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中国秘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37 子分:2 总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历代文书及秘书机构的演变,代表性公文释读,代表性的秘书 机构及秘书人物,总结历代秘书工作的演进规律以及秘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梳理中国秘书的发展史,了解历代文书和秘书机构的演变发展,学习代 表性的历史文书,欣赏其成就,领悟其价值,与已有的秘书学的知识一体,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中国传 统秘书工作的认知,并增强学生的人文历史修养。 三、授课对象 2018级秘书学本科专业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1。历代文书制度概述 (4学时) 1.1 历代公文类型 1.2历代公文制度及演变概述 2.代表性公文赏析--下行文(6学时) 2.1刘邦《入关告谕》 2.2曹操《唯才是举三令》 2.3朱元璋《废丞相救》 2.4爱新觉罗·玄烨《削吴三桂爵诏》 3.代表性公文赏析--上行文(6学时) 3.1李斯《读深安书》 3.2李密《陈情表》 3.3魏征《谏逐客书》 3.4曾国藩李鸿章《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奏折》 4.代表性公文赏析 檄文及尺牍 (6学时 4.1骆宾王《代李敬业传微天下文》 4.2孙中山《讨袁檄文》 4.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历代秘书机构(8学时,含一次参观)】 5.1.太史寮-御史府-尚书台 5.2.隋唐中书门下省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1 《中国秘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37 学分:2 总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历代文书及秘书机构的演变,代表性公文释读,代表性的秘书 机构及秘书人物,总结历代秘书工作的演进规律以及秘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梳理中国秘书的发展史,了解历代文书和秘书机构的演变发展,学习代 表性的历史文书,欣赏其成就,领悟其价值,与已有的秘书学的知识一体,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中国传 统秘书工作的认知,并增强学生的人文历史修养。 三、授课对象 2018 级秘书学本科专业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1. 历代文书制度概述 (4 学时) 1.1 历代公文类型 1.2 历代公文制度及演变概述 2. 代表性公文赏析---下行文 (6 学时) 2.1 刘邦《入关告谕》 2.2 曹操《唯才是举三令》 2.3 朱元璋《废丞相敕》 2.4 爱新觉罗·玄烨《削吴三桂爵诏》 3.代表性公文赏析---上行文 (6 学时) 3.1 李斯《谏逐客书》 3.2 李密《陈情表》 3.3 魏征《谏逐客书》 3.4 曾国藩 李鸿章《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奏折》 4. 代表性公文赏析——檄文及尺牍 (6 学时) 4.1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4.2 孙中山《讨袁檄文》 4.3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历代秘书机构(8 学时,含一次参观) 5.1.太史寮-御史府-尚书台 5.2.隋唐中书门下省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5.5.明朝的内阁与司礼监 5.6.洁代军机处 5.7.晚清以来的幕僚 6.古代秘书文化总结(2学时)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实地参观等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六、课程考核 1.考核目标:古代典型的秘书机构、文书工作制度、典型公文和代表性的秘书人物: 2.考核方式:参观及课堂报告(40%)+期末论文(60% 3.考核内容: (1)参观及课堂汇报一一以小组为单位,从故宫、国子监、历代帝王庙、太庙、孔庙、十三陵、中 国历史档案馆中等任选一地,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 (2)任选以下类型秘书人物,撰写一篇论文(5000字左右): 如权臣(李斯、刘基、张居正、张廷玉等):谏官(魏征、苏轼等):宦官(赵高、高力士、魏忠贤 等):幕僚(邬思道、汪辉祖、陈布雷等) 4.评分标准: (1)PPT报告内容中需包含对参观地的背景介绍、参观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感想: (2)论文中需介绍搜集的材料及途径、资料的整合分析、人物的事例、代表作、特点、对秘书工作 的启示: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杨剑字主编.中国秘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张庆民著.中国历代文书精选[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2.参考资料 龚延明著.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0.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0。 裴燕生等编著.历史文书[M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06。 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07。 鲍永军著.一代名幕汪辉祖.杭州:杭州出版社,2014.06。 (清)汪辉祖。佐治药言学治脆说.沈阳:辽宁教有出版社,2000.06。 许同莘.公牍学史牍髓.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10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2 5.5.明朝的内阁与司礼监 5.6.清代军机处 5.7.晚清以来的幕僚 6. 古代秘书文化总结(2 学时)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实地参观等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六、课程考核 1.考核目标:古代典型的秘书机构、文书工作制度、典型公文和代表性的秘书人物; 2.考核方式:参观及课堂报告(40%)+期末论文 (60%) 3.考核内容: (1)参观及课堂汇报——以小组为单位,从故宫、国子监、历代帝王庙、太庙、孔庙、十三陵、中 国历史档案馆中等任选一地,制作 PPT 进行课堂汇报; (2)任选以下类型秘书人物,撰写一篇论文(5000 字左右); 如权臣(李斯、刘基、张居正、张廷玉等);谏官(魏征、苏轼等);宦官(赵高 、高力士、魏忠贤 等);幕僚(邬思道、汪辉祖、陈布雷等); 4.