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gnize plant cells,tissues and organs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The skill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use of keys to identify origin of herbs.Also,the science will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background required for learning Pharmacognosy. Pharmacognosy is a science of studying Chinese crude drugs According to Bencaology, Botany,Zoology,Chemistry,Pharmacology and the TCM theory,they are researched that the names,origin,production,identification,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linical uses of Chinese crude drugs Course Code:03.031.3.3 Total Hours:126 Credits:9 大纲内容: 上篇:“药用植物学” 一、前言 【课程目的】 系统掌握药学专业所需的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好 其他相关专业课、培养高素质中医药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 “药用植物学”内容是《生药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系统 掌握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理论知识,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种类的系统位置, 药用部位与药用价值以及中药原植物鉴定的思路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在中药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药用植物学》的内容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药用植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3.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 【目的要求】 ·193·
·193· recognize plant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e skill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use of keys to identify origin of herbs. Also, the science will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background required for learning Pharmacognosy. Pharmacognosy is a science of studying Chinese crude drugs. According to Bencaology, Botany, Zoology,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the TCM theory, they are researched that the names, origin, production, identificatio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linical uses of Chinese crude drugs. Course Code: 03.031.3.3 Total Hours: 126 Credits: 9 大纲内容: 上篇:“药用植物学” 一、前言 【课程目的】 系统掌握药学专业所需的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好 其他相关专业课、培养高素质中医药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 “药用植物学”内容是《生药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系统 掌握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理论知识,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种类的系统位置, 药用部位与药用价值以及中药原植物鉴定的思路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在中药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药用植物学》的内容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药用植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3.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的主要内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3.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增殖。 【教学内容】 1.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细胞内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3.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4.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单倍体等与药用植物育种的关系,以及与植物分类的关 系(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与维护方法。 2.临时制片方法。 3.植物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及淀粉粒、草酸钙结晶的观察。 第三章植物的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2.熟悉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3.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及其在药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及 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3.组织培养的含义和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植物根尖生长锥的观察。 2.基本薄壁组织的观察。 3.保护组织的观察:表皮细胞及毛茸:气孔及其轴式:木栓组织。 4.观察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5.观察输导组织:导管的各种类型:筛管与伴胞。 6.观察分泌组织:分泌细胞:油室:腺毛。 。194
·194· 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的主要内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3.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增殖。 【教学内容】 1.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细胞内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3.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4.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单倍体等与药用植物育种的关系,以及与植物分类的关 系(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与维护方法。 2.临时制片方法。 3.植物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及淀粉粒、草酸钙结晶的观察。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2.熟悉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3.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及其在药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及 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3.组织培养的含义和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植物根尖生长锥的观察。 2.基本薄壁组织的观察。 3.保护组织的观察:表皮细胞及毛茸;气孔及其轴式;木栓组织。 4.观察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5.观察输导组织:导管的各种类型;筛管与伴胞。 6.观察分泌组织:分泌细胞;油室;腺毛
