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国家意识和认同感。与日本等代表国家自然地理环境对比,做案例分析,增强爱 国决心。 (二)教学内容 笋一节概林 主要内容 亚洲自身的独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在各大洲地理环境结构的对比中,亚洲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是全球最大的陆 地自然综合体:2)他理环培各组成要素具有名样性、极瑞性和曲型性:3)地理环 境结构具有错综复杂性,以纬向地带性为基础,兼有非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 合烙印:4)矿裁 水力 动物等自然资源的丰富性。 这些有别于其他大洲的 独特性, 一方面是全球地理环境结构差异性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亚洲地理环境整体 性的反映,也就是亚洲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的综合反 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二 的独特性 掌握亚洲 1,主要内容 1.1地形基本特征 12地形的地质构浩基出 1.3地形类型及构造地形 1.4 王要碱9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亚洲大陆地质构造复杂,山川纵横交错,地势起伏壮观,地下资源丰富。各种 走向的山脉,反映独特的构造体系,形成地形骨架。各种类型的地形组成独特的结构 是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重要基础 亚洲大 陆成为 夹整体,经历着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聚合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组成现代亚洲大陆的几个古老陆块,在晚古生代以前不仅不相连接,而且为大 洋盆地所分隔,彼此相距甚远。亚洲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是通过各期地壳变动阶段, 大洋盆地不断迁徙和封闭、古老陆块不断碰撞聚合、使地槽带不断变形、陆台区日益 扩大的结果。 3司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亚洲地形类型及构造地形区和主要矿藏资源,掌握亚洲地形基本特征、地 质构造基础。 第三节气候 1主要内容 1】气候主要特行 1.2气候形成因著 13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其年变化 1.4气候类型分区
6 增强国家意识和认同感。与日本等代表国家自然地理环境对比,做案例分析,增强爱 国决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主要内容 亚洲自身的独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在各大洲地理环境结构的对比中,亚洲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是全球最大的陆 地自然综合体;2)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极端性和典型性; 3)地理环 境结构具有错综复杂性,以纬向地带性为基础,兼有非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 合烙印;4)矿藏、水力、森林、动物等自然资源的丰富性。这些有别于其他大洲的 独特性,一方面是全球地理环境结构差异性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亚洲地理环境整体 性的反映,也就是亚洲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的综合反 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亚洲自身的独特性。 第二节 地形 1.主要内容 1.1 地形基本特征 1.2 地形的地质构造基础 1.3 地形类型及构造地形区 1.4 主要矿藏资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亚洲大陆地质构造复杂,山川纵横交错,地势起伏壮观,地下资源丰富。各种 走向的山脉,反映独特的构造体系,形成地形骨架。各种类型的地形组成独特的结构, 是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重要基础。 亚洲大陆成为今日的一块整体,经历着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聚合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组成现代亚洲大陆的几个古老陆块,在晚古生代以前不仅不相连接,而且为大 洋盆地所分隔,彼此相距甚远。亚洲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是通过各期地壳变动阶段, 大洋盆地不断迁徙和封闭、古老陆块不断碰撞聚合、使地槽带不断变形、陆台区日益 扩大的结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亚洲地形类型及构造地形区和主要矿藏资源,掌握亚洲地形基本特征、地 质构造基础。 第三节 气候 1.主要内容 1.1 气候主要特征 1.2 气候形成因素 1.3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其年变化 1.4 气候类型分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亚洲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文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复杂的气候。从洲 内各地区气候特征的组合和洲际各大陆气候特征的对比,反映出亚洲气候具有几个明 显的特性,即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类型的复杂性。对大陆性气候的形成来 说,大陆面积巨大、轮廓形态完整、具有离海遥远的广阔内陆等起主要作用对季风 性 形成来说 世界最大的 这种海陆分布 起的热 气候的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对气候的复杂性来说,面积规模大、地理纬度 大的母洋 高原山地多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亚洲气候主要特征的形成,是由于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大陆形状、大气环 流、洋流以及地形结构等多种气候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素,它们的分 布和年 变化 是各种气候因素综合影 响的结果。而各种气候类型的划分,又主要依据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其各种不同的组 3问质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亚洲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其年变化、气候类型分区,掌握亚洲气候主要特 征及形成因素 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 1.主要内容 11河网分布特征 12外流水系水文特 13内陆水系水立特 1.4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河流与湖泊是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网分布、水文特性和地貌 结构与气候的区域差异有密切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亚洲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也在河网分布、各流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方面,得到明显的反映。 3.问题与应用 (能力要求) “解亚洲外流水系水文特征和内陆水系水文特征,掌握亚洲河网分布特征和湖 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第五节植被、土壤和动物界 1主要内容 1.1植被与土壤的形成及其分布特征 12主要自然植被 土壤带 1.3动物界的主要特征和动物地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亚洲无机自然界是非常复杂的,因而它的有机自然界和无机界、有机界之间的 中间体(土壤)也是多种多样的。植被与土壤共同受水热条件及其他自然地理因素 控制,是自然综合体形成发展的最活跃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植被和土壤好比 面镜子,它直接反映自然综合体的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7
