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豪 ①书,人人皆读,然而未必人人会读。史学家顾颉刚述及自己读书治学的经历时曾有这样的表述:以 前他非常喜好读书,但这种喜好只是被动的,只知道局限在书里边。后来他有了这样一个觉悟,书籍里的 东西可以由个人的意志主宰,书籍中的材料可以为个人所用,把书籍当作一种参考而不是作为准绳。 ②这真是智者之见。顾颉刚悟出的这种读书方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做“书主”而不能当“书奴"。 ③中华民族自古尚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籍在人们头脑中被神圣化了。贩夫走卒见字而 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读书人则固守经说,点划句读不敢有丝毫改变,否则便是“非圣无法"。这真 是大谬不然!殊不知,在这种不以我为主、被书籍牵着鼻孑走的方法指引下,皓首穷经最终只不过成了 只“有脚书橱”。这样读书,读得越多越糊涂。 ④高明的人是绝不肯被书籍牵着走的。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 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书籍的态度∶对书籍要大胆质疑,与其对书籍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则不如束书不观 这就是善读书者,读书时以我为主,而不是本末倒置 ⑤读书时以我为主,古今学有所成者几乎莫不如此。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对此是终生恪 守不易的。我们看他读过的书,无论是“二十四史”还是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勾抹点划,不少地方还加上 或长或短的旁注眉批。经过这样一番“涂抹″批注,达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书籍自然为其所 用。苏东坡少时读《汉书》,有自己的方法:毎读一遍,先立一个主题,如军事、政治、经济、艺文等等 读时关注这方面材料。几遍过后,《汉书》才算彻底读完 ,这真正是以我为主来读书 ⑥由此开来,善读书者都是坚决做“书主”而绝不沦为“书奴”的。 (原文有删改) 21.从文章转述顾颉刚的话来看,“书奴”是指_,“书主”是指。(2分) 22.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 23.请在第⑤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苏轼的例子与“读书时以我为主”之间的联系。(2分) 答案: 21.(2分)示例:“书奴”是指局限在书里面,被动读书,把书作为准绳的人。“书主”是指用个人意志主 宰书籍,利用书籍,把书籍当作参考的人。(评分说明:每空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6 赵占豪 ①书,人人皆读,然而未必人人会读。史学家顾颉刚述及自己读书治学的经历时曾有这样的表述:以 前他非常喜好读书,但这种喜好只是被动的,只知道局限在书里边。后来他有了这样一个觉悟,书籍里的 东西可以由个人的意志主宰,书籍中的材料可以为个人所用,把书籍当作一种参考而不是作为准绳。 ②这真是智者之见。顾颉刚悟出的这种读书方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做“书主”而不能当“书奴”。 ③中华民族自古尚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籍在人们头脑中被神圣化了。贩夫走卒见字而 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读书人则固守经说,点划句读不敢有丝毫改变,否则便是“非圣无法”。这真 是大谬不然!殊不知,在这种不以我为主、被书籍牵着鼻子走的方法指引下,皓首穷经最终只不过成了一 只“有脚书橱”。这样读书,读得越多越糊涂。 ④高明的人是绝不肯被书籍牵着走的。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 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书籍的态度:对书籍要大胆质疑,与其对书籍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则不如束书不观。 这就是善读书者,读书时以我为主,而不是本末倒置。 ⑤读书时以我为主,古今学有所成者几乎莫不如此。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对此是终生恪 守不易的。我们看他读过的书,无论是“二十四史”还是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勾抹点划,不少地方还加上 或长或短的旁注眉批。经过这样一番“涂抹”批注,达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书籍自然为其所 用。苏东坡少时读《汉书》,有自己的方法:每读一遍,先立一个主题,如军事、政治、经济、艺文等等, 读时关注这方面材料。几遍过后,《汉书》才算彻底读完。 ,这真正是以我为主来读书。 ⑥由此开来,善读书者都是坚决做“书主”而绝不沦为“书奴”的。 (原文有删改) 21.从文章转述顾颉刚的话来看,“书奴”是指 ,“书主”是指 。(2 分) 22.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 分) 23.请在第⑤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苏轼的例子与“读书时以我为主”之间的联系。(2 分) 答案: 21.(2 分)示例:“书奴”是指局限在书里面,被动读书,把书作为准绳的人。“书主”是指用个人意志主 宰书籍,利用书籍,把书籍当作参考的人。(评分说明:每空 1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2.(3分)示例:首先借用古人的话表明书籍在人们头脑中被神圣化了,然后列举贩夫走卒和读书人的 例子加以证明,最后指出这样读书的危害。(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完全照抄原 文不得分) 23.(2分)经过这样一番分类、整合,达到了把书籍读懂、读通的目的,书籍能为其所用。(评分说明: 方法”和“目的”各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014石景山期末】(三)阅读《做人与处世》,完成20-22小题。(共7分) 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 ①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尤其 是家庭关系;第三,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 生活就有苦恼。 ②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 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 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 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 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③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 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灭绝,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而足。这些弊 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 ④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宋代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 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 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⑤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
