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社会、人与自然等多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协调成为发展手段意味着,注重发展的平 衡性、系统性与可持续性,协调能够促进国家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整 体水平。协调成为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意味着,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 涉及产业、城乡、区域等在结构上的平衡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关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财富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不能为谋求物 质财富而牺牲生态财富。习近平指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 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针对 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利 用工业化的文明成果,对大自然的索取和掠夺,已造成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 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新时代,也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 明过渡的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包含财富观的创新。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多样 性的生物、绿色的环境是宝贵的生态财富。经济发展不仅要谋求物质财富,还要谋 求生态财富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对政治经济学来说,涉及开放型经济理论 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指导开放的经济理论,突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即使在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开放仍然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 现在的开放型经济也进入了新时代。与超级大国推行反全球化的政策相反,作为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扛起了继续推动全球化的大旗。遵循习近平关于打造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思想,新时代中国要建立以下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体系。(1)与过去重 在引进不同,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利用自由贸易区等开放载体,形 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服从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 国外要素的着力点将转向创新要素,实行开放式创新。(3)与过去以资源禀赋比较 优势被嵌入全球化不同,参与全球化分工将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着力培育以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4)与过去以禀赋的比较优势嵌 入全球价值链不同,重视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争取在价值链中的主 导地位,争取依托核心技术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融 资、生产、服务的价值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5)从过去偏重制造 业对外开放,转向涵盖各个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全方位开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 汇率市场化的推进,亚投行等金融机构作用的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就有 了金融支撑。(6)与过去基于沿海地区,面向海洋、面向发达国家不同,现在需要 在提升向东开放的同时,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快向西开放步伐,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 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页
社会、人与自然等多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协调成为发展手段意味着,注重发展的平 衡性、系统性与可持续性,协调能够促进国家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整 体水平。协调成为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意味着,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 涉及产业、城乡、区域等在结构上的平衡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关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财富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不能为谋求物 质财富而牺牲生态财富。习近平指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 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针对 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利 用工业化的文明成果,对大自然的索取和掠夺,已造成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 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新时代,也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 明过渡的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包含财富观的创新。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多样 性的生物、绿色的环境是宝贵的生态财富。经济发展不仅要谋求物质财富,还要谋 求生态财富。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对政治经济学来说,涉及开放型经济理论 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指导开放的经济理论,突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即使在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开放仍然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 现在的开放型经济也进入了新时代。与超级大国推行反全球化的政策相反,作为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扛起了继续推动全球化的大旗。遵循习近平关于打造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思想,新时代中国要建立以下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1)与过去重 在引进不同,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利用自由贸易区等开放载体,形 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服从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 国外要素的着力点将转向创新要素,实行开放式创新。 (3)与过去以资源禀赋比较 优势被嵌入全球化不同,参与全球化分工将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着力培育以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 (4)与过去以禀赋的比较优势嵌 入全球价值链不同,重视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争取在价值链中的主 导地位,争取依托核心技术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融 资、生产、服务的价值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5)从过去偏重制造 业对外开放,转向涵盖各个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全方位开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 汇率市场化的推进,亚投行等金融机构作用的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就有 了金融支撑。(6)与过去基于沿海地区,面向海洋、面向发达国家不同,现在需要 在提升向东开放的同时,推进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快向西开放步伐, ·10· 中国社会科学 2018年第9期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 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 推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与此同时,习近平警示,面对“全球经济治理体 系和规则”的“重大调整”,“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 去所不能比拟的”。①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说, 涉及共同富裕理论的创新。在马克思预见的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 目的”。②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邓小平提出 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开创了经由先富后富差别,最终实 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继承邓小平的遗愿,习近平进而提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 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 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 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 最深厚的伟力。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 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 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 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③全民共享 是目标,全面共享是内容,共建共享是基础,渐进共享是途径。从邓小平到习近平, 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体系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新发展理念不仅是 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行动纲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的理 论之魂 新时代经济制度层面的重大理论创新 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就是从市场 化改革开始的。政治经济学的制度理论创新也是由市场化改革推动的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本分配制 度的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的新界定,是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贡献,引领了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创新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界定为,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2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25页
