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1113 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2 学 分:2 适用对象:经济学本科专业 老核方式:老试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后续课程:产业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发展经济学》不同于一般的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它以发达因家的经 济情况为出发点,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途径 本课程为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必多课,重点讲述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中国家特深 的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现存问题及 相关解决办法。中困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 展道路。学习发展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同时借鉴和 吸收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来更好地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 Introduction:Development Economics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economic theory.It takes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tudy 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fi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paths for those countries.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conomics major in the Economics institution.It focuses on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the spe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Nowadays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has taken a path of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Learning development economics must be guided by Marxism,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and draw lessons from and absorb useful elements in western development economics to better stud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学握有关于发展中国家发 1
1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1113 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2 学 分:2 适用对象: 经济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后续课程:产业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发展经济学》不同于一般的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它以发达国家的经 济情况为出发点,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途径。 本课程为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重点讲述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中国家特殊 的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现存问题及 相关解决办法。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 展道路。学习发展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同时借鉴和 吸收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来更好地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 Introduction:Development Economics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economic theory. It takes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tudy 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fi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paths for those countries.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conomics major in the Economics institution. It focuses on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the spe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Nowadays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has taken a path of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arning development economics must be guided by Marxism,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draw lessons from and absorb useful elements in western development economics to better stud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掌握有关于发展中国家发
展状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理解资本、 人力、科技、资源等因素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外贸、外资、外债及国 际环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发展战略和主要政 策工具。 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同时 借鉴和吸收西方发展经济学中有用的成分,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问 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令学生们对我国的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展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与分类、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区别、衡量发展的指标、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等问题。联系中国实际情况,讨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主要内容,当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发展经济 学的演变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的独特性、发展中经济、中等收入、大国经济、转型经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内向发展战略、结构主义经济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战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背景:通过各项数据,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 发展经济学经历的每个阶段中,理论观点的差别。 (三)课程思政内容 在讲解发展经济学思潮时,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发展轨迹和规 律,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经典的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并不一定适合发展中国家。发展中 国家需要适合其发展阶段和国情的经济理论。 (四)思考与实践: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讲解、课堂讨论。 2
2 展状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理解资本、 人力、科技、资源等因素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外贸、外资、外债及国 际环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发展战略和主要政 策工具。 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同时 借鉴和吸收西方发展经济学中有用的成分,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问 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令学生们对我国的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展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与分类、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区别、衡量发展的指标、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等问题。联系中国实际情况,讨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主要内容,当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发展经济 学的演变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的独特性、发展中经济、中等收入、大国经济、转型经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内向发展战略、结构主义经济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战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背景;通过各项数据,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 发展经济学经历的每个阶段中,理论观点的差别。 (三)课程思政内容: 在讲解发展经济学思潮时,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发展轨迹和规 律,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经典的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并不一定适合发展中国家。发展中 国家需要适合其发展阶段和国情的经济理论。 (四)思考与实践: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讲解、课堂讨论
第二章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张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发展的度量。 熟悉经济增长的概念和模型,了解干年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情况。结合中国实 际,了解我国对于千年发展目标实现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发展中的各项“自由”、增长与发展的度量方式、千年发 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自由、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 购买力平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如何理解自由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指标与增长 指标的差别有哪些?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情况如何? (三)课程思政内容: GDP数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要研究落后国家如何发展,必须要清 楚地知道什么是发展,进而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通过数据等说明中 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在积极响应和落实联合国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的努力。 (四)思考与实践: 1.试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发展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2.按照古雷特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3.什么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4.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 5.我国对于千年发展目标实现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讲解。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时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并 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并掌握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 的新发展理论的构成及内涵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论与全面发展观、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发展方法以及新时期的 发展新理论 3
