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一。值因作业.4.44.130 录 二、常用人体解剖学汉英词汇.10 >
绪 论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目的在 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毗邻和形态结构。它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 医学课程,医学中大量的词汇都来自解剖学。所以人体解剖学也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 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在我国通常将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和局部解剖学(topo graphic anatomy)两门课程。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各系统来研究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 征。局部解剖学是按人体各大局部来研究器官的层次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 在学习系统解剖学观察和研究人体形态结构时,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 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观点。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 学习时还要结合标本、模型,图谱的观察和活体的触摸以及运用参考书、多媒体教学等学习 方法。 一、解剖学姿势 为了正确描述人体形态结构的需要,解剖学上常采用公认标准的解剖学姿势。解剖学 姿势规定人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 前。不管人体处于何种位置关系,人体的形态结构仍要按标准的解剖学姿势进行描述。 二、常用方位术语 1.上和下一近头者(颅侧)为上,近足者(尾侧)为下。故头部在上,足部在下。如眼 位于鼻之上,而口则位于鼻之下。 2.前和后一近身体腹面者(腹侧)为前,近身体背面者(背)为后。 3.内侧和外侧—近正中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面者为外侧。如眼位于内侧,耳则位 干外侧。 4.内和外—一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如胸腔内、外,腹腔内、外等。 1
5.浅和深—近体表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如皮肤位于浅表,内脏位于深面。 6.近侧和远侧一近肢体根部者为近侧,远离肢体根部者为远侧。如大腿位于近侧, 小腿则位于远侧。 三、人体的轴和面 1.人体的轴 (1)垂直轴:它是指自上而下方向,与身体长轴互相平行的轴。 (2)矢状轴:它是指自前向后方向,与身体垂直轴互成直角的轴。 (3)冠状轴或额状轴:它是指自左向右方向,与身体垂直轴和矢状轴互成直角的轴。 2.人体的面 (1)矢状面:按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切成左、右两部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如经人体 或器官正中切成两半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或额状面:按左,右方向将人体或器官切成前、后两部的切面,称为冠状面。 (3)水平面或横切面:按水平方向将人体或器官切成上、下两部的切面,称为水平面。 (刘才栋) 2
第一篇 运动系统 【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需要掌握人体众多器官和结构的形态学 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边读教材,边看图谱,边观察标本,边联系活体进行触摸,并注意 标本的方位和切面,还可画一些简图,这样才能对器官的形态结构有更深刻的印象。如果不 重视观察标本,不联系活体,要想学好人体解剖学是很困难的。看清形态以后,还要结合功 能和发生来思考,再适当联系临床应用,力求弄懂,这样所学的知识就更灵活,记忆也更牢 固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酪 肌是运动的动力。要学好这个系统,必须按照上述的要求和方法,认真地观察标本。例如学 习椎骨时,根据教材的描述,结合插图,在椎骨标本上逐一辨认各个结构,看清骨的突起、凹 陷和关节面的形态特点。在活体上通过触摸椎骨棘突,确定其位置。这种从教材→图谱→ 标本+活体→理论的学习方法,有助于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并有助于记忆。学习一个关节也 是如此,要了解关节的组成,看清关节面的形态,因为关节的运动是与关节面的形态密切相 关的。然后辨认关节囊和韧带等连结物。连结物的强弱、松紧、多少,又关系到关节的稳定 性和运动的灵活性。如肩关节和髋关节均为多轴关节,可是肩关节比髋关节灵活。因为肩 关节的头大孟小,两个关节面的差额大,并且关节囊松弛,韧带少,允许肩关节作较大幅度的 运动。当然肩关节从本身构造上来看不如髋关节稳固。观察完标本后,可在活体上摸一摸 动一动,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关节的运动方式。学习一块肌时,要在标本上观察:①肌的外形: ②肌的起止:③位置和层次;④肌纤维的方向;⑤跨过哪些关节,而后根据所观察的内容来推 论这块肌的作用。如果该肌位置较浅,可在体表触摸,并使该肌收缩,进一步体会其作用。 身体各部分肌的配布方式是与该部关节的类型、运动轴的多少相关,所以通常三轴以上的大 关节其周围配布着大量的肌肉。浅表的肌和浅表的骨性突起、凹陷等,均可作为内脏、血管 神经以及针灸取穴等的定位标志,故要在活体上多加触摸
第一章骨 学 第一节总论 【实验教具】 ①骨架;②骨盒;③幼儿长骨剖面;:④新鲜长骨剖面;⑤脱钙骨;⑥颅骨矢状切;⑦申连椎 骨。 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 骨由骨组织等构成,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活体骨是一种有 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重建的能力。正常的体力劳 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路的良好发育,而长期废用则出现肌肉萎缩。 一、骨的分类 骨的分类见表1-1。 表11骨的分类 分类形态 功能 分布 长骨 长管状在肌肉牵引下,起杠杆作用 四肢,如肱骨等 骨 立方形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腕,课部,如脆骨、跗骨等 板状围成骨整,保护翠官 不规则骨不规则形 头胸部,如顶骨肋骨 某些颅骨内部形成含空气的腔,起共鸣作用 脊柱、颅底,如椎骨蝶骨 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血管、淋巴管,神经等构成。 1.骨质骨的主要成分,分为: 骨密质: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其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长 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骨密质构成。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骨松质:骨松质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他类 型骨的内部。颅盖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骨膜紧贴于骨的表面,富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具有营养、生长(使骨 增粗)和修复作用。 3.骨髓骨随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为: 红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骨松质腔隙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