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2、古代汉语。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六、课程考核 (注意:必修课中的考试课程只须说明“见考试大纲”。选修课因不要求编制考试大纲而须具体说明) 1.考核目标:让学生掌握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初步 建立科学的语言观,具备运用语言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计算:平 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各占10%。 3.考核内容:本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国内外语言学流派及学科发 展历史。 4.评分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等3种方式,各有不同的评分标准。 (1)笔试。题型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选择、论述等,每道题目都有具体的分值和标准答案(或 参考答案)。满分100分。 (2)课堂练习。注重考察语言理论的运用能力,重点放语言现象的分析。满分100分 (3)课后练习。每讲完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重点在知识点的总结。满分100分。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普通语言学纲要》汪大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参考资料 岑想样:《语言学史概要》,北大出版社1988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岑麒祥、叶声校,商务印书馆 1982高名凯、石安石等,《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4。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8 伍铁平等:《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有出版社1993。 叶莹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 6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6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 2、古代汉语。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六、课程考核 (注意:必修课中的考试课程只须说明“见考试大纲”。选修课因不要求编制考试大纲而须具体说明) 1.考核目标:让学生掌握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初步 建立科学的语言观,具备运用语言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计算:平 时成绩占 30%,期末考试占 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各占 10%。 3.考核内容:本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国内外语言学流派及学科发 展历史。 4.评分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等 3 种方式,各有不同的评分标准。 (1)笔试。题型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选择、论述等,每道题目都有具体的分值和标准答案(或 参考答案)。满分 100 分。 (2)课堂练习。注重考察语言理论的运用能力,重点放语言现象的分析。满分 100 分。 (3)课后练习。每讲完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重点在知识点的总结。满分 100 分。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普通语言学纲要》汪大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参考资料 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大出版社 1988。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商务印书馆。 1982 高名凯、石安石等,《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 1964。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 1988。 伍铁平等:《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 1980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文字学2》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17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的起源及形体演变过程,关注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了解汉字文化解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汉字知识的储备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二、课程目标 通过文字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和掌握国家现 行的语言文字政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系统地介绍汉语文献语言的文字学知识,注重文字学知识 与古代汉语知识的结合。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演变、结构和古籍中的重要用字现象,说明古书中有关的字 义、用字和语言问题,加深对古书中的文字和语言的认识。 三、授课对象 面向文学院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文字与文字学(1学时】 主要包括文字的定义即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文字学的名称问题,文字学从古至今发 展历史概况,文字学包含的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的介绍等。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1学时) 这是文字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跟后面的内容都有关联。这一章对汉字的性质这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做 了深刻的带有总结性的阐发,尤其是提出“字符”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字符 概念是这 一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汉字的形成和发展(2学时) 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汉字的起源,二是对汉字从古到今所发生的主要变化的理论总结。 第四、五章形体的演变(3学时)】 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可说是文字学的主干之一,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两章的学 习,要让学生知道古今汉字形体演变的复杂过程,了解有关汉字形体演变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六章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2学时) 汉字的结构分类是文字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汉代以来有六书之说,即把汉字分成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六种。六书说至今仍有巨大影响力甚至权威性。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传 统六书说的局限性。新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三类,是目前最便于操作的汉字结构 分类法。 第七章表意字(1学时 这一章的重点是“表意字分类举例”。表意字细分为抽象字、象物字、指示字、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17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7 《文字学 2》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17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的起源及形体演变过程,关注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了解汉字文化解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汉字知识的储备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二、课程目标 通过文字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和掌握国家现 行的语言文字政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系统地介绍汉语文献语言的文字学知识,注重文字学知识 与古代汉语知识的结合。