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Design and Sketch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16 实训:48 学分:2.5学分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设计素描》课程是环艺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针对设计专业新 生所设置的由绘画素描写生转形到设计专业素描的一种过度性课程。是针对设计 专业学生对物体结构 、质感刻画与表达技术性的一种专向训练与培养,为具备日 后的设计表现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理论讲授 (16学时) 教学内容:了解设计素描基础课程的要求、目的、意义、方法:掌握设计素 描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设计素描中的物体结构、质感刻画与技术性的表达方法 掌握设计素描的特点归纳与组织规律。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设计素描的概念、意义和特点: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特 点与属性的素描表现工具正确传达学生对物体结构、质感刻画与技术性的理解: 需要学生通过训练对素描的特点归纳与组织规律的掌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看图片等。 二章:实贱内容 (16学时) 教学内容:素描概念的认识,从比例、结构、形体、空间等素描的各种造型 内容要素入手,做课题素描研究。 教学要求:以静物、人物、风景作为基础素描研究对象,分单元进行结构、 质感等关系研究。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第三章:实贱内容 (16学时)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器物的结构素描训练。 教学要求:结构、材料质感的写生训练,掌握应用结构与质感手段设计简单 形体训练。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第四章:实践内容 (16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理解形体来建立空间概念。 教学要求:通过感受方式、表现方法和工作方式等手段强化和提升最根本的 造型能力训练。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理论讲授、观摩作品16学时,设计绘画48学时。 部分指导性讲授包括在设计绘画辅导过程中
11 《设计素描》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Design and Sketch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16 实训:48 学分:2.5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设计素描》课程是环艺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针对设计专业新 生所设置的由绘画素描写生转形到设计专业素描的一种过度性课程。是针对设计 专业学生对物体结构、质感刻画与表达技术性的一种专向训练与培养,为具备日 后的设计表现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理论讲授 (16 学时) 教学内容:了解设计素描基础课程的要求、目的、意义、方法;掌握设计素 描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设计素描中的物体结构、质感刻画与技术性的表达方法; 掌握设计素描的特点归纳与组织规律。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设计素描的概念、意义和特点;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特 点与属性的素描表现工具正确传达学生对物体结构、质感刻画与技术性的理解; 需要学生通过训练对素描的特点归纳与组织规律的掌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看图片等。 第二章:实践内容 (16 学时) 教学内容:素描概念的认识,从比例、结构、形体、空间等素描的各种造型 内容要素入手,做课题素描研究。 教学要求:以静物、人物、风景作为基础素描研究对象,分单元进行结构、 质感等关系研究。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第三章:实践内容 (16 学时)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器物的结构素描训练。 教学要求:结构、材料质感的写生训练,掌握应用结构与质感手段设计简单 形体训练。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第四章:实践内容 (16 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理解形体来建立空间概念。 教学要求:通过感受方式、表现方法和工作方式等手段强化和提升最根本的 造型能力训练。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 64 学时,理论讲授、观摩作品 16 学时,设计绘画 48 学时。 部分指导性讲授包括在设计绘画辅导过程中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 出勤:5分 作业进行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表现:10分 完成课堂作业:15分 (2)课程作业考核:70%。考核方式以集体打分的形式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 冯峰编著.设计素描一一为了设计的造型训练.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 年12月 安滨主编.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留校作品选一一形式构成篇。杭州:浙 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0月 撰写人:董枫 审核人:赵胜 课程负责人:赵胜
12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 出勤:5 分 作业进行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表现:10 分 完成课堂作业:15 分 (2)课程作业考核:70%。考核方式以集体打分的形式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 冯峰编著.设计素描——为了设计的造型训练.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 年12月 安滨主编.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留校作品选——形式构成篇.杭州:浙 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0月 撰写人:董枫 审核人:赵胜 课程负责人:赵胜
《设计色彩》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Design and Color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16 实训:48 学分:2.5学分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适用专业: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设计色彩》课程是环艺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针对设计专业新 生所设置的由绘画色彩写生转形到设计专业色彩的一种过度性课程。要使设计专 业学生能够对色彩、色调的掌握:色彩的情感、情绪的传达:色彩的归纳与组织 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表达。《设计色彩》课程是针对设计专业学生色彩表达 技术性的一种专向训练与培养,为具备日后的设计表现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理论讲授 (16学时) 教学内容 了解设计色彩基础课程的要求 目的、意义、方法:掌握设计色 彩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设计色彩的情感、情绪的传达的方法:掌握设计色彩的特 点归纳与组织规律。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设计色彩的概念、意义和特点: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特 点与属性的色彩表现工具正确传达学生对色彩情感、情绪的理解与表现:需要学 生通过训练对色彩的特点归纳与组织规律的掌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授课方式:讲授、 讨论、看图片等 第二章:实践内 16学时) 教学内容:绘画色彩研究色彩写生(自然色彩研究、色彩的冷暖关系与色调 研究)绘画的表现语言。 教学要求:以静物、人物、风景作为基础色彩研究对象,分单元进行色调和 色彩关系研究]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第三章:实践内容 (16学时) 教学内容:色彩组合构成训练(色彩归纳与色调组合训练),其中包括多种 工作方法的介绍和对个人在色彩、色调、形式与结构方面的分析与指导。 教学要求:色彩与情感、情绪的传达。 授课方式:设计、 第四章:实贱内容 (16学时) 教学内容:掌握装饰化色彩的训练:掌握简化与抽象化色彩的训练。 教学要求:色彩的归纳与组织规律的研究。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理论讲授、观摩作品16学时,设计绘画48学时。 部分指导性讲授包括在设计绘画辅导过程中