推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与此同时,习近平警示,面对 “全球经济治理体 系和规则”的 “重大调整”,“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 去所不能比拟的”。①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说, 涉及共同富裕理论的创新。在马克思预见的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 目的”。②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邓小平提出 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开创了经由先富后富差别,最终实 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继承邓小平的遗愿,习近平进而提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 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 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 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 最深厚的伟力。我国经济发展的 ‘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 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 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 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 ‘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③全民共享 是目标,全面共享是内容,共建共享是基础,渐进共享是途径。从邓小平到习近平, 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体系。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新发展理念不仅是 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行动纲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的理 论之魂。 三、新时代经济制度层面的重大理论创新 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就是从市场 化改革开始的。政治经济学的制度理论创新也是由市场化改革推动的。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本分配制 度的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的新界定,是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贡献,引领了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创新。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界定为,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 ① ②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24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25页
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界定有两个突破性进展。第一,回归到市场经 济的本义,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由“基础性”改为“决定性”。习近平指出,“进 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①市场的自主性表现 为市场调节信号(市场价格自主地在市场上形成),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因此 在实践中大力度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的改革。第二,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起 决定性作用,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一个整体,“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 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②党的十九大就加快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进一步的部署,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一是完 善产权制度,二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目标是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 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突破,必然牵动经济体制其他方面的深化改革。在 习近平相关表述中,只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用“基本”两字。这两个基 本制度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领域的核心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是政治经济学永恒的主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其发展 的新时代,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概括—一毫不动摇地巩固 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在理论创新境界上有三个方面的政策。一是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 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强调权利平 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二是明确多种所有制资本交 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既有利于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又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三是在国有企 业总体已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其路径 包括:国有企业按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类进行分类改革;国资管理转向管资本为主,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 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产品分配和消费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基本分配制度。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八大都提出,确立和健全劳动、资本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5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53页
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界定有两个突破性进展。第一,回归到市场经 济的本义,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由 “基础性”改为 “决定性”。习近平指出, “进 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作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① 市场的自主性表现 为市场调节信号 (市场价格自主地在市场上形成),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因此 在实践中大力度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的改革。第二,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起 决定性作用,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一个整体,“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 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② 党的十九大就加快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进一步的部署,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一是完 善产权制度,二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目标是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 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突破,必然牵动经济体制其他方面的深化改革。在 习近平相关表述中,只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用 “基本”两字。这两个基 本制度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领域的核心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是政治经济学永恒的主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其发展 的新时代,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概括———毫不动摇地巩固 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在理论创新境界上有三个方面的政策。一是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 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强调权利平 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二是明确多种所有制资本交 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既有利于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又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三是在国有企 业总体已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其路径 包括:国有企业按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类进行分类改革;国资管理转向管资本为主,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 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产品分配和消费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基本分配制度。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八大都提出,确立和健全劳动、资本、 ·12· 中国社会科学 2018年第9期 ①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52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5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 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坚持和完善 基本分配制度的基本思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又要完善 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1)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提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由各自的生产要素市场决定。这意味着,各种生产要素 参与收入分配的份额,不只取决于各自的投入,还要取决于各自的“贡献”和供求 状况。这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现实体现。在各种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背景 下,不同人群拥有的要素存在很大差别,不可避免会产生收入差距,而生产一线劳 动者报酬所占的收入比重会下降。(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因而明确提出,收入分 配要体现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科学认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的 内涵和外延。不仅公有制企业中要坚持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报酬也 应体现按劳分配的要求。而且对属于总体劳动中的技术和管理劳动实行按劳分配, 作为复杂劳动,这部分劳动者的收入也较高。这些复杂劳动群体与生产一线直接劳 动者的收入合起来,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同时,对直接劳动者提供教育培训, 增加其技术等要素的供给,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从公平正义要求出发,提高生 产一线直接劳动者的收入,主要路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 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还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 件让更多的群体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以上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引领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 度理论政策创新境界,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四、新时代经济运行层面的重大理论创新 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的研究,聚焦资源配置方式和供求关系的分析,关注的 是经济运行效率和供求平衡,涉及经济运行的主体、环境及调节。习近平指出,“供 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 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事 关长期发展的“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①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经济运行层面的理论政策创新,包括需求 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既涉及运行问题,又涉及发 展问题,下面只论述其推动的经济运行理论和政策的创新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始于需求侧的市场化改革。在改 革开放以来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市场调节及其带动的供求机制的分析,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99页
