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苏轼之后,豪放词少有名家,鲜有佳作。真正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 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辛疾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放风 格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 下“辛式”的豪放风味和他的爱国之情 温馨晨读自主学习 美铁板 体「美芹悲黍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赏美文 可怜稼轩白发生 当手中的利剑化成软笔的那一刻,心便开始沉沦,只留下无奈的呼喊和遗憾的叹息。 题记 你不是陶渊明,因为你的爱国之心无法看破凡事红尘:你不是白居易,因为你学不来处事圆滑,公私兼顾:你不是 苏东坡,因为你的词来于沙场,来于战事:你不是你,因为在并不统一的国土上你像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为了一场残酷 的游戏而耗尽心机。 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满腔的热血洒下千篇名作。从《破阵子》到《菩萨蛮》,从《水龙吟》到《永遇乐》,从《水 调歌头》到《丑奴儿》,你的感情几跌几宕,你的壮志几遭挫折。而你却像一个倔强的孩子,用舞剑的手书写时事浮沉, 鞭挞黑暗的灵魂,用天籁的声音清唱壮志难酬 真正的文学都是用生命撞击出来的悠扬钟声。你的钟声太沉闷却响彻千古,你的钟声太短暂却流芳万世。你笔走 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的不只是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更重要的是你的芳香沁透人间, 你的灵魂跨越时空,为历史塑造了不可重复的模板。 有人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无法想象一位昔日手拿利剑、身披战甲、驰骋 沙场的勇士不能再回到热血沸腾的战场,而只能一味地吟咏喟叹挥毫泼墨该是何等的痛心。那凛然的杀气与磅礴之势 呢?那方刚的血气与雄心壮志呢?你仰天长啸热汩横流,纵使白发披肩仍一心为国,然而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真正读懂
1 第 6 课 辛弃疾词两首 苏轼之后,豪放词少有名家,鲜有佳作。真正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 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辛疾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放风 格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 一下“辛式”的豪放风味和他的爱国之情。 美 字 体 铁 板 铜 琶 , 继 东 坡 高 唱 大 江 东 去 ; 美 芹 悲 黍 , 冀 南 宋 莫 随 鸿 雁 南 飞 。 赏美文 可怜稼轩白发生 当手中的利剑化成软笔的那一刻,心便开始沉沦,只留下无奈的呼喊和遗憾的叹息。 ——题记 你不是陶渊明,因为你的爱国之心无法看破凡事红尘;你不是白居易,因为你学不来处事圆滑,公私兼顾;你不是 苏东坡,因为你的词来于沙场,来于战事;你不是你,因为在并不统一的国土上你像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为了一场残酷 的游戏而耗尽心机。 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满腔的热血洒下千篇名作。从《破阵子》到《菩萨蛮》,从《水龙吟》到《永遇乐》,从《水 调歌头》到《丑奴儿》,你的感情几跌几宕,你的壮志几遭挫折。而你却像一个倔强的孩子,用舞剑的手书写时事浮沉, 鞭挞黑暗的灵魂,用天籁的声音清唱壮志难酬。 真正的文学都是用生命撞击出来的悠扬钟声。你的钟声太沉闷却响彻千古,你的钟声太短暂却流芳万世。你笔走 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的不只是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更重要的是你的芳香沁透人间, 你的灵魂跨越时空,为历史塑造了不可重复的模板。 有人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无法想象一位昔日手拿利剑、身披战甲、驰骋 沙场的勇士不能再回到热血沸腾的战场,而只能一味地吟咏喟叹挥毫泼墨该是何等的痛心。那凛然的杀气与磅礴之势 呢?那方刚的血气与雄心壮志呢?你仰天长啸热泪横流,纵使白发披肩仍一心为国,然而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真正读懂
你的又有几人? 你学不来梅妻鹤子终老一生,走不到世外桃源与政不染,你不会把感情揉捏得细腻动人直逼李、柳。“国家不幸诗 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历史的歪打正着把你逼上了词人之道,你面对了这个不愿面对的现实。然而,即使你走上了这 条看似平静的道路,但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积累,国家的兴衰与荣辱,感情的激荡起伏又 何曾在你胸中平息过? 呜呼哀哉!六十七年是煎熬,是期盼,是遗憾,更是毀灭… 三百年宋朝的动荡造就了辛弃疾,一腔爱国热血、一身雄才大略成就了辛弃疾,一群乌合之众、一阵乱世之风毁 灭了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稼轩白发生! 写作延伸能力提升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独上高楼,栏杆拍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祖国江山的壮阔、秀丽之美,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 无限深情,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激发了他那一腔 报国热忱。正是因为国恨家仇、报国雄心壮志,所以他对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 安逸舒适而弃官归乡,对许汜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而嗤之以鼻,不屑与之为伍 “把吴钩看了”,他是多么想手持锋利的吴钩,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啊!然而,英雄无用 武之地,他只好把“栏杄拍遍”以泄其愤。那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激情仿佛使人感到一颗爱 国之心的灼热和跳动。 [运用角度]“责任”“爱国”“意志”“执着”等。 ⊙运用示例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吗?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吗?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 悲鸟吗?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 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 火阑珊处的伊人
2 你的又有几人? 你学不来梅妻鹤子终老一生,走不到世外桃源与政不染,你不会把感情揉捏得细腻动人直逼李、柳。“国家不幸诗 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历史的歪打正着把你逼上了词人之道,你面对了这个不愿面对的现实。然而,即使你走上了这 条看似平静的道路,但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积累,国家的兴衰与荣辱,感情的激荡起伏又 何曾在你胸中平息过? 呜呼哀哉!六十七年是煎熬,是期盼,是遗憾,更是毁灭…… 三百年宋朝的动荡造就了辛弃疾,一腔爱国热血、一身雄才大略成就了辛弃疾,一群乌合之众、一阵乱世之风毁 灭了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稼轩白发生!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独上高楼,栏杆拍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祖国江山的壮阔、秀丽之美,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 无限深情,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激发了他那一腔 报国热忱。正是因为国恨家仇、报国雄心壮志,所以他对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 安逸舒适而弃官归乡,对许汜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而嗤之以鼻,不屑与之为伍。 “把吴钩看了”,他是多么想手持锋利的吴钩,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啊!然而,英雄无用 武之地,他只好把“栏杆拍遍”以泄其愤。那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激情仿佛使人感到一颗爱 国之心的灼热和跳动。 [运用角度]“责任”“爱国”“意志”“执着”等。 ⊙运用示例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吗?