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第三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特点第三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特点众所周知,海顿与莫扎特是奏鸣曲式的奠基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写出了许多成熟的、具有较为深刻内容的音乐作品。但是海顿与莫扎特由于时代的局限及作曲家的世界观和音乐技术条件的限制,他们还未能运用奏鸣曲式来有力地表现那些巨大而深刻的社会意义的题材。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是由贝多芬来完成的。贝多芬对奏鸣曲式的进一步壮大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贝多芬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奏鸣曲式,在他去世之前,终于使其尽善尽美、千变万化。这位音乐大师的每首奏鸣曲都是极其完善的有生命的有机体,每一次都变幻无穷和独具一格地实现了奏鸣曲式的公式。要提到的是:作为音乐表现手段之一的和声,与曲式结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很难将它们截然分开。一、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间的调性布局(一)科雷利、斯卡拉蒂、亨德尔等人被称为前古典乐派作曲家,他们的作品在整体结构形式和调性布局上,虽然尚未定型,但是已经能够找到主属调的明显位置。到海顿时期,古典奏鸣曲的结构完全定型: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和双主题的原则得以确立,从而使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中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间的调性布局规律化:主调是大调,副部在主调的上方五度大调上(即属大调),有时从属小调进人,再到属大调。主调是小调,副部在主调的I级上的大调(即平行大调)或V级上的小调上(即属小调)。纵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前期作品中完全遵循这一原则,在创作中期第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主题为G大调,副部主题为B大调,突破了这一传统,为创作开辟了新路。紧接着,在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主题为C大调,副部主题出现在E大调,确立了副部建立在主调上方大三度调性上。在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主题为降B大调,副部主题在主调的VI级G大调上。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为c小调,副部主题在降A大调上。这种在副部主题中运用三一一六度调来同主部主题进行对比的调性布局手法,对后来的浪漫派作曲家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例如,在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和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中,主部与副部不仅在调性布局关系上,甚至连调性本身也是C大调一一E大调,和贝多芬的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完全一致。(以上内容请参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副部调性布局对比表)(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副部调性布局对比表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副部主题调性对比表目主部主题副部主题曲f小调A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NO.1e小调-G大调-B大调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2NO.2-g小调-D大调-E大调-小调g 小调 -d 小调 -a 小调C 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NO.3-g小调-G大调DE大调"B大调第四钢琴奏鸣曲Op.7c小调bE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Op.10NO.1F大调c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Op.10NO.3b小调-"小调-A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Op.13C 小调e小调-D大调-e小调-f小调-E大调E大调B大调第九钢琴奏鸣曲Op.14NO.1第十钢琴奏鸣曲Op.14NO.2G大调D大调B 大调F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Op.22D大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Op.28#小调-A大调B大调-b小调-D大调G大调-D大调-F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NO.1-C大调-G大调-小调-e小调-D大调-b小调a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Op.31NO.2d小调-F大调-d小调8
第三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特点第十八钢琴奏鸣曲Op.31NO.3E大调IB大调第十九钢琴奏鸣曲Op.49NO.1g小调B大调第二十钢琴奏鸣曲Op.49NO.2G大调D大调C大调-B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Op.53E大调-c 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Op.57f小调-C大调-f小调bA大调-ba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Op.78"F大调"C大调第二十五钢琴奏鸣曲Op.79G大调D大调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Op.81aE大调B大调e 小调-G 大调 -b 小调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Op.90b 小调-G大调-e小调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Op.101A大调E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bB大调G大调第三十钢琴奏鸣曲Op.109E大调B大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Op110"A大调E大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Op.111c小调bA大调
