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 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2分) 2013年9月28日是孔子 dan chen( )之日,首届全球华人中华经典诵读日活 动正式启动。本届活动 zong zhi )为A祭拜圣贤,B文脉;hong )美德,传承文明诵读经典,提升素养_C力量,共筑梦想。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分) A处应填 3.根据文意,分别填入B处和C处横线上的两个词语是 。(备选词 语:凝聚、承继)(2分) 4.光明中学准备举行“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请你参加。(6分) (1)请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则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2分) (2)学校“青苗文学社”准备邀请著名古典文学教授吴锦先生于5月4日上午9点来校 作一场关于“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讲座。请你以文学社的名义拟写一份请柬。(2 分) (3)《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也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请你根据《(论 语〉八则》的相关内容以及自己对它的了解,为《论语》一书向全校同学写一段阅 读推荐语。(80字左右)(2分)
2014 届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一(20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4 题。(12 分) 2013 年 9 月 28 日是孔子 dàn chén ( )之日,首届“全球华人中华经典诵读日”活 动正式启动。本届活动 zōng zhǐ( )为 A 祭拜圣贤, B 文脉;hóng yáng( )美德,传承文明;诵读经典,提升素养; C 力量,共筑梦想。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2.在横线 A 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 分) A 处应填: 。 3. 根据文意,分别填入 B 处和 C 处横线上的两个词语是 和 。(备选词 语:凝聚、承继)(2 分) 4. 光明中学准备举行“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请你参加。(6 分) (1)请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则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2 分) (2)学校“青苗文学社”准备邀请著名古典文学教授吴锦先生于 5 月 4 日上午 9 点来校 作一场关于“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讲座。请你以文学社的名义拟写一份请柬。(2 分) (3)《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也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请你根据《〈论 语〉八则》的相关内容以及自己对它的了解,为《论语》一书向全校同学写一段阅 读推荐语。(80 字左右)(2 分)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 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得道多助, (《<孟子>二章》)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软泥上的青荇, 。(徐志摩《再别康桥》)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 鲜明而深刻的一组句子是:“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被赋予新的意义,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二)(6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2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黄鸟:即黄莺。②辛夷花:木兰树上的花。 6.此诗写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稀”“尽”“飞”三字渲染出 的气氛。(3分) 7.本诗后两句一改前两句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试简要赏析本诗的后两句。(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晏殊初仕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日:“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土大夫,各为燕集③, 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⑨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日:“近闻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 分) (1)得道多助, 。(《<孟子>二章》)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软泥上的青荇, 。(徐志摩《再别康桥》) (5)《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 鲜明而深刻的一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被赋予新的意义,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二)(65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6-7 题。(6 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黄鸟:即黄莺。 ②辛夷花:木兰树上的花。 6. 此诗写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稀”“尽”“飞”三字渲染出 的气氛。(3 分) 7. 本诗后两句一改前两句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试简要赏析本诗的后两句。(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16 分) 晏殊初仕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 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