13 《设计色彩》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Design and Color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16 实训:48 学分:2.5 学分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设计色彩》课程是环艺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针对设计专业新 生所设置的由绘画色彩写生转形到设计专业色彩的一种过度性课程。要使设计专 业学生能够对色彩、色调的掌握;色彩的情感、情绪的传达;色彩的归纳与组织 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表达。《设计色彩》课程是针对设计专业学生色彩表达 技术性的一种专向训练与培养,为具备日后的设计表现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理论讲授 (16 学时) 教学内容:了解设计色彩基础课程的要求、目的、意义、方法;掌握设计色 彩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设计色彩的情感、情绪的传达的方法;掌握设计色彩的特 点归纳与组织规律。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设计色彩的概念、意义和特点;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特 点与属性的色彩表现工具正确传达学生对色彩情感、情绪的理解与表现;需要学 生通过训练对色彩的特点归纳与组织规律的掌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看图片等。 第二章:实践内容 (16 学时) 教学内容:绘画色彩研究色彩写生(自然色彩研究、色彩的冷暖关系与色调 研究)绘画的表现语言。 教学要求:以静物、人物、风景作为基础色彩研究对象,分单元进行色调和 色彩关系研究。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第三章:实践内容 (16 学时) 教学内容:色彩组合构成训练(色彩归纳与色调组合训练),其中包括多种 工作方法的介绍和对个人在色彩、色调、形式与结构方面的分析与指导。 教学要求:色彩与情感、情绪的传达。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第四章:实践内容 (16 学时) 教学内容:掌握装饰化色彩的训练;掌握简化与抽象化色彩的训练。 教学要求:色彩的归纳与组织规律的研究。 授课方式:设计、绘制。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 64 学时,理论讲授、观摩作品 16 学时,设计绘画 48 学时。 部分指导性讲授包括在设计绘画辅导过程中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 出勤 5分 作业进行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表现:10分 完成课堂作业:15分 (2)里程作业老核:70%。老核方式以集体打分的形式讲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生要参考书: 马克辛、吴成槐编著.环境艺术设计手册.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年3月」 宫六朝主编.设计色彩.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 安滨主编。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留校作品选一一形式构成篇.杭州:浙 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0月. 撰写人:董枫 审核人:赵胜 课程负责人:赵胜
14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 出勤:5 分 作业进行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表现:10 分 完成课堂作业:15 分 (2)课程作业考核:70%。考核方式以集体打分的形式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 马克辛、吴成槐 编著.环境艺术设计手册.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年3月. 宫六朝主编.设计色彩.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 安滨主编.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留校作品选——形式构成篇.杭州:浙 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0月. 撰写人:董枫 审核人:赵胜 课程负责人:赵胜
《建筑装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rawing 总学时:64讲授学时:16实训:48 学分.25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艺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设计师充分表达自己设计意 图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本课的学习以及图纸模写,使学生了解建筑装饰制图的 规范,装饰施工图的功能与作用,学握制图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从而学握建 筑识图与建筑装饰制图的绘图技能、技巧。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概状 (4学时) 致学内容:了解建筑图的概念:了解建筑装饰制图的作用:施建筑装饰制图 工具;如何读懂建筑图 教学要求:掌握建筑装饰制图的基本原则:了解相关的制图规范。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一章:画法几何与投影图 (8学时) 教学内容:几何物体与投影:投影图:轴测图 教学要求:掌握两维图纸的表现方法:理解两维图纸与三维空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练习。 第二章:建筑装饰制图的基础 (8学时) 教学内容:线型、比例:尺寸、文字标注:图符与图例。 教学要求:掌握建筑装饰制图的基本原则要素和制图能力:了解建筑装饰制图 的专业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练习。 第三章:建筑装饰制图的绘制 (12学时) 教学内容:平面图:立面图:剖面与节点大样图。 教学要求:掌握绘图过程中被剖切物体与未剖切物体的投影关系:理解三维物 体的两维表现。 授课方式:讲授、练习。 第三章:建筑装饰制图步骤与技巧表现 (32学时) 教学内容:制图步骤:材质表现。 教学要求:掌握正确的制图步骤:掌握制图的线型使用:理解线型在图纸语言 中所代表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制图。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教授16学时:实训48学时,以学生实训、教师指导为主进行教学
15 《建筑装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rawing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16 实训:48 学分:2.5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艺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设计师充分表达自己设计意 图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本课的学习以及图纸模写,使学生了解建筑装饰制图的 规范,装饰施工图的功能与作用,掌握制图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从而掌握建 筑识图与建筑装饰制图的绘图技能、技巧。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概述 (4 学时) 教学内容:了解建筑图的概念;了解建筑装饰制图的作用;施建筑装饰制图 工具;如何读懂建筑图。 教学要求:掌握建筑装饰制图的基本原则;了解相关的制图规范。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一章:画法几何与投影图 (8 学时) 教学内容:几何物体与投影;投影图;轴测图。 教学要求:掌握两维图纸的表现方法;理解两维图纸与三维空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练习。 第二章:建筑装饰制图的基础 (8 学时) 教学内容:线型、比例;尺寸、文字标注;图符与图例。 教学要求:掌握建筑装饰制图的基本原则要素和制图能力;了解建筑装饰制图 的专业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练习。 第三章:建筑装饰制图的绘制 (12 学时) 教学内容:平面图;立面图;剖面与节点大样图。 教学要求:掌握绘图过程中被剖切物体与未剖切物体的投影关系;理解三维物 体的两维表现。 授课方式:讲授、练习。 第三章:建筑装饰制图步骤与技巧表现 (32 学时) 教学内容:制图步骤;材质表现。 教学要求:掌握正确的制图步骤;掌握制图的线型使用;理解线型在图纸语言 中所代表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制图。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教授 16 学时;实训 48 学时,以学生实训、教师指导为主进行教学