O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二、结构内部的调性布局贝多芬在奏鸣曲的创作中,除了注重主、副部之间的调性布局关系,寻求强烈的、戏剧性的对比效果外,在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及连接部本身的结构内部也追求较多的调性及和声变化,从而使音乐获得更为巨大的发展动力。(一)主题内部的调性布局主部主题内部有较多的调变化的作品,例如:1.第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乐章:主部主题调性布局:G大调——D大调——F大调——C大调—G大调。这里除了向属方向连续五度转调外,更重要的是:D大调——F大调的三度调性的色彩对比关系。2.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调性布局:d小调——F大调——d小调,呈现互为平行大小调关系的调性布局。3.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调性布局:C大调一一降B大调——c小调。再现部中的主部主题(156—170小节)从主调——C大调开始,四小节后下二度到B大调,三小节后上二度到主调的同名小调—c小调,最后停顿在上二度调——D大调。从而形成C大调——B大调——c小调——D大调的二度调性布局。4.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调性布局:f小调——降G大调——f小调形成向降I级转调在回归的对称式的调性布局。5.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调性布局:e小调——-G大调——b小调G大调一一e小调,形成连续三度的对称的调性布局。副部主题的调变化更加复杂多变,例如:1.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乐章:副部主题调性布局:e小调—G大调——降B大调——g小调——D大调——E大调——升f小调——E大调。2.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乐章:副部主题调性布局:g小调——d小调——a小调——g小调—G大调。3.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副部主题调性布局:b小调—升f小调—A大调。4.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副部主题调性布局:降e小调——降D大调—降e小调——f小调——降E大调。副部主题以降e小调为中心,先进行到下方大二度调,而后进行到上方小二度调,最后到达降E大调,这一过程中调性短暂的变化,主调时隐时现,使音乐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直到降E大调的出现,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5.第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副部主题调性布局:B大调——b小调——D大调——升f小调e小调—D大调——b小调。(二)呈示部中连接部的调性安排在呈示部中连接部使主部主题在与之形成对照的副部主题出现之前,有一个平稳的过渡,使两个主题很自然地连接起来。连接部的调性安排服从于主部主题过渡到副部主题之一目的,即由主部所在的调,转向或转到副部的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0
第三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特点C1.连接部中没有转调在没有转调的连接部中,调性关系极简单,没有到副部调性的转化过程,它结束在主调的(V级)半终止上,这个V级既是主调的属和弦,又是副调的主和弦。例如:第二十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为G大调,连接部(12一20小节)仍逗留在G大调,并停顿在属和弦上,而这个属和弦正好是副调D大调的主和弦,从而使调性极自然地过渡到副调。2.连接部中有转调的情况在贝多芬奏鸣曲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对比原则,追求戏剧性的效果,所以连接部中有转调的情况占主导地位。(1)连接部通过转调结束在副部所在调的属和弦上,为副部的出现做准备例如: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呈示部中的连接部(9一20)从主调f小调的属小调c小调主和弦开始,在11小节转人降A大调后经三次重复半终止结束在副部调性一一降A大调的属和弦,为副部做准备。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17一39小节)结束在副部调性降B大调的属和弦上从而引出副部主题。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32一55小节)经转调结束在降E大调的属和弦,为副部做准备。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16一22小节)开始于主调D大调,结束在b小调的属音上(F音),引出副部调性。第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13一22小节)从主调E大调开始结束在副调B大调的属和弦上,为副部做准备。第十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9一25小节)从主调G大调开始,结束在D大调的属和弦,从而引出在属大调呈示的副部主题。另外,还有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都运用了此种手法。(2)连接部通过转调直接进人副部所在的调例如: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32一58小节)从主调A大调开始经属调调再到同主音小调一e小调,从而直接进人副调。(3)连接部通过转调结束在副部平行调的属和弦上例如: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12一18小节)从主调F大调开始,经a小调的增六和弦,停顿在D和弦上,引出在其平行调C大调呈现的副部主题。(4)连接部通过转调结束在副调的同主音调上例如: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13一26小节)从主调C大调出发,经过音阶下行停顿在属大调一一G大调的主音上,从而引出在同主音小调g小调开始的副部主题。第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3065小节)结束在副部调性B大调的同主音小调——b小调的属和弦上。另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连接部在调性布局上也很丰富,例如:三度关系的调性布局: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32一55小节)调性先呈下三度调性关系:"A大调——f小调——D大调,然后通过变和弦上二度远关系转调到E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再现部中的连接部(171—195小节)调性呈下三度调性关系:E大调——C大调一一A大调。二度关系的调性布局: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的连接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