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2.郭小川、蔡其矫、贺敬之、闻捷等人的诗歌 第3章为新生活写真的小说(3课时) 1.赵树理、周立波、孙犁笔下的乡村图景 2.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干预生活”小说 第4章创造英雄史诗的小说(3课时】 1.“三红一创”创作背景和创作特征 2.《百合花》、《红豆》和《青春之歌》等小说的讨论 第5章十七年散文与戏剧(3课时 1.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2.关于“第四种剧本”的讨论 3.《茶馆》、《蔡文姬、《关汉卿》 第6章文革十年文学概述(3课时】 1浩然的小说:样板戏举隅 2.手抄本文学,知青文学 3,地下诗歌运动:食指、黄翔和白洋淀诗人群 第7音新时期诗欧概述(3课时) 1.艾青和归来者的诗歌 2.“朦胧诗”与北岛、多多等的诗歌及相关讨论 3.“第三代诗歌”及海子、张枣等的诗歌 4.世纪之交的诗人 第8章新时期小说概述(9课时) 1断时湖学摄说 2.高晓声、王蒙、张洁、汪曾祺等人的小说 3.课堂讨论:韩少功、路逼、阿城、王安忆、莫言、马原的小说 4.刘索拉、余华、残雪与先锋派小说 5.池莉、刘震云与新写实小说 6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 第9章新时期散文概述(3课时) 1.巴金、孙犁、杨锋的散文 2.贾平凹、余秋雨等的散文 3.关于女性散文的讨论 第10章新时期戏剧概述(3课时) 1.高行健的《绝对信号》 2.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 3.孟京辉的《思凡》讨论 第11意台港文学概沭(3课时】 1.白先勇、陈映真等人的创作 2.金庙、李品、李碧华、高阳等人的创作 3.余光中、郑愁予等人的创作与讨论 6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6 2.郭小川、蔡其矫、贺敬之、闻捷等人的诗歌 第 3 章 为新生活写真的小说(3 课时) 1.赵树理、周立波、孙犁笔下的乡村图景 2.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干预生活”小说 第 4 章 创造英雄史诗的小说(3 课时) 1.“三红一创”创作背景和创作特征 2.《百合花》、《红豆》和《青春之歌》等小说的讨论 第 5 章 十七年散文与戏剧(3 课时) 1.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2.关于“第四种剧本”的讨论 3.《茶馆》、《蔡文姬》、《关汉卿》 第 6 章 文革十年文学概述(3 课时) 1.浩然的小说;样板戏举隅 2.手抄本文学,知青文学 3.地下诗歌运动:食指、黄翔和白洋淀诗人群 第 7 章 新时期诗歌概述(3 课时) 1.艾青和归来者的诗歌 2.“朦胧诗”与北岛、多多等的诗歌及相关讨论 3.“第三代诗歌”及海子、张枣等的诗歌 4.世纪之交的诗人 第 8 章 新时期小说概述(9 课时) 1.新时期文学概说 2.高晓声、王蒙、张洁、汪曾祺等人的小说 3.课堂讨论:韩少功、路遥、阿城、王安忆、莫言、马原的小说 4.刘索拉、余华、残雪与先锋派小说 5.池莉、刘震云与新写实小说 6.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 第 9 章 新时期散文概述(3 课时) 1.巴金、孙犁、杨绛的散文 2.贾平凹、余秋雨等的散文 3.关于女性散文的讨论 第 10 章 新时期戏剧概述(3 课时) 1.高行健的《绝对信号》 2.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 3.孟京辉的《思凡》讨论 第 11 章 台港文学概述(3 课时) 1.白先勇、陈映真等人的创作 2.金庸、李昂、李碧华、高阳等人的创作 3.余光中、郑愁予等人的创作与讨论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2 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张志忠主编:《中国当代文学60年》,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年第1版。 张志忠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版。 2.参考资料: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杨匡汉、孟繁华编:《共和国文学5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孟繁华、程光炜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杨匡汉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第1版。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温儒敏等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温儒敏、赵祖谟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一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槁》,三联书店,2002年第1版。 洪子诚主编:《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1版。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复且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洪子诚、孟繁华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7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 1,中国现代文学 2。 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张志忠主编:《中国当代文学 60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 1 版 。 张志忠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 1 版。 2.参考资料: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杨匡汉、孟繁华编:《共和国文学 50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孟繁华、程光炜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 版。 杨匡汉主编:《20 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6 年第 1 版。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温儒敏等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1 版。 温儒敏、赵祖谟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槁》,三联书店,2002 年第 1 版。 洪子诚主编:《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洪子诚、孟繁华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外国文学1》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08 学分:3 学时,48 课程内容概要:《外国文学1》涵盖古希腊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思潮、流派、背景 知识等相关基本知识点,不仅讲解相关外因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时段、主要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而且 立足外国文学,融会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 二、课程目标 通过《外国文学1》的学习,使选课学生了解古希腊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欣赏 其成就,领悟其价值:使学生掌握相关时期欧洲文学史上出现的思潮、流派 ,文体等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 本理论。基于此,分析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从事语 文教学及其他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授课对象 文学院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外国文学概论与古代文学(14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宏观了解西方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古希腊文学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古希腊文学发展进程。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外国文学概论(2学时) 第一节古希腊文学概述(3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 2.文学产生的条件与分期 3.希情神话 第二节荷马史诗(3学时 1.荷马生平 2.《伊利亚特》 3.《奥德赛》 第三节古希腊戏剧(3学时) 1.古希腊悲剧 2三大悲到作家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3.古希脂喜刷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8 《外国文学 1》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010008 学分:3 学时:48 课程内容概要:《外国文学 1》涵盖古希腊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思潮、流派、背景 知识等相关基本知识点,不仅讲解相关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时段、主要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而且 立足外国文学,融会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 二、课程目标 通过《外国文学 1》的学习,使选课学生了解古希腊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欣赏 其成就,领悟其价值;使学生掌握相关时期欧洲文学史上出现的思潮、流派、文体等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 本理论。基于此,分析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从事语 文教学及其他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授课对象 文学院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外国文学概论与古代文学(14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宏观了解西方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整体把握古希腊文学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古希腊文学发展进程。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外国文学概论(2 学时)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概述(3 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 2.