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藻类植物概述,分类。 2.常见药用藻类。 3.药用藻类研究的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七章菌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真菌。 3.了解细菌门的概况和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细菌门概述 2.真菌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3.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八章地衣门 【目的要求】 1.掌握地衣植物的构造特征。 2.了解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内容】 1.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植物体。 2.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九章苔藓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纲。 2.了解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内容】 1.苔藓植物是构造最简单的高等植物,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188-
·188· 【教学内容】 1.藻类植物概述,分类。 2.常见药用藻类。 3.药用藻类研究的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七章 菌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真菌。 3.了解细菌门的概况和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细菌门概述。 2.真菌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3.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八章 地衣门 【目的要求】 1.掌握地衣植物的构造特征。 2.了解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内容】 1.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植物体。 2.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九章 苔藓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纲。 2.了解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内容】 1.苔藓植物是构造最简单的高等植物,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2.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十章蕨类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熟悉常见药用蕨类。 3.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分类。 【教学内容】 1.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生活史。 2.蕨类植物的分纲和代表科。 3.常见药用蕨类植物。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十一章裸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2.熟悉常见科(“*”为重点科)的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3.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1)苏铁纲:苏铁科。 (2)银杏纲:银杏科。 (3)松柏纲:松科*,柏科。 (4)红豆杉纲:粗榧科,红豆杉科。 (5)买麻藤纲:麻黄科*。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189·
·189· 2.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熟悉常见药用蕨类。 3.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分类。 【教学内容】 1.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生活史。 2.蕨类植物的分纲和代表科。 3.常见药用蕨类植物。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2.熟悉常见科(“*”为重点科)的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3.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1)苏铁纲:苏铁科。 (2)银杏纲:银杏科。 (3)松柏纲:松科*,柏科。 (4)红豆杉纲:粗榧科,红豆杉科。 (5)买麻藤纲:麻黄科*。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2.熟悉20-24个重点科、15-20个主要属的特征和拉丁名,50-80种常见药用植物及 其学名。能熟练运用植物科属检索表鉴定植物。 3.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 1.被子植物门的特征。 2.被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重点科24个:桑科,蓼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 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龙胆科,唇形科,茄科,玄 参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 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介绍。 4.分属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2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4 第四章 植物的器官 16 第五章 植物分类概述 2 第六章 藻类植物 1 第七章 菌类植物 0.5 第八章地衣门 0.5 第九章 苔藓植物门 1 第十章蕨类植物门 1 第十一章裸子植物门 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 17 合计 49 四、大纲使用说明 本课程为必修课:使用对象为中医药七年制。 ·190·
·190· 2.熟悉 20-24 个重点科、15-20 个主要属的特征和拉丁名,50-80 种常见药用植物及 其学名。能熟练运用植物科属检索表鉴定植物。 3.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 1.被子植物门的特征。 2.被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重点科 24 个:桑科,蓼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 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龙胆科,唇形科,茄科,玄 参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 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介绍。 4.分属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第四章 植物的器官 第五章 植物分类概述 第六章 藻类植物 第七章 菌类植物 第八章 地衣门 第九章 苔藓植物门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2 2 4 16 2 1 0.5 0.5 1 1 2 17 合计 49 四、大纲使用说明 本课程为必修课;使用对象为中医药七年制
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讲授:指定的部分内容需课后自学。实验课程与野外实习另开设。 五、主要参考书目 《药用植物学》,杨春澍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药用植物学》,丁景和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中山大学生物系、南京大学生物系合编,人民教育出版 社(1978):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高信曾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91·
·191· 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讲授;指定的部分内容需课后自学。实验课程与野外实习另开设。 五、主要参考书目 《药用植物学》,杨春澍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药用植物学》,丁景和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中山大学生物系、南京大学生物系合编,人民教育出版 社(1978);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高信曾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生药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31.3.3 课程名称:生药学 Pharmacognosy 开课(二级)学院:中药学院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分:9学分 学时:126学时(上篇总学时为58学时,由理论课讲授与实验课两部分组成。下篇总学时 为68学时,由理论课讲授与实验课两部分组成)。 前期课程:医用拉丁语、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一部分通过作业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10%),考试(占总成绩的 70%)。本课程的实验课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平时 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该课程由“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两门课组成,由于教改需要,现合并为一门课。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主要涉及植 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理论知识,常见药用植物种类的原植物来源、形态学 特征、产地、药用部位及功效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与操作。通过“药用植物学” 的学习,可为进一步学好“生药学”等相关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 究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是药学专业的一 门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生药学”的理论知识,药材鉴定和品质评价的一 般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验技能,为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The course is composed of such two parts as Pharmaceutical Botany and Pharmacognosy. Pharmaceutical Botany is a science of studying medicinal plants.According to morphology, anatomy,taxonomy and the TCM theory,they are researched that the origin,morphological characters,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uses of the medicinal plants.In lab,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192·
·192· 《生药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31.3.3 课程名称:生药学 Pharmacognosy 开课(二级)学院:中药学院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分:9 学分 学时:126 学时(上篇总学时为 58 学时,由理论课讲授与实验课两部分组成。下篇总学时 为 68 学时,由理论课讲授与实验课两部分组成)。 前期课程:医用拉丁语、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一部分通过作业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 10%),考试(占总成绩的 70%)。本课程的实验课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平时 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 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该课程由“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两门课组成,由于教改需要,现合并为一门课。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主要涉及植 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理论知识,常见药用植物种类的原植物来源、形态学 特征、产地、药用部位及功效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与操作。通过“药用植物学” 的学习,可为进一步学好“生药学”等相关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 究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是药学专业的一 门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生药学”的理论知识,药材鉴定和品质评价的一 般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验技能,为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The course is composed of such two parts as Pharmaceutical Botany and Pharmacognosy. Pharmaceutical Botany is a science of studying medicinal plants. According to morphology, anatomy, taxonomy and the TCM theory, they are researched that the orig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uses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In lab,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