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最适温度的控制 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来选择 ◼ 微生物种类不同,所具有的酶系及其性质不同,所要求 的温度范围也不同。 ◼ 如黑曲霉生长温度为37℃, ◼ 谷氨酸产生菌棒状杆菌的生长温度为30~32 ℃ , ◼ 青霉菌生长温度为30 ℃
◼ 五、最适温度的控制 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来选择 ◼ 微生物种类不同,所具有的酶系及其性质不同,所要求 的温度范围也不同。 ◼ 如黑曲霉生长温度为37℃, ◼ 谷氨酸产生菌棒状杆菌的生长温度为30~32 ℃ , ◼ 青霉菌生长温度为30 ℃
◼ 2、根据培养条件选择 ◼ 温度选择还要根据培养条件综合考虑,灵活选择。 ◼ 通气条件差时可适当降低温度,使菌呼吸速率降低些, 溶氧浓度也可髙些。 ◼ 培养基稀薄时,温度也该低些。因为温度高营养利用快, 会使菌过早自溶
◼ 2、根据培养条件选择 ◼ 温度选择还要根据培养条件综合考虑,灵活选择。 ◼ 通气条件差时可适当降低温度,使菌呼吸速率降低些, 溶氧浓度也可髙些。 ◼ 培养基稀薄时,温度也该低些。因为温度高营养利用快, 会使菌过早自溶
◼ 3、根据菌生长情况 ◼ 菌生长快,维持在较高温度时间要短些;菌生长慢, 维持较高温度时间可长些。培养条件适宜,如营养丰富, 通气能满足,那么前期温度可髙些,以利于菌的生长。 ◼ 总的来说,温度的选择根据菌种生长阶段及培养条 件综合考虑。要通过反复实践来定出最适温度
◼ 3、根据菌生长情况 ◼ 菌生长快,维持在较高温度时间要短些;菌生长慢, 维持较高温度时间可长些。培养条件适宜,如营养丰富, 通气能满足,那么前期温度可髙些,以利于菌的生长。 ◼ 总的来说,温度的选择根据菌种生长阶段及培养条 件综合考虑。要通过反复实践来定出最适温度
例子:利用热冲击处理技术来提高甘油的产量 ◼ 背景: ◼ (1)酵母在比常规发酵温度髙10~20℃的温度下经受 一段时间刺激后,胞内海藻糖的含量显著增加。 ◼ (2)Lewis发现热冲击能提高细胞对盐渗透压的耐受力 ◼ (3)Toshiro发现热冲击可使胞内3-磷酸甘油脱氢酶 的活力提高15~25%,并导致甘油产量提高
例子:利用热冲击处理技术来提高甘油的产量 ◼ 背景: ◼ (1)酵母在比常规发酵温度髙10~20℃的温度下经受 一段时间刺激后,胞内海藻糖的含量显著增加。 ◼ (2)Lewis发现热冲击能提高细胞对盐渗透压的耐受力 ◼ (3)Toshiro发现热冲击可使胞内3-磷酸甘油脱氢酶 的活力提高15~25%,并导致甘油产量提高
◼ 实验:甘油发酵是在髙渗透压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可望通过热冲 击来提高发酵甘油的产量 ◼ 正交条件A 冲击温度 (℃ ) 40,45,50 ◼ B 开始时机(h) 8,16,30 ◼ C 冲击时间(分) 15,30,60 ◼ 结果发酵16小时,45℃冲击30分钟最佳,发酵96小时后甘油浓度 提高32.6%, ◼ (A)16h,45℃,30min ◼ (B)12h,45℃,30min
◼ 实验:甘油发酵是在髙渗透压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可望通过热冲 击来提高发酵甘油的产量 ◼ 正交条件A 冲击温度 (℃ ) 40,45,50 ◼ B 开始时机(h) 8,16,30 ◼ C 冲击时间(分) 15,30,60 ◼ 结果发酵16小时,45℃冲击30分钟最佳,发酵96小时后甘油浓度 提高32.6%, ◼ (A)16h,45℃,30min ◼ (B)12h,45℃,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