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CAD软件界面,掌握CAD软件环境设置 2简单二维图的绘制 (4学时) 掌握二维图形绘制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及尺寸标注的操作 3.较复杂的 维图(零件图和装配图 (6学时) 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特殊表达的绘图技巧,技术要求的注写。 4.三维图形绘制 (4学时) 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绘制,熟悉其文字、尺寸的标注 孰采实体二维浩利 款克式误考核方式为考试。误程总成纺由平时成练、上机成绩写 试成绩组成,按百分制给出,各组成部分的比例为: (1)平时成绩(20%):作业、出勤、课堂讨论、提问等。 (2)上机成绩(30%):上机操作(计算机绘图内容)。 (3)期末考核(50%):笔试闭卷(机械图内容)。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新版).高等教有出版 社 张永茂,王继荣等编著.AUTOCAD:2OO8中文版机械绘图实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要参考书 谭建荣,张树有,陆国栋,施岳定编。图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 月 焦永和.机械制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刘朝儒,彭福荫,高政一编。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 画法几何学(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机械制图(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编写组编写.机械制图(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 撰写人:丁子佳 人: 课程负责人: 《工程力学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nics C 总学时:48 讲慢学时:48 学分 修课程 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31 熟悉 CAD 软件界面,掌握 CAD 软件环境设置 2 简单二维图的绘制 (4 学时) 掌握二维图形绘制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及尺寸标注的操作 3.较复杂的二维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 (6 学时) 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特殊表达的绘图技巧,技术要求的注写。 4.三维图形绘制 (4 学时) 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绘制,熟悉其文字、尺寸的标注 熟悉实体三维造型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上机成绩与期末考 试成绩组成,按百分制给出,各组成部分的比例为: (1)平时成绩(20%):作业、出勤、课堂讨论、提问等。 (2)上机成绩(30%):上机操作(计算机绘图内容)。 (3)期末考核(50%):笔试闭卷(机械图内容)。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 (新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 张永茂,王继荣等编著.AUTOCAD2008 中文版机械绘图实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谭建荣,张树有,陆国栋,施岳定编.图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4 月. 焦永和.机械制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 月. 刘朝儒,彭福荫,高政一编.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画法几何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机械制图(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编写组编写.机械制图(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1 月. 撰写人:丁子佳 审核人:贾卫平 课程负责人:丁子佳 《工程力学 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nics C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C》是我院物流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为必修课 程,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了解物流工程实践中的力学问题,并掌握其基本解决方法。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 如刚体受力分析 简单的 动 结构 的受 强 刚度及稳定性问题 另外 该课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担负着承 启后的 王务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学习《工程力学C》可以有 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水平: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解 决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 3.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4.能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简单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工程力学课程概论 (2学时) 教字内容 1.工程力学与工程密切相关 2.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与分析模型 3.工程力学的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理解本课程研究内容 对象及课程的性质 2。理解力学中的 些基本概念及其影响物流工程的主要力学因素。 3.了解物流工程中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4.了解力学发展趋势及其在物流工程中的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18学时) 第1章静力学基础 教学内容 1.力和力矩 2.力偶及其性质 3.约束与约束力 4. 平衡的概 5.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教学要求: (1)了解静力学的任务 (2)了解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 (3)了解静力学基本公理 (4)掌握常见典型约束的性质及约束反力的确定: (⑤)学会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受力图的画法。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2章:力系的简化 教学内容 1.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2.力系简化的基础一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3.平面力系的简化 4.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
32 一、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 C》是我院物流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为必修课 程,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了解物流工程实践中的力学问题,并掌握其基本解决方法。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如刚体受力分析、简单的运动分析、 结构件的受力变形、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另外,该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负着承前 启后的任务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学习《工程力学 C》可以有 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水平: 1.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解 决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 3.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4.能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简单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工程力学课程概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 1.工程力学与工程密切相关 2.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与分析模型 3.工程力学的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1.理解本课程研究内容、对象及课程的性质。 2.理解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影响物流工程的主要力学因素。 3.了解物流工程中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4.了解力学发展趋势及其在物流工程中的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一篇:静力学 (18 学时) 第 1 章 静力学基础 教学内容: 1.力和力矩 2.力偶及其性质 3.约束与约束力 4.平衡的概念 5.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教学要求: (1)了解静力学的任务; (2)了解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 (3)了解静力学基本公理; (4)掌握常见典型约束的性质及约束反力的确定; (5)学会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受力图的画法。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 2 章:力系的简化 教学内容: 1.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2.力系简化的基础—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3.平面力系的简化 4.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