7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亚洲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文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复杂的气候。从洲 内各地区气候特征的组合和洲际各大陆气候特征的对比,反映出亚洲气候具有几个明 显的特性,即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类型的复杂性。对大陆性气候的形成来 说,大陆面积巨大、轮廓形态完整、具有离海遥远的广阔内陆等起主要作用;对季风 性气候的形成来说,世界最大的陆块,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这种海陆分布引起的热 力差异是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对气候的复杂性来说,面积规模大、地理纬度广、 高原山地多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亚洲气候主要特征的形成,是由于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大陆形状、大气环 流、洋流以及地形结构等多种气候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气温和降水是主要的气候要素,它们的分布和年变化,是各种气候因素综合影 响的结果。而各种气候类型的划分,又主要依据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其各种不同的组 合。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亚洲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其年变化、气候类型分区,掌握亚洲气候主要特 征及形成因素。 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 1.主要内容 1.1 河网分布特征 1.2 外流水系水文特征 1.3 内陆水系水文特征 1.4 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河流与湖泊是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网分布、水文特性和地貌 结构与气候的区域差异有密切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亚洲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也在河网分布、各流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方面,得到明显的反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亚洲外流水系水文特征和内陆水系水文特征,掌握亚洲河网分布特征和湖 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第五节 植被、土壤和动物界 1.主要内容 1.1 植被与土壤的形成及其分布特征 1.2 主要自然植被-土壤带 1.3 动物界的主要特征和动物地理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亚洲无机自然界是非常复杂的,因而它的有机自然界和无机界、有机界 之间的 中间体(土壤)也是多种多样的。植被与土壤共同受水热条件及其他 自然地理因素 控制,是自然综合体形成发展的最活跃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植被和土壤好比 一面镜子,它直接反映自然综合体的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亚洲主要自然植被土壤带、动物类型分区,掌握亚洲植被与土壤的形成及 其分布特征、动物界的主要特征和动物地理区。 第六节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主要内容 1,1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2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3亚洲自然地理大区的主要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州际白然综合体,它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和地理环培结 构的复杂性为主要特征 这也是亚洲区别于共他各大洲的整特性话者各个部分·各个 亚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均 在整体 部分之间在由于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而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一致性中,还存在着由 于某些要素的影响而互相区别、同中有异的差异性。例如北亚在同一纬向自然带中 包括若经向差异,东亚在同一经向自然带中包括着纬向差异。从整体内部各地区间 的相互区别方面来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就能揭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问 力要求 亚洲自 然地理大区的主要特征,掌握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思考与实 1.亚洲地形基本特征是什么? 2亚洲气候特征及气候形成的因素是哪些? 亚洲河流与湖泊」 植被/士壤 物界特点是什么?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西欧 目的 要求 掌握欧洲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植被土壤动物界的基本特征,以及欧洲自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通过与欧洲发达国家在自然环境的对比,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相统一 (二)教学内容 节概述 1主要内容 欧洲的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占 从海陆位置看,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大西洋的东岸,北冰洋的南岸。从 纬度位置看, 欧洲全部位于中高纬度,它的躯干部分主要在中纬度。它没有35N以 南的低纬地区。欧洲是世界有人定居的各大洲中距离赤道最远的一洲。中纬度的大 陆西岸在大气环流系统中属于西风带,西风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风向,这就决定
