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 物 工程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个 工程材料是物流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获得并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钢的热处理理论及热处理工艺和各种钢的牌号。为 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及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客 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11材料与材料科学 1.2工程材料的分类与应用 工程材料课程的目的、性质及学习要求 教学要求: 1.了解工程材料的课程性质和任务。 2.掌握工程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 第 章 工程材料的性能 (3学时) 学内容: 2.1材料的力学性能 2.2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材料的工艺性能 教学要求: 学握材料力学性能的定义 2.掌握工程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力学行为与力学性 能。 3.了解各种不同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 (3学时) 教学内 3.1品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3.2纯金属的结构 3.3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3.4合金的结构 教学要求 1.掌握典型理想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2.掌握实际晶体的缺陷与性能。 3.掌握合金的一般晶体结构。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材料的凝固 (6学时) 哈
36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工程材料是物流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获得并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钢的热处理理论及热处理工艺和各种钢的牌号。为 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及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材料与材料科学 1.2 工程材料的分类与应用 1.3 工程材料课程的目的、性质及学习要求 教学要求: 1.了解工程材料的课程性质和任务。 2.掌握工程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 工程材料的性能 (3 学时) 教学内容: 2.1 材料的力学性能 2.2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材料的工艺性能 教学要求: 1.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定义。 2.掌握工程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力学行为与力学性 能。 3.了解各种不同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 (3 学时) 教学内容: 3.1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3.2 纯金属的结构 3.3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3.4 合金的结构 教学要求: 1.掌握典型理想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2.掌握实际晶体的缺陷与性能。 3.掌握合金的一般晶体结构。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 材料的凝固 (6 学时)
教学内容: 4.1纯金属的结晶 小食的结用 铁碳合金相图 教学要求: 1.掌握纯金属的结品的条件及结品。 2.理解同素异构转变的基本概念及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过程。 3.掌握二元合金基本相图及基本相变过程。 4.理解铁碳相图的基本结构,包括铁碳合金组元、基本相及相图中重要的点和特性线, 了解典型碳钢的结晶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6学时) 教学内容: 5.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5.2钢在冷 时的转 变 5.3钢的退火与正火 5.4钢的摔火与回火 5.5钢的表面热处理 数学要求】 时的转变过程。 3.掌握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及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4.掌握钢的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目的及过程,理解热处理过 程中组织的变化规律及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解钢的表面热处理 授课方式:讲授 实验 第六章工业用 (6学时) 教学内容: 6.1钢的分类与编号 6.2钢中的杂质与合金元素 6.3结构钢 6.4工具钢 6.5特殊性能钢 教学要求: 1了解常存杂质时钢性能的影响 2,掌握碳素钢的分 、牌号及用途 3.掌握合金钢的分类、牌号及用途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铸铁及有色金属 (6学时) 教学内容: 7.1常用铸铁 7.2铝及铝合 7.3铜及铜合金 教学要求: 1.堂据常用铸铁的牌号」 2.掌握铝及铝合金的性能特点及牌号
37 教学内容: 4.1 纯金属的结晶 4.2 合金的结晶 4.3 铁碳合金相图 教学要求: 1.掌握纯金属的结晶的条件及结晶。 2.理解同素异构转变的基本概念及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过程。 3.掌握二元合金基本相图及基本相变过程。 4.理解铁碳相图的基本结构,包括铁碳合金组元、基本相及相图中重要的点和特性线, 了解典型碳钢的结晶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6 学时) 教学内容: 5.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5.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5.3 钢的退火与正火 5.4 钢的淬火与回火 5.5 钢的表面热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理解钢在加热时的转变过程。 3.掌握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及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4.掌握钢的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目的及过程,理解热处理过 程中组织的变化规律及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5、了解钢的表面热处理 授课方式:讲授、实验 第六章 工业用钢 (6 学时) 教学内容: 6.1 钢的分类与编号 6.2 钢中的杂质与合金元素 6.3 结构钢 6.4 工具钢 6.5 特殊性能钢 教学要求: 1.了解常存杂质对钢性能的影响。 2.掌握碳素钢的分类、牌号及用途。 3.掌握合金钢的分类、牌号及用途。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 铸铁及有色金属 (6 学时) 教学内容: 7.1 常用铸铁 7.2 铝及铝合金 7.3 铜及铜合金 教学要求: 1.掌握常用铸铁的牌号。 2.掌握铝及铝合金的性能特点及牌号
3.掌握铜及钥合金的性能特点及牌号。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 (1)平时成绩:考核形式包括出勤、作业等,占总评成绩的20%。 (2)期末考核: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占总评成绩的8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于永泗,齐民.机械工程材料.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梁耀能.机械工程材料.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赵程,杨建民。机械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撰写人:李智 审核人:贾卫平 课程负责人:陈伟荣
38 3.掌握铜及铜合金的性能特点及牌号。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 (1)平时成绩:考核形式包括出勤、作业等,占总评成绩的 20%。 (2)期末考核: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占总评成绩的 8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于永泗,齐民. 机械工程材料.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主要参考书: 梁耀能. 机械工程材料.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赵程,杨建民. 机械工程材料.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撰写人:李智 审核人:贾卫平 课程负责人:陈伟荣
