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偏子大理?院 教学大纲 难点:凑微分法、换元积分法中的三角代换 教学要求: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理解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Newton)-莱布尼茨 (Leibniz)公式。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会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面积及简单的的立体体积。 了解广义积分及其收敛性的概念,会用定义判别其敛散性。 自主学习: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 5.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教学内容: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和梯度、极值求法及其应 用。 重点:求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各种方法、二元函数的极值、最值应用题:二重积 分的计算。 难点: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一阶偏导数的求法、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教学要求: 了解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有关预备知识。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 表示法与几何意义: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直观意义。 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掌握求函数偏导数的方法,掌握求复合函数的 阶、二阶偏导数的方法及隐函数微分法:掌握全微分方法。 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 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了解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下的计 算方法。 自主学习: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 6.常微分方程 散学内容: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和常系数 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点:可分离变量法、常数变易法、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难 点:常数变易法、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教学大纲 6 难 点:凑微分法、换元积分法中的三角代换。 教学要求: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理解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Newton)--莱布尼茨 (Leibniz)公式。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会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面积及简单的的立体体积。 了解广义积分及其收敛性的概念,会用定义判别其敛散性。 自主学习: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 5.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教学内容: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和梯度、极值求法及其应 用。 重 点:求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各种方法、二元函数的极值、最值应用题;二重积 分的计算。 难 点: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一阶偏导数的求法、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教学要求: 了解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有关预备知识。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 表示法与几何意义;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直观意义。 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掌握求函数偏导数的方法,掌握求复合函数的一 阶、二阶偏导数的方法及隐函数微分法;掌握全微分方法。 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 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了解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下的计 算方法。 自主学习: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 6.常微分方程 教学内容: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和常系数 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重 点:可分离变量法、常数变易法、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难 点:常数变易法、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具信子大理?院 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 了解微分方程,方程的阶、解、初始条件、初值问题等概念。 然练掌握一阶微分方程的可分离变量、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方程的基本解法 了解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性质、解的结构。 熟练掌据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 自主学习:微分方程的应用。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96学时,实践00学时 建议自主学习14小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 函数、极限、连续 2 0 1 导数与微分 14 0 14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0 10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0 18 4 0 6 0 6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0 常微分方程 0 10 合计 0 自主学习内容 建议时间 初等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2小时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一些常见的曲线及其方程 2小时 函数图形的描绘 2小时 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2小时 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 2小时 微分方程的应用 2小 合计 12小时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过程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平时占20%,期中占20%,期末占60% 六、教学反馈 教师要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的办法。规定每两周讲评一次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解疑释惑:每章讲完后安排学生
教学大纲 7 教学要求: 了解微分方程,方程的阶、解、初始条件、初值问题等概念。 熟练掌握一阶微分方程的可分离变量、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方程的基本解法。 了解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性质、解的结构。 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 自主学习:微分方程的应用。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 96 学时,其中理论 96 学时,实践 00 学时. 建议自主学习 14 小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 函数、极限、连续 12 0 12 导数与微分 14 0 14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0 0 10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18 0 18 定积分的应用 4 0 4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6 0 6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22 0 22 常微分方程 10 0 10 合计 96 0 96 自主学习内容 建议时间 初等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2 小时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些常见的曲线及其方程 2 小时 函数图形的描绘 2 小时 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2 小时 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 2 小时 微分方程的应用 2 小时 合计 12 小时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过程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平时占 20%,期中占 20%, 期末占 60%。 六、教学反馈 教师要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的办法。规定每两周讲评一次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解疑释惑;每章讲完后安排学生
人徐子大理?院 教学大纲 进行单元自测,教师进行总结,对于自测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要进行单独沟通,适时加以辅 导。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同济大学教学系(编).高等数学(本科少学时类)(第三版)上、下册.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参考书: 川同济大学教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2]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第六版).北京:高 等教有出版社.2007年4月。 3)朱来义(主编),微积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年5月。 4孟军,朱荣胜(编).高等数学(第二版,附光盘).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8 月。 [5们陶祥兴,朱婉珍(主编).高等数学(上).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2年12月。 八、说明 基本要求分为两个层次:概念、理论用“理解”、“了解”表示两个层次:方法运算用“掌 握”、“会”或“了解”表示两个层次。 执笔人:李峰伟学科主任:李峰伟教学院长:盛宝怀院长:俞军