7 22.(3 分)示例:首先借用古人的话表明书籍在人们头脑中被神圣化了,然后列举贩夫走卒和读书人的 例子加以证明,最后指出这样读书的危害。(评分说明:每个要点 1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完全照抄原 文不得分) 23.(2 分)经过这样一番分类、整合,达到了把书籍读懂、读通的目的,书籍能为其所用。(评分说明: “方法”和“目的”各 1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014 石景山期末】(三)阅读《做人与处世》,完成 20-22 小题。(共 7 分) 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 ①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尤其 是家庭关系;第三,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 生活就有苦恼。 ②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 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 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 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 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③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 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灭绝,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 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 ④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宋代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 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 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⑤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
箴言:一日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 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 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⑥至于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则是个人修养与选择的问题。当私心杂念占据心灵,人往往身不 由己,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表面上得到了利益,内心却矛盾痛苦。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 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听从内心的召唤,做本真的人,方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俯仰无愧 于天地 (有删改) 【注释】 ①张公艺:生于578年,卒于676年。其家自北齐至唐朝九代人未曾分家,家庭和睦,世人誉称“九世同堂”。唐高宗问他 治家要诀,他书写了一百个“忍”字。后人为其修建“百忍堂”,以示纪念。 20.作者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这三个关系应该怎样处理?(3分) 21.作者为何重点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22.在第⑤段后补写一句话,阐明张公艺的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2分) 答案: 20①把大自然当作伙伴。②与人真诚相待,互相容忍。③消灭私心,本真做人。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1①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大问题。②在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上,东西方观念不同,需要 在对比中得出结论。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22他以“忍”治家,使家庭和睦,证明了容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评分:共2分。事例分析1 分,观点1分 【2014昌平期末】(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共8分)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舍得,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8 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 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 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①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⑥至于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则是个人修养与选择的问题。当私心杂念占据心灵,人往往身不 由己,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表面上得到了利益,内心却矛盾痛苦。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 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听从内心的召唤,做本真的人,方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俯仰无愧 于天地。 (有删改) 【注释】 ①张公艺:生于 578 年,卒于 676 年。其家自北齐至唐朝九代人未曾分家,家庭和睦,世人誉称“九世同堂”。唐高宗问他 治家要诀,他书写了一百个“忍”字。后人为其修建“百忍堂”,以示纪念。 20.作者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这三个关系应该怎样处理?(3 分) 21.作者为何重点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2 分) 22.在第⑤段后补写一句话,阐明张公艺的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2 分) 答案: 20.①把大自然当作伙伴。 ②与人真诚相待,互相容忍。 ③消灭私心,本真做人。 评分:共 3 分。每个要点 1 分。 21.①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大问题。②在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上,东西方观念不同,需要 在对比中得出结论。评分:共 2 分。每个要点 1 分。 22.他以“忍”治家,使家庭和睦,证明了容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评分:共 2 分。事例分析 1 分,观点 1 分 【2014 昌平期末】(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20—22 题。(共 8 分)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舍得,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______。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