下属调。第十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调为g小调,副部调性为降B大调,展开部在副调的下属大调一一降E大调上开始。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调为降A大调,展开部从其平行小调f小调开始。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主调为c小调,展开部在其上属小调g小调开始。(二)在展开部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避免主调和属调,如果偶然有主和属调,往往也比较短暂,另外,由于呈示部的调通常是主和属调或是主的平行调,展开部的调性就很自然地倾向于下属方向,从而使奏鸣曲式有与其它曲式共同遵守的调性布局公式。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公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大调:TDsT小调:td或DTIIIst上图所示为总的调性轮廓,而作为最复杂的乐曲形式的奏鸣曲式,它的调性布局及发展的复杂程度远不是只用一个图式就能完全体现的。根据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展开部调性布局的详细分析,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调性布局的对称性即从甲调出发,通过某个或某些调到达乙调,再从乙调沿原路线回到甲调,从而形成对称的状态。例如: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降A大调开始,经过降b小调到达c小调,又从c小调沿原路线到降A大调,形成以c小调为轴心,A一bb——bA的对称式布局。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c大调引人经过f小调、降b小调到达降D大调,又从降D大调沿原路线到达c小调,形成以降D大调为轴心,C——f——b——bD——b——fc的对称式布局形式。2.调性布局的色彩性一般来说,奏鸣曲式展开部的调性布局和所刻画的音乐形象内容有关:戏剧性的构思常采用功能性强而色彩性弱的四、五度及二度调性布局;而对大自然景象的感受和生活风俗性题材的描绘的作品常采用色彩性强而功能性弱的三、六度调性布局。(1)连续同向四、五度及二度的调性布局例如:第十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C大调引入,下五度到C大调后转到g小调,再向上五度到d小调后回到g小调,形成对称形式后,连续向上五度转调:g小调——d小调——a小调——e小调——b小调。第十八钢琴奏鸣第一乐章展开部从降E大调引人,下三13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度到c小调再通过同主音转调到C大调后,依次向下属方向转调:C大调——F大调———b小调——E大调.最后到达主调——bE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中第105至109小节的调性以一小节为一个单位下二度转调:℃大调——b小调——bA大调——G大调一一f小调,从而形成音阶式排列的调性布局。第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主调G大调引入,先连续下五度转调,G大调一一c小调—一F大调——降B大调,然后再连续上二度形成降B大调——c小调——d小调的音阶式排列的调性布局。(2)连续同向三度的调性布局例如: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主调的同名小调d小调引人,连续下三度到达降B大调—g小调——降E大调,最后下二度回到d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升g小调引入,下三度到E大调,同主音转调到e小调然后连续下三度到c小调一一降A大调,转到降D大调后再连续下三度到降D大调一一降b小调—降G大调,最后回到f小调为再现做准备。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f小调引人,连续下三度转调形成f小调——降D大调—降b小调的调性关系,最后到达降A大调做再现准备。3.调性布局的阶段性和循环性(1)阶段性: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c小调引人,首先下三度连续转调c小调——降A大调——f小调,形成第一个转调阶段;然后连续上二度转调f小调——g小调一—a小调,形成第二个转调阶段。最后到达降E大调为再现做准备。(2)循环性: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从c小调开始引人,然后上三度到降E大调再上五度到降B大调,形成c—bE——bB的调性关系,紧接着此种调性关系有又重复了一次,从而形成循环关系。以上的分析当然不能概括所有调性布局情况,但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展开部的调性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的。14
0第四章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和声特点第四章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和声特点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和声特点在于它逐渐渗透了浪漫主义的气息,有一些问题在前面已经涉及到了,故不赘述。一、相隔八度的对斜模仿例如: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二结束主题中分别在76、78、82、84小节出现相邻的低音声部E音与高音声部还原E音的相隔八度的对斜模仿,这是贝多芬创作末期的典型特点。二、复功能和弦的使用例如: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尾声的结束部分中第230至234小节出现了主功能与属功能同时发响的复功能和弦,营造出强烈不协和气氛。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的中心I部分,在195小节高音声部为导七和弦,而低音声部为降五音的二级二和弦的复合功能形式,增加了音乐的不协和感及动力性。三、两极高低音区的强调例如: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二结束部(61一65小节)在降a小调收束,在极弱力度上,相差五个八度的、大字二组的降A音与小字三组的降A音引出展开部。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中在12一16小节中右手高音声部不断地向上发展而左手低音声部却逐渐向下进行,从而形成不被当时理论家推荐,认为是不好听的,强调两极高低音区而空着中间音区的写法。但恰恰是这种手法预示着现代作曲家,如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创作手法。四、复调手法的运用从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主调和声风格在欧洲音乐史上的主导地位达到了完全成熟和巩固。同时,这三位大师也并不排除复调手法的运用,特别是在贝多芬的笔下,复调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完美地融进了他的乐思,使巴赫式的复调传统增强了战斗性和英雄性的新的特质,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晚期作品中。贝多芬晚期创作中,赋格运用之广,规模之15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大,在他以前的音乐作品中是没有的。巴洛克时期的赋格是作为一种形式构成手段来创作的,而贝多芬奏鸣曲中的赋格则作为一种感情表现的手段。“当这种对于多声部音乐中横的声部线条更加重视的倾向,反映到基本上还是主调写法的音乐中时,就使多声部音乐的纵的音响复杂化。同时,这种由于声部线条运动而形成的多少有些偶然的纵音响的复杂化,使音乐具有了一定的即兴性。"①贝多芬并没有使用复杂的格式化复调技法,作品中的对位始终自由而充满个性,模仿是他用得最多的手法,并且模仿与贝多芬的个人化写法比如动机展开、重复等等紧密结合。在后期的复调写作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协和无解决、短暂的调性叠置及打破节拍率功的对位现象,这说明作曲家在挑战传统对位条规的同时,也体现出复调技法的创造性使用是随着时代、风格的变迁及人们听觉的适应能力而逐渐演变的。①陈世宾:《贝多芬奏鸣曲对古典乐派和声语言的发展》,载《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年第3期。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