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专题4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中考命题规律 1.考点扫描 考点热 考点名称 度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 ☆☆☆☆ 重地修改病句 ☆☆☆☆ 3)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或用符号修改 2.命题趋势分析 (1)本专题以选择题和主观题为主,分值在2~6分之间 (2)预计2013年考查的内容是:①选择题:选出所给句子中没有语病或 有语病的一项;选出对所给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⑦改错题:在所给 病句上直接修改;在语段中修改画橫线的有语病的句子;在语段中找出 有表达错误的甸子并改正;在句子中画出语病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或结合 具体病句写评语;在习作中用符号修改病句。 知识梳理与归纳
2014 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4: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专题 4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中考命题规律 1.考点扫描 考点名称 考点热 度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 ☆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 重地修改病句 ☆☆☆☆ (3)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或用符号修改 ☆☆☆☆ ☆ 2.命题趋势分析 (1)本专题以选择题和主观题为主,分值在 2~6 分之间。 (2)预计 2013 年考查的内容是:①选择题:选出所给句子中没有语病或 有语病的一项;选出对所给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⑦改错题:在所给 病句上直接修改;在语段中修改画横线的有语病的句子;在语段中找出 有表达错误的甸子并改正;在句子中画出语病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或结合 具体病句写评语;在习作中用符号修改病句。 知识梳理与归纳
【基础知识梳理】 、常见的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在语言表达时用词出现了问题,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意不清;②色彩欠妥;③不合氛围,④语序不合理;⑤修饰语位置 不当等。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是“学 坏样子”之意,是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 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例:《三 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英雄事迹。 (句中“塑造”与“事迹” 不搭配,应将宾语“事迹”改为“形象”)(3)主宾搭配不当例:这最后一天 的活动是探险营员们最紧张、最愉快,也最有意义的一天。(“活动”与 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活动”)(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李琳在 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通过学习“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 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 应删去“使”)(2)缺宾语例:每当看到他的照片,我便会想起当年我们 起玩耍、同桌共读。(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情景”)
【基础知识梳理】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在语言表达时用词出现了问题,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意不清;②色彩欠妥;③不合氛围,④语序不合理;⑤修饰语位置 不当等。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是“学 坏样子”之意,是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 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例:《三 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英雄事迹。 (句中“塑造”与“事迹” 不搭配,应将宾语“事迹”改为“形象”)(3)主宾搭配不当例:这最后一天 的活动是探险营员们最紧张、最愉快,也最有意义的一天。(“活动”与“一 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活动”)(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李琳在 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通过学习“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 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 应删去“使”)(2)缺宾语例:每当看到他的照片,我便会想起当年我们一 起玩耍、同桌共读。(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情景”)
语序不当例:学校采纳并研究了雨薇科技小组同学的意见 (“研究”与“采纳”,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采纳”) 5.前后矛盾例:能否科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能”与“否”表达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本题类型 俗称单面对双面,改法有两种,实质为单双分别相对) 6.重复哕唆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 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除任意一个)7.表意不明(歧义)例 :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 还是“牛吃草”?本是两句话的内容,杂糅在一起,致使表意不明。应改 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例二:校长采纳了两个教师的合理化建 议,这大大激发了全校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这”指代不明,有歧 义,它完全可指代前面两个方面的内容。另外,“两个”修饰“教师”或“建 议”,表意不明)8.不合逻辑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说不过去,常见的 类型有:①自相矛盾。通常说的“前言不符后语”就是这个意思。②概念 并列不当。在并列的几个概念中有类属(包含)、交叉等关系。③强拉 因果。本来前后不是因果关系,却要强拉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 ④主客颠倒。陈述的对象与支配的对象关系不明确。⑤否定不当。主要 表现在否定词过多而造成。 ⑥不合事理。所陈述的事例与实际情况相悖。 、辨别和修改病句的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句子,辨别病句的方法往往不同,如通过“压缩句子 提取主干”法,可判别一个复杂句子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对