评分标准: (1)PPT 报告内容中需包含对参观地的背景介绍、参观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感想; (2)论文中需介绍搜集的材料及途径、资料的整合分析、人物的事例、代表作、特点、对秘书工作 的启示;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杨剑宇主编.中国秘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张庆民著. 中国历代文书精选[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0。 2.参考资料: 龚延明著. 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10。 裴燕生等编著. 历史文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06。 钱穆著.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07。 鲍永军著. 一代名幕汪辉祖. 杭州:杭州出版社, 2014.06。 (清)汪辉祖. 佐治药言学治臆说.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06。 许同莘. 公牍学史 牍髓.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6.10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60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汉语修辞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主要用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 修辞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修辞观。通过考察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大量修辞实例,总结其中的 修辞原则和修辞策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直觉以及对语言直觉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二、课程目标 1.汉语修辞学是师范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主要用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修辞 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修辞观。通过考察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大量修辞实例,总结其中的修辞 原则和修辞策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直觉以及对语言直觉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支挥 毕业要求3.4、7.3、8.3)。 2.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修辞的目、要求、作用、手段、一般规律及基本原则,理解修辞中各类语言 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掌握各类修辞格的组成形式及其修辞效果,从而具备联系社会语用实际,切实指导自 己和他人语言实践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有思想,加强学生对汉语言的认知与热爱, 培养学生对日后中小学基础教育工作的职业责任。(支撑毕业要求1.2、2.2、3.2、3.6) 3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表达技巧的学问,是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以达到理想交际效果为目的 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要学生根据实际不断扩充和积累修辞手法的知识,真正了解分析文章中所具备的知 识基础,提升自身与语文教学中相关联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使得整体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不断 上升。(支撑毕业要求4.1、4.2、6.2)。 4.通过读书小组和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写作精神和汉语的创新运用。(支撑毕业要求3.4、8.1、8.2)。 三、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各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修辞与修辞学(4学时) 1.修辞与修辞学的定义 2.修辞学发展简史 3.现代修辞学体系 第二章修辞的语法基础(4学时) 1.语法是修辞的基础 2.修辞是语法的动力 第三章修辞的逻辑理据(4学时)》 1.修辞与概念 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3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60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汉语修辞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主要用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 修辞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修辞观。通过考察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大量修辞实例,总结其中的 修辞原则和修辞策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直觉以及对语言直觉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二、课程目标 1.汉语修辞学是师范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主要用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修辞 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修辞观。通过考察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大量修辞实例,总结其中的修辞 原则和修辞策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直觉以及对语言直觉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支撑 毕业要求 3.4、7.3、8.3)。 