8 了解亚洲主要自然植被-土壤带、动物类型分区,掌握亚洲植被与土壤的形成及 其分布特征、动物界的主要特征和动物地理区。 第六节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主要内容 1.1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2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3 亚洲自然地理大区的主要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洲际自然综合体,它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和地理环境结 构的复杂性为主要特征,这也是亚洲区别于其他各大洲的独特性。 亚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均一性,在整体之中还包括着各个部分。各个 部分之间在由于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而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一致性中,还存在着由 于某些要素的影响而互相区别、同中有异的差异性。例如 北亚在同一纬向自然带中 包括着经向差异,东亚在同一经向自然带中包括着 纬向差异。从整体内部各地区间 的相互区别方面来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就能揭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亚洲自然地理大区的主要特征,掌握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 思考与实践 1. 亚洲地形基本特征是什么? 2 亚洲气候特征及气候形成的因素是哪些? 3. 亚洲河流与湖泊、植被/土壤/动物界特点是什么? 4.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五章 欧洲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欧洲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植被/土壤/动物界的基本特征,以及欧洲自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通过与欧洲发达国家在自然环境的对比,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相统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主要内容 欧洲的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从海陆位置看,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大西洋的东岸,北冰洋的南岸。从 纬度位置看,欧洲全部位于中高纬度,它的躯干部分主要在中纬度。它没有 35°N 以 南的低纬地区。欧洲是世界有人定居的各大洲中距离 赤道最远的一洲。 中纬度的大 陆西岸在大气环流系统中属于西风带,西风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风向,这就决定
了位于欧洲西面的大西洋对欧洲的气候具有深刻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堂握欧洲的特征。 第一节地形 1.主要内容 1.1地形基 特何 1.2地形的地质构造基础 13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现代地貌的影响 1.4地形风 )其本概令和知识占 欧洲的地形以平原面积广大为特 ,这与山地和高原占优势的亚洲形成鲜明对 比。 欧洲的平原西起大西洋畔 东迄乌拉尔山,北自北冰洋沿岸,南抵黑海之滨,编 延数千里,从不间断,形成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平原。平原面积所占比重之大,在世界 各大洲中首屈一指。 现代欧洲的地表形态是在长期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 矛盾斗争 发育 结果。因此, 要了解现代地形的特 就必须了解 的地质构 造基础。欧洲的地 质构造可以分为前寒武纪陆台构造,加里东褶皱构造,海西褶皱构 造和阿尔卑斯褶皱构造四个单元。 欧洲第四纪冰川发生在更新世,主要冰川中心在斯堪的纳维亚,由此向东、南 和西南方向推进,掩埋了欧洲大部地区,形成巨大的大陆冰川。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 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其他山脉,如比利牛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等,在第四纪时也 都有冰川 根据欧洲的地质构造,结合它的地形特点,全欧可分为下列四个地形区:1)北 欧台地山地区,2)东欧中欧平原区,3)中欧-西欧断块山地和盆地区,4)中欧南 欧新褶皱山地和平原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解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现代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地形区,掌握欧洲地形基本特征、 地质构造基础 第三节 气候 1主要内容 11气候主要特们 12气候形成因索 13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1.4气候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欧洲大陆位于36一71°N之间,远离赤道,距北回归线也相当遥远,它是有常 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也仅见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 和北冰洋的各个岛屿上,所占面积不大。所以,欧洲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温带 气候占绝对优势。 欧洲气候的上述特点,是在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因素可以归结 9
9 了位于欧洲西面的大西洋对欧洲的气候具有深刻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欧洲的特征。 第二节 地形 1.主要内容 1.1 地形基本特征 1.2 地形的地质构造基础 1.3 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现代地貌的影响 1.4 地形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欧洲的地形以平原面积广大为特征,这与山地和高原占优势的亚洲形成鲜明对 比。欧洲的平原西起大西洋畔,东迄乌拉尔山,北自北冰洋沿岸,南抵黑海之滨,绵 延数千里,从不间断,形成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平原。平原面积所占比重之大,在世界 各大洲中首屈一指。 现代欧洲的地表形态是在长期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 矛盾斗争、发育演变的结果。因此,要了解现代地形的特点,就必须了解它的地质构 造基础。欧洲的地质构造可以分为前寒武纪陆台构造,加里东褶皱构造,海西褶皱构 造和阿尔卑斯褶皱构造四个单元。 欧洲第四纪冰川发生在更新世,主要冰川中心在斯堪的纳维亚,由此向东、南 和西南方向推进,掩埋了欧洲大部地区,形成巨大的大陆冰川。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 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其他山脉,如比利牛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等,在第四纪时也 都有冰川存在。 