文学产生的条件与分期 3.希腊神话 第二节 荷马史诗(3 学时) 1.荷马生平 2.《伊利亚特》 3.《奥德赛》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3 学时) 1.古希腊悲剧 2.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3.古希腊喜剧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谋程教学大钢 第四节古罗马文学(2学时) 1.古罗马文学的发展与分期 2.三大诗人 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第二竟中世纪文学(4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世纪文学发展进程及其原因,主要作家作品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节中世纪概述(2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 2.文学的基本类型 基督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第二节但丁(2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神曲》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2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发展进程及其原因,主要作家作品。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2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 2.文学在各主要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蒲伽丘(2.5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十日谈》 第三节塞万提斯(3.5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堂吉诃德》 第四节莎士比亚的戏剧(4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主要的戏剧作品 《威尼斯商人》、《罗密欧和朱丽叶》、《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3.《哈姆雷特》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5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七世纪文学发展进程及其原因,主要作家作品。 主要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节十七世纪文学概述(2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与古典主义 2.四洛亨文学与清教徒文学 卡尔德隆,弥尔顿 第二节莫里哀的戏剧(3学时) 1生平与制作 2.《伪君子》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9 第四节 古罗马文学(2 学时) 1.古罗马文学的发展与分期 2.三大诗人 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4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世纪文学发展进程及其原因,主要作家作品。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节 中世纪概述(2 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 2.文学的基本类型 基督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第二节 但丁(2 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神曲》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2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发展进程及其原因,主要作家作品。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2 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 2.文学在各主要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 薄伽丘(2.5 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十日谈》 第三节 塞万提斯(3.5 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堂吉诃德》 第四节 莎士比亚的戏剧(4 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主要的戏剧作品 《威尼斯商人》、《罗密欧和朱丽叶》、《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3.《哈姆雷特》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5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七世纪文学发展进程及其原因,主要作家作品。 主要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节 十七世纪文学概述(2 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与古典主义 2.巴洛克文学与清教徒文学 卡尔德隆,弥尔顿 第二节 莫里哀的戏剧(3 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伪君子》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钢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7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十八世纪启蒙文学思潮的兴起,以及主要作家的文学创新 第一节十八世纪文学概述(3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与启蒙运动 2.启蒙文学在个主要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卢梭(1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新爱洛依丝》 第三节欧德(3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浮士德》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6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作家作品。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节浪漫主义文学在各主要国家的发展(1学时) 第二节英国浪漫主义文学(2学时) 1.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社会、文化状况 2.“湖畔派”三诗人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3.拜伦 生平与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 第二节法国浪漫主义文学(3学时) 1.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社会、文化状况 2.雨果 生平与创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师的课堂 讲授为主,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多讨论,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读外国文学作品及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文章,培养与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外国文学史》(上卷),郑克鲁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年版 2.参考资料: 那阿尔泰莫洛夫:《十八世纪外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 阿尔泰莫洛夫、萨马林等:《十七世纪外国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0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7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十八世纪启蒙文学思潮的兴起,以及主要作家的文学创新。 第一节 十八世纪文学概述(3 学时) 1.社会、文化状况与启蒙运动 2.启蒙文学在个主要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 卢梭(1 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新爱洛依丝》 第三节 歌德(3 学时) 1.生平与创作 2.《浮士德》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6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作家作品。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节 浪漫主义文学在各主要国家的发展(1 学时) 第二节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2 学时) 1.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社会、文化状况 2.“湖畔派”三诗人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3.拜伦 生平与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 第二节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3 学时) 1.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社会、文化状况 2.雨果 生平与创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师的课堂 讲授为主,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多讨论,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读外国文学作品及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文章,培养与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外国文学史》(上卷),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2.参考资料: 阿尔泰莫洛夫:《十八世纪外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58 年版。 阿尔泰莫洛夫、萨马林等:《十七世纪外国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