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演变、结构和古籍中的重要用字现象,说明古书中有关的字 义、用字和语言问题,加深对古书中的文字和语言的认识。 三、授课对象 面向文学院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绪论:文字与文字学(1 学时) 主要包括文字的定义即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文字学的名称问题,文字学从古至今发 展历史概况,文字学包含的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的介绍等。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1 学时) 这是文字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跟后面的内容都有关联。这一章对汉字的性质这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做 了深刻的带有总结性的阐发,尤其是提出“字符”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字符” 概念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2 学时) 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汉字的起源,二是对汉字从古到今所发生的主要变化的理论总结。 第四、五章 形体的演变(3 学时) 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可说是文字学的主干之一,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两章的学 习,要让学生知道古今汉字形体演变的复杂过程,了解有关汉字形体演变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六章 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2 学时) 汉字的结构分类是文字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汉代以来有六书之说,即把汉字分成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六种。六书说至今仍有巨大影响力甚至权威性。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传 统六书说的局限性。新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三类,是目前最便于操作的汉字结构 分类法。 第七章 表意字(1 学时) 这一章的重点是“表意字分类举例”。表意字细分为抽象字、象物字、指示字、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会意字和变体字六类,每一类都举典型的字例,尤其是列处出古文字字形,对学生理解掌握一大批字的结 构很右用处。 第八章形声字(1学时 内容包括: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多声、多形、省声、省形等特殊形声字,形声字声旁的破坏等。 第九章假借字(1学时) 重点讲解“本字与假借”。阐述本字的定义,以及跟本字类似而容易混淆的母字、初文两个概念。假 借分成“无本字的假借”、“本字后造的假借”和“本有本字的假借”三种。假借跟通假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章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2学时)】 三个概念的定义及举例。 第十一贲汉字的整理和简化(2学时】 介绍历代特别是新中国的汉字整理概况,汉字简化的历史过程,汉字简化的方法,简化汉字的优缺点等。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1、现代汉语2、语言学概论 教学方法建议: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等相关课程配合,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语言和文 字、汉语和汉字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汉字学知识进行汉字教学的能力和方法。 六、课程考核 (注意:必修课中的考试课程只须说明“见考试大纲”。选修课因不要求编制考试大纲而须具体说明) 1老核日标! 本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文字学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文字学基本知识包括对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的产生、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演变等相关信息的了解 与把握。 专业能力包括文字的分析能力、理论思辨与学术研究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能包括利用所学的汉字学知识对相关汉字现象进行解读,利用汉字学知识构建汉字教学框架,分 析不同类型汉字学习主体的学习特点等。 2.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读书报告、基础汉字部首形义背诵和课堂讨论等4种方式。 3.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1: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1.汉字的起源 1。期末考试 本知识、汉字的起源及形体演变过程,关 2.汉字的性质 2.课堂背诵 注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汉字 3。文字与文字学的关系 3课微过论 文化解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汉字知识的健 汉字发展演进史 备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4. 读书报 5.汉字与中国文化 课程目标2:系统地介绍汉语文献语言的文 字学知识,注重文字学知识与古代汉语知 1.汉语古典文献用字基本情况 2.古今字 1.课章讨论 识的结合。通村分折汉字的形体演变、结 钩和古籍中的重要用字现象,说明古书中 3.异体字 2.读书报告 有关的字义、用字和语言问题,加深对古 同义换读 3.期末考试 5.通假号 书中的文字和语言的认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8 会意字和变体字六类,每一类都举典型的字例,尤其是列处出古文字字形,对学生理解掌握一大批字的结 构很有用处。 第八章 形声字(1 学时) 内容包括: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多声、多形、省声、省形等特殊形声字,形声字声旁的破坏等。 第九章 假借字(1 学时) 重点讲解“本字与假借”。阐述本字的定义,以及跟本字类似而容易混淆的母字、初文两个概念。假 借分成“无本字的假借”、“本字后造的假借”和“本有本字的假借”三种。假借跟通假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章 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2 学时) 三个概念的定义及举例。 第十一章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2 学时) 介绍历代特别是新中国的汉字整理概况,汉字简化的历史过程,汉字简化的方法,简化汉字的优缺点等。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1、现代汉语 2、语言学概论 教学方法建议: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等相关课程配合,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语言和文 字、汉语和汉字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汉字学知识进行汉字教学的能力和方法。 六、课程考核 (注意:必修课中的考试课程只须说明“见考试大纲”。选修课因不要求编制考试大纲而须具体说明) 1.考核目标: 本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文字学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文字学基本知识包括对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的产生、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演变等相关信息的了解 与把握。 专业能力包括文字的分析能力、理论思辨与学术研究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能包括利用所学的汉字学知识对相关汉字现象进行解读,利用汉字学知识构建汉字教学框架,分 析不同类型汉字学习主体的学习特点等。 2.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读书报告、基础汉字部首形义背诵和课堂讨论等 4 种方式。 3.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 1: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 本知识、汉字的起源及形体演变过程,关 注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汉字 文化解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汉字知识的储 备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性质 3.文字与文字学的关系 4.汉字发展演进史 5.汉字与中国文化 1.期末考试 2.课堂背诵 3.课堂讨论 4.