根据欧洲的地质构造,结合它的地形特点,全欧可分为下列四个地形区:1)北 欧台地-山地区,2)东欧-中欧平原区,3)中欧-西欧断块山地和盆地区,4)中欧-南 欧新褶皱山地和平原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现代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地形区,掌握欧洲地形基本特征、 地质构造基础。 第三节 气候 1.主要内容 1.1 气候主要特征 1.2 气候形成因素 1.3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1.4 气候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欧洲大陆位于 36—71°N 之间,远离赤道,距北回归线也相当遥远,它是有常 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也仅见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 和北冰洋的各个岛屿上,所占面积不大。所以,欧洲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温带 气候占绝对优势。 欧洲气候的上述特点,是在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因素可以归结
为两个方面: 是地理因素,另一是环流因素。 从1月和7月等温线图可以看出,欧洲气温的分布规律冬季与夏季有很大不同。 就全洲而论,冬季,环流因素占主导地位:夏季,辐射因素起支配作用。欧洲降水的 地风分布, 一面表现为自西而东的变化,同时也存在着纬向地带性差异。而地形的影 响则使这一规律更复杂化 3.问题 与应用(能力要求》 「解欧洲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气候区,掌握欧洲气候主要特征及形成因素。 第四节河流与湖泊 1主要内容 1.1河流 12湖浴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欧洲大陆上的河流,按流向可分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两个斜面 (或称两大流域)。它们的分水岭,在东欧是北乌瓦累丘陵、瓦尔代丘陵和白俄罗斯 丘陵:中欧大体上是西喀尔巴阡和中欧块状山地,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河流,除莱 茵河注入北海 多注入地 或通过多瑙河注 只有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西部的河流注 南欧 的河流大多数 都注入地中海, 、西洋。 欧洲湖泊众多,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地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欧洲河流和湖泊特征与成因类型。 植被、土壤和动物界 1.1植被、 土壤类型 12森林资源 13动物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欧洲的植被在 系上属泛北区的四个亚区。 即:北极亚区、欧洲-西伯利亚亚区 黑海中亚亚区和地中海亚区。北极亚区以苔原植被为主,主要分布在大陆北部:欧洲 -西伯利亚亚区是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物区,分布的面积很广,约占欧洲总面积的34: 黑海中亚亚区主要位于东欧南部,这里以草原植被占优势:地中海亚区仅限于地中海 沿岸地区,这是由热带植物群落演化而来的特殊植物区。 地带性明是欢州站在地区分布上的主要特占 在气候具有一定大陆性和地 形为平原的东欧,地带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土壤的分布与植被的关系很密切,在一定 的植被带中,分布着一定类型的士壤欧洲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大洲之一。从 前,大部分地方都覆盖着森林,在近代史上,森林虽然遭到极大破坏,然而森林仍然 是分布最广泛的植被。但是森林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总的情况是森林覆盖率由北向 南逐渐减小,同时在欧洲中部地带,森林覆盖率还有自东而西减少的趋势。 物区系上是全北区的一部分,它的大部分属于全北区的欧洲西伯利亚亚区,大陆北高 边缘属北极亚区,南部属地中海亚区,东南部属中亚亚区。欧洲动物组成受第四纪冰 川作用的影响很大,被冰川覆盖的欧洲北半部,原有动物大部分被灭绝,只有一少部 10
10 为两个方面:一是地理因素,另一是环流因素。 从 1 月和 7 月等温线图可以看出,欧洲气温的分布规律冬季与夏季有很大不同。 就全洲而论,冬季,环流因素占主导地位;夏季,辐射因素起支配作用。欧洲降水的 地区分布,一面表现为自西而东的变化,同时也存在着纬向地带性差异。而地形的影 响则使这一规律更复杂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欧洲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气候区,掌握欧洲气候主要特征及形成因素。 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 1.主要内容 1.1 河流 1.2 湖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欧洲大陆上的河流,按流向可分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两个斜面 (或称两大流域)。它们的分水岭,在东欧是北乌瓦累丘陵、瓦尔代丘陵和白俄罗斯 丘陵;中欧大体上是西喀尔巴阡和中欧块状山地,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河流,除莱 茵河注入北海外,其余大多注入地中海,或通过多瑙河注入黑海;南欧的河流大多数 都注入地中海,只有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西部的河流注入大西洋。 欧洲湖泊众多,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地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欧洲河流和湖泊特征与成因类型。 第五节 植被、土壤和动物界 1.主要内容 1.1 植被、土壤类型 1.2 森林资源 1.3 动物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欧洲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泛北区的四个亚区。即:北极亚区、欧洲-西伯利亚亚区、 黑海-中亚亚区和地中海亚区。北极亚区以苔原植被为主,主要分布在大陆北部;欧洲 -西伯利亚亚区是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物区,分布的面积很广,约占欧洲总面积的 3/4; 黑海-中亚亚区主要位于东欧南部,这里以草原植被占优势;地中海亚区仅限于地中海 沿岸地区,这是由热带植物群落演化而来的特殊植物区。 地带性明显是欧洲植被在地区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在气候具有一定大陆性和地 形为平原的东欧,地带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土壤的分布与植被的关系很密切,在一定 的植被带中,分布着一定类型的土壤欧洲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大洲之一。从 前,大部分地方都覆盖着森林,在近代史上,森林虽然遭到极大破坏,然而森林仍然 是分布最广泛的植被。但是森林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总的情况是森林覆盖率由北向 南逐渐减小,同时在欧洲中部地带,森林覆盖率还有自东而西减少的趋势。欧洲在动 物区系上是全北区的一部分,它的大部分属于全北区的欧洲-西伯利亚亚区,大陆北部 边缘属北极亚区,南部属地中海亚区,东南部属中亚亚区。欧洲动物组成受第四纪冰 川作用的影响很大,被冰川覆盖的欧洲北半部,原有动物大部分被灭绝,只有一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