3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张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发展的度量。 熟悉经济增长的概念和模型,了解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情况。结合中国实 际,了解我国对于千年发展目标实现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发展中的各项“自由”、增长与发展的度量方式、千年发 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自由、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 购买力平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如何理解自由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指标与增长 指标的差别有哪些?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情况如何? (三)课程思政内容: GDP 数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要研究落后国家如何发展,必须要清 楚地知道什么是发展,进而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通过数据等说明中 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在积极响应和落实联合国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的努力。 (四)思考与实践: 1.试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发展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2.按照古雷特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3.什么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4.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 5.我国对于千年发展目标实现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讲解。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时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并 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并掌握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 的新发展理论的构成及内涵。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论与全面发展观、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发展方法以及新时期的 发展新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想、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小康之后的“两步走”战略、发展战略转换、 四化同步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观开始后的不同发展战略,了解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 思想。 (三)课程思政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包括发展目的论、全面 发展观、发展阶段论、发展要务论、发展动力论、发展方法论等内容。在教学中,引 导学生们了解掌握新发展理念,认识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背景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最新发展。 (四)思考与实践: 1.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些价段? 2.每个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和表现? 3.我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经济战略分别有怎样的转变,对于我国经济的促进 起到了怎样的推进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 第四章经济增长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索洛模型、后发优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熟悉罗默模型和新经济增长理 论,了解新古典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方法、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罗默增长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 特征、经济增长阶段与起飞理论、后发优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罗默模型中有关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直接关系的说明?如何理解起飞 理论的阶段划分?中国的后发优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三)课程思政内容: 当前中国己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但是目前的经济 增长方式已然字调整和转变。结合中国实际,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 在,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进一步地,展开对于中国接下来经济增长动 4
4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想、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小康之后的“两步走”战略、发展战略转换、 四化同步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观开始后的不同发展战略,了解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 思想。 (三)课程思政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包括发展目的论、全面 发展观、发展阶段论、发展要务论、发展动力论、发展方法论等内容。在教学中,引 导学生们了解掌握新发展理念,认识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背景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最新发展。 (四)思考与实践: 1.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每个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和表现? 3.我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经济战略分别有怎样的转变,对于我国经济的促进 起到了怎样的推进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 第四章 经济增长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索洛模型、后发优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熟悉罗默模型和新经济增长理 论,了解新古典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方法、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罗默增长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 特征、经济增长阶段与起飞理论、后发优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罗默模型中有关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直接关系的说明?如何理解起飞 理论的阶段划分?中国的后发优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三)课程思政内容: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但是目前的经济 增长方式已然字调整和转变。结合中国实际,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 在,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进一步地,展开对于中国接下来经济增长动
力机制转换的头脑风暴。 (四)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后发优势? 2.当今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后发优势 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讲解 第五章公平、分配与贫困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库滋涅茨倒U假说,熟悉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基本测度方法,了解收 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了解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历程及成果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公平的含义与实现途径、中闲特鱼计会主义公平观、收入分配的度量方式、经 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相互作用、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及 原因、反贫困的途径、我国减贫取得的成就和未来任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公平、功能性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贫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公平发展的概念与内涵、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贫困现象 掌握收入分配的测度方法与改善收入分配的机制、掌握贫困的测度方法与消除贫困的 途径、掌握发展中国家实现公平发展的战略、如何理解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与减贫成 就。 (三)课程思政内容 伴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持续拉大。另一方面,从 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通过中国的扶贫实践与精准扶贫的分析,使 学生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减贫目标实现的伟大贡献。“共同富裕”理念的提出,对于收 入分配和减贫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四)思考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讨论。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目前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呈现出明显区别于发达国 家的二元经济结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人口流动的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模型和 托达罗模型。进一步的,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分析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发展问题, 5
5 力机制转换的头脑风暴。 (四)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后发优势? 2.当今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后发优势? 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讲解。 第五章 公平、分配与贫困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库兹涅茨倒 U 假说,熟悉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基本测度方法,了解收 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了解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历程及成果。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公平的含义与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收入分配的度量方式、经 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相互作用、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及 原因、反贫困的途径、我国减贫取得的成就和未来任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公平、功能性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贫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公平发展的概念与内涵、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贫困现象、 掌握收入分配的测度方法与改善收入分配的机制、掌握贫困的测度方法与消除贫困的 途径、掌握发展中国家实现公平发展的战略、如何理解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与减贫成 就。 (三)课程思政内容: 伴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持续拉大。另一方面,从 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通过中国的扶贫实践与精准扶贫的分析,使 学生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减贫目标实现的伟大贡献。“共同富裕”理念的提出,对于收 入分配和减贫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四)思考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讨论。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目前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呈现出明显区别于发达国 家的二元经济结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人口流动的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模型和 托达罗模型。进一步的,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分析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