第四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根 【目的要求】 1.掌握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的类型。 2.熟悉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3.了解根的异常构造。 【教学内容】 1.根的形态和类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 2.根的变态(贮藏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根的生理功能。 4.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侧根的形成。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根的形态与类型。 2.变态根的观察。 3.观察根的内部结构:根尖,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根的 构造。 4.观察根的异常构造(示教)。 第二节茎 【目的要求】 1.掌握茎的形态特征:根和茎,特别是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地上茎中的缠绕茎和攀援 茎,匍匐茎和平卧茎的区别。小块茎和块茎以及小鳞茎和鳞茎的区别。 2.熟悉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 3.了解芽及其类型。裸子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茎的异常构造。 【教学内容】 1.茎的形态特征。 2.芽及其类型。 3.茎的类型。 4.茎的变态:地上茎的变态以及地下茎的变态。 5.茎的生理功能。 6.茎尖及其发展。双于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 ·195·
·195· 第四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 根 【目的要求】 1.掌握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的类型。 2.熟悉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3.了解根的异常构造。 【教学内容】 1.根的形态和类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 2.根的变态(贮藏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根的生理功能。 4.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侧根的形成。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根的形态与类型。 2.变态根的观察。 3.观察根的内部结构:根尖,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根的 构造。 4.观察根的异常构造(示教)。 第二节 茎 【目的要求】 1.掌握茎的形态特征;根和茎,特别是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地上茎中的缠绕茎和攀援 茎,匍匐茎和平卧茎的区别。小块茎和块茎以及小鳞茎和鳞茎的区别。 2.熟悉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 3.了解芽及其类型。裸子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茎的异常构造。 【教学内容】 1.茎的形态特征。 2.芽及其类型。 3.茎的类型。 4.茎的变态:地上茎的变态以及地下茎的变态。 5.茎的生理功能。 6.茎尖及其发展。双于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
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茎的形态、类型及变态茎。 2.茎内部结构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观察根状茎的构造(示教)。 第三节叶 【目的要求】 1,掌握确定叶形的原则及常见叶形、叶序。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2.熟悉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点。 3.了解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含义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叶的组成。 2.叶片的形状。 3.单叶和复叶,叶序。 4.叶的变态。 5.叶的生理功能。 6,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一般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片的构造特点。 7.气孔指数,栅表比,脉岛数(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叶形、脉序及叶序。 2.观察单叶与复叶及变态叶。 3.双子叶植物叶结构的观察。 4.单子叶植物叶结构的观察(示教)。 第四节花 【目的要求】 1.掌握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形态构造特征和类型。 2.熟悉花和花序的类型,花程式。 3.了解花图式,花的生殖功能以及花的形态特征在中药原植物鉴定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1.花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形态构造。 2.花的类型。 ·196
·196· 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茎的形态、类型及变态茎。 2.茎内部结构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观察根状茎的构造(示教)。 第三节 叶 【目的要求】 1.掌握确定叶形的原则及常见叶形、叶序。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2.熟悉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点。 3.了解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含义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叶的组成。 2.叶片的形状。 3.单叶和复叶,叶序。 4.叶的变态。 5.叶的生理功能。 6.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一般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片的构造特点。 7.气孔指数,栅表比,脉岛数(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叶形、脉序及叶序。 2.观察单叶与复叶及变态叶。 3.双子叶植物叶结构的观察。 4.单子叶植物叶结构的观察(示教)。 第四节 花 【目的要求】 1.掌握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形态构造特征和类型。 2.熟悉花和花序的类型,花程式。 3.了解花图式,花的生殖功能以及花的形态特征在中药原植物鉴定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1.花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形态构造。 2.花的类型
3.花序的类型。 4.花的形态特征在中药原植物鉴定中的意义。 5.花程式,花图式。 6.花的生殖功能:传粉与受精。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花的组成:解剖花:观察雄蕊、雌蕊、胎座的类型:子房的位置。 2.观察各种类型的花序。 3.用花程式、花图式记录花的特征。 第五节果实 【目的要求】 1.掌握果实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2.熟悉常见药用果实。 3.了解果实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 1.果实的形成。 2.果实的类型。 3.果实的组织构造(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观察各种类型的果实。 第六节种子 【目的要求】 1.掌握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2.熟悉常见药用种子。 3.了解种子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 1.种子的形态特征。 2.种子的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3.种子的组织构造(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97·
·197· 3.花序的类型。 4.花的形态特征在中药原植物鉴定中的意义。 5.花程式,花图式。 6.花的生殖功能:传粉与受精。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花的组成;解剖花;观察雄蕊、雌蕊、胎座的类型;子房的位置。 2.观察各种类型的花序。 3.用花程式、花图式记录花的特征。 第五节 果实 【目的要求】 1.掌握果实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2.熟悉常见药用果实。 3.了解果实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 1.果实的形成。 2.果实的类型。 3.果实的组织构造(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观察各种类型的果实。 第六节 种子 【目的要求】 1.掌握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2.熟悉常见药用种子。 3.了解种子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 1.种子的形态特征。 2.种子的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3.种子的组织构造(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