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杨江柱等:《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勃兰兑斯著,张道真等译:《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杨慧林等著:《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杨慧林、黄晋凯:《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第一、二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上、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一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晏绍祥:《荷马社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约阿希姆·布姆克:《宫廷文化一一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上下,三联书店,2006年版。 梅列金斯基:《英雄史诗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吉尔伯特·默雷著,孙席珍等译:《古希脂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薄伽丘:《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雅各布·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郑克鲁编选:《外国文学作品选》(上卷),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年版 朱维之等著:《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中梅:《荷马史诗研究》,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刘建军:《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中华书局,2010年版。 11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1 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年版。 杨江柱等:《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勃兰兑斯著,张道真等译:《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年版。 杨慧林等著:《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 杨慧林、黄晋凯:《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 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第一、二卷),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 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上、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版。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 年版。 晏绍祥:《荷马社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 年版。 约阿希姆•布姆克:《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上下,三联书店,2006 年版。 梅列金斯基:《英雄史诗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7 年版。 吉尔伯特·默雷著,孙席珍等译:《古希腊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年版。 薄伽丘:《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雅各布•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郑克鲁编选:《外国文学作品选》(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 朱维之等著:《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陈中梅:《荷马史诗研究》,译林出版社,2010 年版。 刘建军:《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中华书局,2010 年版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2》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09 学分:3 学时,48 课程内容概要:《外国文学2》主要涉及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20世 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内容,包括作家、作品、思潮、流派、背景知识 等相关基本知识点,不仅讲解相关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时段、主要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而且立足 外国文学,融会相关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 二、课程目标 通过《外国文学2》的学习,使选课学生了解欧美文学自19世纪至今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欣赏其成 就,领悟其价值:使学生掌握相关时期欧洲文学史上出现的思潮、流派、文体等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基于此,分析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及 其他相关工作莫定坚实基础。 三、授课对象 文学院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七章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9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发展脉络及特点,主要 作家作品。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节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2学时) 第二节司汤达(3学时) 第三节巴尔扎克(3学时) 第四节左拉(1学时) 第八章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6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发展脉络及特点,主要 作家作品。 第一节概述(1学时) 第二节狄更斯(3学时) 第三节哈代(2学时) 第九章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26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发展脉络及特点,主要 作家作品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2 《外国文学 2》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09 学分:3 学时:48 课程内容概要:《外国文学 2》主要涉及 19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20 世 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内容,包括作家、作品、思潮、流派、背景知识 等相关基本知识点,不仅讲解相关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时段、主要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而且立足 外国文学,融会相关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 二、课程目标 通过《外国文学 2》的学习,使选课学生了解欧美文学自 19 世纪至今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欣赏其成 就,领悟其价值;使学生掌握相关时期欧洲文学史上出现的思潮、流派、文体等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基于此,分析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及 其他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授课对象 文学院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七章 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9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发展脉络及特点,主要 作家作品。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节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2 学时) 第二节 司汤达(3 学时) 第三节 巴尔扎克(3 学时) 第四节 左拉(1 学时) 第八章 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6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发展脉络及特点,主要 作家作品。 第一节 概述(1 学时) 第二节 狄更斯(3 学时) 第三节 哈代(2 学时) 第九章 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26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发展脉络及特点,主要 作家作品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第一节概述(2学时) 第二节普希金(3学时) 第三节果戈理(5学时) 第四节屠格涅夫(5学时) 第五节陀思妥耶夫斯基(5学时) 第六节托尔斯泰(4学时) 第七节契诃夫(2学时) 第十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7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发展脉络及特点,主要作家作品。 第一节概述(2学时) 第二节现代主义文学流派(2学时) 第三节普鲁斯特和乔伊斯(3学时》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注重理论与实我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师的课堂 讲授为主,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多讨论,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读外国文学作品及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文章,培养与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外国文学史》(上、下卷),郑克鲁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年版 2.参考资料: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李明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欧洲文学史》(第三卷),李赋宁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欧洲文学史》(下卷),杨周翰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外国文学史》(亚非卷),朱维之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世纪外国文学史》(上、下卷),郑克鲁主编,复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国文学史》(上中下),柳鸣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外国文学作品选》(下卷),郑克鲁编选,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年版。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郑克鲁编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上下),孟庆枢、李毓楼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现代俄国文学史》,马克·斯洛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俄国文学史》(上下),德·斯·米尔斯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3 第一节 概述(2 学时) 第二节 普希金(3 学时) 第三节 果戈理(5 学时) 第四节 屠格涅夫(5 学时)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5 学时) 第六节 托尔斯泰(4 学时) 第七节 契诃夫(2 学时) 第十章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7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发展脉络及特点,主要作家作品。 