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吗?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 悲鸟吗?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 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 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攝英 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与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 你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 是你,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守护了 历史的期许。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独上高楼》) 【课外运用】 把栏杆拍遍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他就 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 领的形象留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我们重新读他的作品时,仍然能感受到 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从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亲身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 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就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打算以身殉国,准备血洒沙场, 马革裏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 怒撞不周,他临江山,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杄,热泪横流。他痛拍栏杄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 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使向何处呢? 辛词比其他文人词的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用血和泪铸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 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句生活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 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生 活了四十年,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二十年间又有三十七次 频繁调动。但是每当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时,他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书生, 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分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诽谤,甚至有人说他独裁、犯上, 皇帝于是对他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生活 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
3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与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 你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 是你,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守护了 历史的期许。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独上高楼》) 【课外运用】 把栏杆拍遍 梁 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他就 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 领的形象留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我们重新读他的作品时,仍然能感受到一 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从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亲身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 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就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打算以身殉国,准备血洒沙场, 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 怒撞不周,他临江山,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热泪横流。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 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使向何处呢? 辛词比其他文人词的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用血和泪铸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 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句生活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 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生 活了四十年,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二十年间又有三十七次 频繁调动。但是每当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时,他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书生, 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分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诽谤,甚至有人说他独裁、犯上, 皇帝于是对他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生活 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
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 块心病:金瓯阙,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有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 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 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诸葛亮、范仲淹、贾谊一类的时刻忧心国家的政治家。他像 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词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 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 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 振聋发聩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 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让他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 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 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中翻腾、激荡。