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把水平地震作用分配到各剪力墙后,就可对各剪力墙单独计算内力了。(1)整体墙对整体墙,可作为竖向悬臂构件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此时,宜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2)小开口整体墙M,=0.85M+0.15M(5-58)第墙肢的弯矩:Z1A(5-59)第墙肢轴力:N,=0.85M(3)联肢墙对双肢墙和多肢墙,可把各墙肢间的作用连续化,列出微分方程求解当开洞规则而又较大时,可简化为杆件带刚臂的“壁式框架”求解当规则开洞进一步大到连梁的刚度可略去不计时,各墙肢又变成相对独立的单榻抗震墙了
把水平地震作用分配到各剪力墙后,就可对各剪力墙单独计算内力了。 (1)整体墙 对整体墙,可作为竖向悬臂构件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此时,宜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2)小开口整体墙 第j墙肢的弯矩: j j j j I I 0.15M I I M 0.85M (5-58) 第j墙肢轴力: I A y N . M j j j 0 85 (5-59) (3)联肢墙 对双肢墙和多肢墙,可把各墙肢间的作用连续化,列出微分方程求解。 当开洞规则而又较大时,可简化为杆件带刚臂的“壁式框架”求解 当规则开洞进一步大到连梁的刚度可略去不计时,各墙肢又变成相对独立的单榀抗震 墙了
河北省地霞工程研究中心5.4.4截面设计和构造的要求1.体现“强剪弱弯”白二、三级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5-60)V=nvwVw9度时尚应符合V=1.1 MVwwua(5-61)MwV为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为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的剪力计算值Mua为抗震墙底部截面按实配纵向钢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力设计值计算的抗震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有翼墙时应考虑墙两侧各一一倍翼墙厚度范围内的配筋M为抗震墙底部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nm为抗震墙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6,二级为1.4,三级为1.2
5.4.4 截面设计和构造 1. 体现“强剪弱弯”的要求 一、二、三级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 V=vwVw 9度时尚应符合 V= 1.1 Vw w wua M M (5-60) (5-61) V为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Vw为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的剪力计算值 Mwua为抗震墙底部截面按实配纵向钢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力设计值 计算的抗震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有翼墙时应考虑墙两侧各一倍翼墙厚度 范围内的配筋 Mw为抗震墙底部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vw为抗震墙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6,二级为1.4,三级为1.2
满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2.抗震墙结构构造措施两端有翼墙或端柱的抗震墙厚度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级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体平均轴压比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他们应符合下列要求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并应符合相关要求
2. 抗震墙结构构造措施 两端有翼墙或端柱的抗震墙厚度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 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体平均轴压比 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 ,他们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 并应符合相关要求
满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两端有翠墙或端柱的抗震墙厚度两端有翼墙或端柱的抗震墙厚度,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手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不应小手层高的1/20。一、二级时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不应小于层高的1/16且不应小于200mm,当底部加强部位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净高的1/10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两端有翼墙或端柱的抗震墙厚度 两端有翼墙或端柱的抗震墙厚度,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 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一、二级时底部 加强部位的墙厚不应小于层高的1/16且不应小于200mm,当底部加强部位无端柱或翼墙 时不宜小于净高的1/10。 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 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 适当加密
满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二、三级抗震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不应小于0.20%:直径不应小于8,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月应双排配置。(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墙板的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3)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二、三级抗震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 抗震墙不应小于0.20%;直径不应小于8,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且应双排配置。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墙板的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 率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3)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