4.语序不当例:学校采纳并研究了雨薇科技小组同学的意见。 ( “研究” 与“ 采纳”,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采纳”) 5.前后矛盾例:能否科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能”与“否”表达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本题类型 俗称单面对双面,改法有两种,实质为单双分别相对) 6.重复哕唆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 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除任意—个)7.表意不明(歧义)例 一: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 还是“牛吃草”?本是两句话的内容,杂糅在一起,致使表意不明。应改 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例二:校长采纳了两个教师的合理化建 议,这大大激发了全校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这”指代不明,有歧 义,它完全可指代前面两个方面的内容。另外,“两个”修饰“教师”或“建 议”,表意不明)8.不合逻辑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说不过去,常见的 类型有:①自相矛盾。通常说的“前言不符后语”就是这个意思。②概念 并列不当。在并列的几个概念中有类属(包含)、交叉等关系。③强拉 因果。本来前后不是因果关系,却要强拉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 ④主客颠倒。陈述的对象与支配的对象关系不明确。⑤否定不当。主要 表现在否定词过多而造成。 ⑥不合事理。所陈述的事例与实际情况相悖。 二、辨别和修改病句的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句子,辨别病句的方法往往不同,如通过“压缩句子, 提取主干”法,可判别一个复杂句子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对
于句中含有动词词组的句子,往往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对于介词当头的 句子(句中又使用了“使“让”等词),常有主语残缺的语病。而修改病句 的主要方法有:增、删、调、换。对于成分残缺的句子,通过压缩,找 出所缺部分,可采用“增补”的方法修改,即増添字词,补上残缺;对重 复赘余、句式杂糅、不合逻辑的句子,可用“删” 的方法,即删去多余的字、词、句;对于搭配不当、不合习惯的句子 可用“换”的方法,即更换用得不当的字词、搭配不当的成分;对语序不 当的句子,可用“调”的方法,即将不合习惯的语序调整为得当的语序。 三、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原则 常用的修改符号有:增添符号( 符号( )、对调符号( 修改的一般原则是:一是保证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尽量少改。 总之,我们要做到准确、快速辨识和修改病句就应掌握上述方法,同时 可遵循以下答题步骤 ①细读所给句段,整体感知其意;②针对句意和句式,选用辨识方法; ③对照病句类型,作出错因判断;④对症下药,修改病句 【典型例题精讲】
于句中含有动词词组的句子,往往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对于介词当头的 句子(句中又使用了“使“让”等词),常有主语残缺的语病。而修改病句 的主要方法有:增、删、调、换。对于成分残缺的句子,通过压缩,找 出所缺部分,可采用“增补”的方法修改,即增添字词,补上残缺;对重 复赘余、句式杂糅、不合逻辑的句子,可用“删” 的方法,即删去多余的字、词、句;对于搭配不当、不合习惯的句子, 可用“换”的方法,即更换用得不当的字词、搭配不当的成分;对语序不 当的句子,可用“调”的方法,即将不合习惯的语序调整为得当的语序。 三、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原则 修改的一般原则是:一是保证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尽量少改。 总之,我们要做到准确、快速辨识和修改病句就应掌握上述方法,同时 可遵循以下答题步骤: ①细读所给句段,整体感知其意;②针对句意和句式,选用辨识方法; ③对照病句类型,作出错因判断;④对症下药,修改病句。 【典型例题精讲】
【例1】(2012,西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因为穿一件浅绿色上衣,显得有些消瘦 B谁能否认人生最苦的事是做自己不愿意做而又不能不做的事呢? C.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 生 D.生命在于有一个充实而完美的过程,而不仅仅在于有没有辉煌的结 局 【解析】本题考査病句的辨析,难度适中。A项属于逻辑错误,这个句 子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属于否定词误用,应把结尾处的“不”删去 D项属于否定词误用,应该将结尾处的“没有”删去。做此类题目,平时 应注意分析否定词的用法,不能用平时的说话习惯来判断,应该分析其 逻辑关系。 【答案】B【方法总结】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这 题干要求;其次可用排除法找出有语病的三项,然后再确定正确的选 项。 【例2】(2012,山东青岛)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 改正。 最近凤凰网公布的调査数据显示: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最多阅读一到两 本书,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人均年阅读量。这一消息引起了教育界人 士,特别是广大读者也非常重视。 改后的句子: 【答案】这一消息引起了广大读者,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
【例 1】(2012,西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他因为穿一件浅绿色上衣,显得有些消瘦。 B 谁能否认人生最苦的事是做自己不愿意做而又不能不做的事呢? C.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 生。 D.生命在于有一个充实而完美的过程,而不仅仅在于有没有辉煌的结 局。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难度适中。A 项属于逻辑错误,这个句 子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 项属于否定词误用,应把结尾处的“不”删去, D 项属于否定词误用,应该将结尾处的“没有”删去。做此类题目,平时 应注意分析否定词的用法,不能用平时的说话习惯来判断,应该分析其 逻辑关系。 【答案】B【方法总结】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这 一题干要求;其次可用排除法找出有语病的三项,然后再确定正确的选 项。 【例 2】(2012,山东青岛)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 改正。 最近凤凰网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最多阅读一到两 本书,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人均年阅读量。这一消息引起了教育界人 士,特别是广大读者也非常重视。 改后的句子: 【答案】这一消息引起了广大读者,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