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日:“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 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宴饮欢会。 ④批除:御点上任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上极爱其不隐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适值御试进士( (2)公是时贫甚( (3)上益嘉其诚实( (4)卒至大用(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11.选文通过 两件事来刻画 晏殊的形象。(2分) 12.同为写人的记叙文,选文与《赵普》一文在人物描写方法和人物性格特点上有明显不 同,请作比较分析。(4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 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 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宴饮欢会。 ④批除:御点上任。 8.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上 极 爱 其 不 隐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⑴适.值御试进士( ) ⑵公是.时贫甚( ) ⑶上益.嘉其诚实( ) ⑷卒.至大用(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11. 选文通过 、 两件事来刻画 晏殊的形象。(2 分) 12.同为写人的记叙文,选文与《赵普》一文在人物描写方法和人物性格特点上有明显不 同,请作比较分析。(4 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 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18分) 下点笨功夫 沐沂 ①“不说别的,现在这个时代,愿意在农村住上一年的孩子,又有几个?”《乡村里 的中国》导演焦波说。他带着3个“90后”和两个“80后”组成的“零经验”团队,在 个村子里跟拍了373天,“熬”出一部“夺龙标”的纪录片。 ②成功有万干法门,他们进了一道窄门,走了一条慢路,下的是笨功夫。在机巧花样 翻新,捷径奇货可居的世态里,年轻人能甘行此道,的确不寻常。 ③身边不难看到“发足狂奔”的人。做学问者,以时髦为宗,以速成为要,“冷板凳 是坐不得的,借助信息技术,炮制应景文章,博取一时浮名;做实业者,不讲积累,不论 抱负,寻思的是找靠山、走捷径、赚快钱,泡沫不破只管吹。多少人口念快字诀,身登青 云梯;成名要趁早,发家恨太晚。春风得意马蹄疾也就罢了,一旦不能成其所愿,则自怨 自艾乃至怨天尤人,顿觉人生灰暗,社会不公云云。 ④时代这么快,慢了怎么行?道理似乎讲得通,但却忽略了一个常识:走得多远与行 走的速度并不必然相关。而且世上的很多事情,“快”字往往背道而驰。就拿焦波和他的 学生们来说,正是因为慢,才暗合了乡土的内在节奏,共振出惊心动魄的力量;也与文化 产业慢工出细活的特点合辙,得以出此精品。又如做企业,有精雕细刻、用心经营,让 间在招牌面前失效的百年老店;也有一夜暴大,却终毁于一旦的流星企业,“其兴也勃, 其亡也忽”,快则快了,却走出条覆亡的不归路,给世人看了场戏而已 ⑤人生也不是快解干忧。有句文艺范儿的口号:“慢慢走,欣赏啊!"大概是要提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16 题。(18 分) 下点笨功夫 沐 沂 ①“不说别的,现在这个时代,愿意在农村住上一年的孩子,又有几个?”《乡村里 的中国》导演焦波说。他带着 3 个“90 后”和两个“80 后”组成的“零经验”团队,在 一个村子里跟拍了 373 天,“熬”出一部“夺龙标”的纪录片。 ②成功有万千法门,他们进了一道窄门,走了一条慢路,下的是笨功夫。在机巧花样 翻新,捷径奇货可居的世态里,年轻人能甘行此道,的确不寻常。 ③身边不难看到“发足狂奔”的人。做学问者,以时髦为宗,以速成为要,“冷板凳” 是坐不得的,借助信息技术,炮制应景文章,博取一时浮名;做实业者,不讲积累,不论 抱负,寻思的是找靠山、走捷径、赚快钱,泡沫不破只管吹。多少人口念快字诀,身登青 云梯;成名要趁早,发家恨太晚。春风得意马蹄疾也就罢了,一旦不能成其所愿,则自怨 自艾乃至怨天尤人,顿觉人生灰暗,社会不公云云。 ④时代这么快,慢了怎么行?道理似乎讲得通,但却忽略了一个常识:走得多远与行 走的速度并不必然相关。而且世上的很多事情,“快”字往往背道而驰。就拿焦波和他的 学生们来说,正是因为慢,才暗合了乡土的内在节奏,共振出惊心动魄的力量;也与文化 产业慢工出细活的特点合辙,得以出此精品。又如做企业,有精雕细刻、用心经营,让时 间在招牌面前失效的百年老店;也有一夜暴大,却终毁于一旦的流星企业,“其兴也勃, 其亡也忽”,快则快了,却走出条覆亡的不归路,给世人看了场戏而已。 ⑤人生也不是一快解千忧。有句文艺范儿的口号:“慢慢走,欣赏啊!”大概是要提
醒人们别只顾着赶路,要看看路边的风景。道理很正,但不够通透。细细·想,人生不是 跑步比赛,绝非“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路数。一条人生路,万千岔路口,人生精彩处, 恰在于未知。走得太快,不知要错过多少精彩,丟失多少种可能。不是吗?年老者大都有 种人生经验,当回首往事,发现很少有人能在年轻时的生涯规划中规划一切,且正是途 中的峰回路转,让人生变得荡气回肠。所以,人生有那么多不确定性,急什么 ⑥最难的是慢慢下点笨功夫。趋利避害、避重就轻不算可耻,但做到肯下笨功夫,得 有点情怀,怀着点敬畏心,不对付事儿。工作生活中很多事其实是可以绕着走的,保证走 得漂亮走得快,很多时候还走得顺当;也有人冒着傻气、透着憨劲,迎着困难上,死磕硬 打,这么走很难走得快,姿势肯定漂亮不了。但这后一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能负重前 行的梁。让这样的人不吃亏,得实惠,事业才有希望 ⑦有句话说的好,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小到个人人生,大到家国天下 都需要“好东西”,让我们一起下点笨功夫吧 (《人民日报》2014年4月1日19版) 1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14.文章用《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获奖一事开头,有何作用?(4分) 15.请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5分) 16.谈谈你对文中加线句子“但这后一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能负重前行的脊梁。 的理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加以证明。(6分) 理解 事例:
醒人们别只顾着赶路,要看看路边的风景。道理很正,但不够通透。细细一想,人生不是 跑步比赛,绝非“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路数。一条人生路,万千岔路口,人生精彩处, 恰在于未知。走得太快,不知要错过多少精彩,丢失多少种可能。不是吗?年老者大都有 一种人生经验,当回首往事,发现很少有人能在年轻时的生涯规划中规划一切,且正是途 中的峰回路转,让人生变得荡气回肠。所以,人生有那么多不确定性,急什么? ⑥最难的是慢慢下点笨功夫。趋利避害、避重就轻不算可耻,但做到肯下笨功夫,得 有点情怀,怀着点敬畏心,不对付事儿。工作生活中很多事其实是可以绕着走的,保证走 得漂亮走得快,很多时候还走得顺当;也有人冒着傻气、透着憨劲,迎着困难上,死磕硬 打,这么走很难走得快,姿势肯定漂亮不了。但这后一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能负重前 行的脊梁。让这样的人不吃亏,得实惠,事业才有希望。 ⑦有句话说的好,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小到个人人生,大到家国天下, 都需要“好东西”,让我们一起下点笨功夫吧。 (《 人民日报 》2014 年 4 月 1 日 19 版) 13.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 分) 14.文章用《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获奖一事开头,有何作用?(4 分) 15.请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5 分) 16. 谈谈你对文中加线句子“但这后一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能负重前行的脊梁。” 的理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加以证明。(6 分) 理解: 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