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种子的形态特征。 2.解剖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 第五章植物分类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含义、任务和与研究中药的关系。 2.熟悉植物命名法,植物分类等级和分类检索表的应用。 3.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1.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2.植物命名,植物的分类等级,植物分类方法。 3.植物分类学发展概述。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六章藻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藻类植物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藻类。 3.了解药用藻类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藻类植物概述,分类。 2.常见药用藻类。 3.药用藻类研究的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水绵接合生殖的观察。 第七章菌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真菌。 3.了解细菌门的概况和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98·
·198· 1.观察种子的形态特征。 2.解剖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 第五章 植物分类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含义、任务和与研究中药的关系。 2.熟悉植物命名法,植物分类等级和分类检索表的应用。 3.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1.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2.植物命名,植物的分类等级,植物分类方法。 3.植物分类学发展概述。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六章 藻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藻类植物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藻类。 3.了解药用藻类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藻类植物概述,分类。 2.常见药用藻类。 3.药用藻类研究的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水绵接合生殖的观察。 第七章 菌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真菌。 3.了解细菌门的概况和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细菌门概述。 2.真菌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3.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冬虫夏草子囊壳及青霉菌的观察。 2.药用真菌茯苓、灵芝、马勃等的观察。 第八章地衣门 【目的要求】 1.掌握地衣植物的构造特征。 2.了解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内容】 1.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植物体。 2.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地衣构造的观察(示教)。 第九章苔藓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纲。 2.了解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内容】 1.苔藓植物是构造最简单的高等植物,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2.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观察藓纲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十章蕨类植物门 【目的要求】 ·199·
·199· 1.细菌门概述。 2.真菌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3.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冬虫夏草子囊壳及青霉菌的观察。 2.药用真菌茯苓、灵芝、马勃等的观察。 第八章 地衣门 【目的要求】 1.掌握地衣植物的构造特征。 2.了解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内容】 1.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植物体。 2.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地衣构造的观察(示教)。 第九章 苔藓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纲。 2.了解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内容】 1.苔藓植物是构造最简单的高等植物,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2.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观察藓纲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熟悉常见药用蕨类。 3.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分类。 【教学内容】 1.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生活史。 2.蕨类植物的分纲和代表科。 3.常见药用蕨类植物。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蕨原叶体、孢子囊及环带的观察。 2.真蕨亚门植物孢子体的观察。 第十一章裸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2.熟悉常见科(“*”为重点科)的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3.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1)苏铁纲:苏铁科。 (2)银杏纲:银杏科。 (3)松柏纲:松科*,柏科。 (4)红豆杉纲:粗榧科,红豆杉科。 (5)买麻藤纲:麻黄科*。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观察银杏纲、松柏纲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2.熟悉20-24个重点科、15-20个主要属的特征和拉丁名,50-80种常见药用植物及 ·200·
·200· 1.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熟悉常见药用蕨类。 3.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分类。 【教学内容】 1.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生活史。 2.蕨类植物的分纲和代表科。 3.常见药用蕨类植物。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蕨原叶体、孢子囊及环带的观察。 2.真蕨亚门植物孢子体的观察。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2.熟悉常见科(“*”为重点科)的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3.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1)苏铁纲:苏铁科。 (2)银杏纲:银杏科。 (3)松柏纲:松科*,柏科。 (4)红豆杉纲:粗榧科,红豆杉科。 (5)买麻藤纲:麻黄科*。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观察银杏纲、松柏纲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2.熟悉 20-24 个重点科、15-20 个主要属的特征和拉丁名,50-80 种常见药用植物及
其学名。能熟练运用植物科属检索表鉴定植物。 3.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 1.被子植物门的特征。 2.被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重点科24个:桑科,蓼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 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龙胆科,唇形科,茄科,玄 参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 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介绍。 4.分属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植物的观察:木兰科,十字花科,豆科,毛莨科,蓼科, 石竹科,蔷薇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 2.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植物的观察:木犀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菊科。 3.单子叶植物纲植物的观察:天南星科,百合科,鸢尾科,姜科,兰科。 4.将所观察的植物检索到科。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实验一 植物细胞 2 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1 实验二 植物组织(一) 2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3 实验三 植物组织(二) 2 第四章 植物的器官 > 实验四 植物的器官(一) 2 第五章 植物分类概述 2 实验五 植物的器官(二) 2 第六章 藻类植物 1 实验六 植物的器官(三) 2 第七章 菌类植物 0.5 实验七 植物的器官(四) 第八章 地衣门 0.5 实验八 植物的器官(五) 2 第九章 苔藓植物门 y 实验九 孢子植物 A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y 实验十 种子植物(一) 2 第十一章裸子植物门 1 实验十一 种子植物(二) 2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10 实验十二种子植物(三) 2 实验十三种子植物(四) 2 ·201·
·201· 其学名。能熟练运用植物科属检索表鉴定植物。 3.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 1.被子植物门的特征。 2.被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重点科 24 个:桑科,蓼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 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龙胆科,唇形科,茄科,玄 参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 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介绍。 4.分属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植物的观察:木兰科,十字花科,豆科,毛茛科,蓼科, 石竹科,蔷薇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 2.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植物的观察:木犀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菊科。 3.单子叶植物纲植物的观察:天南星科,百合科,鸢尾科,姜科,兰科。 4.将所观察的植物检索到科。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第四章 植物的器官 第五章 植物分类概述 第六章 藻类植物 第七章 菌类植物 第八章 地衣门 第九章 苔藓植物门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2 1 3 7 2 1 0.5 0.5 1 1 1 10 实验一 植物细胞 实验二 植物组织(一) 实验三 植物组织(二) 实验四 植物的器官(一) 实验五 植物的器官(二) 实验六 植物的器官(三) 实验七 植物的器官(四) 实验八 植物的器官(五) 实验九 孢子植物 实验十 种子植物(一) 实验十一 种子植物(二) 实验十二 种子植物(三) 实验十三 种子植物(四) 2 2 2 2 2 2 2 2 4 2 2 2 2
合计 30 28 下篇:“生药学” 一、前言 【课程目的】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与生药(药材)质量相关的来源、生产、 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药质量 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新药研制的 初步工作能力。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药的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等四大基本鉴别方法。了解生药学的发展史,熟悉中药的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的基本知 识。掌握约40种常用中药的基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约30种生药 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了解约30种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和功效。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2.了解生药学的起源、本草沿革和现代生药学的发展,以及生药学在我国药学事业中 的重要性。 3.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生药学发展简史 1.古代药物学与生药学的萌芽 2.生药学的诞生和近代生药学 3.生药学的发展和现代生药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一部分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目的要求】 ·202·
·202· 合 计 30 28 下篇:“生药学” 一、前言 【课程目的】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与生药(药材)质量相关的来源、生产、 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药质量 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新药研制的 初步工作能力。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药的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等四大基本鉴别方法。了解生药学的发展史,熟悉中药的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的基本知 识。掌握约 40 种常用中药的基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约 30 种生药 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了解约 30 种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和功效。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2.了解生药学的起源、本草沿革和现代生药学的发展,以及生药学在我国药学事业中 的重要性。 3.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生药学发展简史 1.古代药物学与生药学的萌芽 2.生药学的诞生和近代生药学 3.生药学的发展和现代生药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一部分 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