《电工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 必修 英文名称:Electrotechnics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0 实验学时:8 学 分: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适用专 物流工程 工业设计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研究电工技术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 的分析与应用:电机原理等内容 课程任 是使学生 握电工技术先进的理论,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的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将电工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能 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6学时) 教学内容 1.1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1.2电路的工作状态 1.3电路的参考点 1,4电路中的参考方向 1.5理想电路元件 .6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要求: 1.学握电路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 4.掌握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8学时) 教学内容: 2.1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2支路电流法 2.3叠加定理 2.4戴维宁定理 教学要求: 1堂据由阳串并联的空效变换 2.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掌握支路电流法,熟练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8学时) 教学内容: 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9 《电工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lectrotechnics 总 学 时:48 讲授学时:40 实验学时:8 学 分: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工业设计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研究电工技术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 的分析与应用;电机原理等内容。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先进的理论,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的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将电工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能 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6 学时) 教学内容: 1.1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1.2 电路的工作状态 1.3 电路的参考点 1.4 电路中的参考方向 1.5 理想电路元件 1.6 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 4.掌握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8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2 支路电流法 2.3 叠加定理 2.4 戴维宁定理 教学要求: 1.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 2.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掌握支路电流法,熟练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8 学时) 教学内容: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3.3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3.4串联交流电路(R、L、C)串联) 3.5电路的功率因数 教学要求: 1.掌握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特征量。 2.熟练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掌握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在频率、相位、有效值、相量值等方面的 关系,掌握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4会分析与计算R、 联交流电路。 5.了解电路的功率因数的概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四章:三相电路 (8学时) 数影内容, 相电压 4.2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4.3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教学要求: 1.了解三相申压的产生 2.掌握三相电压的星形联接与角形联接。 3.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与角形联接。 4.掌握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5.了解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五章:变压器 (2学时) 教学内容 5.3变压器 教学要求: 1.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了解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和效率 3.了解几种特殊的变压器】 授课方式: 讲授+演示 第六章:交流电动机 (8学时) 教学内容: 6.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6.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 6.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调速、制动 教学要求: 1.了解交流电机的分类。 2.掌握旋转磁场、转差率等基本概念。 3.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4.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8学时实验。实验项目有基本电路定理的研究(4学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 究(2学时)、日光灯电路(2学时)。 40
40 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3.3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3.4 串联交流电路(R、L、C)串联) 3.5 电路的功率因数 教学要求: 1.掌握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特征量。 2.熟练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掌握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在频率、相位、有效值、相量值等方面的 关系,掌握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4.会分析与计算 R、L、C 串联交流电路。 5.了解电路的功率因数的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四章:三相电路 (8 学时) 教学内容: 4.1 三相电压 4.2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4.3 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教学要求: 1.了解三相电压的产生。 2.掌握三相电压的星形联接与角形联接。 3.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与角形联接。 4.掌握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5.了解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五章:变压器 (2 学时) 教学内容: 5.3 变压器 教学要求: 1.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了解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和效率。 3.了解几种特殊的变压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六章:交流电动机 (8 学时) 教学内容: 6.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 教学要求: 1.了解交流电机的分类。 2.掌握旋转磁场、转差率等基本概念。 3.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4.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8 学时实验。实验项目有基本电路定理的研究(4 学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 究(2 学时)、日光灯电路(2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