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洋中学2010-2011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泾洋中学 杨秀成 姓名 班级 总分 、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汉字注音:(2分) 禁(gu) (rui 智 抔( )黄土 颤( 2.找出并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2分) 心无旁鹜涕泗横流怒不可遏挺而走险 重峦叠障一代天骄破斧沉舟恪尽职守 错别字 改正 3.修改病句(2分)(请在原句上修改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4、默写或按要求填空。(共8分,每空1分) (1)酒困路长惟欲睡, (《浣溪沙》苏轼)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 (3).《陈涉世家》中陈胜号召戍卒、表现对封建等级制度强烈不满的句子是 (4)陆游称赞诸葛亮《出师表》的名言是:“出师一表真名世, (5)《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6)诗言志,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在诗词中抒发情趣抱负。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陆游的“ ,只有香如故”,表 明不管世事如何,始终保持高洁、坚贞的品行: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 抒发了对报君恩、建功立业的渴望。 5、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上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在科学创造方面,我们可以列举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取得成果的年龄:伽利略17岁 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0岁创立微积分,24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21岁取得第 项专利,30岁发明留声机,32岁发明白炽灯,33岁发明电车;徐霞客22岁开始周游各 地,进行地理考察;杨振宁34岁时与30岁的李政道共同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原理,荣获 诺贝尔物理奖…… 结论 6、名著阅读(6分) (一)(4分) 少时,一托盘托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莱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盘肥
泾洋中学2010-2011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 泾洋中学 杨秀成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汉字注音:(2分) 禁(gù ) (ruì ) 智 一抔( )黄土 颤( )抖 2.找出并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2分) 心无旁鹜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挺而走险 重峦叠障 一代天骄 破斧沉舟 恪尽职守 错别字 改正 3.修改病句(2 分)(请在原句上修改)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4、默写或按要求填空。(共 8 分,每空 1 分) (1)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苏轼) (2) 苏 轼 的 《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 中 表 达 自 己 报 效 国 家 的 宏 愿 和 伟 大 气 魄 的 句 子: , . (3).《陈涉世家》中陈胜号召戍卒、表现对封建等级制度强烈不满的句子是: (4)陆游称赞诸葛亮《出师表》的名言是:“出师一表真名世, 。” (5) 《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言志,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在诗词中抒发情趣抱负。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 _”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陆游的“ _________,只有香如故”,表 明不管世事如何,始终保持高洁、坚贞的品行;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抒发了对报君恩、建功立业的渴望。 5、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上写一句恰当的话。(2 分) 在科学创造方面,我们可以列举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取得成果的年龄:伽利略 17 岁 发现钟摆原理;牛顿 20 岁创立微积分,24 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 21 岁取得第一 项专利,30 岁发明留声机,32 岁发明白炽灯,33 岁发明电车;徐霞客 22 岁开始周游各 地,进行地理考察;杨振宁 34 岁时与 30 岁的李政道共同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原理,荣获 诺贝尔物理奖…… 结论: 6、名著阅读(6 分) (一)(4 分) 少时,一托盘托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盘肥
羊,嫩,酿鵝,精肉,尽使朱红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 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 座名山名迹,却无此等景致。”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沈醉;猛然蓦上心 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 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 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 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 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 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 蹈,又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枭上,又自歌了 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沈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 了酒保,拂袖下核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 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 (1)、宋江的这一诗一词都是借以咏志之作。从他的诗词的内容透露出宋江的哪些 情况?请结合内容作合理的分析。(2分) (2)、宋江为什么会被刺到江州?浔阳楼事件后宋江的遭遇又是如何?请结合整部作 品的内容作介绍。(2分) (二)2分 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 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 7.看图写话(3分)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 畸形儿 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 部分,面是张红同学找到的一则漫画,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 问题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1分)
羊,嫩,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 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 座名山名迹,却无此等景致。”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沈醉;猛然蓦上心 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 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 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 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 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 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 蹈,又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 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沈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 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 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 (1)、宋江的这一诗一词都是借以咏志之作。从他的诗词的内容透露出宋江的哪些 情况?请结合内容作合理的分析。(2 分) —————————————————————————————————— ——————————————————————————————————— (2)、宋江为什么会被刺到江州?浔阳楼事件后宋江的遭遇又是如何?请结合整部作 品的内容作介绍。(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 分 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 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 7.看图写话(3 分)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 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 部分,面是张红同学找到的一则漫画,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 问题。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1 分)
(2)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 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登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初 三(1)班举行“青春随想”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边项 8、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2分) 9、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要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分) 10、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总结性的发言。(2分) 、阅读理解(38分) (一)陕北的山 祁玉江(12分)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 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 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 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一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 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 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 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 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 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 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 分)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6 分)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 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登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初 三(1)班举行“青春随想”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边项目。 8、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2 分) 9、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要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 分) 10、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总结性的发言。(2 分) 三、阅读理解( 38 分) (一)陕北的山 祁玉江(12 分)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 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 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 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 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 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 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 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 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 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
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 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 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 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 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 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 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 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 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 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晩,睡在 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 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 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 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 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 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 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 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 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 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 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 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 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 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 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 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 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 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 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 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 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 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 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 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 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 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 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 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 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 13 年;为什么陕北 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1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2分) 1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 蜜”?(2分) (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2分) 1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 《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1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2分) 1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2分) (二)(12分)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 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 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 来。旁边有诗云 一艘小纸船, 悠悠地飘过来, 吸饱水分, 渐渐沉没
1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 (1)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 蜜”?(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2 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 《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2 分) (二) (12 分)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 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 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 来。旁边有诗云: 一艘小纸船, 悠悠地飘过来, 吸饱水分, 渐渐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