教学大纲 8 进行单元自测,教师进行总结,对于自测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要进行单独沟通,适时加以辅 导。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同济大学教学系(编).高等数学(本科少学时类)(第三版)上、下册.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7 月。 参考书: [1] 同济大学教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4 月。 [2]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第六版).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4 月。 [3] 朱来义(主编).微积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5 月。 [4] 孟军,朱荣胜(编).高等数学(第二版,附光盘).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年 8 月。 [5] 陶祥兴,朱婉珍(主编).高等数学(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12 月。 八、说明 基本要求分为两个层次:概念、理论用“理解”、“了解”表示两个层次;方法运算用“掌 握”、“会”或“了解”表示两个层次。 执笔人: 李峰伟 学科主任:李峰伟 教学院长:盛宝怀 院长:俞军
人偏子理?院 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14000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学分:3.5 学时:56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学院无机材料学科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教学任务 《无机化学》是缘合性大学化学和近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给 初次步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学生开设的启蒙概论课,向学生介绍化学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和作用,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 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科学猎取知识和自学的能 力,同时培养学生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严递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素养,为后 继相关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掌握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基本知识、化学平衡、酸碱理论与酸碱 平衡、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 2.专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超。 3.综合能力方面:不但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木本内容,又适当了解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科学创新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 (一)原子结构 1.教学内容 (1)氢原子(单电子原子或离子)光谱:能级的概念: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薛定 谔方程: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四个量子数。 (3)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能量最低 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近似能级图: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及分区:原子结构与 元素性质的关系。 9
教学大纲 9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140001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学 分:3.5 学 时:56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学院无机材料学科 修读学期:第 1 学期 一、教学任务 《无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和近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给 初次步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学生开设的启蒙概论课,向学生介绍化学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和作用,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 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科学猎取知识和自学的能 力,同时培养学生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素养,为后 继相关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掌握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基本知识、化学平衡、酸碱理论与酸碱 平衡、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 2.专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综合能力方面:不但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又适当了解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科学创新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 (一)原子结构 1.教学内容 (1)氢原子(单电子原子或离子)光谱;能级的概念;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薛定 谔方程;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四个量子数。 (3)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能量最低 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近似能级图;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及分区;原子结构与 元素性质的关系
人徐子大理?院 教学大纲 (4)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2.教学要求 (1)从氢原子光谱了解能级的概念: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掌握四个量 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熟悉s、D、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和伸展方向。 (3)掌握周期系内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电子排布规律,并结合原了 序数,熟悉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s、p、d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价电 子层结构特征。 难点: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的含义及关系,多电子原子能级图,能级交错, 屏蔽效应与有效核电荷,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二)分子结构 1.教学内容 (1)离子键理论:离子键的形成,离子健的特点,离子特征,离子品体。 (2)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原子轨道的重叠。 (3)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概念、类型、要点,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 (4)分子轨道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5)分子间作用力: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氢键。 (6)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2.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及σ键和π键的区别, (2)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并说明一些分子的构型。 (3)掌握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范德华力)及氢键的要领并解释物质 的性质。 (4)理解离子品体、原子晶体、分子品体和金属品体的内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键特征,共价链的本质,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杂化轨道类型,分子轨 道的线性组合,偶极矩的产生及类型。 难点:轨道杂化概念,。键和π键特征,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构型、成键与反键轨道。 (三)化学平衡 1.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2)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标准平
教学大纲 10 (4)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2.教学要求 (1)从氢原子光谱了解能级的概念;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掌握四个量 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熟悉 s、p、d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和伸展方向。 (3)掌握周期系内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电子排布规律,并结合原子 序数,熟悉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s、p、d 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价电 子层结构特征。 难点: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的含义及关系,多电子原子能级图,能级交错, 屏蔽效应与有效核电荷,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二)分子结构 1.教学内容 (1)离子键理论: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的特点,离子特征,离子晶体。 (2)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原子轨道的重叠。 (3)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概念、类型、要点,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 (4)分子轨道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5)分子间作用力: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氢键。 (6)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2.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及 σ 键和 π 键的区别。 (2)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并说明一些分子的构型。 (3)掌握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范德华力)及氢键的要领并解释物质 的性质。 (4)理解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的本质,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杂化轨道类型,分子轨 道的线性组合,偶极矩的产生及类型。 难点:轨道杂化概念,σ 键和 π 键特征,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构型、成键与反键轨道。 (三)化学平衡 1.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2)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标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