读书报告 课程目标 2:系统地介绍汉语文献语言的文 字学知识,注重文字学知识与古代汉语知 识的结合。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演变、结 构和古籍中的重要用字现象,说明古书中 有关的字义、用字和语言问题,加深对古 书中的文字和语言的认识。 1.汉语古典文献用字基本情况 2.古今字 3.异体字 4.同义换读 5. 通假字 1.课堂讨论 2.读书报告 3.期末考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课程目标3:通过文字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和1.繁简字的历史演变 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深厚的语言 2.我国文字政策的演进 1.读书报告 文字功底,了解和掌握国家现行的语言文3.文字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2.课堂汇报 字政箭。培养民族白尊心和白豪感 4.文字政策学术性讨论规范与技能 课程目标4: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 学概论等相关课程配合,帮助学生进一步 1. 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文字学现象解读 认识语言和文字、汉语和汉字之间的关系 2.现代汉语课程中的文字学现象解读 1.课堂讨论 3.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掌握运用汉字学知识进行汉字教学的能力 2.读书报告 和方法 4.汉字教学的特点和意义的思考 果程目标5:在小组学习和课堂讨论的学习 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训练汉字分 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与合作效果 课堂讨论 2.课堂讨论中的陈述与交流效果 2。出勤情况 析能力。 4.评分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读书报告、基础汉字部首形义背诵和课堂讨论等4种方式,各有不同的 评分标准。 (1)笔试。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文字分析,每道题目都有具体的分值和标准答案(或 参考答案)。满分100分。 (2)读书报告。综合考察三个方面评定成绩:一是汉字本体的认知与分析,具体包括对汉字字形、 汉字字音和汉字字义三个方面:二是汉字学习与汉字教学的思考与探讨,从发现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 深度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三个层面加以评定:三是写作规范与表达,主要考察其学术规范、写作技能与文 字表达能力。满分100分。 (3)基础汉字部首形义背诵。每人至少能背诵说文540部中最基础的100个部首的形义,多者不限。 根据背诵的数量和背诵的流利程度评定分数。满分10分。 (4)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包括预定讨论和随机讨论两个部分。预定讨论是预先安排学习小组就指定 论题(包括经典文字学著作的阅读情况)做课前准备、课堂汇报和集体讨论,随机讨论是指教学过程中临 时性话题的提出与讨论。所有讨论均会做课堂记录,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发表意见的建设性以及在 讨论过程中展现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等加以评定。满分30分。 课程成绩总分=笔试分数30%读书报告成绩30%+基础汉字部首形义背通成绩+课微讨论成结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文字学概要(修订本)》裘锡主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 2.参考资料: 《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周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孙德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 《汉字知识与汉字问题》黄伟嘉、群,商务印书馆,2009年 《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胡文华,学林出版社,2008年。 《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洗》吕必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汉字教与学》戴汝替,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19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9 课程目标 3:通过文字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和 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深厚的语言 文字功底,了解和掌握国家现行的语言文 字政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繁简字的历史演变 2.我国文字政策的演进 3.文字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4.文字政策学术性讨论规范与技能 1.读书报告 2.课堂汇报 课程目标 4: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 学概论等相关课程配合,帮助学生进一步 认识语言和文字、汉语和汉字之间的关系, 掌握运用汉字学知识进行汉字教学的能力 和方法。 1.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文字学现象解读 2.现代汉语课程中的文字学现象解读 3.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4.汉字教学的特点和意义的思考 1.课堂讨论 2.读书报告 课程目标 5:在小组学习和课堂讨论的学习 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训练汉字分 析能力。 1.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与合作效果 2.课堂讨论中的陈述与交流效果 1.课堂讨论 2.出勤情况 4.评分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读书报告、基础汉字部首形义背诵和课堂讨论等 4 种方式,各有不同的 评分标准。 (1)笔试。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文字分析,每道题目都有具体的分值和标准答案(或 参考答案)。满分 100 分。 (2)读书报告。综合考察三个方面评定成绩:一是汉字本体的认知与分析,具体包括对汉字字形、 汉字字音和汉字字义三个方面;二是汉字学习与汉字教学的思考与探讨,从发现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 深度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三个层面加以评定;三是写作规范与表达,主要考察其学术规范、写作技能与文 字表达能力。满分 100 分。 (3)基础汉字部首形义背诵。每人至少能背诵说文 540 部中最基础的 100 个部首的形义,多者不限。 根据背诵的数量和背诵的流利程度评定分数。满分 10 分。 (4)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包括预定讨论和随机讨论两个部分。预定讨论是预先安排学习小组就指定 论题(包括经典文字学著作的阅读情况)做课前准备、课堂汇报和集体讨论,随机讨论是指教学过程中临 时性话题的提出与讨论。所有讨论均会做课堂记录,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发表意见的建设性以及在 讨论过程中展现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等加以评定。满分 30 分。 课程成绩总分=笔试分数 x30%+读书报告成绩 x30%+基础汉字部首形义背诵成绩+课堂讨论成绩。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文字学概要(修订本)》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 2013 年。 2.参考资料: 《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周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孙德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年。 《汉字知识与汉字问题》黄伟嘉、敖群,商务印书馆,2009 年。 《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胡文华,学林出版社,2008 年 。 《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吕必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汉字教与学》戴汝替,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年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2006年。 《<通用规范汉字表>使用手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 《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2006 年。 《<通用规范汉字表>使用手册》,人民出版社,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