第一节 概述(2 学时) 第二节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2 学时) 第三节 普鲁斯特和乔伊斯(3 学时)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师的课堂 讲授为主,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多讨论,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读外国文学作品及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文章,培养与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外国文学史》(上、下卷),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2.参考资料: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李明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欧洲文学史》(第三卷),李赋宁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 《欧洲文学史》(下卷),杨周翰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版。 《外国文学史》(亚非卷),朱维之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20 世纪外国文学史》(上、下卷),郑克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法国文学史》(上中下),柳鸣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外国文学作品选》(下卷),郑克鲁编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20 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郑克鲁编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上下),孟庆枢、李毓榛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年版。 《现代俄国文学史》,马克•斯洛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年版。 《俄国文学史》(上下),德•斯•米尔斯基,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16 学分分:3 学时,48 课程内容概要:语言现象丰富而复杂,语言系统大致分为语音、语法、词汇等几个子系统。语言研究 可以描写这些子系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共时状态和关联,也可以研究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关联。综合 各种语言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就是理论语言学的任务。语言学概论就是介绍语言学基 本理论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 授予学生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初步建立科学的语言 观,具备运用语言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能力。 三、授课对象 中文本科2年级3年级。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讲引言 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以及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的有一个清楚认识。充分阐明语言学是一门 领先科学以及语言学的实践意义。(2学时) 第一节语言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语言学的分类 第三节语言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语言研究历史简介 第二讲第一章语言的本质 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全面系统地认识语言,能概括地回答“语言是什么”这个语言学 的核心问题,建立科学的语言观。(8学时) 第一节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第三节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第四节语言的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第三讲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语音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并能对音素进行描写,了解音位 学的基本理论,能用国际音标为普通话注音。(8学时) 第一节语音的生理属性、 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节语音的分类和描写:音素和国际音标,元音和辅音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4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16 学分:3 学时:48 课程内容概要:语言现象丰富而复杂,语言系统大致分为语音、语法、词汇等几个子系统。语言研究 可以描写这些子系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共时状态和关联,也可以研究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关联。综合 各种语言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就是理论语言学的任务。语言学概论就是介绍语言学基 本理论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 授予学生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初步建立科学的语言 观,具备运用语言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能力。 三、授课对象 中文本科 2 年级 3 年级。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讲 引言 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以及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的有一个清楚认识。充分阐明语言学是一门 领先科学以及语言学的实践意义。(2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语言学的分类 第三节 语言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语言研究历史简介 第二讲 第一章 语言的本质 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全面系统地认识语言,能概括地回答“语言是什么”这个语言学 的核心问题,建立科学的语言观。(8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 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第三节 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第四节 语言的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第三讲 第二章 语音和音位学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语音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并能对音素进行描写,了解音位 学的基本理论,能用国际音标为普通话注音。(8 学时) 第一节 语音的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节 语音的分类和描写:音素和国际音标,元音和辅音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第三节音节:音节,复元音和复轴音,开音节和闭音节,语流音变 第四节音位学:音位,确定音位的依据和原则,音位变体,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第四讲第三章语义和语义学 讲授语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这些 理论和知识来分析一些语义现象。(6学时) 第一节语义及其性质 第二节义素分析:义素,义素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语音、语义结合的各种情况 第四节语义场 第五讲第四章词汇 解释词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词汇的性质、词汇的单位和词汇的组成,并能解释 分析 些词汇现象。(8学时) 第一节词汇的性质:词和固定词组。 第一节词汇体系: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第三节词汇的分类:全民词和非全民词,新词和旧词,固有词和外来词。 第六讲第五章语法和语法学 讲授普通语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分析各种 语法现象,提高分析语言的能力。(8学时)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学。 第二节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第三节词法:构词法和构形法。 第四节句法: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 第五节语法分类: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 第六节语法范畴。 第七节语言的形态分类:词法分类和句法分类。 第七讲第六章语言的发展 讲授语言发展变化的现象和规律,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社会功能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 由社会因素所产生的一些语言现象,提高学生从社会方面研究语言现象的能力和兴趣。(4学时) 第一节语言各要素的发展。 第二节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第三节语言发展的形式 第四节语言的谱系分类 第五节语言的融合与混合 第八讲第七章文字 讲授文字的发展及其类型,使学生了解文字的本质及记录语言的各种方式,了解世界主要文字的发展 过程和影响。(2学时) 第一节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第三节文字的分类: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自源文字与他源文字 第四节世界主要文字 1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5 第三节 音节:音节,复元音和复辅音,开音节和闭音节,语流音变 第四节 音位学:音位,确定音位的依据和原则,音位变体,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第四讲 第三章 语义和语义学 讲授语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这些 理论和知识来分析一些语义现象。(6 学时) 第一节 语义及其性质 第二节 义素分析:义素,义素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语音、语义结合的各种情况 第四节 语义场 第五讲 第四章 词汇 解释词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词汇的性质、词汇的单位和词汇的组成,并能解释 分析一些词汇现象。(8 学时) 第一节 词汇的性质:词和固定词组。 第二节 词汇体系: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第三节 词汇的分类:全民词和非全民词,新词和旧词,固有词和外来词。 第六讲 第五章 语法和语法学 讲授普通语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分析各种 语法现象,提高分析语言的能力。(8 学时)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学。 第二节 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第三节 词法:构词法和构形法。 第四节 句法: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 第五节 语法分类: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 第六节 语法范畴。 第七节 语言的形态分类:词法分类和句法分类。 第七讲 第六章 语言的发展 讲授语言发展变化的现象和规律,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社会功能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 由社会因素所产生的一些语言现象,提高学生从社会方面研究语言现象的能力和兴趣。(4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各要素的发展。 第二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第三节 语言发展的形式 第四节 语言的谱系分类 第五节 语言的融合与混合 第八讲 第七章 文字 讲授文字的发展及其类型,使学生了解文字的本质及记录语言的各种方式,了解世界主要文字的发展 过程和影响。(2 学时) 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字的分类: 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自源文字与他源文字 第四节 世界主要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