2.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修辞的目、要求、作用、手段、一般规律及基本原则,理解修辞中各类语言 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掌握各类修辞格的组成形式及其修辞效果,从而具备联系社会语用实际,切实指导自 己和他人语言实践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学生对汉语言的认知与热爱, 培养学生对日后中小学基础教育工作的职业责任。(支撑毕业要求 1.2、2.2、3.2、3.6)。 3.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表达技巧的学问,是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以达到理想交际效果为目的 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要学生根据实际不断扩充和积累修辞手法的知识,真正了解分析文章中所具备的知 识基础,提升自身与语文教学中相关联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使得整体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不断 上升。(支撑毕业要求 4.1、4.2、6.2)。 4.通过读书小组和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写作精神和汉语的创新运用。(支撑毕业要求 3.4、8.1、8.2)。 三、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各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修辞与修辞学(4 学时) 1.修辞与修辞学的定义 2.修辞学发展简史 3.现代修辞学体系 第二章 修辞的语法基础(4 学时) 1.语法是修辞的基础 2.修辞是语法的动力 第三章 修辞的逻辑理据(4 学时) 1.修辞与概念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修辞与判图 3.锋辞与推再 第四章语音文字修辞(4学时】 1.语音的选择 2.语音的组合 3.析字修 第五章词语修辞(4学时】 1词语的洗搔 2.词语的搭面 第六章句式修辞(4学时) 1.长和短句 2.整句和散句 3.主动句和被动句 4背定句和否定 第七章语义上的辞格(4学时) 1.比喻 2奈张 3.双关 4.借代 5.移黄 6.对批 7.婉曲 8.反语 第八章形式上的辞格(4学时) 1.对偶 2.排比 3.层递 4.顶真 5.回环 6.仿拟 7.拈连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2: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2。 教学方法建议:讲解法、讨论法。 六、课程考核 1.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口语或书面语材料的分析,总结其中的修辞原则和修辞策略。理解修 辞中各类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掌握各类修辞格的组成形式及其修辞效果。 2.考核方式:考查,提交论文 3.考核内容:对指定言语材料进行修辞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4 2.修辞与判断 3.修辞与推理 第四章 语音文字修辞(4 学时) 1.语音的选择 2.语音的组合 3.析字修辞 第五章 词语修辞(4 学时) 1.词语的选择 2.词语的搭配 第六章 句式修辞(4 学时) 1.长句和短句 2.整句和散句 3.主动句和被动句 4.肯定句和否定句 第七章 语义上的辞格(4 学时) 1.比喻 2 夸张 3.双关 4.借代 5.移就 6.对比 7.婉曲 8.反语 第八章 形式上的辞格(4 学时) 1.对偶 2.排比 3.层递 4.顶真 5.回环 6.仿拟 7.拈连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 2;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 2。 教学方法建议:讲解法、讨论法。 六、课程考核 1.考核目标: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口语或书面语材料的分析,总结其中的修辞原则和修辞策略。理解修 辞中各类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掌握各类修辞格的组成形式及其修辞效果。 2.考核方式:考查,提交论文 3.考核内容:对指定言语材料进行修辞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4.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80-90为良,60-80为中,70以下为差。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讲义。 2.参考资料: 陈组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有出版补,1997年 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倪宝元主编,《大学修辞》,上海教有出版社,1994年。 沈谦[台湾],《语言修辞艺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吉林教有出版社,1989年。 张炼强,《修辞理据探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美]肯尼斯·博克等,《当代西方修辞学:话语演讲与批评》,常昌富、顾宝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8年。 2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5 4.评分标准:90 分以上为优,80-90 为良,60-80 为中,70 以下为差。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讲义。 2.参考资料: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年。 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年。 倪宝元主编,《大学修辞》,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年。 沈谦[台湾],《语言修辞艺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年。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年。 张炼强,《修辞理据探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年。 [美]肯尼斯·博克等,《当代西方修辞学:话语演讲与批评》,常昌富、顾宝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