教学要求: (1)掌握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2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3)理解力矩和力偶的 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④)掌握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的计算: (5)了解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6)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原理: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 系的主矢和主 讲授和 论 第3章:静力学平衡问题 教学内容: 1,平面力系的平衡与平衡方程 2简单的风体系统问页 教学要求 (1)掌握求解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 (2)了解求解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二篇材料力学 (26学时) 第4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关于材料的基本假设 2.弹性杆的外力与内力 3.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杆件横裁面上的应力 5. 正应 切应变 6. 线弹性材料的应力 一应变关系 7.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要求: (们)了解变形周体及其基本假定 (②)了解杆件变形几种基本形式 (3)理解内力 截面法和应力等概念: (4)掌握材料的四种基本变形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5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数学内容 1 轴力 与轴力图 .拉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3.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 4.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轴力,正确绘制轴力图 (②)掌握拉压杆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3)掌握材料低碳钢拉伸和压缩时过程及力学性能: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6章:圆轴扭转
33 教学要求: (1)掌握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2)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3)理解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4)掌握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的计算; (5)了解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6)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原理; (7)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 (8)了解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 3 章:静力学平衡问题 教学内容: 1.平面力系的平衡与平衡方程 2.简单的刚体系统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求解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 (2)了解求解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二篇 材料力学 (26 学时) 第 4 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关于材料的基本假设 2.弹性杆的外力与内力 3.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4.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 5.正应变与切应变 6.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7.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要求: (1)了解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2)了解杆件变形几种基本形式; (3)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等概念; (4)掌握材料的四种基本变形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 5 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教学内容: 1.轴力与轴力图 2.拉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3.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 4.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轴力,正确绘制轴力图; (2)掌握拉压杆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3)掌握材料低碳钢拉伸和压缩时过程及力学性能;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 6 章:圆轴扭转
教学内容: 1.工程上传递功率的圆周及其扭转变形 2.扭矩与扭矩图 3 切应力互等定理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扭矩,正确绘制扭矩图: (②)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第7章:弯曲强度 教学内容: 工程中的弯曲构件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3. 剪力图与弯矩图 4.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昂 5.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6.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7.梁的强度计算 教学 ()掌握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方法: (3)理解梁弯曲时应力求解、强度校核和截面设计 (4)掌握梁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和强度校核: 讲授和 论。 第8章:弯曲刚度 教学内容: 1.弯曲变形与位移的基本概念 2.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工程中的叠加法 弯曲刚度计算 教学要求: (1)了解梁变形的度量的两个物理量: (②)掌握梁变形的求解的积分法和叠加法: (3)掌握梁的刚度计算和校核」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11章: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1.压杆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2.细长压杆临界载荷--欧拉临界力: 3.长细比的概念 三类不同压杆的判断: 压杆的稳定计算 5. 压杆稳定性计算的实例 教学要求: (1)了解稳定、失稳和临界力概念 (2)掌握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力,说明欧拉公式适用范围 34
34 教学内容: 1.工程上传递功率的圆周及其扭转变形 2.扭矩与扭矩图 3.切应力互等定理 4.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 5.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扭矩,正确绘制扭矩图; (2)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3)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 7 章:弯曲强度 教学内容: 1.工程中的弯曲构件 2.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3.剪力图与弯矩图 4.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量 5.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6.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7.梁的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 (1)掌握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方法; (3)理解梁弯曲时应力求解、强度校核和截面设计; (4)掌握梁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和强度校核; (5)了解提高构件强度的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 8 章:弯曲刚度 教学内容: 1.弯曲变形与位移的基本概念 2.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3.工程中的叠加法 4.弯曲刚度计算 教学要求: (1)了解梁变形的度量的两个物理量; (2)掌握梁变形的求解的积分法和叠加法; (3)掌握梁的刚度计算和校核。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第 11 章: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1.压杆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2.细长压杆临界载荷---欧拉临界力; 3.长细比的概念 三类不同压杆的判断; 4.压杆的稳定计算; 5.压杆稳定性计算的实例。 教学要求: (1)了解稳定、失稳和临界力概念 (2)掌握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力,说明欧拉公式适用范围
(3)理解柔度定义,了解三类压杆及其失效形式 (4)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其他教学 环节安排 工程实例分析 (2学时) 教学内容: 1.观看工程力学实际问题录像,并对其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教学要求, ()了解工程力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研究性学习和讲授。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按百分制给出,各组成部分的比例为: )平时成绩(20%):出勤占10%、作业占10%。 (2)期末考 笔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范钦珊等编.《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2版》.高等教有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老书, 鸿文等编 《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利 2004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撰写人:付传起 审核人:王 课程负责人:李吉
35 (3)理解柔度定义,了解三类压杆及其失效形式 (4)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和讨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工程实例分析 (2 学时) 教学内容: 1.观看工程力学实际问题录像,并对其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工程力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研究性学习和讲授。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按百分制给出,各组成部分的比例为: (1)平时成绩(20%):出勤占 10%、作业占 10%。 (2)期末考核(80%):笔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范钦珊等编.《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刘鸿文等编.《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撰写人:付传起 审核人:王 珍 课程负责人:李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