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坚持和完善 基本分配制度的基本思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又要完善 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1)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提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由各自的生产要素市场决定。这意味着,各种生产要素 参与收入分配的份额,不只取决于各自的投入,还要取决于各自的 “贡献”和供求 状况。这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现实体现。在各种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背景 下,不同人群拥有的要素存在很大差别,不可避免会产生收入差距,而生产一线劳 动者报酬所占的收入比重会下降。(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因而明确提出,收入分 配要体现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科学认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的 内涵和外延。不仅公有制企业中要坚持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报酬也 应体现按劳分配的要求。而且对属于总体劳动中的技术和管理劳动实行按劳分配, 作为复杂劳动,这部分劳动者的收入也较高。这些复杂劳动群体与生产一线直接劳 动者的收入合起来,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同时,对直接劳动者提供教育培训, 增加其技术等要素的供给,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从公平正义要求出发,提高生 产一线直接劳动者的收入,主要路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 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还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 件让更多的群体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以上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引领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 度理论政策创新境界,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四、新时代经济运行层面的重大理论创新 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的研究,聚焦资源配置方式和供求关系的分析,关注的 是经济运行效率和供求平衡,涉及经济运行的主体、环境及调节。习近平指出,“供 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 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事 关长期发展的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① 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经济运行层面的理论政策创新,包括需求 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既涉及运行问题,又涉及发 展问题,下面只论述其推动的经济运行理论和政策的创新。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始于需求侧的市场化改革。在改 革开放以来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市场调节及其带动的供求机制的分析,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99页
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成为经济运行分析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需求侧 经济运行理论和政策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创新境界。其一,在明确市场对资源配 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取决于市场环境,要求建立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以及法治化营商环境。其二,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 宏观需求管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 变,突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地位,推动了政治经济学对消费需求的研究;宏观调 控也集中在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内需的总量需求调控。 然而面对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下行日益增大的压力,只是在需求侧进行改 革,只是完善需求管理,不能有效解决经济运行的效率和供给质量,不能以可持续 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1月,习近平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 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①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研究,为经济运行分析开拓了新境界 是供给侧运行的目标。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罗提出的, 系指各种要素集合所产生的生产率之和,大于各单个要素投入的生产率之和。习近 平在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讲话中,多次使用这个概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 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②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供给侧运行的目标,实际上明确了资源配置效率的 评价标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供给侧的要素投入,而习近平的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更为关注技术、结构、效率、制度等方面的投入。他要求“优化现有 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 经济内生增长动力”。③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 本途径。 二是供给侧的调节方式。供求实现动态平衡的关键,在于供给侧体系的建设 现有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集中在供给侧。产品的质量、技术档次、卫生安全等性 能,不适合市场需求,形成有效供给的短缺,又与无效和低端的产能过剩并存。如 习近平所说,“我国供给体系产能十分强大,但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 价格的需求”,“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④面对这种因供给结构造成的供求不均 衡,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经济结构调整须从增量扩能为 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进行去产能、去库存等方面的存量结构调整,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87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98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10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113页
成为经济运行分析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需求侧 经济运行理论和政策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创新境界。其一,在明确市场对资源配 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取决于市场环境,要求建立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以及法治化营商环境。其二,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 宏观需求管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 变,突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地位,推动了政治经济学对消费需求的研究;宏观调 控也集中在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内需的总量需求调控。 然而面对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下行日益增大的压力,只是在需求侧进行改 革,只是完善需求管理,不能有效解决经济运行的效率和供给质量,不能以可持续 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1月,习近平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 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①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研究,为经济运行分析开拓了新境界。 一是供给侧运行的目标。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罗提出的, 系指各种要素集合所产生的生产率之和,大于各单个要素投入的生产率之和。习近 平在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讲话中,多次使用这个概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 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② 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供给侧运行的目标,实际上明确了资源配置效率的 评价标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供给侧的要素投入,而习近平的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更为关注技术、结构、效率、制度等方面的投入。他要求 “优化现有 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 经济内生增长动力”。③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 本途径。 二是供给侧的调节方式。供求实现动态平衡的关键,在于供给侧体系的建设。 现有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集中在供给侧。产品的质量、技术档次、卫生安全等性 能,不适合市场需求,形成有效供给的短缺,又与无效和低端的产能过剩并存。如 习近平所说,“我国供给体系产能十分强大,但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 价格的需求”, “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④ 面对这种因供给结构造成的供求不均 衡,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经济结构调整须从增量扩能为 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进行去产能、去库存等方面的存量结构调整, ·14· 中国社会科学 2018年第9期 ① ② ③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87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98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108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