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地壳内岩浆 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力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 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途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 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好词了。 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写的吗?词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词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 的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需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 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词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上板块的冲撞那样, 他时而被夹其间遭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 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赏析]一员武将的故事,需要多少次沙场浴血方得写成,而一个词人的成名,往往比 员武夫更备受时势的折磨与煎熬。积三百年社会动荡产生的词人加武将的辛弃疾,又一次走 入作家笔下,被梁衡以一曲《把栏杆拍遍》唱响。梁衡没有把笔力下在赏析辛氏一首首名篇 佳句上,而是从中看出沙场剑气,看出义胆秋霜。在慨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 拳拳爱国情的同时,也由衷地赞赏作家选题之精当,思想之深刻。不由想起他的另一名篇《觅 渡、觅渡、觅何处》,同样闪现着思想的光芒和艺术的魅力。 课后巩固知能强化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稼轩(xuan) 塭泪(wen 舞榭(xie) 迄今(qi) B.岑寂(cen) 菜羹(geng)
4 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 块心病:金瓯阙,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有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 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 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诸葛亮、范仲淹、贾谊一类的时刻忧心国家的政治家。他像 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词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 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 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 振聋发聩。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 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让他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 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 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中翻腾、激荡。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地壳内岩浆 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力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 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途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 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好词了。 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写的吗?词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词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 的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需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 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词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上板块的冲撞那样, 他时而被夹其间遭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 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赏析] 一员武将的故事,需要多少次沙场浴血方得写成,而一个词人的成名,往往比一 员武夫更备受时势的折磨与煎熬。积三百年社会动荡产生的词人加武将的辛弃疾,又一次走 入作家笔下,被梁衡以一曲《把栏杆拍遍》唱响。梁衡没有把笔力下在赏析辛氏一首首名篇 佳句上,而是从中看出沙场剑气,看出义胆秋霜。在慨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 拳拳爱国情的同时,也由衷地赞赏作家选题之精当,思想之深刻。不由想起他的另一名篇《觅 渡、觅渡、觅何处》,同样闪现着思想的光芒和艺术的魅力。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稼轩.(xuān) 揾.泪(wèn) 舞榭.(xiè) 迄.今(qì) B.岑.寂(cén) 菜羹.(ɡēnɡ)
巷陌(m) 屹然(yi) C.螺髻(j) 鲈鱼(1u) 金戈(ge) 敛财(lian) D.堪脍(kudi) 汜河(si) 嘉许(jia) 粗犷( kuang) 解析:D项,“犷”应读 guang 答案:D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 B{两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 C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风度,气质 ∫赢得仓皇北顾 贏得:落得 D舞榭歌台榭:楼台 解析: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项,“榭”指 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 3.下列各项中,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解析:A项,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B项,运用了借代、夸张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手 法:D项,运用了借代手法。 答案:B 4.下列各项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应的一项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封狼居胥 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A.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
5 巷陌.(mò) 屹.然(yì) C.螺髻.(jì) 鲈.鱼(lú) 金戈.(ɡē) 敛.财(liǎn) D.堪脍.(kuài) 汜.河(sì) 嘉.许(jiā) 粗犷.(kuànɡ) 解析:D 项,“犷”应读ɡuǎnɡ。 答案:D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 舞榭.歌台 榭:楼台 解析: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榭”指 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 3.下列各项中,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解析:A 项,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B 项,运用了借代、夸张手法;C 项,运用了比喻手 法;D 项,运用了借代手法。 答案:B 4.下列各项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应的一项是( )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封狼居胥。 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A.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